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白鹿洞导游词.docx





《2022年白鹿洞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白鹿洞导游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白鹿洞导游词白鹿洞导游词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经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白鹿洞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白鹿洞导游词1今日是庐山之旅的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就起了床,坐车前往有“四大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之称的白鹿洞书院。路上,我问导游:“为什么白鹿洞书院叫这个名字呢?”导游说:“那是因为白鹿洞书院是唐代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李渤养了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李渤兄弟要买什么,就把要买的东西用纸写下来,然后把纸条和钱系在白鹿的颈项上,让白鹿跑到集市上去买。而白鹿也从来没有
2、出过差错。日子久了,人们就称白鹿为神鹿,把李渤称为白鹿先生。白鹿洞书院也由此得名。”当导游讲完时,我们正好到了白鹿洞书院。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古老的建筑,让人仿佛回到了古时候人们读书的景象。我连忙下了车,跟随着园区的讲解员走进了白鹿洞书院。参观了里面的亭台楼阁,后来,讲解员阿姨告知我们书院里面还有从国外进口的白鹿,大家可以进去摸摸白鹿,沾沾白鹿的仙气。于是我们又去看了白鹿,白鹿有两只,一公一母,好看极了。最终,我们又和讲解员阿姨来了棱星门,透过棱星门中间的门洞可以望见一座小桥状元桥,讲解员阿姨说:“棱星门的正门过去只有状元才能走,状元桥要七步走过去,步步高升。七步
3、走回来,代代相传。大家也去走一走吧!”于是我和妈妈按导游的说法从桥上走了个来回。白鹿洞书院,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的庐山之行让我见识了过去的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白鹿洞导游词2历史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化,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地方官
4、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特别惋惜,责令,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老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军官训练团曾一度占用书院院舍。抗战时期,又遭到
5、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抗战成功后,白鹿洞书院由当时设在南昌的中正高校接管,作为中正高校的永久校舍,但这个安排并未实现。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爱护和利用啊,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修理,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996年在庐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过程中是联合国专家考察下塌首选第一站。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理学家朱熹等中国历史上的名人都在此讲过学。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6、白鹿洞书院坐落在贯道溪旁,有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主要建筑。其中礼圣殿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但与一般文庙大成殿有所不同,而是青瓦粉墙,使这座恢弘、庄重的殿堂,又显出几分清幽和肃穆,与四周坡屋面、硬山造带有民间风格的建筑和谐、协调。在礼圣殿的石墙上,嵌有石碑和孔子画像石刻。礼圣殿东侧的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朱子祠后有一石洞,内有一头石雕的白鹿。据白鹿洞志记载:“初,鹿洞出名无洞。嘉靖甲午(即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知府王溱乃辟讲修堂后山,为之筑台于上。知府何岩凿石鹿于洞中。”白鹿洞原是以山峰环合似洞而得名;现有的石洞和石鹿
7、,则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在朱子祠之东厢,设有碑廊,内嵌宋至明清古碑一百二十余块,这是建国后为保存文物古迹而新建的。在这些古代碑刻中,有朱烹的手书真迹,也有署为紫霞真人的明代状元罗洪先的游白鹿洞歌。这些名迹,笔锋庄重遒劲,运笔娇若游龙;它既是弥足宝贵的书法艺术品,又是具有探讨价值的重要历史资料。在朱子祠前,与礼圣殿并列的是一座两层楼阁,即“御书阁”。它是清代康熙皇帝赐给书院匾额及古书后,由南康知府周灿请建的。阁前有桂树两株,相传是朱熹手植;但也有人说是清代建立“御书阁”时种植的。这里古树浓荫,阳光穿过树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小光圈,风吹树动,光影摇摆,有如微波荡漾的湖水,显得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8、在棂星门西北隅,不仅有曲径通幽、山石林泉之美,而且还有“钓矶石”、“漱石”、“鹿眠场”、“流杯池”诸胜迹。在漱石和流杯池上,均因有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而得名。“鹿眠场”,相传唐代李渤饲养的白鹿就睡在这里。而钓矶石上,也刻有朱熹的手书“钓台”二字。据说当年朱熹常在此垂钓,事实上这里水浅泉碧流急,很少有鱼,故明代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可谓中的之妙语。在明伦堂后方有一洞,内置白鹿,白鹿洞本无洞,明嘉庆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并撰写新辟石洞告后土文,嘉庆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命工人置石鹿洞中,并作石鹿记。洞中石鹿为明代嘉庆年间硊式石鹿,为书院仅存明代实物
9、。白鹿洞书院拥有山林三千亩,保存了庐山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有千年古松18株,有柳杉、水杉、紫荆、红枫、银杏、广玉兰、珍宝黄杨、红叶继木等受国家爱护的珍稀植物。山上林木葱郁,山下流水潺潺,这是白鹿洞书院拥有的一份自然遗产。白鹿洞书院融于大自然之中,占尽了自然风光之美。白鹿洞书院环境美丽,风光如画,门前贯道溪上的拱桥和桥头矶上的小亭与碧波青山相映生辉,成为古道来书院的前奏,成为书院的标记和景观。白鹿洞导游词3白鹿洞座落在庐山五老峰南10多千米处,山峰至此汇成环状,别具一种格局。靠北的称后屏山,向西的称左翼山,朝南的称卓尔山。山上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一股清泉从凌云峰来,经左翼山与卓尔山交会处流出,
10、这就是 闻名的贯逍溪。溪水由西向东,迂回流至白鹿洞前,穿过东面的峡口,注入鄱阳湖中。白鹿洞本无洞,因山石环自然气似洞形,故名之为洞。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年青时隐居求学之地。李渤养有一头白鹿自娱,白鹿非常驯服,常随主子外出走访游玩,还能帮主子传递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称此处为白鹿洞。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各处学校毁坏,到庐山隐居、避难的读书人,常到白鹿洞研讨学问,沟通心得。南唐升元年间,在此处“建学置田”,正式称之为“庐山国学”,任命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化和学习。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比濂溪书院约早30余年,成为庐山的第一所学校。北宋初年,各
11、地设置书院,庐山国学乃改称为白鹿洞书院,从今规模逐步扩大,渐渐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并称。书院殿阁雄伟,亭榭错落,师生云集,俨如学城。今日白鹿洞书院形成了以礼对殿为中心,有明伦堂、文会堂、御书阁、朱子阁、思贤台、状元桥、门楼、牌坊、碑郡等众多殿堂组成的古建筑群,与四周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白鹿洞导游词4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后又与吉安
12、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今始,但不久即废。直到闻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化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
13、,也是教化史上最早的教化规章制度之一。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修理为正统元年(1436),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修理。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修理,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改变,出现了教化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中学堂管理。宣统二年(1910),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国民党时期,蒋介石打算要南昌中正高校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实现
14、。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实行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爱护和修理。1959年列为江西省文物爱护单位;1979年成立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爱护区,同年设置作为学术探讨机构的白鹿洞书院建置;1990年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现在,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探讨、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白鹿洞导游词5历史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白鹿 导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