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随笔.docx
《2022年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随笔.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随笔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随笔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赞扬的随笔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随笔111月16日,我有幸参与了武汉市名特老师展示活动。其中育才小学王钊老师执教的人教社新课标试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合理支配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这是教材新增内容,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烙饼这一简洁事例,让学生尝试解答,并从优化的角度在多种烙饼策略方案中寻求最优的方案
2、,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统筹思想特别抽象,怎样把它详细化,让学生简单明白,便于操作呢?王钊老师用奇妙、合理、艺术的提问把运筹思想“烙”在学生脑海里。提问作为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限制手段,是沟通老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王钊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动,把静态的学问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索、探讨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学问体系。下面我仅就课堂提问对本课做一些分析与思索:一、精确把握提问时机孔子主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提问。当学生
3、还在“发愤”求“知”,但又不能立即“知”,思维处于“困惑”之时,老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要擅长了解学生的疑难,驾驭“火候”,刚好进行“解惑”,把握准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当王老师就烙饼问题进行了简洁交待,“1张饼烙2面,烙1面要3分,1个锅同时能烙2张饼”。“3张饼怎样烙最快呢?”问题刚刚抛出,学生就迫不及待的起先用学具动手试验3张饼的烙法。不一会儿功夫,孩子们一个个举着小手,争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王老师此时并没有急于展示正确结论,而是先充分确定了用18分钟和12分钟烙法的学生,这时9分钟烙法的学生代表迫不及待的和同学们讲解了他们节约烙饼时间的好方法。两种方法的比较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9分
4、钟这种烙法的价值。此时学生思维起先迸发了,不断地质疑着,9分钟烙法比12分钟、18分钟时间节约在哪了呢?王钊老师刚好抓住学生的愤悱点,问“要尽快烙好饼,哪种最合理?”“为什么第三种支配最合理?”这里“为什么”的追问,可以说是整堂数学课的心脏、命脉。它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视察时间的多少上,更多地是促使学生透过现象思索其本质。原来第三种支配是充分利用了锅底,使锅底每次都能同时烙两张饼。这里的设计抓住学问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时,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有利于促进学问的深化,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学生通过探究、探讨,思维火花的产生、喷发和碰撞都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获得释放。二、恰当选择提问方
5、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接受、理解、思索水平与课堂提问选用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从课堂提问的方式上来说有许多种,如:直问、曲问、正问、反问、疏问、追问等等,而每一种提问方式的作用及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提问尽量要多用几种方式,这样才更能体现课堂的敏捷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学问。当王老师直问“为什么用9分钟烙三张饼这种支配最合理”时,她敏锐地视察到学生回答有肯定困难。此时她不是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而是应用了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刨根问底。师:为什么第三种支配的时间最短,第一种支配的时间最长?生:因为第一种支配每次锅里只放了一张饼,没有利用
6、题目中“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师:其次种支配比第一种支配时间要短,短在何处?其次种支配的步骤中哪几步利用了“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生:其次种支配中第一步和其次步都充分利用了“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师:其次种与第三种相比,时间又长了,长在哪里?生:其次种方法的后两步锅里只有一张饼。师:也就是说其次种方法没有充分利用锅底。(两人一组,再次按第三种方法烙三张饼)师:第一次烙1号、2号饼的正面,但为什么其次次要烙2号饼与3号饼交换依次来来烙呢?(生略)师: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合理?生:因为这种方法烙时,锅里每次总有两张饼,没奢侈锅底。疏问破难点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第三种支配最合理”,学生陷入深深
7、的思索。王老师能刚好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设计一组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视察、思索,一“长”一“短”的对比提问,帮助学生回顾整理了三种不同烙法,比较区分几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达到方案的优化。在这种“层层剥笋”似的疏导性提问后,学生在全班探讨和自我反思中达成共识,形成“整体考虑、合理支配”这种统筹思想。师:5张饼怎样分组?师:老师将5张饼分成3组,第一组2张,其次组2张,第三组1张,行吗?为什么?生:(略)师:因此烙饼时,千万不要让一组里面只有1张饼,否则这样就会奢侈锅底了。反问促深化老师首先提问5张饼怎样分组时,学生已经回答出正确结果。王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再就此问题进行反问。这里的反问
8、代表了部分学生的心里想法,同时设计的反问问题牢牢抓住错误症结,引起学生自我反省,刚好发觉错误,找出错因没有充溢利用锅底。此处的反问促使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得到详细的培育和提高。在学生正确探究完4、5、6、7张饼的最佳烙法后,师:怎样将饼分组就能保证每次锅底可以烙2张饼?生:(略)师:利用你们发觉的规律,怎样给8、9、10张饼分组呢?生:(略)师:假如给你更多的饼,你能合理支配吗?怎样支配才能最节约时间呢?追问实现升华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饼是探讨运筹思想的经典范例,但假如仅局限于此还不够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探寻4、5、6、7张饼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究烙饼方法上,
9、而是要通过方法找寻烙饼规律。因此,在课末王老师顺着47张饼的解题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设计了三个问题,最终刨根究竟解决了“给你更多的饼,怎样支配才能最节约时间”这一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我们要对饼进行分组,要么2张,要么3张饼看成一组,这样才能最节约时间”,从而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在学生的脑海中坚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这堂课通过简洁的烙饼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学会通过“视察、思索、揣测、沟通、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由于老师精彩、有效的提问,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确地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同时
10、也给我们供应了学习借鉴的地方,让我深深感受到新课程中老师提问语言的魅力。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随笔2片断:用小棒摆平行线师:你摆的是平行线吗?请同桌相互检查。生:他摆的不是平行线。这两条线向下延长后会相交。生:向上延长就不会相交。师:那它们是两条平行线。生:不是,上面不相交,但下面相交了就不是平行线。师:你怎么知道下面会相交。生:延长后他们会连的越来越紧,最终连在一起。师:延长后他们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最终相交。师:你摆的是平行线吗?你怎么证明。生:延长后不会相交。师:为什么不会相交呢?怎么知道你摆的就是平行线呢?生:我把两根小棒紧靠着直尺摆,然后再抽出尺子,两根小棒就不会跑了,就摆出一组平行线。
11、师:你用直尺固定小棒,这个方法不错。生:我用尺量,我这两根小棒的左边宽5厘米,右边宽也是5厘米。师:两边宽一样就是平行吗?生:两边一样宽,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它们的宽始终是5厘米。师:假如两边宽不一样呢?一边是3.1厘米,另一边是3.2厘米,它们会相交吗?在哪边相交?生:会相交,短的一边相交,延长后短的一边会越来越短,最终就交在一块了。师:原来两条平行线两边的宽相等,假如不相等,延长后就会相交。师:中间放把尺子后,两边的宽度怎么样?生:两边的宽度也是一样的。师:其实这两种方法道理一样的,都可以帮助我们摆出平行线。反思以往教学平行线的画法时,很多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方法不理解,大多数学生都是用仿照
12、的方法在画平行线,至于为什么这么画,学生们知之甚少,再加上假如按标准的画法画又比较麻烦,师生都爱在这上面偷懒,导致不少学生画得很随意。如何让学生驾驭平行线的画法,感知平行线的特点是画好平行线的第一步,平行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为什么不会相交,是因为两条平行线中间的距离是保持不变,无论怎么延长,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始终不变,这样他们就不会相交。驾驭了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从距离不变的角度思索:怎样才能使两边的距离不变呢?只能通过平移,顺手平移尺子简单移动,不简单画,最好的方法是能够找到一个靠山(尺子),引导学生思维向这方面转变,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找到方法,经验画平行线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驾驭平行
13、线的画法。不过,这只是教学的志向状态,效果还要等学生真正学过画法后才能下定论。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随笔3托班的孩子是这学期刚入园的,他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老师都不太熟识。早上来园后总会有哭闹的现象。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就应当有一颗耐性、爱心去关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李超然是刚入园的,他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很生疏,从早上来园到放学就一向哭,已经入园几个月,一进教室门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不和其他小挚友一齐玩。我想,他这特性格很内向,假如不好好引导,长大了会很难适应当今社会,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就主动去接近他,和他闲聊,让他和其他小挚友玩嬉戏。慢慢的他有了一丝变更,此刻的他一进门总能看到脸上出现出
14、那童真般的笑容。有时和小挚友一齐玩,也总能看到他哈哈大笑,无比快乐。这个时候得我真的感觉很欣慰,至少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作为幼儿老师,要擅长想各种方法来贴近孩子,使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项活动中,我都是给乐乐开绿灯,使乐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傲慢自满,不守纪律的坏毛病。加上我没有刚好制止,这让其他小挚友觉得老师偏心,只喜爱乐乐不喜爱自我。我的做法既害了乐乐,也伤了全班孩子。于是,我刚好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再也不这样了。孩子们点点头。是的,孩子们须要老师公允的对待他们,老师的行为会干脆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孩子一旦在幼小的心灵里
15、种下不公允的种子,他就会在将来的生活中不公允的对待别人,我们应当把机会赐予每一名幼儿,使其能够展示自我的亮点和风采。这时我们幼儿老师应当牢记的。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随笔4今日上的是圆柱的相识,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自我感觉不错。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加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行探究与合作沟通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上课之前,又始终忐忑担心,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带着这种担心起先上课,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我这种担心也随之消逝,学生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在本节课中,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视察感知圆柱的有关特征后,绽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主要验证两个关键
16、问题:“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和“侧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方法由学生自定,完成后全班沟通。从活动后的反馈来看,活动效果较好。如在验证“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一学问点时,学生不但验证胜利,而且方法也较多。一种是说量一下底面圆的直径,直径相等,他们的周长、面积相等。其次种用线围,量圆柱的底,量出底的周长,再用此线量一量另一底面周长,用的线长度相同,说明两底面相等。还有学生想出了个相当简洁的方法:把圆柱的底面画下来,然后把圆柱的另一底面干脆与画在纸上的圆进行比较。体现了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对“侧面绽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一特征进行验证中,效果也相当不错,有的
17、小组沿高剪,得到长方形;有的小组斜着剪,得到平行四边形。由于我打算的疏忽,剪开的图形没有出现正方形的状况,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沿高来剪,还有可能出现正方形的状况。并说明如是正方形应具备的条件。学生的验证,使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悟绽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关系的教学变得顺其自然了。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随笔5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记得有一个故事。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小学 数学教师 教学 随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