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安军【教学目标】1、学会知人论世,能结合特定背景,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2、懂得学以致用,能熟练运用所学方法赏析诗句、品味诗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凛然的民族正气。【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方法品味、鉴赏诗歌之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学习文天祥的南安军(一)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
2、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二)背景资料:帝昺(bng)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余)时写此诗。(三)熟读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南安军 文天祥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2、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注释:【1】南安军: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2】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
3、西庾县。 【3】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四)精读细研:1、赏析“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1)想一想:此处的梅花是实景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此处的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显示出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被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悲凉袭上了他的心头。(2)“风雨湿征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描绘出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兵败后就擒被押往大都受审的诗人及兵丁的征衣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兵败被俘的沉重心境
4、。2、颔联中两个“出”、两个“归”如何理解?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诗人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显得分外沉痛。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孤独的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3、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化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4、从尾联中你读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