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艺术美与_外师造化_傅小英.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漫谈艺术美与_外师造化_傅小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艺术美与_外师造化_傅小英.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8卷第 2期 1997年 6月 吉安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tan Teachers Colleg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 i.l8 No.2 Jun.1997 漫谈艺术美与 “ 外师造化 ” 籲傅小英 摘要 艺术美来源于 “ 外师迨化,中得心源 ” 。一 、 “ 外师造化 可 以推动艺米技巧的发 展,创迨出独具特色的笔法;二、艺米美与 “ 外师迻化,中得心源 ” 二者结合得体,才能创作出艺 术美的真译;三、艺术美离不开现实生活。中外名作均是 “ 外师迨化,中得心源 ” 之作,所以,具 有永恆的艺术尨力。 关键
2、词 艺术美外师造化 中 得心源 艺术美,广泛地说 ,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 中的美,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特质,它来源于 人类社会实践,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 结晶。 艺术家的劳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人类社 会为对象的精神生产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 量对象化的活动 。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 , 是现实美反映的产物,因此,它具有客观性。 同时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一种特殊的反映,体 现着艺术家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 美 理想,具有主观性。艺术美又是艺术家审 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一句话,就是 *外师造 化,中得心源 ”, 概括地说明了艺术美的来源。 所谓 “ 外师造化 ” ,是指鲜明、独特的、丰富的 表象。把
3、表象加以改造,创造出具有艺术价 值的作品。这表象正是艺术想象的活永,如 果没有外师造化,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 I在中国的古代画论中,也早已提出了美 术 实 的关系问题。如:隋姚最在续画 品中提倡“ 心师造化 ” ;唐张圭张绘画 外 师造化 ,中得心源 ” ;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 中提出: “ 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 景 者,制度时因,搜妙 创真 ” , “ 写云林山水, 收稿日期: 1996- 09-23 须明物象之源 ” ;明袁宏道在瓶花斋论画中 写道 :“ 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 道 ,善为师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 ”, 这些观 点、说法 ,都高度地概括了我国绘画美学思
4、想 的一条主线 即现实是绘画的根源,强调 画家要向自然学习 .要真实地 S映现实 n 以,古人云,画家要 “ 行万里路 ”, 4卜师造化 才能寻得心灵的创造。同时外师造化 ” 可 以推动艺术技巧的发展,创造出独具特色的 笔法。例 :宋初的范宽、李成、郭熙的山水画, 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五代荆浩、关仝的北方画 派。如范宽,擅画陕西山岳地带威壮的山势, 他的谿山行旅图,巨大的主山,占画面三分 之二山崖的量感表现独具效果,使人感到一 - 种不可抗拒的威势 ;画面中的山、马、古寺、观 瀑人物、树木等,都具有十分写实性,但更传 神。他画的山川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 是更强烈,更理想的 “ 胸中丘壑 ” ,
5、能 “ 写 骨 ” , “ 与山传神 ” ,成功地塑造了关洛地区的 雄峻大山。而南宋四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 夏圭,他们的山水画更致力于优美意境的创 造 ,笔墨简括有力 (如大斧劈皴 ) ,构图上大胆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50 吉安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第 18卷 1997年 剪裁,打破了北宋全景式构图。至南宋后期 的马远、夏圭利用大片空白突出形象 ,创造了 动人的一角半边之景。如马远的踏歌图是 一幅描写阳春 时节农民在郊
6、野田陇间踏歌欢 娱情景的山水画。整组人物,无论是踏歌者、 醉者、观者 ,思想感情都融成一片,沉浸在欢 快热烈的气筑之中。图中山峰瘦角峻峋,直 插天际。田陇旁的岩石,或大或小,均方硬多 棱角。树木瘦劲,俯仰多姿。笔法苍劲有力, 似用刀斧劈砍一般。墨色浓重,与画面的大 片空白对比强烈,充分显示出马远山水画的 独特风格。再如元四家之一黄公望 , 晚 年 居 住 于 浙 西 富 春 江 一 带 十 分熟悉和了解富春山 ,故而能创造出富春山 居图这样的力作。在这幅描写秋初景色的 作品中,创作出了与前人不同的 “ 浅降 ” 画风, 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 ,敷设以赭石为 主色的淡彩,形成了自己的新风格。
7、画面上 峰峦坡石,变化多端。山间江畔 ,有村舍,亭 台,渔舟,小桥,丛林,飞泉。景随人迁,令人 目不暇接。画家笔下的富春山水,呈现出一 片平和、宁静的气氛,用枯笔枯墨 ,不造作,表 现山水姿态,充满朴素、平远自然的韵味。创 造出了一种 平远法 ” 。 .以上例子说明,由于 作者地域环境的不同,故而形成南、北地域各 不同的表现风格,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皴法和 被自然所缚;五是用笔,要做到有筋有肉,生 动感人;六是用墨,要灵活掌握其丰富的变 化。这里的六要,我认 为,就是一种艺术追 求。接着,他又说: “ 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 华,取其华,物之实,不可熟华为实,若不知 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 ”
8、 意为只有通过 对物象的深思熟虑,方能抓住物象本质的真 , 这真包括外在的形似和内在的神似,二者都 要做到,且不可互相替代,如果这个道理都不 懂,光做到外表形似 ,是得不到绘画的真谛 的。这里,荆浩继谢赫 “ 六法 ” 之后又提出 “ 六 要 ” ,提出“ 气质俱盛的 ” 的 “ 图真 ” 要求,反对 表面形似,指出要形似与神似的两者结合,才 能寻得绘画的真我以为 ,外在的形似可 解为自然形态,也 k“ 外师造化 , 尊重自然, 了解掌握自然习性之后才可做到的,而 “ 中得 心源 ” 就是一种心灵的悟性、艺术创作个性、 艺术修养、艺术追求、灵感等。任何一件艺术 作品,都是艺术家通过对大自然的体
9、验,深入 生活之后 ,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能动地反映 出来的 ,这可说是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之解 T。 ) 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艺术家 通过对事物外象的观察理解和体会、感受,从 而了解了其本质特征,遵循艺术规律 ,用艺术 的语言而创作出来的,因而,具有艺术魅力。 章法,无论是外形上、技法上都有明显不同, 这,即是 “ 外师造化 ” 之原因。然而,光 还不够,须是 “ 中得心源 作才 术作 品 , 即 了 解 掌 握自 然 外 貌 了 解 掌 握 其规律、特色之后 ,用艺术的手法表现美,这 才可称为艺术品。如 gp*笔法记中,提 出了 : “ 夫画有六要 :一曰气 ,二曰韵,三
10、曰思, 四曰景 ,五曰笔,六曰墨。 ”即一是要有精神内 涵,有神采,有气势 ;这里荆浩强调画面的内 在精神 ,将其放在首位。二是画面要给人韵 味,律动 ,一种节奏感;三是要抓住对象的本 质特征 ;四是物象要合符自然规律,但又不能 可以这样说,生活给予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 感,而只有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 ,才可能 将美的艺术品奉献给大众 ,二者缺一不可,这 进一步说明了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其意义 之根本。可以这样说,自然美是创作的源泉, 而艺术美是创作的根本。因为自然美虽生 动、丰富,却是分散的,芜杂的,美丑并存的, 缺乏永久美。而艺术美具有集中性、典型性、 永久株,而且蕴涵着丰富的心
11、灵旨趣 ,能表现 社会生活的真理,体现作者的真挚思想情感 和个性的善 ,体现最为完美的理想,能推动人 们改造现实。例:我国律国初期画 家 _$式廓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第 2期 傅小英谈艺术美与 “ 外师造化 51 的血衣,就是一件时代感强烈、生动感人、 催H下的力作,它的产生,鼓午和感染了一 代又一 代 人 。 虽 是 件 素 描 王 式廓g全部 ,乃至生命。这件未成为油 JEidail=我们不妨来了解此画产生的经 过。王式廓创作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漫谈 艺术美 造化 傅小英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