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与认识。2、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等。3、能较好地复习或背诵所要求掌握的篇目。4、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教学重点:第一二课时教学(总第 课时)教学过程:一、感知课文内容1、给予是快乐的、你是怎样理解“他们三个
2、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一句话的?、加深感知“车停后,小男孩”这一节。2、黄鹤楼送别、读课文有感情地读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能熟背课文中的两首诗。、积累本课的对早春描写的词语。3、郑成功、能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让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描写收复的一小节。、说一说郑成功是一位怎样的人。二、感知破折号的用法。1、说说有哪些用法。2、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三、积累春联1、每人都要积累34幅,并且同桌互相交流。2、注意对好上下联,以及字的正确书写。四、默写词语1、默写部分:慷慨激昂 载歌载舞 街头巷尾 绵延繁花似锦 烟雾迷蒙 融洽 慰劳 暂时炫耀 橱窗 给予 礼物 轿车2、根据学生默写的情况进行指导
3、。五、习题巩固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郑成功这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 的史实,歌颂了 。、年轻的诗人李白在 (时间) (地点)为大诗人 (谁)饯行。2、写出一幅反映欣欣向荣的春联:3、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教学反馈:语文复习研究课“修改病句”教案复习内容:修改病句复习要求:让学生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让学生会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让学生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则。复习重点: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方法修改病句。复习难点:分析病句的病因。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一、教师讲故事引入:有一个外出读书的女孩子,因为没有钱了,就写了一封信寄回给母亲说:“妈妈,我的线(钱)已经用完了,请快点寄点
4、线来。现在,经过几年的锻炼,我的肚子(胆子)越来越大了。”二、学生听完故事后,说说那个女孩子的信有什么毛病,然后结合自己实际(比如写信、写作文、写日记)说说出现过什么样的语病,最后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说说平常常见的病句类型都有哪些。(学生先同桌讨论,然后组长汇报,老师板书:)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误用错别 用词不当 词序颠倒 前后矛 盾 成分残缺 答配不当 误用标点 分类不当 重复啰嗦 不合事理三、老师出示小黑板,学生分析小黑板上病句,找出不当之处应用自己学过的修改符号(删、补、调、换)进行修改,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修改的。小黑板练习题: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推广普通话的号召。在文娱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
5、节目。这道题最后终于被解答出来了。数学作业他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道题还没算出得数来。学生说了之后,老师帮助学生归纳修改病句的方法: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查:查出病因。改: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检查:检查句子是否改通顺,看看还有没有其它语病,是还改了句子原意。老师总结出方法之后,再出示一道练习题给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修改。四、老师出示小黑板已经修改好的病句,让学生说说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下来。(修改为: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修改为:大家都集中到主席台上。)学生讨论之后,老师进行总结: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
6、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五、总结复习内容、方法。六、练习、巩固。 修改下面病句。(附练习)练习一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春天到了,一朵朵鲜花。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儿童节那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次考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今天,他穿上了一只很漂亮的皮鞋。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由于坚持锻炼,他的体质增加了。练习二 我们要不断地改正工作方法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2具体步骤一、朗读课文,复习回顾。1、背诵课文登鹳雀楼,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区分:人入尽近进登灯木目2、背诵课文青松,掌握“挺”
7、的书写笔顺练习:选字填空花化话雪()说()()别文()红( ) ( )瓣结 洁清( ) ( )冰 ( )论 ( )白 ( )净写出句中带点词的反义词:寒冷的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地上、房子上都白了。( )( )这条大路笔直的通向前方。( ) ( )3、齐读小动物过冬,复习生字词语,注意:暖、商的书写,了解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练习:给本课的生字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4、齐读课文美丽的丹顶鹤,复习生字词,正确背诵课文,注意传、却、论的书写比一比,再组词:摇( )传( )引( ) 虎( )遥( ) 转( )张( ) 虑( )把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成语: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我们快乐的成长( )下课了,
8、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到操场上去放风筝。( )洪水让老百姓没有家可以回去了。( )二、复习练习,掌握它、他、她的用法,并能清楚地介绍自己。了解二十四气节歌三、听写本单元词语、诗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教学PPT,学生准备搜集玄奘法师生平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讲述背景
9、,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唐玄奘西行取经,指导“奘“的读音,以及书写。(“奘”读zng,而不读zhng;,“壮”与“奘”的区别)2、导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以唐三藏西行取经为原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展示作者空前绝后想象力的作品。其实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求法的真实事迹和小说中的描述相差极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高僧、学者、翻译家、旅行家的事迹。二、检查预习效果,通览全文内容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出示一组词语指名读玄奘(zng)缉拿(j)高僧(sng)天竺(zh)堡垒(li)朝拜(cho)2、测查学生词语理解束手无
10、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3、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理清脉络一、(1)取经原因二、(2-10)取经经过三、(11-13)取经影响2)了解重点段层次默读(2-10)自然段,思考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哪些地方?(可先在文中画一画)(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三、研读课文,重点理解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共同思考: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
11、的僧人?(学识渊博,治学严谨)2、读了课文第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可能会有两方面的问题:1)他学识已很渊博了,为何还要不远万里去天竺学习?2)从长安到天竺,山高路远,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毅然前往,并克服重重困难?导:也许学习完这篇课文,自然能解开你心中的疑问。3、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人物品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取经过程中,玄奘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对待的,从中你感到他拥有一种怎样的品质?要点:1)混出玉门关2)单人匹马走沙漠重点句: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可感受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感受沙
12、漠环境的恶劣,体会玄奘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求法。总结:玄奘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竺求学,一切源于他心中坚定的信仰,与一生的追求对佛法的弘扬。过渡:玄奘西行求法十几年,从印度带回大量的佛经,这些真经是佛家教义的种子,只有翻译成中文它们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否则印度留学所创造的辉煌将变得毫无意义。4、结合课外资料,了解玄奘的历史贡献。1)学习小组合作读最后一部分,结合资料思考,回国后玄奘潜心做了哪些事情?(要点: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2)师生合作交流资料屏幕出示:玄奘带回来的佛经数量大,覆盖面广,质量特别高,如果我们把唐朝汉译佛经比喻成为汉译
13、佛经中的皇冠,那玄奘翻译的佛经就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玄奘西行求法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求取直经,而取到直经才只不过走了求法之路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翻译佛经,他魂系真经,迫不及待,也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佛法功德圆满。阅读了课文,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玄奘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吗?角度:1、从学者的角度,他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2、作为一个高僧,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弘扬佛法,发展佛教,功德无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3、作为一个翻译家,教育家,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4、他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西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四、
14、总结全文,提炼升华1、浏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玄奘西行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或细节。2、出示季羡林先生引鲁迅的一段话作为总结: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拿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季羡林: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在内,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样精神的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梁”。板书:百折不挠唐玄奘西行取经舍身求法中国的脊梁作业:1)推荐阅读鉴真东渡苏式牧羊2)写一篇读后感。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4教材简析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15、“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
16、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师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
17、句子。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小组内读书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三、细读理解,激发情感(一)自由读课文前6个自然段。1?边读边想:发生撞船事件的原因,为何后果如此严重。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梳理。(1)第3自然段:“雾愈来愈浓,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因为当时雾大,又是凌晨最黑暗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撞船;凌晨又是人们睡得最熟的时候,意外发生,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是惊恐万分,一片混乱。(2)第5自然段:“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18、玛丽”号是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速度快,负载又特别大,所以撞上“诺曼底”号,发生了严重后果。(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哈尔威船长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语句(投影出示),体会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明确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启发学生理解“吼道”一词。(预设:联系前文两船相撞以后极其混乱的情景,只有用船长的威严才能让大家不再混乱,从而听命令有秩序地逃生。)理解以后感情朗读,读出“吼道”的味道。(2)“哪个男人胆
19、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又一处语言描写,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一系列对话,读一读,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了解这样情况?再读出示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这样说?感受当时环境的混乱与危急,体会人物的果断与坚决,从中也能看出哈尔威船长关心弱小。引读:“正因为哈尔威船长的果断与威严,所以”学生接读(投影出示):“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3)“把克莱芒救出去!”人物语言,表现他关心弱小。(“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2.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品质。(1)齐读“20分钟到了海水把船尾浸没了。”所有
20、人都得救了,那哈尔威船长怎样了?(2)(投影出示)“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物的神态描写,读好这句,读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3)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语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屹立、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鼓励学生结合词语含义进行个性朗读,从中深入体会人物品质,使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学生再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第2课时一、朗读课文,回顾内容指名朗读课文,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二、默读课
21、文,展开想象默读课文,想象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此时正在随着轮船下沉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假如你是被救旅客当中的一员,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投影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三、感情朗读,升华情感1.自由朗读。2.指名朗读。3.指名朗读重点段落。四、识字、写字1.检查字词读音情况,注意“弥(m)、呛(qing)”的读音。2.指导写字。“弥”的左半部是拉弓射箭的“弓”;“呛”的右半部不要与“论”的右半部相混淆;“德”字左窄右宽,左侧是双立人旁,右半部要写得紧凑,强调右半部心字底的上面有一横。“志”字的上半部是“士”,上横长下横短,不要写成“土”。五、积累内
22、化1.分类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镇定自若屹立在舰桥上描写景物的: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运用修辞方法的: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2.背诵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六、扩展练习(灵活安排)仿照课文的写人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表现同学的优秀品质。教学反思:断尺教材简析断尺是由一名学生的习作改写的。作者回忆了一把断尺的来历,以及由这把断尺引出的故事,表达了少年儿童之间纯真的友谊和作者对这种友谊的珍惜。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3.了解并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4.认识6个生字。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2.
2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师出示一把断尺,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围绕这把断尺,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2.再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同桌交流。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主要围绕以下3点引导学生读书。1.断尺的来历。(1)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断尺对“我”的重要性?(“完了!”我心里急得发慌,“没带尺子怎么做题呀!”我紧张地望了望周围的同学我简直急得不知所措,头上渗出了汗珠,嘴里不住地念叨)(2)这时的“我”还像刚开始答卷时那么胸有成竹、毫不在乎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24、此时“我”的心情?(紧张、慌乱、不知所措)(3)“不知所措”是什么意思?(4)你能体会“我”的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心理吗?读一读这几句话。2.王瑶有哪些优秀品质?(1)在第2自然段中有几句对话描写,读一读,你认为王瑶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大方、助人为乐、乐于助人、会关心人等)(2)同桌配合朗读对话。3.“我”对这段友谊是如何珍惜的?(1)从“我”的哪些动作中能看出作者特别珍惜这把断尺?动笔画一画。(“不!妈妈!”我冲妈妈大声说完,马上跑到厨房,从簸箕中的垃圾里翻出那把断尺,像宝贝似的捧着、看着。)(2)为什么非要把断尺捡回来呢?(断尺象征着友谊,“我”特别珍惜这段友谊。)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
25、什么感受?四、了解倒叙的写法1.交代倒叙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先写了事情的结果铅笔盒里的一把断尺,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断尺的来历。这种写法就是倒叙的写作方法。2.齐读第1段。读了这个开头你最想知道什么?(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倒叙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3.你还读过这样的文章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倒叙的写法。五、巩固识字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2.提示学生“簸箕”的“箕”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它的本音是第2声。六、扩展阅读学生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第35课梨花老师,并回答课后问题。七、拓展练笔你们知道吗,断尺这篇课文是一位学生的作文。那么你
26、的人生中有值得纪念的事情吗?请你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写一写。给予的故事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教材简析给予的故事包括一壶水和“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文章。一壶水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在饥渴至极、几近死亡的时候,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所做出的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将水倒进吸水器里,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课文一壶水说明了一个道理真诚地相信别人,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真诚奉献的品质。“给”永远比“拿”愉快一文记叙了发生在高尔基与其儿子之间的小故事。高尔基在一座小岛上休养,看到他10岁的儿子在院子
27、里栽种的花开放了,感到无比喜悦,就给儿子写信,鼓励他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课文表现了父子间美好的亲情和高尔基时时注意对儿子进行人格培养的拳拳爱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感悟真诚是人的美德,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3.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无私、勇于奉献的品格。4.认识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1.感悟文章中讲述的道理,学习无私奉献的好品质。2.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高尔基画像。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28、自主质疑1?揭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给j予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1)这壶水是从哪里来的?这壶水与家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吗?(2)为什么要以“一壶水”为题目呢?(3)“给”和“拿”为什么加引号?(4)“给”是什么意思?“拿”是什么意思?(5)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呢?二、先学习一壶水(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2.再读课文,围绕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抓住主线,交流感悟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板书:道理)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是围绕着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板书:抉择)1.理解“抉择”。(1)这个人面临的
29、艰难抉择是什么?(是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还是把这壶水直接喝下去保住自己的生命。)(2)为什么说这个抉择是艰难的?在书中标画出有关语句。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后来的人呢?(3)结合上面的句子谈谈理解。(4)在重要的(本文是生与死)关口的选择,叫做“抉择”。是什么给了他力量使他在生与死面前做出了正确的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了呢?2.理解“道理”。(1)“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是什么?再读纸条上的话。(“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上水来。
30、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2)从纸条上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告诉人们喝到水的方法:不能直接喝水,而是要先把水倒入吸水器,才能有水喝,并且在走时还要再装一壶水,为以后的人着想。上面的话说得很中肯,相信纸条上的话,也就是相信写这张纸条的人对人的真诚和无私。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给了课文中那个迷路的人一种力量,使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良心会得不到安慰。(3)读了纸条上的话,本文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把水壶装满,再自己喝个痛快?为什么又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4)从他一系列的动作中你能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品质?(真诚、无私,相信别人且勇于奉献。
31、)(5)文中还有谁也具有这种品质呢?谈谈你的感受。(他只不过是重复了在他之前的那些人的同样做法,他们是一群真诚、无私的人。)三、学习“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回读课题,回顾提问。1.回顾先前提出的问题。“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2.出示高尔基的画像,介绍有关高尔基的资料。(二)自读课文,合作交流。1.自读课文。在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在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2.合作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三)朗读课文,感悟道理。1.理解文中“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给”指的是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是付出、是奉献;“拿”指的是高尔
32、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是接受、是索取。)2.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1)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时,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2)当你给予别人好的东西时,也就是无私奉献时,不仅能使别人得到益处,而且会因为别人的需要而感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的,自己是有存在的价值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3)“拿”是索取,是接受别人带来的美好的东西,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没有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
33、说“给”永远比“拿”要愉快。3.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感受过“给”比“拿”愉快的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乐于奉献”的理解。四、回归整体,加深感悟再次朗读这两个故事,加深对文中哲理的感悟。五、巩固识字以卡片形式检查巩固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六、综合实践活动学了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在自己的班级里,或到你居住的社区,找一找“无私、乐于奉献”的人进行一次采访,了解他们的境界,然后办一期手抄报,歌颂我们身边这些乐于奉献的人。板书设计给予的故事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灌水打水装满水“给”是奉献“拿”是索取教学反思:能说会写值得赞颂的事教材简析值得赞颂的
34、事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的习作训练,主题是“舍己为人”。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该单元阅读和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提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范围和要求;第2部分为一幅插图,表现了一个救落水儿童的场面。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本设计力求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鼓励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赞颂。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和从各种媒体收集的值得赞颂的事,培养学生养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2.进行写事的训练,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
35、结果写清楚,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教学准备教师了解发生在本班或本校学生、老师中的值得赞颂的事;收集最近媒体报道过的值得赞颂的事,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何为“赞颂”?2.说一说在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值得赞颂的事。(指名说)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自读要求。如何才能把你知道的这些“值得赞颂的事”写具体?师逐条整理并板书习作要求:1.写最受感动,最值得赞颂的事。2.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要把经过写具体。4.要表达真情实感。三、指导看图,启迪思路1.仔细看图。请大家看
36、一看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这幅插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2.看图想象。根据这幅图想象一下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3.把原因、经过、结果3部分串联起来,说这件事情的经过。四、指导选材,先说后写。1.想想自己见过、听过的值得赞颂的事。提示:可以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只要它感动了你,你就可以去赞颂它,自由地抒发你内心强烈的思想感情。要求:选取你印象最深的画面、你认为最值得详细描写的情节。重点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下工夫。2.组织好语言,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3.选取典型当众说,大家评一评,重点是细节描写。4.根据评议,充实构思,动笔写作。
37、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构思有问题的学生选材、构思。五、品读赏析,体验成功乐趣1.指名朗读习作,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2.根据评议,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3.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共同分享习作的乐趣。六、激励总结,提升情感同学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每一件“值得赞颂的事”,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动,完成了本次习作,你们真棒!只要大家平时多观察、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精彩就在你们面前,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感动。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5一、引入学习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
38、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二、明确要求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2交流: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三、口语交际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61、学会生字
39、。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投影片、图片。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解题1、导入课文。2、解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把不理解的词语抄出来。2、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把它们写在课文旁边。3、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读后请同学们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写
40、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目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作者联想到木材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联想到林场对兴国安邦的意义。三、学习第一小节1、齐读,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读出感情的变化。四、总结五、作业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了林海。(板书:林海)2、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写了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以及作者的联想等几个内容。并且学习了第1小节。第1小节写了什么内容呢?(板书:大兴安岭亲切、舒服)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和联想的部分。首先,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
41、看到的景色。(板书:景色、联想)二、学习第二小节1、生快速地阅读第2小节,问: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岭)2、生默读第2小节,问:哪一句写了作者看到“岭”?3、理解“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句子。 “疾驶”什么意思?“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什么?找出“看不完”的句子,“看不厌”的句子。并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板书:多、温柔)4、指导朗读“多”“温柔”的句子。(板书;喜爱)5、过渡:课文第2小节,作者描述了岭“多”“温柔”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我们是这样学习的:找出第2小节景物(岭)及其(多)(温柔)特点的句子。品读(多)(温柔)特点的句子。体会文中(喜爱)的感情。出示幻灯片:学法: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三、学习第35小节师:出示图片,配乐范读第35节,生看图欣赏。师:生轻声读第35小节,把句、段读通顺、流利,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1、学习第3、4小节。默读第3、4小节,问: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林)品读第3小节:理解“目之所及”的意思。(板书:绿)理解第3句,弄清两对反义词的用法。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比赛读)品读第4小节:写了哪些林?(板书:如海)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并体会2个反问句的用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