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儿科病案分析题汇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中医儿科病案分析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医儿科病案分析题汇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医儿科病案分析题汇总 1患儿,诞生10天。早产,寒冬季节诞生,形体瘦小,耳壳软,哭声低微,气息微弱,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吸吮困难,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范围在50%左右,波及头颈、四肢、胸腹,皮肤暗红,无尿,唇舌色淡,指纹淡红不显。体温:34。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诊断:硬肿症,阳气虚衰证。 病机分析:患儿早产,形体瘦小,耳壳软,是先天不足;哭声低微,气息微弱,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吸吮困难,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是阳气虚衰、血脉瘀滞;体温为34,硬肿范围在50%左右,无尿,病情为中度。 治法:益气温阳,通经
2、活血。 主方:参附汤。 处方:人参1g,制附片1g,黄芪3g,桂枝3g,丹参6g,当归6g,茯苓6g,生姜皮3g。 2患儿,诞生29天。生后2天出现黄疸,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渐渐加深,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唇色暗红,大便干结,舌见瘀点,苔黄。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诊断:胎黄,气滞血瘀证。 病机分析:患儿生后2天出现黄疸,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渐渐加深,晦暗无华,属于阴黄证;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是有形瘀积的重要病理改变;大便干结是腑气不利;舌见瘀点是气滞血瘀。 治法:化瘀消积。 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柴
3、胡3g,郁金6 g,枳壳6g,桃仁6g,当归6g,赤芍6g,丹参6g,大黄2g。 3患儿, 男, 9岁。 发热半天。正值夏季, 患儿食冷饮受凉后出现发热, 无汗, 头昏头痛, 不咳, 鼻塞, 心烦口渴, 恶心, 呕吐, 食欲不振, 小便黄少, 舌质红, 苔白腻, 指纹紫。查体:T38.9,咽部充血, 双肺听诊, 呼吸音稍粗,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诊断:感冒,暑邪感冒证。 病机分析:起病急, 时值夏令, 有乘凉饮冷史。发热, 无汗, 鼻塞, 为暑邪外袭, 卫表失宣之征; 暑邪郁遏, 清阳不升则头昏头痛; 暑邪夹湿困阻中焦,
4、 阻碍气机, 脾胃升降失司则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双肺听诊呼吸音稍粗, 未闻及干、湿啰音,亦符合感冒的诊断。 治法:清暑解表。 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处方:银花10g,连翘10g,香薷10g,法半夏6g,厚朴10g,黄连3g,青蒿10g,黄芩10g,六一散(包)15g。 4患儿,3岁。咳嗽3天。患儿3天前,受凉后出现流涕喷嚏,咳嗽,昨日咳嗽加重,频频作咳,咳声重浊,鼻塞流清涕。舌质正常,舌苔薄白,指纹浮红。两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干罗音。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诊断:咳嗽,风寒咳嗽证。 病机分析:起病急,有外感受凉史,鼻塞流清涕,舌苔
5、薄白,指纹浮红,为外感风寒,风寒束肺,肺气不宣之征;寒阻于肺,津聚为痰,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见咳嗽频频,咳声重浊。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干罗音,亦符合咳嗽(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金沸草散。 处方:金沸草10g,细辛2g,荆芥6g,前胡10g,杏仁6g,陈皮3g,法半夏6g,苏子6g,甘草3g。 5患儿, 18月。以咳嗽5天, 加重1天而就诊。证见咳嗽喘促, 气急鼻煽, 无发热, 虚烦担心, 呼吸困难, 面色苍白, 额汗不温, 四肢厥冷, 口唇紫绀, 右胁下可触及痞块, 舌质紫, 苔薄白, 指纹紫滞。查体:T36.7,听诊可闻及双下肺中细湿啰音,
6、未闻及干啰音。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诊断:肺炎喘嗽, 心阳虚衰证。 病机分析:起病较急, 患儿感受热邪, 炼津为痰, 痰热互结, 闭阻于肺, 肺失宣发肃降, 从而出现咳嗽喘促, 气急鼻煽, 呼吸困难等症状; 由于邪热炽盛, 或治疗不当, 肺气郁闭导致血滞而脉络瘀阻, 心气不足, 心阳虚衰而出现面色苍白, 额汗不温, 四肢厥冷, 口唇紫绀, 右胁下可触及痞块。听诊可闻及双下肺中细湿啰音也符合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 治法:温补心阳, 救逆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处方:人参10g,制附子6g,龙骨15g,牡蛎15g,白芍10g,葶苈子10
7、g,桃仁10g, 红花10g,甘草3g。 6患儿, 10岁。咳嗽喘促3年, 复发伴加重5天, 证见咳嗽气喘, 喉间痰鸣, 咯稀白痰, 形寒肢冷, 面色淡白, 恶寒无汗, 无发热, 鼻流清涕, 舌淡, 苔白滑, 脉浮滑。查体:T36.50C, 听诊可闻及两肺哮鸣音及痰鸣音。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诊断:哮喘, 寒性哮喘证。 病机分析:患儿病程较长, 有反复发作病史。患儿平素肺脾肾功能不足, 致痰饮内停隐伏于肺, 遇外邪引触而发, 发作时痰气搏结, 壅阻于气道, 而见咳嗽气喘, 喉间痰鸣; 因感受寒邪而发, 故见咯稀白痰, 形寒肢冷, 面色淡白,
8、恶寒无汗, 鼻流清涕等症状。两肺听诊, 可闻及哮鸣音及痰鸣音也符合哮喘的诊断。 治法:温肺散寒, 化痰平喘。 主方:小*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处方:麻黄4g,桂枝5g,干姜4g,细辛3g,半夏10g,白芍6g,五味子6g,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6g,射干10g,冬花10g,紫菀10g,甘草3g。 7患儿,1岁。近3个月来反复感冒,时有发热、泄泻,5天前因发热、咳嗽又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治疗,现热退咳减,但患儿神疲颧红,手足心热,胃纳欠佳,口舌白屑散在,红晕不著,舌红,苔少。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诊断:鹅口疮,虚火上浮证。 病机分析:患
9、儿近3个月来反复感冒,时有发热、泄泻,为体弱多病之躯,因长期或反复运用抗生素及激素,故易感受秽毒之邪而致鹅口疮。脾虚则胃纳欠佳,肾虚则手足心热,脾肾不足则神疲颧红;口舌白屑散在,红晕不著,舌红,苔少为虚火上浮证候之特征。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知柏地黄丸。 处方:知母6g,黄柏6g,熟地10g,山茱萸6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6g,丹皮6g,木瓜6g,麦芽10g。 8患儿,7个月。昨起发热,微恶风寒,伴哭闹担心,不欲进食。今晨发觉口颊、齿龈有多个溃疡点,四周焮红,口臭流涎,大便2天未解,小便短黄,舌红,苔黄。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诊
10、断:口疮,风热乘脾证。 病机分析:患儿为急性起病,病程短。昨天病起,发热恶寒为风热在表之象,继则风热内侵脾胃,熏灼口舌而致口疮。口舌生疮则难受、哭闹拒食;脾胃积热则口臭流涎、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发热,溃疡点较多,四周焮红,舌红,苔黄均为风热乘脾证候。 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主方:银翘散。 处方:金银花6g,连翘6g,黄芩6g,薄荷(后下)3g,牛蒡子6g,竹叶6g,芦根10g,生大黄(后下)3g,甘草3g。 9患儿,3岁。反复腹痛2个月,时作时止,难受不甚,用手抚摩多能缓解,面色少华,胃纳欠佳,大便溏烂,舌淡苔白,脉缓。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
11、方。 诊断:腹痛,脾胃虚寒证。 病机分析:患儿腹痛2个月,时作时止,说明病程长,病情反复,多为虚证;难受不甚,喜按喜温,是*不振,失于温养;面色少华,胃纳欠佳,大便溏烂,舌淡苔白,脉缓,均为脾胃虚寒之特征。 治法:温中理脾,缓急止痛。 主方:小建中汤合理中汤。 处方:党参10g,白术6g,白芍10g,桂枝3g,高良姜3g,干姜3g,香附5g,大枣3枚,甘草3g,饴糖(冲)20g。 10患儿,7个月。昨日下午起大便淡薄,渐转为蛋花汤样,气味臭秽,至今晨已泻8次,便前啼哭担心,呕吐2次,不思进食,小便短黄,舌苔黄腻。体温38.2。大便常规检查:黄,稀,白细胞。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
12、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诊断:泄泻,湿热泻。 病机分析:患儿年方7月,脾胃薄弱,急性起病。大便淡薄如蛋花汤样,不足1天已泻8次,是湿邪困脾,合污下流;大便气味臭秽,舌苔黄腻,发热,是肠腑湿热蕴蒸;不思进食因脾运失健;呕吐因胃气上逆;便前啼哭担心为腹痛,因气机失调;大便检查黄、稀、白细胞,亦为湿热蕴积肠腑之象。 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 处方:葛根6g,黄芩6g,黄连2g,苍术6g,车前子(包煎)10g,木香3g,豆卷6g,地锦草10g,焦神曲6g。 11患儿,2岁。平素喜食零食、甜食,3月前出现食欲减退,有时拒食,家长给服小儿化积口服液2盒,症状不减,伴懒
13、动多汗,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查体:体重10Kg,面色萎黄,毛发略稀,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并拟出治法及方药。 诊断:厌食,脾胃气虚证。 病机分析:患儿因喂养不当,恣食零食、甜食,损伤脾胃,使纳化失健而致厌食。又因妄用消导而更伤脾胃,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不足,肌肤失养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懒动,毛发稀。脾虚肺弱,卫外不固则多汗。脾失健运,水谷不化则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均为脾胃气虚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主方:异功散加味。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3g,佩兰6g,砂仁(后下)3g,焦神曲
14、10g,鸡内金5g,薏苡仁10g,炒谷芽10g。 12患儿,2岁。体重9.5 kg。诞生后3个半月时,一次进食蛋黄1个,遂出现食欲减退,强迫进食则呕吐,体倦乏力,易发脾气,面色少华,毛发稀疏,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血常规:RBC 4.51012/L,Hb 120g/L。血生化:球蛋白47g/L,白蛋白35g/L。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诊断:疳证,疳气证。 病机分析:患儿年幼,脾胃功能尚不完善,加之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脾胃失和,胃不腐熟水谷,脾失健运,则饮食水谷不能化生气血精微以滋养全身,故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脾虚肝亢则
15、易发脾气;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皆为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之象。 治法:调脾健运。 主方:资生健脾丸加减。 处方:苍术6g,山药12g,陈皮3g,厚朴3g,薏苡仁12g,茯苓6g,砂仁(后下)3g,白扁豆6g,钩藤6g,焦山楂6g,焦神曲6g。 13患儿,7个月。早产,生后始终混合喂养,常常泄泻。近3月来食欲不振,皮肤黏膜苍白,面色萎黄,神疲肢倦,毛发稀黄,睡时常啼哭,语声低弱,大便稀溏。舌淡红,指纹淡红。查血:HGB 70g/L,MCHC 29%,MCV 76fl/dl。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西医疾病、分度诊断,中医证候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西
16、医诊断:养分性缺铁性贫血,中度。 中医证候诊断:心脾两虚证。 病机分析:患儿早产,脾胃虚弱,又因混合喂养,喂养不当,则愈伤脾胃,脾失健运,清浊不分,合污而下,故常常泄泻。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肌肤不荣,则面色萎黄,皮肤黏膜苍白,毛发稀黄,乏力懒动。脾运失健则纳呆。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则神倦,心神不宁则睡眠担心啼哭。舌象、脉象均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补脾养心,益气生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处方:黄芪10g,人参3g,白术5g,茯苓5g,当归5g,龙眼肉 5g,酸枣仁 6g,苍术5g,陈皮2g,焦山楂6g,炒谷芽3g,炒麦芽3g。 14患儿,男,8岁。感冒后自觉憋气、乏力2周,间断出现
17、心悸不适,心前区难受,活动后诸症加重。轻咳,咽痛,纳可,便调。查体:咽充血,双扁桃体肿大,心音尚有力,偶发早搏,心率112次/分。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心电图:偶发早搏,、avF、V5导联T波倒置已持续4天。血心肌酶:CPK、CK-MB均显著上升。血cTnI阳性。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西医疾病、中医证候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西医疾病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犯心证。 病机分析:风热邪毒,先犯肺卫,肺气失宣,故见感冒咳嗽。邪毒未解,由表及里,内舍于心,伤及心之气阴。心气不足,血行无力,心脉瘀阻,则气短乏力、胸痛憋气;心阴不足,心脉失养,则心慌不适。咽痛、扁桃体红
18、肿,为邪毒犯肺所致;舌红苔黄、脉数,亦为热毒内扰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主方:银翘散加减。 处方:薄荷(后下)6g,连翘10g,桔梗10g,牛蒡子10g,金银花10g,黄芩10g,板蓝根15g,丹参10g,川芎6g,瓜蒌皮10g,麦冬10g,甘草6g。 15患儿,男,7岁。近1年来,留意力明显涣散,上课时不能集中精神,坐立担心,多动不宁,活动过度,好说话,常干扰别人,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不能集中精力完成作业,难于宁静做某件事,心情不稳,易急躁,好冲动,固执任性,学习成果不佳,五心烦热,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弦。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西医疾病、中医证候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
19、开出处方。 西医诊断:留意力缺陷多动症。 中医证候诊断:肝肾阴虚证。 病机分析: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水不涵木,则多动、易急躁;肾阴虚亏,不足以制阳,则五心烦热、腰酸乏力;肾精不足,则脑失聪慧,学习困难;舌红少苔,脉细弦,亦为阴虚阳亢之象。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主方:杞菊地黄丸加减。 处方:生地20g,茯苓10g,丹皮10g,泽泻6g,山药12g,山茱萸10g,菊花10g,生龙齿(先煎)15g,磁石(先煎)15g。 16患儿,男,8岁。反复挤眉挤眼、摇头耸肩月余,时伴张口咧嘴,口出异声,甚则腹肌抽动,劳累或学习惊慌后诸症加重,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查脑
20、电图未见异样。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西医疾病、中医证候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西医诊断:抽动秽语综合征。 中医证候诊断:气郁化火证。 病机分析:气郁化火,引动肝风,上扰清窍,则挤眉挤眼、摇头耸肩、张口咧嘴,口出异声,甚则腹肌抽动;肝火内扰,则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亦为火热内扰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熄风镇惊。 主方:清肝达郁汤加减。 处方:菊花10g,龙胆草3g,栀子10g,瓜蒌仁10g,蝉蜕5g,橘叶5g,钩藤10g,白芍10g,茯苓10g,磁石(先煎)20g,丹皮6g,甘草3g。 17患儿,2岁。主诉:发热1天,抽风1次。 患儿昨晚起先发热(T 38.3),
21、流涕,咳嗽,有痰不易咯出,大便干燥,2日未行,曾服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治疗,体温未降。今日午后患儿烦躁担心,T40,突发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口唇色青,舌红苔黄,脉浮数。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立方,开出处方。 诊断:急惊风,风热动风证。 病机分析:患儿2岁,肌肤薄弱,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邪袭肌表,邪正相争则见发热。外邪从口鼻而入,肺卫失宣,见有咳嗽流涕;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腑气不通,则有大便秘结,2日1行;邪热炽盛,内扰心神,引动肝风,见有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口唇色青。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之邪在表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主方:银翘散加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儿科 病案 分析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