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我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
2、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特别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
3、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2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
4、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特别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
5、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我也不由得佩服这些孩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教材的本意是先由教师提出“想一想,几和几相乘得18?”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用乘法来找因数,而我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学情(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求因数的方法),如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想几和几相乘,势必会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用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新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促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能(提高学习能力)是我的教学策略主要内容。至于这两种方法孰重孰轻,的确难以定论。实际上,对于数字较小的数(口诀表内
6、的),用乘法来求因数还是比较容易,但是超出口诀表范围的数用除法则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如求54的因数有哪些?学生要直接找出2和几相乘得54,3和几相乘得54,4和几相乘得54,显然加大了思维难度,如用除法不是更简单直接一些吗?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结果,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专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创造条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
7、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容易写漏,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行,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3不知不觉,我们又进行了第二单元的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因数与倍数,这部
8、分内容与老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我觉得第二、四单元是本册教材中变化最大的单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以往认识因数和倍数是借助于整除现象,“X能被X整除,或X能整除X”,所以X是X的因数,X是X的倍数。现在的教材完全不同了,2X36,所以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以往数学教材中,概念教学的量很大。数的整除,因数(老教材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老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倒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而现在新教材本单元只安排了因
9、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其它内容安排在了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借助约分引出公约数、公倍数的学习,改变了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的现象。3、以往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有短除法分解质因数,而新教材中鼓励方法多样化,不把它作为正式的内容教学,而是出现在教材的你知道吗中?不那么呆板了,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可见,编者为体现新课标精神对本部分内容作了精心的调整,煞费苦心,可是学完了本单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容,我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了小小的疑问。这一单元内容分为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和第三部分内
10、容的关系很大,连续性强。知道了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也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了,那么就应该从找因数和个数问题上学习质数和合数。教材对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内容设计较好,开门见山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因数,观察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再引出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可为什么在中间突然加上了2、5、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感觉前后内容失去了联系,不够自然流畅。所以我觉得可以把二三部分内容作为适当的调整,即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比较好一些。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4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也是一节重要的数学概念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学
11、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探索,自己感悟概念的内涵,并灵活地运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达到课堂的高效,在课堂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一、领会意图,做到用教材教。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是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灵活的运用教材,让每个细节都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教材是利用了一个简单的实物图(2行飞机,每行6架;3行飞机,每行4架)引出了要研究的两个乘法算式“26=12,34=12”直接给出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的概念。这样做目的有二:一是渗透了从乘法算式中找因数倍数的方法,二是利用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明确的.看到因数倍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但
12、这样做仍不够开放,我是这样做的:课始并没有出示主题图,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有12架飞机,你可以怎样去排列?”学生除了能想到图中的两种排法还能得到第三种,这样做是用开放的问题做为诱因,使学生得到“26=12、34=12、112=12”三个算式,而这些算式不仅能够清晰地体现因数倍数间的关系,更是后面“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渗透和引导。看来灵活的运用教材,深放领会意图,才能使教学更为轻松、高效!二、模式运用,做到灵活自然。模式是一种思想或是引子,面对不同的课型,我们应该大胆尝试,不断的积累经验,使模式不再是僵化的,机械的。只要是能促进学生能力形成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要运用模式而把它们淡化,反之
13、,应该想方设法,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如本课中例1是“求18的因数有哪些”,例2是“求2的倍数有哪些”教材的设计已经能够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轨迹,那我们何不通过一句简短的过渡语让学生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呢?而没有必要非要设计出两个“自学指导”让学生按步就搬地往下走,而且让学生对比着去感受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求法的不同,比先学例1再学例2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发现不同,得到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更加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模式的真正目的所在。内涵比形式更重要,发现比引导更有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5教学倍数与因数,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课题,但我巧妙地运用课文中的情景图与学
14、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通过水果店各种水果的单价所显示的数进行分类,得出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和负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数。为了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含意,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体现一个“实”字,让学生从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揭示整除、倍数、因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举例去验证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在推理中“悟”出知识的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实实在在经历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动脑筋出教室”这一游戏的设计,学生在积极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的教学活动,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在授课时,我体验到了学生的快乐。当学生用自己的学号说整除、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像顺口溜,很有趣。每个学生都很感兴
15、趣,说得很努力。原来,数学也很有趣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6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还有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今天这节课的教学的倍数和因数是讲述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于是我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
16、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还出示了一个除法的算式,让学生来找找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要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有些学生还不能找全,没有掌握方法,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7简单的内容中蕴藏着复杂的关系,由于新教材把“整除”的概念去掉,再也不提谁被谁整除,而改成借助整
17、除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显得比较容易了,学生在学因数时,对于求一个数的因数,及理解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及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感觉很清楚,明白。在学倍数时,对求一个数的倍数及理解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也认为容易简单,但有关因数、倍数的综合练习不少学生开始犹豫、混淆。如判断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不少学生判断为对。练习中:18是的倍数,个别学生选择了18、36、54。针对这种情况,我调整了练习,组织学生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12的因数和倍数,写出16的因数和倍数。2、观察比较,会打消列问题:一个数的因数和它本身的关系,3、为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也就是1和它本身之间的整数。为什么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多数学生较好的区分了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