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枫桥夜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枫桥夜泊》教学设计.docx(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我国古代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使人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教学难点:对诗中“愁”的理解。一、 激趣导入,感受魅力。1、导语: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
2、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2、板书课题。3、释题。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过渡语: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1、课件出示古诗内容,聆听范读。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2、学生朗读。分男女生朗读。指名朗读。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过渡语: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只有
3、理解了古诗所包含的意义才能更好的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1、课件出示“月落乌啼霜满天”学生试理解“月落”和“乌啼”以及“霜满天”的意思。2、学生根据句中词语意思,试说诗句意思。3、用以上方法逐句分析古诗。4、自由诵读古诗。5、教师配乐吟诵古诗,学生闭眼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6、你觉得诗人此时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同学们,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7、介绍作者。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相信大家更加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你能通过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试试?8、
4、指名吟诵古诗,试读出诗人的感受。9、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的话,但通过八种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传达出他浓浓的愁绪,这就叫做借景抒情。同学们,以后在你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增添文章色彩。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过渡句:同学们,张继借枫桥夜泊抒发了千古一愁,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愁”字的诗句?1、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愁”字的诗句?2、你想对这些充满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大家说的真好!3、教师小结如何正确面对挫折。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面对忧愁,有的人沉沦,有的人思索,有的人彷徨,有的人分奋发。而张继呢,变愁为诗,留下了这千
5、古绝唱。4、全班齐声背诵诗文,结束本课。播放乐曲平湖秋月师: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背诵全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枫桥夜泊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枫桥夜泊2、欣赏灵隐钟声教学目标德育目标:感受音乐,了解中国的传统的寺庙文化。智育目标: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素质发展目标:了解与钟声有关的故事,历史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教学难点: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学生活动设计唱歌,欣赏。教学过程: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后有什么感受?生:这是钟的声音。师
6、:钟声是我吗生活中常听到发哦的声音。但是,在不同的场合给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下面请大家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歌里的钟声表现的是什么情绪?生:欣赏歌曲并回答。师:这是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谱写的歌曲,虽然诗里并没有直接表现钟声的词语,却表现了一个离家远行的人听到钟声之后的思想情绪。现在我们再听一遍,想一想,音乐是怎么样表现这种思乡情绪的。生:第二次欣赏歌曲并回答。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师:为了表现思乡的情绪,歌曲的速度较慢,运用了较多的下行旋律,在演唱上声音要连贯。现在,我们试唱第一乐段。生:视唱第一乐段。师:歌曲的第一乐段情绪基本上比较平稳,我们再来听听歌曲,听一听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
7、上有什么不同?生:欣赏歌曲并回答。师:同学们的感受很正确,第二乐段的情绪更加激动,突出了思乡的情绪。在演唱的时候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唱法。生: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师:这首诗大家非常数亿,请一位同学合着音乐给大家朗诵一下。生:配乐朗诵。师:有人知道寒山寺吗?生:回答.师:寒山寺在苏州市城西的枫桥镇,已有1400多年历史,传说,有个叫寒山的高僧在寺内做住持,就改名为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再来到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从此这首诗成了千古绝唱,也使寒山寺名扬中外。其实寒山寺是一座小寺,本身并不宏伟,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增添了寒山寺的魅力。诗的书法作品和意境画更增添了这座古寺的
8、内涵。寒山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而不单单是一座古寺,使我们对悠久历史文化更加怀想和崇敬。所以,在演唱时,要更好地表现古诗的意境。现在,我们完整地演唱歌曲。3、欣赏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教师先向同学们介绍灵隐寺。让学生听由电子琴演奏的音乐会带给你什么要的感受?出示灵隐寺的图片及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灵隐寺。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这些诗,对音乐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了。4、再次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唤起学生的音乐记忆,以“钟声”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感受中获得美好的体验是本课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对音乐主
9、题的视唱上还有一定的难度。灵隐钟声是教材中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以电子琴丰富的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了著名的佛寺“杭州灵隐寺”的风采。其中有段古色古香、颇有几分佛教音乐的神韵的旋律,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轻声喃喃。孩子们特别喜欢,尤其是我在教学中让孩子用“响舌”跟这段旋律伴奏,模仿敲木鱼的声音,然后再请几个同学在其中敲击木鱼,孩子们显得特别有状态。课本中对这段旋律也有部分歌谱出示枫桥夜泊教学设计3枫桥夜泊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19课古诗三首。这首古诗具有写景细腻、意境深邃、情景交融及语言生动的特点。五年级的小学生虽已接触不少古诗,能初步体验到诗歌中的内
10、容与情感,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大多处在“背诗”、“译诗”的阶段,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在教学这首诗应适当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诗歌方法,即所谓“教是为了不用教”。此外,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营造有利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来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古诗的含蓄美、韵味。3、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螺旋上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背诵。2、读懂诗句,想象诗中所描绘的
11、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思想感情。3、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1、课件若干、vcd光盘。2、学过的唐诗若干首。一、导入新课1、播放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学生凝神静听。2、(音乐声渐弱)教师导入: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是一首曾经流行大江南北的歌曲,那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意蕴总让人回味不已。你们还知不知道这首动听的歌曲竟会是出自一自唐诗呢?这首古诗仅仅描写了几处景物,但却透过简单的文字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设计意图:以歌曲作引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导入学习主题。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播放朗读,
12、提醒学生注意诗歌节奏并仿读。2、回忆总结以往是如何学习古诗的,出示学法。3、小组讨论,自学。4、全班交流。5、通过配乐,师描述情景,学生体会意境。6、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营造氛围,烘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古乐曲作背景音乐,通过有感情地诗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联想;以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景,引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多种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所得,加深形象。三、延伸拓展1、妙笔生花学生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融入习作中,将古诗转化为现代文。2、举一反三收集秋天的诗,带有愁字的诗句,张继的诗及唐代诗人的诗,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扩大知识面。四、美读诗歌,拓展延伸枫桥夜泊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
13、、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教学难点: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一、引入诗歌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2、说 “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近义词。3、提问: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师过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抽生读3、提问: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大屏幕出示)师过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
14、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齐读诗句)4、提问: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又听到了什么?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大屏幕出示)齐读。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预设:为什么都在写钟声 ?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
15、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2、自由读3、抽生读(读准确)4、师生读 (读出节奏和韵律)三、走进诗歌,感悟诗歌师过渡: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愁眠)1、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诗歌2、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板书“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3、提问: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16、?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5、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咱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月落过渡: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江枫过渡: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板书渔火6、过渡: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板书乌啼过渡: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师板书钟声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
17、书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7、过渡: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师板书霜满天8、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伴随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9、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生齐读对愁眠。师板书对10、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想一想,你选第几个?过渡: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
18、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指愁眠)11、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范读全诗)过渡: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学生再次齐读全诗12、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擦去“月落”)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擦去“霜满天”)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师:(擦去“江枫”)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擦去“姑苏城外寒山
19、寺”、“夜半”、“到客船”)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形成如下板书)愁眠 钟声13、过渡: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PPT放声效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在“钟声”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在“愁眠”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14、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学生用此句式说话)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四、 拓展升华过渡: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
20、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在师的引导下读诗句1、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明月。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大屏幕出示)枫桥夜泊2、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3、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
21、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生:(齐读枫桥夜泊)4、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大屏幕出示)陆游宿枫桥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大屏幕出示)高启泊枫桥师: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大屏幕出示)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大屏幕出示) 陈小奇涛声依旧生:(齐读诗句)5
22、、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齐答)枫桥夜泊。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6、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古诗在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3、感受并领悟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体验诗人的愁眠之情。教学过程:一、启:夜半钟声越千年。1
23、、陈小其 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封尘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去烟。谁知道无眠的意思?给无眠找一个近义词。(失眠、愁眠、难眠、不眠)、教师启发,把难以入眠合成两个字,把难以入睡合成两个字,把不能入睡合成两个字。大白话就是睡不着觉,再读这一句。是谁在敲打我的无眠?这钟声是从哪儿来的2、200多年前,王士桢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指名读后点评。这是古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这是哪里的钟声?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奇怪的是作者为了听寒山寺的钟声,昐啊想啊,一等就是十年。这钟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3、500多年前,高启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这是哪里的钟声?更让人奇怪的
24、是,高启只要听到钟声,就会想到一个人,他是谁?张继何许人也?4、800多年前,陆游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从诗中可以看到,陆游曾经到过哪里,听到过什么,七年后他又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如果把七年改成十年,诗人还会怎么想?师生对句: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是钟声,所以在陈小其的笔下有这样的钟声,(生读)200多年前的王士桢有这样的钟声(生读)5、质疑问题来了,你的脑海里冒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同的诗人都会写到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四句诗中都提到了钟声?是啊,寒山寺旁边有那么多景物,为什么诗人只
25、关注到了钟声。为什么这钟声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和一首诗有关,都和一个人有关,这首诗就叫枫桥夜泊,这个人就是张继二、承:张继卧听寒山钟1、通读枫桥夜泊(1)、学生自由读,要求:反复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顺,读清爽。(2)、指名读正音后再批名读,要求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评: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他不仅嘴巴在读,用表情在读,用整个身体在读。(3)、师生对读,学生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反过来师生对读,有了刚才老师的范读,学生能学着老师刚才的读调读后三字。船为什么要读得这么长?(4)、学生读整首诗2、整体感受诗歌的情绪读诗不但要读出味道,更要去体会诗给带给我们的那种情绪,那种感觉。用一个
26、词来形容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感受、感觉和情绪吗?你会选哪个词?愁、忧愁、愁眠、神秘: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幻 好一个传神的幻、朦胧 月朦胧,鸟朦胧3、品读诗歌的意象(1)你读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你读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朦胧的感觉吗?你读白居易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肝有朦胧的感觉吗?为什么枫桥夜泊会带给你幻、愁、朦胧呢(2)再读这首诗,这首诗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情绪,在这个地方做一做记号。你们记下的不仅是符号,因为符号的背后是你们的思考和发现。这个晚上,张继睡了没有,睡着了没有,何以见得?诗中的哪个
27、词在直接了当告诉了你张继根本睡不首。(愁眠)把愁眠圏出来。再说愁眠的近义词,反复读这个词,a: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在这个晚上看到了一些什么?我们按诗中写的顺序一件一件说。把这些词划下来。月落b:江枫:你们看到江枫了,你们看到的只是江枫两个字。学生闭上眼睛,师描述:月亮西沉,天地一片秋风瑟瑟地吹过,你看,那江边一株两株一排一片那是枫树,那是枫林,仔细地看,你看到了吗?睁开眼,说说你的眼前出现的关于枫树的画面,有一幅画面在你的眼前定格,那是什么?是啊,因为愁眠,诗人发现了江枫c:愁眠啊愁眠,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渔火:找一个词来形容江中的渔火(微微的,暗,隐隐约约的,忽明忽暗的d:面对着暗
28、淡的、微微的、隐隐约约的、忽明忽暗的渔火,诗人睡不着觉了,因为愁眠,诗人的耳边突然响起了什么?乌啼:e:钟声:那是在夜半的时候,那是从姑苏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钟声。(补充板书)f:还是因为愁眠,诗人的感觉然发生了变化,诗中的三个字告诉了我们(霜满天)补充板书你们看到过霜满天吗?霜是在地上的,李白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可能满天呢,只能是满地,张继写错了,你是怎么看的呢?生:这是作者的一种遐想。女孩的心思就是细腻啊,她告诉我们作者看到霜满的跟什么有关系(作者的心情)霜满天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冷的感觉。张继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生:可能是因为他怀才不遇生:可能是被人诬陷了,有太多的可能了现在我们谁也
29、不清楚是因为什么而心冷,而心愁,但是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那霜气满天的冷意和愁意。三、转:月落钟声对愁眠1、这景层层包围着谁,伴随着谁,用张继的话说,这是江枫渔火对愁眠,注意到这个对字了吗?因为这个对字太普通太平常,太容易被人忽视了。知道这个对的意思吗?出示选择题。你选第几种意思。(1)对付(2)面向 张继面向着什么?(4)使两人东西互相配合、接触。 什么配合他愁,似乎天地万物都陪着我一块儿愁眠,仿佛天地之间只写着一个字“愁”2、师配乐朗诵配乐齐读 在悠悠的音乐声中,学生入情入境。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悠悠传来,就在客船之上,张继辗转反侧,这四个字不是从他口中出来,而是从他的心底缓缓流
30、淌出来。再指导朗读3、月亮落下去了,还看得见吗?擦去月落乌鸦也消失了,擦去乌鸦那满天的霜气也只是用心感觉到的,擦去霜满天那江边的枫树也只能看到一个轮廓,擦去江枫那渔火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擦去渔火,那寒山寺也看不到了,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4、天地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可能相对的了。就在这个时候,你听(放钟声)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寒山寺的钟声穿过枫林贴着水面来到了客船之上,那声音那样真切地传到了张继的耳边。那声音仿佛在对张继说,此时此刻,你就是钟声,你来到客船之上,你来到张继的耳边,款款地,深情地对他说出示: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学生练习写话,5、交流写话写多写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笔的时候你有一种感
31、觉,你有话想对张继说,其实不是钟声,而是你的心声。钟声悠悠传来,钟声终将消失,随着钟声的消失,张继的忧愁也终将消失。6、古今中我写愁的诗举不胜举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一定发现,诗人的愁都和一种景物联系在一起。你想过吗?要是这个晚上没有月亮,这满腹的愁又将托付给谁呢?再读诗句。从此,在中国诗人的诗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思的景物,这也是张继这首诗的独特魅力。所以从张继开始,这钟声再读开篇写寒山寺钟声的诗句7、融合生活语境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品读
32、了寒山寺的钟声,想象一下,十年过去了,你终于有机会到苏州去了,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那就枫桥,你来到桥上,你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是谁,突然想到了一首诗,那是谁,人突然想起了十年前一个姓王的老师的老师曾经和大家一起感受了张继的诗。齐读这首诗虽然相隔千年,你突然觉得张继并不陌生,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诗意语文,追寻审美化的实践智慧。枫桥夜泊教学设计6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残、瑟(说说易
33、写错的字和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可以师生及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二、学习枫桥夜泊1、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使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
34、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
35、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4、边看书中的插图,边读诗句,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5、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出现画面),然后指名读,再评读。(朗读指导,见教材建议)6、背诵这首诗。三、体会学法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这首的?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写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附:板书设计: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枫桥夜泊教学设计7目标:一、有感
36、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借助工具书、资料、注释理解诗意。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重点:目标一、二、三。 难点:目标二。教具:课件,电子琴。 时间:一课时。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在学习新课前,我请各位欣赏一首歌曲。放课件1:一幅与诗的内容有关的图画,并伴有涛声依旧的歌声。师与生一同欣赏完毕师: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听。师: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称?请平时喜爱流行歌曲的同学,未说出师:这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一首歌曲,在座各位那时还未出生,不熟悉有情可原。著名歌手毛宁因唱这首歌而红遍大江南北。它的歌词是根据一首古诗改编的,那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
37、学的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二、授新1、听。师:下面请听枫桥夜泊的朗诵。放课件2:诗原文,伴有朗诵2、说。师:昨天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过这首诗,下面请拿出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关作者张继的生平以及他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放课件3课件3:张继,自幼聪慧,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第,时任盐铁判官,为官正直,有政绩,唐代大历末年检校祠部元外郎,于红州(南昌)分掌财赋,后来因不满时政,辞官漫游,晚年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东晋文人陶渊明影响。诗法清迥,传世之作不多,以抒写个人愁绪的枫桥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阊门即事最为有名。背景:张继仕途不第,赶考归来行至
38、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闻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枫桥夜泊。3、读。(1)师:请同学们前后座结合,自由朗读,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诗意,注意划线字的意思。板书:初读释意 。放课件4课件4: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检查初读成果。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3)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全诗,注意用心感悟诗情。 板书:再读悟情。 放课件5课件5:A、找出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六种景物(或景象)。B、以上景物(或景象)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那些是感觉到的?C、这些景物(或景象)给人什么感受?D、全诗表达了
39、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E、从诗中找出表达这种情感的一个字来。)(4)检查再读成果。抽同学回答(5)师点拨: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之语,那么他是通过什么向读者传达出这种情感的呢?是景物(景象)。这就叫做借景抒情。这种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所行成的笼罩全诗的特殊气氛就叫做意境。意境美是古典诗歌的特点之一,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用心去品味它的意境。古典诗歌还有一种美,那就是音乐美。古诗的音乐美体现在它的节奏。诗的节奏分为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外在节奏即语言的节奏,内在节奏即诗人情绪流泻的抑扬顿挫。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把本诗中作者那浓浓的愁绪读出来?下面请同学们用 “/”划出诗的外
40、在节奏,用 “_”划出重读的字词,即内在节奏。板书:诵读审美。 学生回答后放课件6 课件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用打擂的形式进行朗诵比赛.4、背。师:同学们从呀呀学语开始,爸爸妈妈就会教你们背一些古诗,有的同学背的诗是不少,但记得的却不多。而你们小时候唱的歌到现在也不会忘记。那么今天我们就把这首诗编成歌曲唱背下来。既然涛声依旧的词作者占张继的便宜,那我们就替张继反过来揩它一把油,把它的谱子稍作改编来唱张继的诗。师生一起编词改曲,把背景、朝代、作者、诗文全编进去。编完后,放课件7,师边弾琴边教唱。课件7: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他的名字
41、叫做张继,满腹的文才,科举考试却不能及第,失意的夜晚辗转难眠,写下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唱熟后,抽学生背。5、聊。师:前几天大家都看了第四届夏新杯电视主持人大赛。假如张继现在还活着,请你学学参赛选手的样子,以人物专访这个栏目主持人的身份,对这位因落第作诗既而成名的诗人作一个专访,同他聊一聊心中的感慨。(师生共参与。)三、课外推荐:阅读张继的阊门即事。设计理念作者:王满平我设计本课教案,以新课标为导向,围绕以下三点进行:一、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二、体现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教学理念。三、体现老师牵线撘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我设计了四
42、个教学目标。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最灿烂的文化,是中国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珠穆朗玛峰”,它的炉火纯青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思想感情,能为人们提供最深厚的文化积累,形成厚实的文化底蕴,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需要的,所以,我设计了第一和第三这两个目标。而要更好地达到这两点,准确地理解诗意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这也是我设计第二个目标的理由。至于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这一目标,只要课文内容合适,我都不会忽视,同时也是对生活就是语文这一教学理念的最好的体现,那么把它作为第四个目标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整篇教案的教学过程分“导入、授新、课外推荐”三大块,其中“授新”一块又分为“听、说、读、背、聊”五个环节,主要
43、目标全在这一大块中实现。下面我将对教案中的一些设计加以阐述。1、用涛声依旧这首歌来导入新课,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后面唱背诗歌作铺垫。寓教于乐。生活就是语文。2、布置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资料,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而教师在补充时,特意提到张继的另一类题材中最有名的诗閶门即事,激活学生渴望一读的欲望,为授新结束后的课外推荐提高接受率,从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另外,了解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打下了基础。自主学习,老师搭桥。3、读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环节,我安排的时间最多,方式也多样。初读,让学生前后座合作,利用工具书释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再读,让学生跟着老师设计的问题个体感悟诗情,老师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诵读,用打擂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快乐的体验中感受美、传达美。老师牵线,学生自主学习。 寓教于乐。4、背诵是本课的目标之一,用编歌的方式唱背,用快乐的方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也照应了前面的导入。当场抽背,既检验了唱背的效果,又避免学生产生“为玩而唱”的心理效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