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docx





《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道德经读书笔记1道德经学习笔记今日正式开篇了,以后我会以“李洛莉学习笔记”的方式,开启学习之路。道德经俗称老子,也被称为五千言,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庄子等都是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文约意丰,涵盖哲学、政治、军事等诸多学科,其中的内容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
2、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是从商、从政、从军,都能从此书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智慧。道德经一书共计八十一章,上篇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微妙;下篇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将从为人,从政,经商等领域,让大家能够更便捷地体会和感悟这部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圣典。我计划每次一章,通过原文、译文、解析三方面,给大家详解道德经八十一章。历来道德经对三种人容易产生影响和有价值的作用,第一类是特别聪明的人,深
3、知学习道家对人生的意义,所以比较自觉早悟,学习道德经就是他们的自然首选;第二类是失意的人,有才华,但又怀才不遇,因为失意者是处于逆境中的人,因为逆境中的人更需要寻找突破口,走出困境,所以会在认真研读道德经后受益匪浅;第三类人是年纪很大,经历过各种人生考验的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通过学习所得与生命经验相对比,获得受益。正因为认真阅读道德经可以改变人生,所以很多人将道德经视为安邦治国的方略,看作修身养性的良方,以及当做道教的经典,讲辩证法的哲学等,因此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了解清楚为什么而学习道德经,应该从什么角度学习?又应该如何去学习?只有愿意晓其义,明其理,读懂原文,理解其意,才能达
4、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和获得有益的学习价值。道德经读书笔记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真正大的成就反而好像有缺陷一样,但它用起来却一点问题都没有。真正满的东西看起来好像中空一样,它都一直用下去。笔直的大路看起来好像弯弯曲曲似的,最高境界的巧妙看起来很笨拙,真正的成功者看起来有很多不足。躁能够战胜寒冷,安静能够战胜燥热,清静可以作为天下的规范。成,完成,成就。缺,缺陷。弊,弊病,弊害,引申为有问题。悟道的领导者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别人看起来有丰功伟绩,应该受到顶礼膜拜,但是领导者本人不要这些名誉、地位,他认为还有很多不足。这
5、就是大成若缺。那么,这样的领导者来治理国家,管理公司,完全可以让人放心,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与缺失,这就是“其用不弊”。大成若缺,并不是故意不把事情做好,留有尾巴,留点遗憾,因为这本身不是大成。大成是前提,若缺是看起来好像缺,其实并不缺,领导者不去追求表面的完美,不去迎合别人以获得赞誉。盈,满。盅,指酒盅,中空的;也有作“沖”,水冲出来的山谷。“大盈若盅”,其引申的意思是特别高明的领导者,虽然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很圆满,但他始终保持低调、谦虚的本色,所以能够把事情一直做下去。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企业如此,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如此。用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周围很多有很大成就的人,他们
6、总是保持着永远学习的心态,而且成就越大的人,这种心态越明显,越不耻下问。一个人的成就再大,总是还有上升空间。另外就是功夫在诗外,通过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学问来提高、升华自己的专业。不要总想着“抄近路”,正直的道路是不可以取巧的。“大直如屈”是我们真正做人应该秉持的信念,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很多诱惑,各种各样的波动,但是我们要坚信,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给大家带来有用的知识、有用的帮助、有用的产品等等,一直做下去,你走的就是直路。而整天想着整别人、踩别人、算计别人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曲”,可能永远达不到从容的人生境界。“大巧如拙”,真正高明的人,做事境界高,看上去好像很笨的一样,可是
7、他掌握了精髓,这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真正的“巧”是靠下“笨功夫”得来的,做事贵在坚持。所谓匠人精神,就是扎扎实实做工作,不搞投机取巧,把工作做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也一样,真正把心静下来,一点点下笨功夫的,未来都有出息。但现在大家都不肯下笨功夫,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在低水平不断的重复,重复多了以后就会上到高水平上。真正要把工作做好有三个要素:一是这事是你喜欢的;二是对众生有益的,能帮到众生;三是坚持十年以上,下笨功夫,精益求精,你肯定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绌,不足。越是不在意的结果最后越会有好的结果追随而来。真正的成功者,人生大赢家,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名誉、地位以及光鲜的外表,穿普
8、通的衣服,开普通的车子,把成功的光环全部去掉。唐朝的郭子仪一生成就很大,平定安史之乱,几乎靠人一人之力保大唐天下三十年的平安。因为他功高盖主,位极人臣,手握重兵,监军鱼朝恩不断诬告,朝廷也三番五次释他的兵权,他都毫不在意,需要他带兵打仗时也不讲条件、不推脱,家里的大门敞开随便别人进出,从不居功自傲,所以他不仅自己活到八十五岁高龄,而且家里几代人都身居高位,荣华富贵,是位真正的人生大赢家。从身体、生命角度讲,寒是没有生命或者生命很弱的低端状态,躁,就是动起来,脱离这种状态,运动之后可能会过热、虚热,这时候就要静下来,把虚热清掉,让身体进入一种中正、平和状态。从经济生活角度讲,寒是赤贫的状态,那么
9、就要不断努力工作,让自己脱贫,但当财富积累到很多的时候,就要心静,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身要动,心要静,保持中正平和,清空欲望,是提升境界的关键。道德经读书笔记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此章历代的释意无数,而我以为皆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进行阐释。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出发,得出新论如下: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展开,不理解“致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解释也只是牵强。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
10、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解释。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为空灵,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致”往之意,可从“虚其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开始,虚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可以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此“极”为无极,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而“静”的过程从守开始,“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达到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界。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于是,老子方
11、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感慨。“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虚为展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回到现在,是“复”,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展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伸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
12、。”但,所有释意皆不够细致,皆独不能从修身的体验与角度来理解与感悟,想老子思想无欲无求,其经意当从本原出发理解,而不应该根据时代思维做论证也。道德经读书笔记4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从”道可道,非常道”开始,至”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止,其中除了极个别的章节中没有出现”道”这个字眼之外,几乎所有篇目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了”道”。可见”道”的概念在道家哲学中的核心地位。而这个最核心的概念就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道家哲学典籍中”道”这个概念包含的意思,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宇宙。即指天地万物的总和或宇宙的本原。二是规律。即大自然、人类社会及思维运行的必然性。三是方法。即完成某件事
13、情比如治理一个国家或教化一国人民的方法。这三层意思中无不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道家诸子莫不承认宇宙万物的客观存在性,并认识到所有的客观存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道家崇尚“无为之治”。道家先哲们认为一国之君应当遵循万物运行的规律,即道,并按照道的要求去治理国家;千万不能妄动,不能逆道而行;这样才能政治稳固,人民安康。道家提倡“清心寡欲”。个人修身养性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以道养生则可以长生。 “无为”不是让你什么事都不作,而是劝诫人们不要违背规律胡作非为;“清心寡欲”乃是让人们不要好高骛远,去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否则只能是白白地耗费并摧残了生命。换用今天的话来说,不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14、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么?道德经第一章的结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家常常与“玄学”并提。清华的一门公共课的名字就是道家与玄学。很多时候,道给人的感觉就是“玄”。什么是玄呢?玄就是变化。因为变化,所以玄妙、深奥。老子对宇宙的解释是,宇宙最初是虚空的,即“无”;道的力量使得宇宙逐渐形成,但混沌一片,即所谓“道生一”;然后混沌之气逐渐化解为阴阳二气,此二气又交互对流运动逐渐滋生很多存在物,即“一生二,二生三”,再到后来,各种存在组合而成天地万物,即“三生万物”。总括起来一句话:“无中生有”。怎么一个无中生有呢?那是通过种种复杂的运动、变化才得以形成的。运动的观念始终是道家哲学一个永恒的话题,贯穿
15、于其所有的理论当中。道德经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很早就深刻地认识到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而且事物的对立面之间总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这不是矛盾论的原型吗?这是相当难得的。如果你想得到一件东西,这件东西很多人都想得到,怎么才能使它最终落在你的手里呢?智者的选择是“不争”。因为不争,所以别人不会把你当作竞争对手,不会打你压你。这时候,你反而最有机会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你想名垂千古吗?智者的回答是不想。如果一个人并不在乎名利,只是专心做他该做的一些时事,他反而能做的相当出色,自然而然地得到别人的尊敬甚至流芳百世。柔可以克刚,不争者得。
16、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深刻的辨证思维,如果你不懂得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你是很难理解道家思想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读书笔记5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了解自己,叫做明达。战胜别人的是因为有实力,战胜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强大。知道满足的,心灵富有。努力前行者有志向。不轻易离开你所处位置的人,你的生活会长久的。到死也不狂妄的人,长寿。了解别人并不容易,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别人的表面而并不了解其内
17、心真实的想法,所以了解别人需要智慧。而知道自己其实更难,所谓自知之明,做到更不容易。人,往往会高估自己,有的甚至严重高估自己,许多错误的决策往往都是因为决策人对自己不了解。人生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超越别人上面。在乎超越别人的人,所有优势都在比较中产生,但这种比较的结果是不稳定的,这样的人总是在担心自己被超越。另外,这种比较虽然可能产生进取的动力,其实比较的过程中也不断积累起负能量,也可能伤害周围的人,也可能伤害到自己。战胜自己,可以战胜昨天的自己。战胜自己的内容很多,譬如人的动物性、懒惰、享乐的想法。其实,人最需要的是战胜自己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进步。欲望无穷无尽,不知足者无法感受富裕,所以对于自
18、己要求知足。而强行者,是为他人做事,为大众获得幸福。所,你所处的位置,或者居所,借指根基、平台。这里强调一个平台、根基的重要性。亡,可能是妄,错字,意为狂妄;也有作忘的,意为忘记。到死都不妄作妄为的,知道自己的份量,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这样才会长寿。譬如长期汹酒,就是对身体妄作妄为的行为,将严重损害自己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后果。作者:高风清扬道德经读书笔记6(山顶洞人,自幼孤僻、倔强,喜好战争。曾致力于财色名利的追求,为达目的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结果碰得头破血流。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开始接触佛道,却为了追求神通而屡屡被邪师所骗。但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五毒俱全的他猛然醒悟,于是悬崖勒马
19、,弃恶从善,精进修行,同时发愿解出道德经,因为这一念善心,终于获得上天的垂青)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山顶洞人佛道一如道德经解析: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译文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这样翻译从文字上来说好像没什么问题,但从内容上来说是完全错误的。老子最反对的是“智”,这种“智”也就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具有的世智辩聪,说白了就是小聪明,我们被自己的小聪明害惨了。老子高瞻远瞩,早就知道我们要被“智”所害,所以反复提醒,遗憾的是我们看不
20、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正确翻译应该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聪明,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大智慧。有句话叫做认识一个人难,认识自己更难,还有几分靠谱。就我们的人体而言,经络、穴位到底是怎么回事?科学发展到如今,只是承认了有,还是解释不了。我们到底有没有灵魂?现在的科学不敢完全否认了,甚至有科学家开始偷偷研究,但依然模棱两可。为什么同样是人,性格、命运会相差那么悬殊?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非常少。然而,佛陀、老子早已经把这些问题洞穿了,可惜我们学不懂!我们对法界有多无知,对自己就有多无知,反过来,如果能够完全彻底地把自己搞明白,也就明白了十法界。明白自己才是大智慧!“自知者明”的“明”就是破除“
21、无明”之后的“明”,就是开悟!不开悟的人哪怕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依然只是小聪明而已。不过,有些人确实很“自知”,觉得自己悟性不够,要开悟恐怕很难。再说极乐世界又那么好,于是退而求其次,追求极乐世界去了。又不要读经,又不要打坐,只要凭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去极乐世界,何乐而不为呢?这种想法实在是把我们世俗人的小聪明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中别说做买卖,哪怕交友,我们都考虑投入产出比,而现在竟然将这一招用到出世间来了。我们怎么不想一想,要是这样能去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岂不个个都是人精!那既然大家都是人精,各种争斗岂不是更厉害?“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译文为: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
22、算刚强。译文从文字上看很清楚,但想想还是模糊。这句话的真实义就是,要战胜别人并不是难事,要战胜自己就太难了。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用钱、用权势、用武力就能够让别人臣服,但是要真正看清自己的真面目,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太难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被自己的因果业力捆绑着,不管我们表面上多牛,我们的都是业力捆绑下的囚徒!再大的权势、再多的金钱也解脱不了!而要挣断这根绳索,除了行善、修行,别无他法。有人说,我有钱有势还要改变什么命运?请问,生老病死哪一个我们能用金钱和权势解决得了?所谓家大业大,金钱和权势如果不善于应用,只是造业的工具而已,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阎王那一关我们是想凭本事闯过去呢?还是
23、凭金钱买通过去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迷信,随便,到那时不信也得信。人都有软弱的时候,或贫穷,或疾病,这时候,谁都渴望得到特别的帮助,但能如愿以偿的实在少之又少!从表面上看,这些弱者实在值得同情,但如果谁能看到他们的过去世,也许会发现他们过去世其实是很风光的,而且落到今生这个样子也是有原因的。那我们再反推,现在市面上的风光人物下辈子会怎么样呢?所以,风光也好,困苦也好,都只是暂时的假象,我们只有不跳出轮回,就只能永远在苦乐间摇摆。当我们乐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多了不起,谁要告诉我们将来要受苦,基本上是不会信的,而当果报现前的时候,谁又救得了?所以,我们的苦是自己造成的,自己选择的。如果不觉悟自心,即
24、使谁能救得我们眼下一时之苦,接下去无尽轮回之苦谁来救?观音难救世间苦,就是这个道理。“知足者富”。这个“富”不是世间财富的“富”,是精神上的快乐安详。我们的幸福指数是与欲望成反比的,不在乎我们拥有多少,而在乎我们感觉够不够。哪怕我们有十个亿,如果我们觉得在千亿富翁面前抬不起头,就依然是穷人。再说很多人虽然富有,但内心无时不被苦痛、烦恼、不安困扰着,生活过得很紧张、很忙碌,这些钱对我们到底是一种束缚,还是一种快乐呢?这样的“富”有意义吗?所以,真正的富有是内心的安详、自在、快乐,即所谓知足常乐。“强行者有志”的“强行”是什么意思?不是努力读书,拼命搞事业就算“强行”,更不是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2022 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