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1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 谈话法教学用具:课件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感情朗读)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1)盲姑娘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贫穷?)(2)盲姑娘热爱音乐。(从哪些地方可以
3、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3)师: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她依然热爱着生活,姑娘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并不放弃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3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1)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怀与体谅等。(感情朗读)(2)师:盲姑娘这么贫穷,但是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1学生质疑。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预设问题三:弹一首曲子已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为什么还
4、要再弹一首曲子?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2梳理问题。3解决问题。(感情朗读)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欣赏音乐。1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语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2重新回到问题:贝多芬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3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课外资源: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贝多芬4欣赏月光曲片段。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8、9、10自然段,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了解月光曲所表现的
5、意境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重点: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在背景音乐月光曲的旋律中进入本课的学习。一、复习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词语,我相信大家已经储存在记忆的仓库中,请同学们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看谁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正确。学生写后同位互判,投影反馈,自我。(画月亮。)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1、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了第一支曲子,又激情创作了月光曲。) 2、上节课,我们还研读了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
6、第一支曲子的段落,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7自然段,想想这部分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板书:听看弹)三、学习课文8-10自然段师:贝多芬饱含深情的为盲姑娘弹奏了第一支曲子,出于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对盲姑娘这位特殊知音的感慨万千,贝多芬又即兴演奏、激情创作了月光曲,这正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段落8-10自然段。1、默读8-10自然段。a、由学生说一说默读的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动喉b、默读思考:这一部分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2、指读课文第8自然段a、思考: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情景。b、理解词语:清幽(幽雅、宁静、光亮)c、练习朗读 教师创
7、设情境:多美的月夜啊!谁能把我们带入那个月光如水,轻轻泻入茅屋的情景之中,把我们带到钢琴边,带到贝多芬的身边。3、学习第9自然段a、自读课文,想想可以运用平时的哪些方法来学习这一段?b、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示:每个小组的学习都要先读懂课文再合作完成。设计板书组提示:这一段是写兄妹俩听到贝多芬的乐曲所联想到的情景。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你试着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景物的变化?质疑解答组提示:帮助学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如: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兄妹俩想到大海和月光?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品评语言组提示: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好?(用笔画出来)想想为什么用得好?c、指导交
8、流汇报板书设计你认为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吗?(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读读画画他们画得怎么样?质疑解答引导学生将第一层中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旋律联系起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就是贝多芬与兄妹接触中内心感受的变化。这是一首有感于知音,借情于月光的优美的钢琴曲。品评语言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美、意境美。重点品读的语言:微波粼粼:水清,联系月光理解撒遍:每一个角落一缕一缕:天空的清晰、明朗,云朵的形状。轻纱似的微云:轻柔、透明、轻薄配乐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指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看板书、板画、插图、想像4、教学第10自然段四、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
9、知道了,在那月轮初生、银光遍撒的环境中,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激情满腔,他借着清幽的月光弹琴抒怀,一首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的优美的钢琴曲就这样诞生了,它的所想所作表现了他卓越的才华,也说明了他是一位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五、作业向同学们推荐一首诗月光曲,这是一位母亲听女儿弹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的内心感受。读后与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感受。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2一、难句讲解梳理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断断续续”,说明弹得不熟练。因为环境的幽静,所以贝多芬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这琴声把他吸引住了。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
10、说说罢了。”这句话既表明盲姑娘想听贝多芬的演奏,又让哥哥不要因为这件事难过。3、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而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姑娘猜想弹奏者便是贝多芬。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4、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
11、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5、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陶醉”,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了。这句话说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是多么的美妙!二、佳句赏析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好像披上了银纱”、“清幽”描写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寄予深深的同情。此情此景,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
12、接起琴键来。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这是一个平静的大海的月夜。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天气的变化,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
13、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这样联想,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芬的琴声,融进了他心中强烈的感情,美妙动人。三、归纳训练本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俩弹琴的故事。他触景生情,谱写了著名的月光曲。分段段意中心思想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写作特点课文在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进了人物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使文章表达的感情更深刻。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
14、幽静”、“陶醉”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设计理念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通过研究重点词句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3、尝试研究阅读的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2、教师准备月光曲磁带。教学过程一、激情引题(发现)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板书课题)3、学生
15、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二、初读课文(读通)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提倡使用工具书)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收集、展示资料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通过自读、交流,给学生创设自主读书、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机会。研究课题的发现与选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三、细读课文(读懂)1、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教师巡视,参与
16、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抓住贝多芬“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琴声”、“看到穷兄妹俩酷爱音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等要点,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爱心,感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探究的方法。(2)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教师随机点拨: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学生读“皮鞋匠的联想”部分,体会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并试着读出这种变化。(3)月光曲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
17、曲?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答案。设计意图:把读书、探究、评价的权利完全放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自主研究的乐趣,尝试自我研究的过程,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以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从音乐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表达,再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出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拓宽了语言文字理解的途径和视野。四、感情朗读(读好)1、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读给同学们听。(读后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集体评议读得怎么样
18、。)2、同桌合作:一人读,另一名同学根据内容配上弹琴的动作,通过动作表现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过程。3、播放月光曲录音,论证曲调的理解,随乐曲进行朗读训练。、试着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五、课堂练习(扩展)、听着美妙的琴声,你想到了什么?、按照本课学到的研究阅读的方法,自己选取一篇文章阅读。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对音乐进行深入、丰富的联想,感受听同样的乐曲,由于人的理解不同,因而产生的联想也就不
19、同。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运用本课学到的研读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学习,使学习得到可持续性发展。附板书设计6、月光曲读通、读懂、读好利用工具书、抓要点理解、边读边想确定研究课题、根据联想研究、体会感情发现、提出、研究、探索、总结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
20、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课件:月光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二、初读感知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21、!三、学习生字词语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2、理解谱写“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
22、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
23、两个人影。)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板书设计:月光曲/太贵谱写幽静纯熟听 太穷谱谱成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5教学目标:1、品析月光曲的乐曲美,探究文本的语言美。2、学习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教
24、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古诗、引乐曲说起月光,你会想到哪些优美的诗句?是啊,月光如水,柔柔的洒满大地;月光如诗,轻轻地勾起情思;月光的美也能用乐曲来表现。(板书:乐曲)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的月光曲表现得是一种什么样的已经呢?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乐曲之美的呢?(板书:语言)齐读课题。二、读文本、品意境1、请同学们翻开书,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在讲月光曲的内容吗?2、快速地浏览9自然段,说说: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这些画面是真实的吗?(板书:联想)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实在景物的句子,用勾下来;3、产生联想的句
25、子用()标出来。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4、自主学习这段联想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变化,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画面)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用铅笔标注答案。抽生汇报并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变化过程。(板书: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5、指导品析:作者是怎样用语言为我们描绘出这样的意境?我们一起来欣赏描绘第一幅图的语言。屏幕出示语言,齐读。皮鞋匠听到怎样的旋律才联想到这样的画面?(音乐速度是快还是慢?音调是高还是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音乐的舒缓柔美?屏幕出现音乐和画面,请学生欣赏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柔美的意境。总结学法,屏幕出示。6、合作探究随着乐
26、曲的变化,皮鞋匠脑海中联想的画面也在发生变化,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月亮初升”和“波涛汹涌”的有关句子。汇报合作探究的结果。7、作者将事物与联想结合,用美的语言,描绘了“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的美妙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了先是轻柔舒缓,而后明朗轻快,最后高昂激越的美的乐曲,现在,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倾听这优美的乐曲,相信你也会浮想联翩吧。(多媒体播放月光曲三个乐章的片段,生欣赏)8、多美的乐曲啊!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再现月光曲的舒缓、轻快、高昂。9、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信,可以读读。三、仿写练习1、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段音乐牧童短
27、笛。同学们也展开丰富的联想,去领会音乐的意境和内容。2、说:听了这轻快的曲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有哪些人?在干什么?)3、写: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4、评: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注意倾听,请你评价。五、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也学会了用语言文字表达乐曲之美,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在聆听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你的感受,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6教学目标1、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感情的
28、变化。2、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2、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法教具:电脑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 揭示课题二. 检查预习1、 认读生字词2、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纠正读音3、 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4、 学生质疑三、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第 二 课 时一、 复习,引入新课1、 板书课题:月光曲2、 请生简述月光曲的创作过程。3、 质疑: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生从内容及人物质疑)二、 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29、1、 生快速阅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来?2、 品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想象他当时的心情怎样?3、 交流讨论情况,重点体会以下几方面:(1) 贝多芬进屋是被兄妹的谈话所感动;(2) 贝多芬弹一曲是看到兄妹穷,但又爱音乐,产生了同情心;(3) 贝多芬又弹一曲是因为发现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动;(4) 贝多芬飞奔回店是因为创作了一首新曲子很兴奋。根据生回答板书贝多芬言行及心情的关键词4、 小结(1)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师述:这些感情的变化其实就是贝多芬创作出月光曲的原因。(2)这些结论我们是通过什么
30、途径得到的?根据生述板书学法。找分析言行 问议说体会心情理解内容三、 学习体会第三节1、 文中哪里最让贝多芬感动?(课件出示兄妹对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那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2、 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讨论,体会兄妹说话时的心情变化。3、 交流讨论情况(1)妹妹说第一句话时是(渴望)的心情,因为她知道贝多芬来到小镇,很想听贝多芬弹琴;(2)哥哥说话时是带着(难过的、遗憾的)心情,因为家里穷他不能满足妹妹的
31、心愿;(3)妹妹说第二次话时是带着(安慰)哥哥的心情,因为他不想让哥哥为了她而难过。4、 指导朗读兄妹的对话(1) 同桌分角色练读。(2) 指名生分角色朗读。(3)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5、 听了兄妹谈话,你有什么想法?6、 小结:贝多芬正是被这对穷兄妹间的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了,才进了屋,才有了后来献给兄妹俩的月光曲。大家想听这首曲子吗?四、初步辨别联想与实在事物1、 请生划出文中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2、 小组讨论:读句子,根据内容画一画。3、 请生展示作品,并让大家评议。4、 课件出示选择题,让生选择月光曲曲调,并说理由。选一选:A、舒缓明快激昂B、明快激昂舒缓C、舒缓激昂明快
32、5、 欣赏月光曲6、 请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曲调的变化。7、 大家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8、 哥哥为什么会想到这些?9、 师述: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联想可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但联想要以实在事物为依据。而同样的音乐,让不同的人听,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联想。五、扩展,体会文章中心1、听音乐,想一想:盲姑娘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 )。我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 )。2、你们认为贝多芬想通过这首曲子表达些什么?3、穷兄妹俩听了贝多芬的曲子,他们很幸福。从贝多芬那儿他们也获得了自信,今后他们会怎样面对生活呢?板书设计:月 光 曲听:谈话 (感动)贝多芬 看:贫穷 (同情)弹:一曲 又一
33、曲 (激动)记:曲子 (兴奋)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语文教案7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1、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1)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2)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是怎样
34、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
35、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教学预设:(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2、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
36、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
37、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读读。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四、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次。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6页 共36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第 36 页 共 3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