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说课稿:欧姆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说课稿:欧姆定律.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说课稿:欧姆定律 教案通常包括教材简析、教学目的、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步骤,下文为您提供的是教案“高中物理说课稿:欧姆定律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一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高中必修本下册支配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试验再次增加感性认识;体会物理学的基本讨论方法即通过试验来探究物理规律;学习分析试验数据,得出试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列表对比法和图象法;再次领会定义物理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比值法这就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这节课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试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试验
2、过程中是如何掌握试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从而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觉物理定律的历史脚印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本节课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复习初中学问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奠定基础本节课分析试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多次应用因此也可以说,本节课是后续课程的学问预备阶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定义方法;学会分析试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把握欧姆定律并敏捷运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胜利进行演示试验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本节课的难点是电阻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尽
3、管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电场一章中已经接触过,但学生由于缺乏较多的感性认识,对此还是比较生疏从数学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进而认识其代表一个新的物理量,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思维台阶和思维难度对于电阻的定义式和欧姆定律表达式,从数学角度看只不过略有变形,但它们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义有些学生常将两种表达式相混,对公式中哪个是常量哪个是变量辨别不清,要留意提示和纠正 二、关于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节课有演示试验的特点,本节课采纳以演示试验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看、边思索,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索和商量,
4、教师可给予恰当的思维点拨,必要时可进行大面积课堂提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讨论方法,领会怎样提出讨论课题,怎样进行试验设计,怎样合理选用试验器材,怎样进行实际操作,怎样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及通过分析得出试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物理规律必需经过试验的检验,不能任意外推,从而养成严谨的科学看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对教学过程的设想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设想:在引入新课提出课题后,启发学生
5、思索:物理学的基本讨论方法是什么不肯定让学生回答?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方法论教育,也为过渡到演示试验起承上启下作用对演示试验所需器材及电路的设计可先启发学生思索回答这样使他们既稳固了试验学问,也调动他们尽早投入主动参加在进行演示试验时可请两位同学上台帮助,同时让其余同学留意观看,也可调动全体学生都来参加,主动进行观看和思索在用列表对比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索回答:为了更直观地显示物理规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教育,使学生对分析试验数据的两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到此应当到达本节课的第一次高潮,通过提问和画图象使学生的学习心情
6、转向高涨在得出电阻概念时,要引导学生从分析试验数据入手来理解电压与电流比值的物理意义此时不要急于告知学生结论,而应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主动思索,并给予适当的思维点拨此处节奏应放慢,可提请学生回答或展开商量,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掀起第二次高潮,也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在得出试验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欧姆定律,这事实上是认识上的又一次升华要留意阐述试验结论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先行总结,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重申时语气要加重,不能轻描淡写要随即强调欧姆定律是试验定律,必有肯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任意外推为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自编若干概念题
7、、辨析题进行反馈练习,到达稳固之目的然后结合课本练习题,熟识欧姆定律的应用,但占时不宜过长,以免冲淡前面主题 四、授课过程中几点留意事项留意在试验演示前对仪表的量程、分度和读数规则进行介绍 留意正确规范地进行演示操作,数据不能虚假拼凑 留意演示试验的可视度可预先制作电路板,演示时留意位置要加高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投影仪将电表表盘投影在墙上,使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 定义电阻及总结欧姆定律时,要留意层次清晰,避开节奏混乱可把电阻的概念及定义在归纳试验结论时提出,而欧姆定律在归纳完试验结论后总结这样学生就不易将二者混淆 所编反馈练习题应重点放在概念辨析和方法训练上,不能把套公式计算作为重点 F132
8、.cOm更多精选教案阅读 初中物理教案:动态电路欧姆定律计算 这篇初中物理教案:动态电路欧姆定律计算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动态电路欧姆定律计算教学目标 认识改变的电路,精确找出改变前后两电路的改变重点、难点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课前导入学问:在并联电路中,新增加一个支路对干路中的电流的影响? 学问点一: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和非误差 1非误差:假如用灯泡代替电阻,灯泡两端的电压渐渐减小,灯泡渐渐变暗,测出来的电阻值是渐渐减小的。明显,这不是试验的误差。这是因为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减小,灯泡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温度越低,钨丝的电阻越小。因
9、此,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削减误差,测量的数值会偏小,不是钨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误差:标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流表测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虽然电压表阻值很大,流过的电流很小,但电流表的示数总比流过的被测电阻的电流大,依据R=U/I可知测出的数据偏小。 例题 南京市某中学九年级课外兴趣组的同学,根据正确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试验灯泡标有2.5V字样,在试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的一组U和I的数据:试验次数 1 2 3 4 5 6灯两端U(V) 0.5 1.0 1.5 2.0 2.5 3.0电流I(A) 0.18 0.22 0.26 0.30 0.32 0.34灯泡发光状况
10、微亮渐渐变亮 1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2在灯丝中电流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造成这一差异的缘由是 学问点二:动态电路分析 1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滑片的移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改变。定性分析改变的一般思路是:1知道电源电压不变;2依据滑动编组器的改变确定总电阻的改变;3再由总电阻的改变确定电流的改变;4依据电流的改变推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改变;5依据不变的总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改变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改变状况。 2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滑片的运动只能引起干路和其所在支路的电流和电压的改变。除短路外,对其他支路没有影响。 3开关的闭合和断
11、开也会造成电路中的电阻改变,从而引起电流和电压的改变,分析思路与1相同,关键是确定电阻的改变。 【留意】 确认电路改变前后连接方式和电路中电阻的改变,精确推断电压表测量的对象是分析电流电压改变的关键。学问点三: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1串联电路的分压定律 两个电阻R1和R2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满足:U1:U2=R1:R2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压定律。该关系式告知我们,两个电阻串联时,电阻大的分得电压多。 2关于并联电路的分流定律 两电阻R1和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与各自电阻的关系满足:I1:I2=R2:R1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流定律,该关系式告知我们,两个电阻并联后,电阻越大,
12、通过的电流就越小。电流的安排与电阻成反比。学问点四:应用欧姆定律综合计算 1必备学问 1欧姆定律公式及变形公式 2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3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2计算时要留意的问题 1欧姆定律使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 2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是针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具有对应性。 3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改变,因此公式R=U/I中三个量是同一时间值。 4公式中三个物理量,必需使用国际单位
13、制中的单位,即电流安培,电压伏特,电阻欧姆。随堂练习:1、如下图电路,电压U不变,当闭合开关S时,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A)电压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B)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C)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D)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2、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发觉灯不亮,为检查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结果是UAD=3V,UAB=3V,UBC=0,UCD=0。此电路故障可能是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L灯丝断了C、电灯L短路 D、电阻R短路3、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0,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
14、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双选) :A、电阻R1短路B、电阻R1开C、电阻R2短路D、电阻R2开路4、如图4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觉灯L1不亮,L2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单项选择: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L1灯丝断了 C、电灯L1短路 D、电灯L2短路 5、把一根长1米、粗细匀称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强度是1安培,若将此电阻丝对折起来后再接到这电源的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总电流强度是( )(A)4安培(B)2安培(C)0.25安培(D)0.5安培6、如下图,R1=4欧姆,R2=R3=8欧姆,电源电压为6伏特,电流表1、电流表2、电流表3的示数分别为I1、I2
15、、I3,则I1、I2、I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I1I2I3;(B)I1I2I3;(C)I1=I2=I3(D)I1=I2I37、如下图,电源电压不变,R1R2=41。当K1断开,K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I1。当K1、K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I1与I2之比为 (A)41(B)14(C)34(D)458、如下图,电源电压为9伏特,定值电阻R为5欧姆,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为4欧姆,那么当滑动片由滑动变阻器的a端滑向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A)由0渐渐增大到9伏(B)由0渐渐增大到5伏(C)由0渐渐增大到4伏(D)由4伏渐渐减小到09、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
16、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忽视温度的影响,以下推断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肯定不同D.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短、粗细不行能完全相同二、填空题10如下图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时,灯泡串联;当开关S,S1、S2均闭合时,灯泡并联,此时电流表测的是 中的电流11、如图11所示,当开关由闭合到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改变的状况是: A1_;A2 _;V _。12、如图1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的总电阻将_;电流表A的示数
17、将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电压表V2的示数将_。13、如图1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 A表的示数将_;V表的示数将_。 三、连图题14、根据图14甲、乙电路图,将对应右图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 四、试验题15、用伏安法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现给你一块电压表、一块电流表、一个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一只、导线若干。1试验的原理是_;2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试验电路图标出电表的“+、“-接线柱。3在试验中电流表用00.6A量程、电压表用015V量程。依据你画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下面图16中所给的试验器材连接起来导线不要交叉。4在这
18、次试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示位置如图17所示,那么未知电阻Rx中的电流是_A,Rx两端的电压是_V,Rx的阻值是_。 五、计算题16、如图18所示电路,R1=7,R2=3,当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1V,当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4V。求R3的阻值。 17如图114所示电路,已知R1=2欧姆,R2=4欧姆,U1=2伏特,求(1)通过R1的电流强度I1;(2)R2两端的电压U2。18在图115的电路里,安培表的示数是0.3安培,假如小灯泡L的电阻是10欧姆,整个电路里的电阻是30欧姆。求:(1)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3)伏特表的示数。 19如图106所示,
19、已知电阻R1=6欧姆,通过R2的电流强度I2=0.5安培,通过R1和R2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3求R2的阻值和总电压U。 20如图104所示,电源电压为8伏特,电阻R1=4R2,安培表的示数为0.2安培;求电阻R1和R2的电阻值各为多少欧姆? 高中物理说课稿:牛肯定律 一、 教材分析:1 地位及作用: 牛顿第肯定律所讲解并描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础问题。这节课学好了,学生建立了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正确认识,就不简单从日常阅历出发产生同历史前人产生过的相同的错误,也为学习动力学奠定了学问基础。2教材特点: 牛顿第肯定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
20、入理解。 伽利略理想试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理想试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究伽利略理想试验的推理过程,知道理想试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3 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试验手段及微机模拟探究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着重培育学生探究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难点:如何用科学的观点来代替部分学生头脑中对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认识,即毁灭直觉。二、 教学目标:1 学问方面: 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试验及其推导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试验是科学讨论的重要方法。 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的惯性的现象。2 能力方面 要
21、求学生从试验现象推理,概括出物理规律。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和综合能力。培育学生规律推理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3 科学方法方面 通过伽利略理想试验推理过程的探究,培育学生严密的规律思维方式,体会得出物理规律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体会认识客观规律的一般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三、 教学方法 1 采纳以演示试验为主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看分析试验现象,教师有意识点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得出物理规律。 2 采纳操作快捷、方便、高效率的微机帮助教学手段,可加大课堂密度,节约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 采纳循环螺旋式的教学方法,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使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符
22、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 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严格掌握教学进度,努力实现教学的和谐美。四、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从历史角度引入,采纳多媒体手段,通过动画片形象地说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2 新课教学: 以试验推理总结概括运用为主线展开。 伽利略理想试验:实 验1:小车从同一高处滑到三种介质的平面上,观看滑行距离的区分。试验录像实 验2:伽利略试验模型。推 理:忽视次要因素后,小车、小球将怎样运动。电脑模拟小球在无阻力条件下运动 总结概括:牛顿第肯定律内容。 惯性:实 验1:赛车起动,小人跌倒-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实 验2:赛车制
23、动,小人不动-运动的物体有惯性推 理:静止、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总结概括:一切物体,不管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3.运用: 看动画片微机模拟,解释小人跌倒后为什么向前跌倒?找两个学生解释然后看动画片微机模拟解释。 为什么车加速时,车上的人向后倾倒?车减速时,人向前倾倒?利用动画片微机模拟解释。 锤头松动时候,为什么把锤子倒立,把锤柄末端向石头上去磕一磕,锤头就安牢了?试验演示,动画片微机模拟解释一列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车厢里有一个人,竖直上抛一小球,小球落下时,将落在哪?试验模拟,加以解释。五、 总结六、 作业必做题:课后题1,3两题。选做题:设计
24、几个利用或防止惯性的小试验。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预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小编预备了以下内容,盼望对你有关心!一、教材分析 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前一节介绍了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而本节深入介绍了物体互相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高中学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此它具有特别的地位,在教学大纲中,动量守恒定律是B类学问点,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
25、多个物体、两维状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它不仅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件,提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前节教材讲解并描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学问,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通常可看作质点)本节则将讨论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学问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
26、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能在一维状况下两物体的互相作用情景中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把握定律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并使学生明白定律虽可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但其具有独立性、普适性。把握定律中“系统、“内力、“外力等名词确实切含义。 2、能力目标。能在具体问题中判定动量是否守恒,能娴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知道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试验探究物理规律,培育学生的创造力,表达素养教育的要求。 3、科学思维品质目标。通过对定律的推导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
27、严谨的推理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讨论物理量的守恒关系是自然科学讨论的一种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及定律的表达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是理解动量守恒的物理内涵,动量及动量守恒方程的矢量性,动量的相对性以及讨论对象的系统性、物理状态的同时性。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1、试验及引导探究式。学习物理,重在理解。为使学生理解动量守恒的概念及其守恒条件,本节课宜采纳试验及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通过试验,对一维两体模型中的每个物体及由两者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单个物体及系统所受的合冲量,确定单个物体及系统的动量改变,在对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引出
28、系统动量守恒的概念,进而探究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分析、推理的方法,通过演绎论证,环环相扣地得出结论,以培育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 2、讲、练、评结合式。在商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时,通过让学生分析具体问题,随时发觉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并准时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产生错误的缘由,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五、教具的预备:气垫导轨、细线、弹簧、两质量相等的小车、砝码。 六、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利用学生所熟识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到自然亲切,充满趣味性,可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及充满对未知科学领域的好奇,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2、讲
29、授新课 a.演示课本上的一维两体模型试验。试验改为用气垫导轨,可使实际情景更为理想化,使学生体会到理想化的方法在物理学讨论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试验初步建立动量守恒的概念; b.引导学生由观看试验过渡到理论推导,定量地导出在一维两体模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加意识,此过程又引导学生回味了前面学过的重要定律、定理,到达温故知新的效果; c.引导学生推导出动量守恒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述及其意义; d.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并归纳得出动量守恒定律; e.演绎、推广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f.通过举实例说明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3、用典型习题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
30、成立条件的理解及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留意的几点问题,同时可准时反馈学生中学问接受及理解上出现的错误及遗漏。 a.实际问题中,系统不受外力的情景很少见到,此时往往做近似处理(定律成立条件的拓展)如外力远小于内力时亦认为动量守恒;有时系统在某个方向所受外力为零,即该方向系统的动量守恒;让学生了解一般在作用时间很短,内力影响远大于外力时均可认为动量守恒成立,例如碰撞、打击、爆炸等问题的处理中可运用该定律; b.定律表达式中要留意动量的相对性、矢量性及作用前后两物体动量的同时性,留意定律的适用对象是一个互相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性)。对于矢量性的理解要重点突出动量是矢量,动量守恒表达式为矢量式,但
31、在一维问题中可将之转换为代数式,故解题时正方向的假定是必要的。 4、板书设计。板书板图应做到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主要板书在黑板上保存时间要长,使之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 5、作业布置。为了让学生理解定律的内涵,把握定律的应用,设置了三道作业题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可起到稳固新课、回味课堂的效果,题量不宜过多,以减轻学生负担,留给学生一个全面进展的空间,亦符合素养教育的要求。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概述:重要的是说为什么这样教,要求教师说出设想和做法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所依据的心理学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稳固学生对的认
32、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的认识。在讲解例题时,对推理方法、思维起点的分析,为今后打下了必要的潜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支配的目的: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试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2、教学目标学问、技能目标:学习物理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亲密联系和重要应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的初步学问和试验基础,学生一般能较娴熟地把握,这就从理论上和试验上为学生理解.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一个目标是:。通过运用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的基本思想,规范学生良好习惯。
33、 能力、方法目标:观看能力、试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科学方法;培育创新精神;进展独特和特长。 通过计算机模拟培育学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育学生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商量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能力:师生共同活动,应用学问,设计出; 试验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试验,学会使用,并总结出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 不断发觉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进行思索、实践、修正、提高,从而培育学生的创造思维方法。 有利于培育观看和分析试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有利于培育学生试验
34、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看法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关怀环境、能源、卫生、健康;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培育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实现实事求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作画法求合力要规范,可以培育学生严谨仔细的科学看法和作风。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蕴含物理学问,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育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坚持事物的量变到达肯定程度时,必定会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可以培育学生严谨仔细的科学看法。 3、教学重点 胜利的演示试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严密的理论推导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性认识,正确
35、深入理解概念和确定的因素能使学生定性地认识的原因。以上措施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关系。 正确深入理解的特点和的关系。正确确定思维入手点,是分析问题的两个关键。 4、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说教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发觉;演示试验法通过观看、分析试验现象,推理验证物质性质;比较法启发学生认识获得新知;商量法;归纳法;阅读法;自学指导与自我总结相结合;“问题、探究、沟通、归纳、阅读、讲解 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充分表达“教师主导,学生主
36、体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采纳了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分折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本节教学采纳试验讨论的方法。 观看和试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学问的重要途径,是进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是检验物理学问真理性的标准。在“摩擦力教学中,要“以观看和试验为基础以增添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有机地融合各种教法于一体。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加教学过程,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是运用演示试验、融合多种教学的讲授课。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试验教案 第三节:楞次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37、、学问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3、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是相符的。 4、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探究和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 2、通过试验教学,感受楞次定律的试验推导过程,培育学生观看试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独特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2、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参加问题的解决,培育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应用楞次定律判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楞次定律
38、“阻碍的含义 【教学方法】试验法、探究法、商量法、归纳法 【教具预备】 灵敏电流计,线圈(外面有明显的绕线标志),导线若干,条形磁铁,线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要产生感应电流必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就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磁通量的改变包括哪状况? 答:依据公式=BS sin(是B与S之间的夹角)可知,磁通量的改变包括B的改变,S的改变,B与S之间的夹角的改变。这些改变都可以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二、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如图,在磁场中放入一线圈,若磁场B变大或变小,问 有没有感应电流?有,因磁通量有改变; 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本节课我们就来
39、一起探究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关系。 三、进行新课 1、介绍讨论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索: 1、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用灵敏电流计而不用安培表? 答:灵敏电流计把灵敏电流计与干电池试触,演示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向间的关系电流从那侧接线柱流入,指针就向那侧偏转,因为灵敏电流计的量程较小,灵敏度较高,能测出螺线管中产生的微弱感应电流。 2、为什么本试验讨论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不是单匝线圈或其它导体中的感应电流? 螺 线 管 灵 敏 电 流 计 G 答:因为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螺线管中的电流也就是单匝线圈中的电流。 2、试验内容: 讨论影响
40、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根据图所示连接电路,并将磁铁向线圈插入或从线圈拔出等,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生探究:讨论感应电流的方向 1、探究目标:找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关系的规律。 2、探究方向:从磁铁和线圈有磁力作用入手。 3、探究手段:分组试验器材:螺线管,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4、探究过程 操 作 方 法 填 写 内 容 N S 磁铁在管上静止不动时 磁铁在管中静止不动时 插入 拔出 插入 拔出 N在下 S在下 N在下 S在下 原来磁场的方向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向下 向上 向下 向上 原来磁场的磁通量改变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感应磁场的方向
41、向上 向下 向下 向上 无 无 无 无 原磁场与感应磁场方向的关系 相反 相同 相反 相同 感应电流的方向螺线管上 向上 向下 向下 向上 无 无 无 无 5、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商量: 问题1、请你依据上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分析一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 问题2、请你认真分析上表,用完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到底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说出你的概括中的关键词语。 问题3、你能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吗?假如能,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试着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角度去解释你的结论? 学生四人一组互相沟通、分析、商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师巡察
42、各组的状况,然后指定某些组公布本组的成果在全班进行沟通,师生共同商量,形成结论。 教学中,学生概括多种多样,有的也特别精确到位,甚至于出乎意料,如: 概括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改变 概括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抵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改变 概括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抵抗或阻碍引起它的那个缘由 加点部分为学生提出的关键词 教师应充分确定他们的结论,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商量、纠正, 总结规律:原磁通变大,则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反,有阻碍变大作用 原磁通变小,则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同,有阻碍变小作用 结论:增反减同 展示多媒体课件再次看看多媒体模拟的电磁感应中感应
43、电流的产生过程。 投影展示楞次定律内容及其理解: 4、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改变。 师指出上述结论是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试验结果提出的,并对楞次的物理学奉献简洁介绍 2、理解: 、阻碍既不是阻挡也不等于反向,增反减同 “阻碍又称作“抵抗,留意不是阻碍原磁场而阻碍原磁场的改变 、留意两个磁场:原磁场和感应电流磁场 、学生在图中标出每个螺线管的感应电流产生的等效N极和S极。 依据标出的磁极方向总结规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磁体阻碍相对运动。“你来我不让你来,你走我不让你走 强调:楞次定律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a、从磁通量改变的角度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改变。 b、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相对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即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阻碍的过程中,即一种能向另一种转化的过程 例:上述试验中,若条形磁铁是自由落体,则磁铁下落过程中受到向上的阻力,即机械能电能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