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物质的密度说课稿.docx
《2022年物质的密度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物质的密度说课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学问。它是在已有学问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也为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目标分析:1、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相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肯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与价值目标: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学问的意识,感受物理学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三、教学重点: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四、教学打算: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20m、30m的正方体木块。(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实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实力较强,逻辑思维实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
3、越大”生活阅历,已初步驾驭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实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加试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实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试验、探讨、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三)教法、学法教法:试验法、讲解法等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四)教学过程程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新课引入。其次环节:试验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新知学习。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如何鉴别两个貌似相同而实质不同的物质呢?是银制品还是不锈钢?是金
4、条还是镀金铜条?20xx年,家住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的骗子骗走20xx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推断这里确定埋藏了稀世珍宝。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奇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伴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山坡上,果真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最终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20xx元钱。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嘱咐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到了晚
5、上,何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拿着金块到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珍宝应当是铁一类的金属,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为什么这些人会被骗呢?单靠测物体的质量能不能将其辨别出来?如何揭穿这些骗人的把戏?(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阅历提出问题,并激励学生大胆推想、猜想和假设。)同体积的圆柱体,质量不同。比较相同体积物体的质量。1、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2、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量筒、量杯的运用方法。:1、出示天平、砝码三套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请学生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并请学生测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
6、。(设计意图:1、巩固天平的运用方法;2、知道这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2、引导学生依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再出示体积为10m、20m、30m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分成两半,体积分成两半,物质的量也分成两半;假如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和探究的欲望。)其次环节:试验探究,解决问题新课标指出:注意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要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7、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探究的下一步。2、设计试验:老师供应试验器材,引导学生探讨沟通,设计试验步骤。3、试验验证:请三名学生合作试验进行探究,其余同学视察思索,刚好提出试验中不足和须要留意事项,老师加以指导。同时请其余学生依据试验数据,在教材坐标图上描点。(设计意图:让全部学生都参加其中,并知道依据试验数据画出的图像时正比例函数图像即可。并培育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4、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依据试验数据,学生自行探讨沟通,汇报,老师指导下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肯定的。(设计意图: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是中考实力题中最难的部分,平常多加强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实力)第
8、三环节:新知学习叶圣陶说过“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1、在两次试验结论的基础上,老师就能很自然的引导学生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肯定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用一个新的名词来表示:那就是密度。此处由老师讲解引出。(板书课题物质的密度)2、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从性质上运用比值定义法推导出密度的定义,然后老师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一杯水倒出一半,剩下水的密度怎样改变?3、老师再依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得出密度公式:=m/v及引导学生写出变形公式:
9、m=v和v=m/4、引导学生学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单位换算:1g/m=1103Kg/m5、让学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比如:冰、蜡、铜、铁、煤油、酒精、水等物质的密度。并依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的意义是:1m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在说意义时着重强调:“某种物质”和“质量的单位”,学生很简单把后面的质量单位说成密度单位。并要求学生牢记水的密度,在做题时作为已知条件应用。6、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7、密度的应用(1)、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V;求体积v =m/。(2)、看课
10、本例题,然后呼应前面的引题。(3)、视频播放:不同密度物质的应用。8、一卷细铜丝,如何便利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须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的学问结构更加清楚、稳定和完善。)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总结:在试验探究时大家应当留意什么?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意图:培育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思索,回顾总结)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试验探究引导他们学习新知,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发觉,亲身经验从感知到抽象,由抽象到生活的详细过程,让他们充分体验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板书设计:密度
11、1、密度定义:2、密度的公式:单位:换算关系:3、密度的物理意义:4、密度的应用:物质的密度说课稿2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试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学问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识和驾驭天平和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安排、有步骤的完成试验。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进一步熟识和驾驭天平和量筒的运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
12、能合理设计出试验步骤;过程目标:通过试验探究,经验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实力。情感目标:培育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4、教学重点: 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5、教学难点:由试验原理设计出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纳小组合作沟通突破此难点。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当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试验步骤及试验记录表格,这就须要学生先探讨如何设计试验步骤及试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试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纳了探讨与试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三、说学法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
13、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当完成试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实力。四、说过程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景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2、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须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3、出示随意形态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运用。教学环节二、 量筒的运用老师展示:量筒,学生视察:量筒1.师生共同探讨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留意问题及用途。特殊强调1ml=1cm3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2学生探讨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
14、的体积的方法。老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教学环节三、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 设计试验方案首先学生分组设计试验方案,然后各组间沟通所设计的试验方案。依据沟通结果归纳试验步骤:(1)调整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渐渐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4)计算石块密度=m/(V2-V1)最终老师提问: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差方面进行思索。2、设计记录表格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须要特地的表格来记录,下面依据我们的须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老师巡察并提示试验时应记录:试验中干脆测量的
15、物理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终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试验记录表格,并订正设计中的不足。3分组试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试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察指导。4、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试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缘由。教学环节四 、测量盐水的密度设计试验方案考虑到设计该试验方案比较难,学生不易想到,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探讨最佳试验方案。设计问题:(播放课件)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试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
16、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学生沟通,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缘由。小组探讨沟通,引导学生如何使试验误差更小探讨确定最佳方案。2设计试验记录表格。老师巡察指导,之后让学生汇报。3.分组试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试验,老师巡察指导。4、展示试验结果。赐予适当评价。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缘由。教学环节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五、板书设计:测量物质的密度1、试验原理:=m/v2、量筒的运用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m, v1, V24、测量盐水的密度。m1 , v , m2六、布置作业。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
17、更系统的驾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方法?七、结束语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相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确定有很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指责指正,感谢!物质的密度说课稿3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四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洁现象”相比,学问的讲解并描述深化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长,又是对物质世界相识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
18、度单位、密度学问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辩起先,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相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相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 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学问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绽开的:一是依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觉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 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2.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试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物质 密度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