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学微课研究综述.docx





《2022年高中生物学微课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学微课研究综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中生物学微课研究综述 罗登元 朱利超 摘要:本文从微课的概念、特点、类型、制作软件、课例等方面总结我国中学生物学微课的探讨状况,利用文献探讨法对微课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探讨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微课探讨者,尤其是一线老师供应一些资料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物;微课探讨;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2)11-094 在新课标、核心素养、新高考等一系列要求与标准的指导下,中学老师主动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手段。“微课”一词自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教化局胡铁山领先提出来就受到广阔老师的青睐。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微课探讨者主要是教化同行们做了
2、大量的探讨工作。本文试图对微课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探讨进展及其相关内容做一个综述。 一、探讨状况 笔者在万方数据库搜寻状况如下:输入关键词“中学生物+微课”,最早的文献资料出现于2022年,微课+生物教学,期刊论文有1080篇;学位论文38篇;微课+生物试验教学,期刊论文380篇,学位论文19篇。众多数据表明,微课在生物教学方面,尤其是在试验教学方面成果越来越多。尤其是2022年、2022年探讨达到了峰值。据不完全统计,以“微課”为大课题探讨达到20几个,比如:十二五全国教化信息技术课题“基于微课的中学生物教学模式与策略探讨”、福建教化学院2022年度基础教化探讨立项课题“微课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
3、开发与应用”,广东省教化科研规划课题“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课外学习效果的实践探讨”等。 二、微课的概念 国内对微课的概念主要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主要讲解学问点的教学短视频。胡铁山、焦建利等提出微课是以时间较短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学问点或教学环节开发的课程资源。 其次种观点是强调微课的作品呈现为学习资料包。黎加厚、郑小军等认为微课包括微视频、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指导。 第三种观点是认为微课是一种阅读方式。李玉平认为微课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 还有许多的词语,比如:微视频、微课程、微学习、微型课程等,刘已婷在中学生物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探
4、讨以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为例一文中作出了比较,本文不再叙述。 三、微课的特点 (一)优点:1.针对性强。微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视频中有课件展示、有老师讲解;有的结合某一道题,解题步骤、思路都比较清楚的得到展示;有的针对某一试验,试验的原理、步骤、现象都会在几分钟内呈现出来。2.学习微课程限制较少。微课可以上传到网络上,可以供学习者自行下载,学习者可以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学习。3.可反复观看。假如有没有明白的地方,可以回看,重看。4.课程时间短。微课一般是510分钟,突出重点,从而节约了学习时间,减轻了负担。5.半结构化,利于动态更新。老师依据学生的须要对资源要素进行修
5、改与扩充,视频、教案、课件等进行整合。 (二)缺点:1.质量参差不齐。每一届中国微课大赛这样大的平台,展示的微课质量都不一样,包括时间、画面质量、制作方式等。2.检索存在难度。假如学生想学习某个学问点,有目的性的去搜寻,在各大网站有时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微课。3.资源难成体系。微课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某个学问点,各个微课学问与学问之间缺少联系。 四、微课的理论基础 1.认知负荷理论。在微课教学设计中要通过降低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来提高微课视频的质量和应用效果。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点的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学生以主动的姿态去构建课程学
6、习的主要内容。 3.多元智能理论。微课为学习者供应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微课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在线完成习题、提交作业等。 4.终身教化理论。微课作为新型的学习资源,其内容应有尽有,可以满意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须要。 5.戴尔的“阅历之塔”理论。在大多数的生物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依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不同特点,恰当的选择视频教学的手段,促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生物学科微课的类型 1.根据微课的用途分为引导预习、课堂答疑、课后拓展三大类。这种分类方式也是大多数期刊文献记载较多的探讨方向。引导预习主要是课前给几分钟给学生看微课,多数是代入问题有目的的看;课堂答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生物学 研究 综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