2022年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





《2022年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陶渊明的田园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陶渊明的田园诗 篇一: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闻名诗人和散文家,特殊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
2、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奇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爽、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剧烈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充溢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他最终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愉快地长嘘了一口气。在他眼中,故园旁边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好像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溢了诗意。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与生产劳动,陶渊明 1 已经与农夫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学问分子来说是难能珍贵的。
3、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加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照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很多美丽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表现了完备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验,更广袤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2、 田园诗反映的思想冲突 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陶渊明早年寄身仕途,亲尝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垄亩
4、,饱经风霜雨露,渐进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晚年生活上极度贫困,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是超然世外、飘飘欲仙式的。从他的田园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苦痛与冲突。 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与道家的“避世”思想的冲突。陶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明显,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负,幻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但是,他的志向并未成为现实。曾经也有过功业未竞的焦虑。尽管他后来极力
5、遮掩这一点,声称出仕只是为了糊口养家,但我们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只是经验了仕途挫折后,他才归隐田园,并不是真的忘怀了现实,生来就要作隐士。 归隐田园,是对黑暗现实的另一种抗议。 儒家主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主见“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隐士出现的本身,就已证明白当时的现实是“天下无道”。 陶渊明的田园诗,既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又表现了心理上闲适自得的一面,特殊是庄子顺应自然的宇宙观,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忘却世事,精神深处经常进行着“独善”与“兼济”、“出仕”与“归隐”的激烈斗争。表明“仕”与“隐”的思想相互在斗争,他怕某一天变更心愿出去作官,而辜负了现在的志向
6、。 其次是苦难的社会现实与乌托邦志向的冲突。这深刻反映在桃花源记并诗之中。桃花源的志向明显有孔子“大同”思想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痕迹。但它的产生,不仅仅是对孔子、老子思想的简洁复制,而具有时代特征。天堂的影子在人间,“桃花源”的正表明白当时广阔人民摆脱苦难,建立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志向社会的愿望。东晋末年,士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人民背井离乡,躲避山林。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农村,与农村各层人民长期相处,休戚与共,有着亲密的交往和真挚的感情,对他们的苦痛生活、美妙愿望非常熟识和了解。诗人在这基础上,设计出了“桃花源”这样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志向社会。但是,桃源志向在当时是
7、根本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这一点陶渊明也有自知之明,通往桃花源的路径再也找不到了。即使如此,桃花源的志向在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里点燃了一支火炬,通过桃花源,人们可以比照自己生活的这个不公允的世界,从而激励人们奋起抗拒。正因为桃花源诗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所以代表了诗人思想发展和艺术实践的最高成就。 田园诗反映陶渊明的思想是多方面的,而他思想中的冲突也不仅仅表现在上述两个方面。文学本身就是苦闷的象征,陶渊明的田园诗也一样。我们从他的飘逸潇洒中,依稀可以发觉他心灵上的创痛。“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 2 晨”,“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表明他对世 事并没有冷淡和忘却。消极归隐,借酒浇愁,都无法消退他思想中
8、的冲突。今日我们读陶诗,不仅要观赏他清丽自然的诗句,还要理解这些诗句后面的深刻意蕴。 3、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它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特殊是在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上,别开生面,以其剧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很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都干脆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由此可见陶诗的艺术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
9、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A、清爽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显明的比照。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爽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见”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诗人采菊时偶然的视线触及,也是心境悠闲才能得到的。假如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闲”不相应了。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清爽自然的笔法。这类笔法在陶诗中数不胜数。如
10、“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 B、细腻的描写。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溶化在 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朝气,构成一幅幅漂亮的乡村图画。 C、质朴的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验,朴实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纳近似“田家语”的朴实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自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效果。陶源明的田园诗,农家生活气息深厚,又体现了“贫士”诗人自己的性格。我们以他的移居其次
11、首诗为例: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诗酒相和,团聚言笑,经纪衣食,不忘力耕,平淡、枯燥的乡间生活,在他的笔下,却如此富有诗意。他并没有雕词琢句、裁云绣月,用的只是朴实的口语化句子,照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又如“平畴交远风,良苦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用朴实精练的语言,逼真地描绘了自然景物。吟读此诗,仿佛眼前呈现了一片广袤的田野,清风徐来,绿油油的庄稼碧波荡漾,生意盎然。象这样朴实明朗、生动自然的语言,天经地义地获得了历史上更多读者的喜爱。
12、 D、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假如没有深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剧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擅长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相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爽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如归鸟诗,全 3 篇寓意明显,这只倦飞的归鸟,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归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调。又如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一
13、章,无法说是田园诗还是咏怀诗、哲理诗,因为诗中景、情、理水乳交融,相互渗透,相互衬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观赏,都能领会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无尽的美。这种深厚醇美的艺术境界,确定了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法替代的地位。 4、 结束语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特殊是他的田园诗,千百年来始终是人们探讨的热点。他的田园诗,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反映了他的出仕与归隐,希望与悲观,苦痛与快乐的思想冲突。从中我们可以看诞生逢乱世、明珠暗投的封建学问分子困难的思想感情,即使退隐以后,也并未忘情政治,心情并未真正安静下来。他的诗文,平易朴实,清峻自然,淳厚有味,语言真实,朴实,简洁,明
14、确,通俗而精练,深化浅出,在当时崇尚雕琢,追求形式,骈俪盛行的时代,他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创作出的那些质朴美丽,生动活泼并富有情韵的作品,具有特别进步的意义。他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篇二: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 1、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
15、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其五) 怅恨独策还,坎坷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2、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闲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陶渊明 田园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