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docx
《2022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语文试卷讲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语文试卷讲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试卷讲评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考卷做系统分析,帮助学生对试卷结构、得分情况有深度了解。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分析错题错因,订正并理解考题。3、方法与过程:结合高考考纲要求,指导各题型分析方法和步骤。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语言文字运用积累、古诗文鉴赏、文学类文本分析。 难点:文言文阅读。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演讲:对于本次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展望
2、S点评 T总结: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二)分析试卷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T:160分值中,得分率低于60%的题目基本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三)语言文字运用S:自主订正1-5小题,揣度做题方法 T:请同学来分析,重点分析1、5两题 1、字音剑戟:杜牧
3、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压轴(ppt):辞海“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 召唤:广播操时代的召唤2、成语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 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3、4、文言词汇T:这两题重点考查了课内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这里大家掌握的不错,我们简单看一下。S:术业有专攻:研究学习; 木直中
4、绳,輮以为轮:把?制成 T:同学们还记得沈复在童趣中写道:“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吗?“以?为”是一个固定句式,把?作为。5、特殊句式T:分析考纲:本题考查的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这一题大部分同学都错选了A项,A项和B项的区别主要在第几句的划分上呢?S:(5),请一生分析(3)、(5)、(9)项T:(5)不仅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还是被动句。 S:翻译第(5)句:李蟠不被当时的时俗所拘束。 T:技巧:直接判断法、排除法、最佳选项法等6、仿写句子T:分析考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主
5、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ppt展示考生答案)S:请学生分析其中错误:句式不一致T:展示学生正确答案,请学生分析注意要点。S分析 T小结注意要点:“三一致”原则句式、修辞、情感(四)文言文阅读T:从试卷分析上看,很多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是谈虎色变,高考考纲对大家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而“人物传记”这一体材在高考中始终占主要地位。本次考试题目节选自宋史郭浩传,为20xx年全国高考大纲卷。本文的主人公是谁?S:郭浩T:郭浩是什么人?S:宋朝将领T:(ppt展示)人物传记的特点:(小诗记忆)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
6、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7、实词含义(理解B)T: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重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大家在阅读文章时就应当在文中圈出这些字词。请同学分析这一题。S:逐一解读。分析方法。 已:学不可以已8、筛选信息(分析综合C)T: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对于这一题大家需要抓住题干中的哪个关键词?S齐:“金人”T:请一位同学分析这一题,总结方法。 9、信息概括(分析综合C)T:文言文信息概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请同学分析,总结方法。S分析T:分析这一题时,大家是否从中得到了很多有效信息呢?我教给大家一个做人物传记题的小技巧,
7、拿到题目可以先读一下信息概括题,可能其中会包含错误信息,但是却能够初知大意和部分翻译,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同时做信息概括题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分析,比方时间点上的变动等。古语云:小心使得万年船,放在此处也十分契合。10、翻译句子(理解B)T:(分析考纲,ppt)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3分)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3分)(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齐)S:找关键词分析,总结方法和注意点。 T:抓住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
8、句式。 补充:人物传记答题技巧:技巧解读一:关键先看概括题。初知大意,部分翻译,降低难度。技巧解读二:回头读文一两遍。人、时、地、事理清楚。技巧解读三:词句找出要划线。联系语境进行理解。技巧解读四:实词语境很重要。技巧解读五:翻译看准重点词,句意通畅高分见。(五)诗歌鉴赏T:相较于文言散文的写作,古代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的创作也可谓蔚为大观。而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除了领略诗词的美感外,更重要的是掌握鉴赏这些作品形象和技巧的能力,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这一题得分率只有40.7%,总体偏低。在高考大纲中,对此项的考查集中在唐诗宋词方面。一起来分析宋代诗人谢枋得的这首庆全庵桃花。
9、T/S:五步(引导学生一起说出):诗题、作者、主体、注释、问题 S齐读T:介绍诗题、作者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T:有几问?回答几点?S:2S:请同学分析首句。桃花源记 (2)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T:什么题型? S:炼字T:几步?S:解释含义、联系文本、点明手法、分析情感 S/T:请同学回答总结。T:诗歌最后一定会落实到情感上。(3)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T:桃花是全诗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内容结构上来分析,也可以从手法上来解读。(常见意象:月、柳、红豆等)S分析 T点拨(六)练练身手(T:ppt) 1、翻译句子(1)浩手斩二骑,以首还。(2)敌据塞水源,
10、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2、意象分析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并分析。语文试卷讲评教案2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取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教具:苹果、小刀。教学过程: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
11、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现在大家用自已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2、好!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大家一起来读第一、二自然段。(2)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请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女同学认真听。想想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的孩子呢?(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板书: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3)我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4)过渡:真的像“我”想得那么简单吗?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学习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孩子认真听
12、。(2)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呢?(先说再切然后举最后让我看)他是怎样切苹果的?(指名回答)板书:拦腰切苹果五角星交流操作,实践情况(小组交流)(3)同学们刚才幼儿园的小朋友告诉了我们他的新闻,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4)现在大家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小刀,动手试一试。各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切苹果一下,切后认真观察发现什么结果?再次用不同的方式切,结果会怎样?(小组讨论汇报)(5)大家通过两次切不同方法的结果和小男孩的发现是否一样?(6)从小男孩展示他的真本领后,我见到五角星时的惊奇请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板书:见过总是从未见过更没有想到(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男孩和我的对话。过渡:
13、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发现五角星时,你们会想到什么?3、学习第五自然段:(1)请喜欢读这个自然段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让我们去感受作者的想法吧。(2)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3)交流思考:那鲜为人知的图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魅力”一词怎样理解?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那么如果从大处说该怎么讲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板书: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悟1、为什么人们都不会想着拦腰切苹果呢?2、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什么?五、拓展练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的方法中,体会到学习或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说一说。语文试卷讲评教案3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
14、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指名交流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幻灯出示该古诗3、师范读4、自由读,读准字音。5、齐读,指名读。6、揭题25黄鹤楼送别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2)读顺课文(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2、检查(1
15、)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出示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敬仰、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三、识记、书写生字1、投影生字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酒”字已在生活中认识,书写时区别于“洒”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四、作业1、完成习字册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6、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媒体:收录机配乐录音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指名说)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二、精读课文过渡:请同学
17、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你从哪里知道的?(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3)“下”是什么意思?(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5、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
18、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随机出示第2节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b、评价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
19、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开始表演。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
20、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回顾全文,总结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四、作业1、抄写词语。2、背诵课文中的古诗。3、用“暂时”、凝视“造句。语文试卷讲评教案4教学内容: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拓展练习。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21、学过程: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练习的整体情况上周五,我们进行了期中测试,我们班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优秀的有22人,良好的有15人,其中很不理想的有4位同学。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我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好的同学还需精益求精,课后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没考好的也别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查漏补缺,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二、自我分析试卷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1、首先自己先看一下试卷,看看哪几题是自己能做却失分的?自己先订正一下试卷上会订正的的错题,不会订正的放着,一会我们一起来帮助你,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可以分为几个板块?2、学生交流反馈:三个:识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语文试卷 讲评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