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比例》教学设计.docx
《2022《比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比例》教学设计.docx(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比例教学设计比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化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打算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须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比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比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3“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相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2、理解并驾驭比例的基本性质。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验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教学重点:理解并驾驭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探究发觉比例的基
2、本性质。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相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学问,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其次大块内容,理解并驾驭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供应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摸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视察中发觉、思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新导入新课1、找找比比:(推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3:518:300.4:0.21.8:0.95/8:1/47.5:32:89:27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推断过程。2、今日我们接着
3、探讨比例的有关学问。学生练习学生回顾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二、相识比例探究规律1、相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2)3:5=18:30学生尝试起名。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3:5=18:30内项外项(3)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出示:3/5=18/30(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爱好吗?2、教学例4(1)理解题意,信息搜寻:提问:你能依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2)、学生写不同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
4、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引导思索:细致视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觉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3)、学生探究规律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4)、写比例,验证规律:是不是随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随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5)、师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3、思索分数形式的比例3/6=2/4,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4、练习:“试一试”推断能否组成比例。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依
5、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推断,假如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推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学生练习:找出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6:5=36:304:7=21:49学生自主表达,图中有哪些数据信息?学生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学生练习:假如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学生分析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比较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思索后归纳:推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假如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假如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做“练一练”使学生明确:可以把
6、四个数写成两个比,依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推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依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推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推断比较简便。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3=():64:()=():53、做练习十第1、2题学生尝试练习后沟通探讨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沟通明确思索方法。四、全课小结总结反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发觉规律的方法介绍给挚友、亲人。五、课堂作业练习十3、4题比例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须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2.在操作、视察、思索、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教学
7、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引入比例尺脑筋急转弯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嬉戏。二、动手操作,相识比例尺1、操作计算。师:你们喜爱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洁的画线段嬉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橡皮长5厘米圆规长11厘米米尺长1米师
8、:咦?怎么不画了?生:画不下。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师:这个方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学生画完,集体沟通。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老师有选择的板书: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老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依据
9、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师: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最终一道脑筋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的火车站实际距离约是18千米,而蚂蚁行的是30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3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学生做前先沟通)师:大家沟通一下,谁能告知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师: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起来,最终
10、化简比。(板书1. 写出比。2. 单位统一。3. 化简比)学生汇报计算结果让能说说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是怎样的?对应练习: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生1:大型建筑。生2:房屋装修。师:依据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能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让学生说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三、仔细比较,深刻理解1、比较比例尺,揭示数值比例尺的意义。师:像1: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它也可以写成1/1000000你。能说说比例尺1: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生: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
11、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师: 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出示中国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2、相识线段比例尺。师: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1厘米:60千米=1厘米:6000000厘米=1:6000000小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3、相识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同学们,刚才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有)(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师:这是同学们三年
12、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纵观这节课所相识的比例尺,思索下列问题: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四、巩固练习,敏捷运用1、小结看书。2、练习:(一)填一填(1)在比例尺是1:20xx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13、( )倍。(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二)推断(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白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六、谈学后体会。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比例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相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2、学生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教学重点:1、相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4、。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会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问链接:比例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什么叫比例?2、下面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推断的?2.4:1.6和60:40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请自学教材41页例1之前的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项和内项,计算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有什么发觉?3)请自己随意举例,验证你的发觉。4)试着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二)展示沟通,建立模型1、学生汇报,
15、重点释疑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2)2.41.6=6040两外项积是:2.440=96两内项积是:1.660=962.4401.660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各小组代表汇报全班沟通3)学生举例子,验证发觉的规律。2、归纳小结,建立模型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三、练习检测,巩固应用1、填空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2.在比例里,()等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在a:7=9:b中,()是内项,()是外项,ab=()。4、一个比例
16、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外项可能是()和()。2、推断(1)因为69183,所以63189()(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两个外项也应互为倒数。()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全班沟通,集体订正。先推断,并说明理由。巩固学生对比例各部分名称的理解。巩固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巩固学生能正确的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17、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在教学比例(特殊是分数形式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要特殊强调哪是外项,哪是内项。2、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子,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实力。比例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解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驾驭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教学重点:驾驭解比例的方法教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2X=8x91/2=1/5x1/4。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把下面比例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3:8=15:40,9/1.6=4.5/0.8二、新课1、出示图片,介
18、绍这是法国闻名上午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在北京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塔的模型,高度32米,问模型与原来塔高度的比是多少?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2、出事例题,读题并视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探讨,探讨解题方法4、汇报分析不同的解法(此时揭示课题并说明什么是解比例)5、留意强调列式是两个比前后的一样性6、出示例31.5/2.5=6/X比较与例2的不同,明确解题思路7、小结:说明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三练习1、求X的值1/2X=1/4x1/57.8:X=8.2:102、书上练习第8题3、团结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30000,它的图上距离是六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4、小兰
19、说她只用一把尺子,一根竹竿就能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信吗?为什么?下课后尝试去测量。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怎样解比例?比例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94页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与实践”的第16题。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的其次教时,教材重点引导学生沟通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索方法,并要求学生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相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改变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练习与实践”第7题让学生依据供应的两组数据推断相应的两种量分别成什么比例,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成正比
20、例和反比例量的相识,驾驭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以及成什么比例的基本思索方法;“练习与实践”第8题让学生结合生活阅历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接着练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推断方法;“练习与实践”第9题的第一题让学生依据表示一辆汽车在高速马路上行驶的千米数和耗油量关系的图象,先推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再依据其中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其次题要求学生依据一辆汽车在市区行驶的千米数和耗油量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表示它们关系的图象。通过上述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关系的相识,另一方面可以使进一步体会数学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练习与实践”第10题是一个与比例尺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
21、先让学生量出一幅平面图上相关的图上距离,再让学生利用给出的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教材这样的支配,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学问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有着亲密联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相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表示数量关系及其改变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能运用比和比例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学问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有着亲密联系的。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沟通以及获得学问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情感,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学重点:进一步相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教学难点:感受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例 2022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