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风险——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视角的解读-蒋岩桦.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风险——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视角的解读-蒋岩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风险——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视角的解读-蒋岩桦.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风险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视角的解读蒋岩桦钆6,付华8(中国社会科学院a研究生院;b信息情报研究院,北京100732)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迅速发展,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的视角对资产证券化进行解读,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对虚拟资本的进一步虚拟化。资产证券化、虚拟化不断升级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在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资本虚拟化;实体经济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7)11
2、01507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经过迅猛发展,现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列的第三种主流融资工具。fI o因有助于金融机构资产出表和风险转移,资产证券化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金融市场的需求,但是随着其规模的快速扩张,相应的监管措施却没有跟上,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大,从而为之后的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目前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要么从实务角度着眼于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结构设计、相关法律和财务问题,要么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着眼于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影子银行或次贷危机中起的作用。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研究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分析其在2008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作用,并就我国开
3、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应注意的问题提供借鉴。一、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和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通常是指将当前流动性较差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重新组合成证券,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从而进行融资的过程,即“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其时恰逢美国经济刚刚经历70年代的石油危机,由于银行业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金融业在信息科技的推动下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为减少以储贷协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降低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以住房信
4、贷为基础资产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MBS)应运而生,并迅速将基础资产扩展到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等,进而创造出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等结构更为复杂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MBS和ABS总余额超过了1 I万亿美元,占美国债券市场总余额的收稿日期:20170918作者简介:蒋岩桦(1982一),男,河南许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编辑,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付华(1985一),女,山东聊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
5、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15万方数据当代纷J卜何究2017年第11期36。E 31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用来规避资本监管要求和获取资本收益的一种重要工具。从资产证券化的类别上来看,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出现最早,也是主要的资产证券化形式。从基础资产上来看,银行资产证券化可以划分为七类:住房抵押贷款、房屋股权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其他消费者贷款、商业和工业贷款、租赁贷款及其他贷款。银行将发放的贷款汇人资产池中,打包成资产证券化产品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购买了这些证券后,又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与
6、其他有价证券不同的是,由于资产证券化采取结构化的设计方式,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在信用评级机构全程参与下,不断调整证券设计结构,再经信用增级机构进行信用增级,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甚至同国债相当,近似于安全资产的AAA级评级。根据美国证券行业杂志(American Securitization Forum)的报道,20052007年间,美国金融机构创造的信用有将近一半被证券化。一。1二、资产证券化本质上为资本虚拟化马克思将社会总资本分为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产业资本按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的职能不同,可以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则分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产业资本同生产直接联系
7、在一起,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为保证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有一部分资本独立出来,不再作为生产者的附带活动,而是作为一种特殊投资的业务而独立起来,这些资本为商品经营业者和货币经营业者所有,虽然并不能创造价值,但是“有助于流通时间的缩短,它就能间接地有助于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增加。既然它有助于市场的扩大,并对资本之间的分工起中介作用,因而使资本能够按更大的规模来经营,它的职能就会提高产业资本的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资本的积累。”j312从而,银行业等货币经营业的目的是在服务于产业资本的同时,获取一部分剩余价值,其经济上的表现就是生息资本通过借贷,使资本所有者获得相应
8、的利息收入。借贷资本价值不等于实业资本。生息资本是对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其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或资本价值不等于现实资本价值。在信用制度下,证券作为收益的支取凭证,或者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代表货币资本价值的虚拟。资产证券化将银行贷款或者未来收益等资产再证券化,因此,它作为一种证券形式,是一种从虚拟资本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来的再虚拟资本。同时,资产证券化这种虚拟资本,作为金融市场上一种重要的资本商品,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用以获取收益的生息资本。当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的规模相匹配时,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并不断扩大,建立在产业资本扩大基础之上的虚拟资本、生息证券得以繁荣发展。但这种信用衍生是通过
9、人为地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来制造或消除风险敞口,而整个系统的风险是无法消除的。因而,资产证券化作为信用衍生品的一种形式,其本质不过是虚拟资本的再虚拟化。【61当虚拟资本和社会再生产相适应时,信用扩大可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刺激经济繁荣;当虚拟资本的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后,市场信用泛滥,产业资本过剩,导致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资本回流延迟,使得再生产过程停滞,银行信用收缩,引发危机爆发。经过危机的洗礼后,信用重新回到与再生产相匹配的状态,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开始。资产证券化的虚拟化过程是一级一级逐步深化的。为提振美国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就成立了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也
10、称房利美),提供长期低利率的住房抵押贷款,增加了社会信用,构成一级的虚拟资本市场。随着20世纪70、80年代银行利差减小,为减少1 6万方数据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风险短借长贷的资金期限匹配问题,以住房信贷为基础资产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应运而生,这是在虚拟资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虚拟化,构成了二级的虚拟资本市场。此后,证券化的目的逐渐从转移利率风险发展到规避资本监管要求和获取资本收益,进而在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创造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二次方、三次方,形成第三级的虚拟资本市场。随着资本的虚拟化程度的日渐加深,资产证券化的目的逐渐由对冲风险发展为套利和投机,市场风险和泡沫也在不断累积。泡沫累
11、积到经济难以支撑时突然破灭,引发金融危机,风险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传导,最终引发经济危机。三、资产证券化虚拟化不断升级引发美国次贷危机最近的这一次金融危机起源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8年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成为后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导火索。其蔓延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是资本主义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所少见的。在本轮金融危机中,资产证券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回顾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信用扩张所蕴含的系统风险。1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就是虚拟化的升级过程。为推动经济增长,也为了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贫者有其屋”,美国政府机构房利美向低收人群体提供
12、长期低成本抵押贷款。但是随着金融行业竞争加剧,存贷款净息差减少,长期贷款的持有成本增加,为转嫁风险,缓解短贷长借的利率期限不匹配问题,金融创新出现,将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进行发售。最初证券化的贷款都是还款能力较强、信用比较好的优质信贷,因而这些信用良好兼具高收益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受到金融市场欢迎。在此基础上,又打造出资产支持证券(ABS)、贷款抵押凭证(CDO)、违约掉期互换(CDS)等金融衍生品。随着这些金融产品的结构设计越发复杂,它们和基础产品(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的距离越来越远,更多的只是在金融市场内部相互持有和买卖,其产品定价也更多依赖于复杂的模型计算而无法确定
13、其真实价值。同时,金融市场的火爆又反过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随着市场趋于饱和,贷款门槛逐渐降低,贷给不具有稳定收入者的次级贷款数量大为增加,房价的长期持续上涨催生出大量泡沫。因此,当200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突然收紧,3年内连续17次加息,导致2006年房价迅速走低,人们手中的房屋资产急剧缩水,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在住房抵押贷款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资产支持证券在市场上遭到抛售,其价值大为缩水。“商品资本代表可能的货币资本的那种属性,在危机中和一般地说在营业停滞时期,将会大大丧失。虚拟资本,生息的证券,在它们本身是作为货币资本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流通而言,也是如此。它们的价格还会由于信用的普遍缺乏而下
14、降,这种信用的缺乏迫使证券所有者在市场上大量抛售这种证券,以便获得货币。”拍58这种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到以ABS作为抵押担保品的再回购(Repo)市场和ABCP市场,引发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缩紧,信用停滞,金融危机爆发。2经济虚拟化使资本从实体经济中抽离出来。资产证券化市场和其他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繁荣也有其现实基础。自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一直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选择以金融业来带动经济发展。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资料,自1950年以来,金融、保险、房地产业(FIRE)部门在美国GDP中所占份额由1950年的约10持续上升到1990年的约18,首次超过制造业,
15、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更是达到约30的历史高点。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在美国GDP中所占份额不断下降,1950年为6178,2007年则为3399,其中同期的制造业由27下降为117。61到2007年,美国的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615,而制造业仅为1156,其中仅金融、保险、房地产(FIRE)部门占服务业的比重就达到321,成为对服务业发展贡献最大的行业。金融17万方数据当代红I睁何究2017年第11期业的空前发展制造了经济繁荣的表象,但是社会资本是有限且稀缺的,在大量资本流入金融业的同时,必将有大量的资本抽离生产制造业。而随着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萎缩,经济繁荣的泡沫也
16、终将破灭。“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对支付手段的激烈追求必然会出现。所以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而且,事实上问题只是在于汇票能否兑换为货币。但是这种汇票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5”55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日益金融化和虚拟化,商品资本的规模远远超出了产业资本或商业资本所需的规模,就为危机埋下了伏笔。3法律监管放松助长经济虚拟化。同时,法律监管上的放松鼓励了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快速发展。1999年美国出台的金融服务现
17、代化法结束了美国银行、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允许并提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合并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以增强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这种混业经营鼓励了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之间相互持股和并购的浪潮,促进了美国金融业的空前繁荣和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但监管却没有同期跟上,出现监管真空,从而为危机的形成留下了诸多隐患。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大宗商品期货现代化法将场外交易(OTC)排除在监管之外,使资产证券化及其他信用衍生品等OTC产品迅速崛起。尤其是为对冲CDO等资产证券化产品而向保险公司购买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CDS),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金融危机发生前,CDS的名义价值为622万亿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产 证券 本质 风险 基于 马克思主义 经济危机 视角 解读 蒋岩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