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docx
《2022年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篇一:读申辩有感 读苏格拉底的申辩有感 近日选修课西方哲学史专题的课后读书任务要求我们读苏格拉底的申辩,闲暇之余我也就浅略的读了一遍,读完之后让我对苏格拉底有了更深一步的相识,不禁有了一番感慨,不吐不快。我本对古希腊的文化、哲学、政治,甚至对苏格拉底本人谈不上有很深的了解,在此发表感言,纯属管中窥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理解。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闻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把哲学从探讨自然转向探讨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
2、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提倡人们相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才智”,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无知之知。 公元前399年,由于一个叫阿内图斯的人控告苏格拉底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神,并且败坏青年,最终导致他被判处死刑。而在被送上法庭,面临审判团的宣判时,苏格拉底仍旧坚持自己的哲学,运用自己的逻辑及辩术和原告进行了最终的申辩,表明白他对于真知的坚持。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辩词,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在他的学生柏拉图整理出来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更是呈现得淋漓尽致。 苏格拉底的申辩,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古希腊哲学的精髓,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仅其言谈,就留给后人无尽的哲思,拜读此作后,我感受最深的
3、有两点:一、无知之知,最坦诚的虚心;二、对真理的执着,知其不行为而为之。 申辩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在正式的申辩之前的一点声明。在第一部分里,苏格拉底在申辩之前强调了他在将要进行的申辩之中所运用的言辞是不同于那些控告或者诬陷于他的人的言辞的,他所说的将都是真话。我们知道苏格拉底不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不知道将多少人辩驳的张口结舌,正如他在后面申辩中所说的,他寻求当时雅典全部自认为聪慧的人与他们辩论,最终却都只能证明他们的无知和自以为是。这样的苏格拉底会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吗?他之所以这样强调他的说话方式是为了表明他对哲学的酷爱和真理的追求之执着。哲学带给了他哲学的尊严与
4、坚持,他坚持说真话,因为他想要让雅典的人们信服他的申辩。由于他的真话触及了听者们的自尊,所以得到了陪审团多数人的报复,最终被判死刑,但是他却仍旧坚持了自己姿态,正如原文所说“任何一个有一点价值的人不应当总是计较生死, 他做一件事的时候应当考虑的是他自己做得对还是错, 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还是邪恶的人。”这正是哲学的苏格拉底面对政治的申辩时始终不予放弃的立场,也是他对真理的追求与坚持的表现。 其次部分是苏格拉底为自己绽开的申辩的正文。首先针对那些最初的虚假控告和那些最初的控告者做申辩;其次,针对后面的控告和后面的控告者申辩;最终,苏格拉底对他为哲学而死的理由进行了说明。在这一部分苏格拉底提到了神谕
5、,苏格拉底对于神谕也很困惑,他也始终在寻思神谕的真意。因此,他尝试通过找寻一个有才智的人,探望他,谛视他,与他对话,然后证明“这个人比我更才智”,并以 此来回应神谕。于是他去探望政治家、人、匠人等等众多人们,但是无一例外的,他全都失败了,那些据说具有才智的人们无不是自以为是的无知者。最终,苏格拉底得出结论:“多数的人他们自以为知道一些,其实知道的很少,甚至什么也不知道”。他说这些是为了向人们表明自己的哲学使命,对无知之知的证明和追求以及帮助人们相识到自己的无知与知。德尔斐神庙进门处铭刻着一句话“相识你自己”,这句话或可在肯定程度上说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相识自己的人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
6、自己不知道什么的人。苏格拉底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而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他的“无知”因此是一种“无知之知”。知道自己无知的人不少,但是像苏格拉底这样不仅知道自己的无知,也知道自己的有知,更将这种无知之知作为一种才智的看法,以此相识自己,相识社会,由此而知道什么才不是真正的才智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正因如此,苏格拉底才是宏大的,值得敬重的。 对于被判死刑苏格拉底认为这是神的旨意,他说“我更要听神的话,而不是你们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能够做,我就根本不能停止爱知。”苏格拉底最终选择了爱知,而不是放弃才智的追求。他还指责法官:“现在我将走向自己的路途,承受你们判给我的死刑, 而他们也会被真理
7、判决,承受他们犯下的罪恶和不义。我必需接受他们对我的惩处, 也让他们接受他们的惩处吧。我认为这一切似乎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支配得很不错!”并且他还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什么坏事会危及一个正直的人, 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 他和他全部的一切 都不会被神所抛弃。”他就是这样坚持着对真理的执着,正如孔子所说:知其不行为而为之。 最终,请允许我引用申辩中最终的一句话:“分别的时刻来到了, 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去死, 而你们接着活着, 哪一条路更好, 只有神才知道。”这就是苏格拉底,一个哲学的生活了一生,并为哲学献出了生命的苏格拉底。 篇二:苏格拉底的申辩 感觉苏格拉底 既然2000多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在给柏
8、拉图做注脚,那么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带着这样“朴实”的想法,我对苏格拉底产生了爱好。 我对苏格拉底的一点了解,除了课上张老师所讲的有关内容,也就是吴飞老师译的苏格拉底的申辩。惭愧的很,这本书至今没有读完。不过的确很吸引人,不仅仅是它的哲学思想的交锋,还有渗透其中的形而上的思辨性。 苏格拉底的申辩中的第一部分记录了申辩的由来经过,不同版本的差异,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诠释。给人一种庞杂而有些混乱的感觉一方面说他是“引进外邦的神”而获罪,又说其实真相是他的怀疑精神动摇了民主的基石。当然后者更合理,只是这推理论证的过程让人有些困惑。 最精彩的还是申辩的正文。缺憾现在刚看了个开头,
9、同时真的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听他其实是柏拉图借他的口对希腊进行美德教化。我不怀疑申辩其实是柏拉图主观构思加上他对于民主制的控诉再加上苏格拉底的确的思想脉络,但是在读他与莫勒图斯辩论的那一段,总感觉有点怪。他首先要申辩的是“败坏青年”的罪行。苏格拉底给莫勒图斯下了个套,他先问“是否许多人可以带好青年”,把莫勒图斯带进去,继而类比说马,莫非许多好人可以带好一只马,而一个坏人尽可以让整个马群失去前进的方向吗?再回到人本身,莫非可能一个人把青年带坏,而其他全部好人都无法挽回吗?既然这样的逻辑不能成立,哪么只有一种可能,即莫勒图斯自己在诋毁苏格拉底。 这样的逻辑真的很霸道。且不说马和人的比方是否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苏格拉底 申辩 读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