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文七上《放言五首(其三)》诗歌鉴赏.docx





《2022年语文七上《放言五首(其三)》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语文七上《放言五首(其三)》诗歌鉴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语文七上放言五首(其三)诗歌鉴赏 篇一:七诗歌鉴赏练习题 七年级(上)诗歌鉴赏练习题 又呈吴郎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惊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园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说吴郎。 1、“戎马”的意思是 (2分)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说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说有什么 特点? (6分) 3、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分)
2、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和“字”分别指 , (4分) 2、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描写洞庭湖壮阔水势的名句: (2)表达诗人报国无门苦闷之情的诗句: 3、下列说法不符合诗歌内容的一项是 ( )(2分) “日夜浮”三字,写的深厚,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 1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现诗人当时孤寂贫苦、潦倒无助的生活境遇。 C.诗歌首尾呼应主要反映在“凭轩”与“今上”、“昔”与“关山北”上。 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
3、穷。 放言五首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惊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辨材须待七年期 辨:待: 2、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点明此诗是赠送好友的诗句: (2)借用历史典故以说明辨真伪之难,同时也揭示唯有时间可以证明的诗句: 3、下列说法不符合诗歌内容的一项是( )(2分) 用“试玉”、“辨材”来比方,意在形象说明识别真伪须要经过肯定的时间这一道理。 “不用钻龟与祝蓍”这句话旨在强调诗人提出的“方法”是特别完备的。 C.这首说理诗主要借助历史事务来说明具有普遍
4、规律性的道理。 D.诗人在说理的同时,也奇妙地总结自己和好友倍诬害的状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长精神”的意思是。(2分) 2、文章内容理解(6分) (1)思念故人、抒发感叹和惆怅之情的诗句: (2)表达对友人感谢之情的诗句: (3)你如何理解颈联?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积愤之情。 B. 颔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 C. 颈联借景表达了诗人
5、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D. 尾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与友人白居易共勉。 题破山寺后禅院 从诗人爱护关切的角度推想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的诗句: (3)表达女主子公对爱情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的诗句: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百花残”既写出了暮春百花凋谢的景象,也表现了诗人陷于相思而颓靡的感情。 B.诗人奇妙地运用“丝”与“思”的谐音,抒发了自己对于女主子公的思念之情。 C.“春蚕”两句表现了为情献身而无悔的激情,现在已成为献身精神的象征。 D.为了解决相思之苦,诗人渴望“青鸟”给他送信,告知女主子公他爱她。 4 1、战乱 2、第一问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
6、。妇人的境况:无食无儿,贫到骨。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惊,反而正应当爱护。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过得都不简单。(4分,答出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其次问:现身说法,措词委婉,入情入理。(2分。大意思对即可) 3、系心黎民,忧时伤世。(2分,大意对即可) 1、日月;书信 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C 1、辨别 等待 2、(1)赠君一法决狐疑。 (2)周公恐惊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3、B 1、振作精神 2、(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略
7、3、B 1、指自然界一切声音 2、(1)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这是以有声衬托无声的写法,以“钟磬音”衬托后禅院幽静的氛围。 3、D 1、凋谢 2、(1)相见时难别亦难(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C 5 篇二:上海版语文七年级古诗文 上海版初一上半学期古诗集萃 1.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2.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3.杂诗(其二) 王维 君自家
8、乡来,应知家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著花:著(zhu),开放;著花,开花。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洛阳。 5.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惊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任:放任、不拘束。宁:岂,怎么。亲:亲善。征求:指税赋征敛。敛:收拢,聚集。 6.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坼:裂开、分开。乾坤:此指日月。凭轩:倚着楼窗。涕泗:眼泪和鼻涕
9、。偏义复指,即眼泪。 7.放言五首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惊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似:倒似乎。长精神:振作精神。 9.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竹径:一作“曲径”。万籁:凡是能发出声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一切声音。 10.无题 李商隐 相见
10、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丝:同“思”音。殷勤:轻易恳切深厚。 11.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长:始终。 12.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青草茂密的样子。远芳:草香远播。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萋萋:青草长得茂密的样子。 13.
11、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到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家乡。 铓:刀剑等的尖端。剑铓:剑锋。若为:怎能。 14.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泊:停船靠岸。烟渚:江中雾气缭绕的小沙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15、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
12、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 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
13、,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注释:1.伤:哀伤,叹息。2.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3.民:平民百姓。4.世:世代。 5.隶:属于。6.耕:耕田。7.生:生长到。8.年:岁。9.未:不;没有。10.尝:曾经。11.识:相识。13.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13.忽:突然。14.啼:出声地哭。15.求:要。14.异:对感到惊诧(意动用法)。17.焉:他,代指仲永。18.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旁边,这里指邻居。19.与:给。20.即:马上,立即。21.书:书写,写。22.并:并且。 23.自:自己。24.为:题写。 25.名:名字。26.其
14、:这。27.以:把。28.养:奉养,赡养。29.收族:团结宗族。收:聚,团结。30.为:当做,作为。31.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32.传:传送。33.一:全。34.观:观看。35.自:从。36.是:此。37.指:指定。 38.作:写作。 39.立:立即。40.就:完成。 41.其:代词,代指这首诗。 42.文:文采。 43.理:道理。 44.皆:都。 45.可:值得。 46.观:欣赏。49.者:的地方(方面)。 40.邑人:同(乡)县的人。 51.奇:对感到惊异(惊奇)(意动用法)。 52.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3.稍稍:慢慢。 54.来宾:这里是以来宾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
15、是状语(名词作动词)。 55.其:他的,代仲永的。 56.或:有的人。 57.以:用。 58.乞:求取。 59.之:它,代仲永的诗。 60.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然,这样。 61.日:每天。 62.扳:通“攀”,牵引,拉扯,这里有强要的意思。 63.环:四处,到处。 64.谒:探望。 65.使:让。 66.余:第一人称代 词,我。 67.闻:听说,听闻。 68.之:它,代这件事。 69.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70.从:跟随。 71.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72.还:返回 。 73.于:在。 74.令:让。 75.作:写。76.称:相
16、当。77.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78.自:从。79.复:又,再。80.问:询问。81.泯然众人矣:完全犹如常人了,消逝,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逝了。众人,常人。(注:不行说明为完全)。 题目理解:“伤”,是“为.感到哀痛”的意思。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强调后天对成才的重要性。 “伤”有三层意思,第一,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一般人而感到惋惜;其次;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化,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化,最终连一般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句解: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
17、感到惊异,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主旨。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译:从今,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即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感到惊异,慢慢地对他的父亲以来宾之礼相待,有的人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探望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译:不能与前时所听到的相称了。 7.泯然众人矣
18、!(倒装句)译:(才能)消逝得完全犹如常人了。 8.还自扬州(状语后置)译:从扬州回来。 9.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译:(他的父亲)从邻居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他立即写了四句诗。 18.周处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编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言五首其三 2022 语文 放言五首 诗歌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