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效力方法的双旋弹侧向控制力落点响应分析-王钰.pdf
《基于等效力方法的双旋弹侧向控制力落点响应分析-王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等效力方法的双旋弹侧向控制力落点响应分析-王钰.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7卷第8期 兵 工 学 报 V0137 No82 0 1 6年8月 ACTA ARMAMENTARII Aug2016Z基于等效力方法的双旋弹侧向控制力落点响应分析王钰,王晓鸣,程杰,于纪言(南京理工大学智能弹药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4)摘要:为研究双旋式弹道修正弹在侧向控制力作用下弹丸的落点响应规律,实现控制力作用落点修正量的简便计算,提出等效控制力方法。将侧向控制力对弹丸质心运动的影响分解为力直接作用和力与力矩引起的角运动变化产生的间接影响。基于双旋弹的7自由度弹道模型,推出受控条件下弹丸平均攻角的变化量,从而求解等效控制力,并依此推导出控制力引起的落点位变化量的理
2、论表达式。理论分析表明,其余参数相同时,修正距离与控制力作用点到质心的距离乎呈正比。仿真和实验数据表明,理论公式计算的误差在10以内。关键词:兵器科学与技术;双旋弹;侧向控制力;落点修正量;提前相位角中图分类号:TJ01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093(2016)081379-09DOI:103969jissn10001093201608006Analysis on Impact Point Response of a Dual-spin Projectile withLateral Force Based on Equivalent Force MethodWANG Yu
3、,WANG Xiao-ming,CHENG Jie,YU ji-yan(Ministerial Key Laboratory of ZNDY,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Jiangsu,China)Abstract:An equivalent force method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point response of a dualspinprojectile with lateral control force and calculate the c
4、orrection of impact point convenientlyThe influ-ence of lateral force on the mass-center motion of projectile is separated into two pans:the direct influ-ence arose from the control force and the indirect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variation of angular motion related to the control force and momentBase
5、d on the seven-degreesoffreedom rigidbody flight-dynamicmodel,the change of angle-ofattack caused by the lateral control force can be derived,thus calculatingthe equivalent force and the variation of impact point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correctiondistance is almost in proportion to
6、the length between the origin of control force and the mass center underthe same condition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rrors of correction and phase anglecalculat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less than 1 0Key words:ordna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dual-spin projectile;lateral for
7、ce;correction quantity ofimpact point;lead phase angle引言无控弹药的灵巧化和制导化是当今弹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方向之一,弹道修正弹作为其中一员,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弹道修正弹采用弹道修正技术,完成弹丸的简易弹道修正功能,收稿日期:201512-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02121)作者简介:王钰(1989一),女,博士研究生。E-mail:15250996016163com;王晓鸣(1962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202xm163corn下的导置几万方数据1380 兵 工 学 报 第37卷使其能
8、够在预定目标起爆,具有精度较高、低成本、高作战效能的特点。在施加了修正力之后,弹丸姿态和落点的变化情况,对于修正弹丸修正能力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995年Grosso1。在美国专利中提出了灵巧弹药的隔转空气鸭舵控制概念,提到对于旋转稳定弹丸向左的侧向力会带来弹丸平均攻角向右偏的效果。Corriveau等旧1以PRODAS软件为工具对105 mm旋转稳定弹丸进行了大量的6自由度弹道模型仿真发现,左舷的的侧向力使得弹丸落点右偏,右舷的侧向力使得落点左偏,这种修正效果与尾翼稳定弹丸相反。文献35则从线性化理论出发简化6自由度刚体修正弹道,明确给出了角运动响应幅值与相位偏差的分析公式,仿
9、真结果也显示侧向力修正响应结果与力作用点和质心、压心位置密切相关,并且给出了旋转稳定弹丸角运动对侧向力响应存在1800偏差的物理解释。Fresconi等。6 o以完整7自由度模型进行了大量的数值仿真,给出了修正力幅值、力作用点、滚转控制对弹丸落点攻角变化的影响。国内,常思江等。7。对鸭式布局的双旋弹丸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并通过仿真分析对控制力和力矩作用下的双旋弹丸攻角响应进行了分析。许诺等1经过模型简化,得到双旋弹丸角运动方程,并得到当鸭舵转角固定时,弹体可以获得与鸭舵安装角近似呈正比的弹道修正能力。张蛟龙1通过仿真研究了不同起控时间的修正能力。朱大林1叫采用弹丸线性化理论和Murphy的复变量
10、方法建立弹丸复攻角运动方程,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Gao等o对于侧向力对旋转稳定弹丸的修正效果也进行了有效地建模和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控制力作用下弹丸的瞬态响应均开展了定性或定量的建模和分析。但对控制力作用下弹丸落点响应的定量分析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较少,难以支撑双旋弹丸的控制策略研究。为解决该问题,本文采用基于等效力分析的方法,推导了控制力作用下弹丸的落点响应方程,在考虑不同弹丸参数条件下,分析了控制力作用下的弹丸位置变化和落点响应情况。1控制力引起的角运动对于双旋弹丸,由于控制力作用点不在弹丸质心,在控制阶段,控制力对弹丸质心运动产生影响,其相对于质心的力矩也对弹丸的角运动产生影响。
11、为分析控制力对弹丸角运动的影响,首先建立双旋弹丸的7自由度弹道模型,然后推导出侧向控制力作用下的弹丸角运动方程。11弹道模型建立本文研究的双旋弹丸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P。、P,分别表示弹丸尾部和头部的滚转角速度,妒。、妒,分别表示弹丸尾部和头部的滚转角,f。表示侧向控制力作用点与全弹质心在弹轴方向上的距离。图l舣旋模型Fig1 Dual-spin model of projectile在小攻角范围内,阻力受鸭舵相位角的影响可忽略不计1 2I,故可将鸭舵引起的诱导阻力作为弹体固定的气动力,从而忽略鸭舵所受控制力在弹轴方向的分量,则弹丸侧向控制力在弹轴系下的分量可记为F。=0 F。F。f文中使用的
12、基准、弹轴和弹道坐标系定义见参考文献13。在弹道坐标系下建立弹道方程的运动学模型,在弹轴坐标系下建立动力学模型,则有控双旋弹丸的7自由度模型,如(1)式一(4)式所示:i F,m-1 JpAP 9qr0。沙,pA990。沙。Fy。(mvcos砂,)一Fm一P一rtan砂。PFrtan砂。r(cos砂。)“一qM,、l:+2qn,、151M。Fl芸+2qrlYFl:M。Ii、+i-2tan巾arHl ii、M:l;、一rqtan巾。+qH4 l;t(2)(3), (4)式中:m为全弹质量;口表示弹丸速度;0,、砂。表示速度高低角、速度方位角;z、y,z表示基准坐标系下的1J口p|;湘虮VVl沙砂
13、幽鸭鸺凹CC矿秽L=1JZyZL万方数据第8期 基于等效力方法的双旋弹侧向控制力落点响应分析弹丸位置;0。、砂。表示弹轴高低角、弹轴方位角;F。F。、Fz表示弹道坐标系。z。z。下弹体总体所受合力在戈v。、。及z。轴上的投0影,包YY 括气动力和重力的合力R及舵翼受到的控制力F。两部分;M。、肘。,分别表示弹轴坐标系下弹丸尾部和头部所受力矩在占轴上的投影;M。、M。表示弹丸总体所受合力矩在可、f轴上的投影,包括总气动力矩肘。和控制力矩M。两个部分,M。=M。+M。F,Mf=M。A+M。F;q、r分别表示俯仰和偏航角速度;,。、,和,似、,汀分别表示弹尾和弹头部分在z轴和Y轴方向的转动惯量,且满
14、足,=,A+,F;H+=P A,A+p F,。F经过坐标转换,侧向控制力在弹道系下的投影和控制力矩在弹轴系下的投影为,cx。一F。1 sin 6,一F。fsin 61cos6,F。,。l=l F,。cos 6。一Fc:sin 6hsin 6。l,(5)l F。J l F。fcos 6h j肘。 r 肘。 f肘。f_ffccF,f f, (6)l M。r J l fccF。J式中:FFF。、F。、F。分别表示控制力在弹轴系和弹道系各坐标轴下的分量;6。和6。分别为高低和水平攻角;M。表示舵翼所受占方向上的导转力矩;M。、M。,分别为叼和f方向上的控制力矩分量。对于双旋弹丸,舵翼所受总的侧向控制力
15、记为,控制相位角为9,则有F。=F。+iF“=fe”定义在弹尾向弹头视图中,控制力向上时控制相位角9,=00,向右时妒,=90。,如图2所示。图2 控制相位角定义(弹尾向弹头视图)Fig2 Definition of control force direction(from projectiletail to head)12控制力作用下的攻角方程对于双旋弹道修正弹,假设弹丸在控制阶段与无控阶段均能保持旋转稳定,则侧向控制力对弹丸角运动的影响可作为扰动分析。引入只考虑阻力和重力的理想弹道模型,此时弹道倾角表示为0;基于上述假设,可将理想弹道中未考虑的其他因素视作扰动,可得7自由度弹道模型中速度高
16、低角0。=0j十砂。,弹轴高低角0。=0i+妒,砂。为有控弹道速度高低角和理想弹道倾角的差值,妒,为有控弹道弹轴高低角和理想弹道倾角的差值。与理想弹道模型不同,高速旋转弹丸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弹轴与速度轴不重合,相对于理想弹道模型,使用复摆动角面=9,+i砂。表示的弹轴的空间方位,复偏角缈=砂+i沙。表示相速度方向1 3;。攻角定义为弹轴与速度轴的夹角,故有A=中一缈=6。+氓综合上述分析与假设,则妒。、砂。、沙。、砂。、6。、6均为小量。121复攻角方程复偏角可表示为:tit=砂。+i沙。,i为虚数符号。将理想弹道模型代入到(1)式中,并略去高阶小量,得复偏角方程:譬:byvAib:(o。+gs
17、in Oiq,+h-i6。坠+6,1万+燮,(7)式中:万=加。+渤,表示垂直于速度的复垂直风速,加,、埘。分别为Y。和z。方向的风速;=6。+i6。;g表示重力加速度;b,=CDpS(2m),C。为阻力系数,P为空气密度,s为弹丸参考面积;b,=C。pS(2m),C,。为升力系数导数;b:=CpapSd(2m),C。为马格努斯力系数二次导数,d为弹径。复摆动角可表示为:咖=9。+i沙。将理想弹道模型代入(3)式和(4)式中,经简化可得复摆动方程: 函+k。一i型学1参一(Jj地尸。):、 , 一百i+i半台i+掣,(8)lv ,式中:k:=C。pSd2(21),C。,表示滚转阻尼系数导数;k
18、:=CMpSd(21,),C。为翻转力矩系数导数;k、=CroppSd2(21,),C。为马格努斯力矩系数二次导数。由于=咖一缈,可得西=+蛾忽略方程中的重力侧向分量和由风引起的马氏力项,对复偏角方程进行简化。对(7)式求导,并与(8)式连列,可得自变量为时间的攻角方程。为消去攻角和攻角1阶导数项中的w和”2,以弧长作为自变量,即代入=vA,=1)2”+以(、分别为自变量为时间下lll万方数据兵 工 学 报 第37卷的1阶和2阶导数,、”分别为以弧长为自变量的1阶和2阶导数),得以弧长为自变量的攻角方程(省略风和气动偏心的影响):”+(日一iP)一(M+iPT)a=T0一(后;。一iP)O+秽
19、 uf可CG一掣1 F。一墨+鸳,(9)、一钉 ,L钉 , ,7I口 ,I铆式中:口=b,一b;一gsin 0v。+k:;M=k:;P=(PAIzA+pF,;F)(,秽)一1;T=b,一lyk,(PALA+pFIxF)一1122控制力(矩)引起的攻角变化量弹丸无控飞行阶段,弹丸舵翼自由旋转,舵翼所受的侧向力周期性地施加在弹丸头部。由于弹丸无控飞行时间远大于舵翼转动的周期,可认为舵翼提供的侧向力作用在旋转过程中相互抵消,未对弹丸的平均攻角产生明显地影响。有控制飞行阶段,控制相位角固定,对弹丸施加相对固定的侧向力。此时攻角方程(见(9)式)右侧控制力相关项会直接影响攻角方程的解,故而对弹丸平均攻角
20、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弹尾部分的转动惯量远大于弹头部分,弹尾部分转速远大于弹头部分转速,又由于本文考虑的控制力(矩)不影响弹丸的稳定性,且攻角为小量,故控制力(矩)对于每一小段弹道的弹道诸元的影响均较小,可假设有控与无控状态下的日、M、P、T不变。因此,无控与有控情况下的攻角方程近似,仅右侧的控制力相关项不同,故控制力和力矩引起的平均攻角变化量可近似为只保留控制力(矩)相关项的弹丸攻角方程特解。”+(HiP)一(M+iPT)=f ICG一掣k一乏+g(o)、lyV 11lmi HUj nLjU用系数冻结法,研究任意小段弹道,可求得由控制力(矩)产生的平均攻角为=6j+i艿:=vF。(1yk:一m
21、lcciPl+,iw一2)+Iy F。lyMmv2由于公式比较复杂,不易分析,而且控制力的导数在实际使用中难以获得,故进行简化。在全弹道过程中”与其他参数相比很大,可忽略其高阶分母项;与,|:。等项相比,i和F。项很小,可忽略;与M相比,Pr值很小,也可忽略。经简化的平均攻角为:亟坠!燮竺掣!二!型(1 1)lyMmv由(11)式可知:控制力对攻角的影响在方向上是耦合的,即左右方向的侧向控制力,除了使得方向攻角发生变化外,对高低攻角也有影响;高低方向同理。对于双旋弹丸,侧向控制力由弹头部的舵翼提供,则f。lyk:m,由(1 1)式可知,在控制力弹轴平面,攻角的变化方向与控制力方向相反。对105
22、 mm弹丸进行仿真计算,设定控制力为10 N,飞行10 s后开始控制,弹丸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详见参考文献14。控制力方向分别为00、90。、180。、270。时弹丸飞行过程中的复攻角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起控后弹丸的攻角突然产生振荡。随着飞行过程中控制力的持续作用,弹丸攻角逐渐收敛,控制力方向不同,收敛值也不相同。向上(下)施力时,主要体现为高低攻角减小(增大);向右(左)施力时,水平攻角减小(增大),与理论推导相符。表1 105 mm弹丸参数表Tab1 Parameters of 105 am projectile参数 数值 参数 数值mkg 15 CD 013,A(kgm2)
23、0023 Ch 17,(kgm2)022 CM。 38全弹长m 0495 Cl。 一0012C。p。 一15 C02图3 105 mm弹丸不同方向控制力作用下复攻角图(Zcc=03 m)Fig3 Complex angles of attack of a 1 05 mm proj。ectile withcontrol forc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Zcc=03 m)为进一步考查维持有控飞行、从无控到有控和从有控到无控的状态切换过程中,不同控制力方向万方数据第8期 基于等效力方法的双旋弹侧向控制力落点响应分析作用下角运动变化情况下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值的贴合程度。设定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效力 方法 双旋弹 侧向 控制力 落点 响应 分析 王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