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冲突管理——基于mit的案例研究-葛少卫.pdf
《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冲突管理——基于mit的案例研究-葛少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冲突管理——基于mit的案例研究-葛少卫.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理论探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冲突管理基于MIT的案例研究葛少卫,杨晓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210016)【摘要】研究型大学建设中面临着组织冲突、个体冲突和文化冲突等冲突源,其冲突诱因主要包括资源短缺、身份交叉、权力分配、目标分歧、个性差异和环境压力六个方面。文章分析了冲突源与冲突诱因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冲突管理的要素关系,并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冲突管理的案例研究对象,解剖了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的冲突管理经验,从而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启示。【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冲突管理;麻省理工学院【中图分类号】G647【文章编号】 10038418(2017
2、)12一o005一07【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1712002【作者简介】 葛少卫(1981一),男,江苏盐城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副研究员;杨晓江(1958一),男,江苏如皋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冲突管理理论兴起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从对冲突的主观忽视、到对“非理性行为”的一味压制、再到对冲突加以科学管理,从消极的管理视角到积极的管理理念,对冲突的理解逐渐深入、透彻,冲突的社会功能得到挖掘1。从20世纪60年代末汤姆斯等学者提出标准化冲突模型到多元化的冲突管理模式的提出与实践,
3、冲突管理策略更是得到丰富。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学并非单一同质的组织,而是一个充斥着矛盾与冲突的多元系统,在学科之间、教师亚群体之间、学生亚文化之问、教师与管理者之间、专业学院之间都存在着裂痕口,冲突管理的研究也逐渐向教育管理领域延伸。因此,在大学治理中,特别是在建设与发展中,冲突管理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具体策略,是当前大学管理研究与实践中务实而紧迫的问题。而目前美国大学已尝试将冲突管理制度化3,具有丰富的冲突管理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以MIT的管理模式为参考,分析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冲突源、冲突诱因等冲突管理要素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对照我国国情,提出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冲突管理
4、的建议。一、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冲突源研究型大学建设涉及方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产出等各个方面。在资源有限、目标差异化、人员流动的组织环境下矛盾凸显、冲突频发。归纳而言,这些冲突大致分为以下3类:1组织冲突。首先是边界冲突。大学是一个社会实体,它通过行政关系或协作关系等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大众等进行联结。在大学建设的外部互动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由于长期形成的“组织范式”,不可避免地将自身的思维模式、行事风格、预先期望等个性特征带到与大学的互动关系中来。政府部门带着鲜明的政治目的,企业界关注合作中的利润和效益,媒介聚焦大众的热点和兴趣,个体家庭则关心子女经过大学的洗
5、礼能够在社会阶层和职业地位中占据的位置。这些外部组织凭借自身资源优势、权力、经费、舆论等,对学校发展的定位、价值观、战略选择、组织运行方式等实施干预,与崇尚自治的大学之间难免形成冲突。其次是内部冲突。大学内部是由完全学术人员(从事纯教学与科研的教师)、非完全学术人员(学生)、辅助性学术人员(教辅人员)和非学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构成利益相关者的结合体4。这些内部人员所形成的群体由于各自角色性质的不同,也容易产生权力、认知和利益上的冲突。比较突出的,是在当前大学普遍存在的科层制组织管理模式下,学术人员组织与非学术人员组织之间的决策权力冲突,也就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间的冲突。2个体冲突。首先是个体
6、之间的冲突。学校5万方数据江苏高教2017年第12期建设参与人员个体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科层级别关系或生产链关系,特别是大学学术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相对享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性,然而以教学工作为例,在教师间虽不存在强制性的协作要求,但是在教学与科研质量保证上也会存在专业关联的制约关系,加上教师间不可避免有资源的配置问题,如课时安排、实验室分配、职称评定、团队构建、荣誉授予等,因此,存在竞争关联或协作关联的个体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冲突。其次是单个个体内部的冲突。表现在个人价值观念与具体行为在理想与现实、是与非、坚守与妥协之间的取舍。于高校个体而言,在追求个体成长和组织发展的同时,也承守着种种心理因素的冲击
7、。3文化冲突。早在1959年,CP斯诺在剑桥大学的讲座上就提出,在整个西方知识界人文和自然科学两种不同群体分别共享各自的文化价值,所造成的“两种文化”的分化对解决世界上的问题形成了一个重大障碍5。而后美国研究大学教师问题的知名学者盖夫等人于1968年对美国三个州的州立大学、社区学院、教会大学与文理学院的1559名全职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分属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教师文化存在重大差异,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可能一致或完全对立6。可见,文化的差别所造成的内部分歧与冲突常常是非常严重的。二、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冲突诱因冲突诱因是造成冲突在组织和个体之间产生的外部因素。在建设过程
8、中,冲突诱因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资源短缺。学校建设资源多种多样,按照其中一种分类方式,可分为独特性和通用性两种资源7。独特性资源在学校运行中一般按质量进行消耗,通用性资源则在运行中一般按数量进行消耗。与此相应,通用性资源在发展中的基本功能是维系学校的日常运行,独特性资源则直接影响和参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无论是哪种资源,其有限性和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而资源的稀缺性鼓励了群体的封锁行为,各方因此处于对立状态8。在当今高等教育资源渠道相对匮乏、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资源紧张常常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2身份交叉。大学教师的身份交叉表现在两6个方面:一个是工作职责上
9、三种职能集于一身;二是职业身份上的双重归属。对于研究型大学,既有育人为本的职责,又有产出研究成果、提升大学水平和声誉的需要,还有以提供技术和决策咨询、继续教育为代表的社会服务的吁求。现今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往往在高校运行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大学教师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往往需要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类活动。当不同任务在同一时间区间内发生时,三大功能之间的冲突便聚焦在个体时间资源的分配之上,而其所折射的价值冲突和利益冲突就显现出来。在大学的组织结构中,教师具有很明显的双层职业身份:一是学术从业者;二是大学雇用者。也就是说,大学教师既要忠诚于学科与学术共同体,也同样需要忠诚于受聘的大学
10、组织。在学术共同体中,教师应遵循其所形成的学术规范、信奉其所确立的学术价值观念、尊重学术权威;而在大学组织中,教师同样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完成交派的教学或科研量化指标任务、服从科层决策指令。因此,当学术共同体与大学组织在发展理念或价值认同上出现差异时,个体便难免陷入两难的困境。3权力分配。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是权力的控制,它在任何组织中都是引发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为了实现其组织目的,在机构设置、权力配置、人员和资源调动等方面做出各具特色的制度安排。列奥特拉克曼在比较了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大学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种大学治理模式,分别是教授治校、公司模
11、式、董事会模式、利益相关人模式和聚合模式9。不同的治理模式下,决策权力分配的倚重群体不同。如“教授治校”还政于学术,重要决策和管理由教授组成的各种委员会完成;“董事会模式”在美国大学中最早实行,这种制度在政府、市场、大学三方博弈中构建了保持所有权、决策权、办学权三种权力的相互制衡1。4目标分歧。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目标分歧表现在大学整体目标与单学科目标的分歧、行政目标与学术目标的分歧、个人目标与学术共同体或组织目标的分歧。在国家意志或需求左右科学发展重点的大环境下,行政目标对学术目标进行干预十分普遍,资源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学术万方数据理论探讨发展目标。对研究型大学而言,其都有自己的学科结构与学
12、科规划,在学科发展上表现出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学校整体目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对不同学科的资源分配,重点发展学科得到各类资源的大量注入,而边缘学科则可能出现资源捉襟见肘的状况,对于这些学科而言其单学科发展目标就要让位于整体目标。在单个学术共同体内部,也同样会因为对学术发展前沿方向的不同见解等原因,出现单个研究人员或研究组的研究目标与本学科发展目标不一致的现象。5个性差异。高校建设的参与者们由于各自成长环境、知识结构等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认知、气质、能力、性格、兴趣、价值观、理想、信念、需要、动机等,这些特征对个体而言相对稳定,但是在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得千差万别。例如,教师,特别是研究人员,往
13、往以知识创新为己任,他们追求自由,拥有强大的自信;当代大学生们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他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方式。这些个体差异在沟通状况不良的情况下爆发的力量偶尔也非常强大。6环境压力。对于以注重科学研究和以研究生教育为基本特征的研究型大学而言,科研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而质量与能力高低评价的主体是大学外部包括政府、企业、大众等的社会群体,其评价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部资源和生源的获取。因此,外部社会群体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竞争性环境对组织造成的压力也构成了激发冲突的重要原因。三、研究型大学建设冲突管理要素关系1冲突
14、诱因与冲突源之间的关系。研究型大学建设中,资源短缺的诱因是最根本也最普遍的,是引起学科之间组织冲突、科研人员或教师之间个体冲突最主要的因素;身份交叉诱因在行政管理层与学术层之间的组织冲突、个人的效忠与时间分配的个体冲突、不同学术共同体之间的文化冲突中都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权力控制是组织冲突的核心,同样也是解决冲突的钥匙;目标分歧也会引发行政管理层与学术层之间的组织冲突、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组织冲突、不同研究人员之间的个体冲突等;个性差异是个体冲突中除资源争夺以外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环境压力是大学与外界之间的组织冲突、竞争状态下的个体冲突、自治与干预之间的文化冲突的相关因素之一O2冲突诱因的
15、作用变化。冲突诱因对冲突源的作用随着冲突各方的状态、冲突各方承受的社会压力、控制或减少冲突行为的规则和程序的不同而不同,也会随着组织或个人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如,从冲突各方的状态举例,当冲突各方资源相对充裕的情况下,资源的诱因对挑起冲突的促动作用就比较小,相反则可能造成难以调和的冲突状况。从发展状态看,在新生学科中,由于学科的范式还未形成,目标分歧、个性差异、环境压力在冲突引起的诱因中占更大比重,同时资源短缺也是影响发展的关键瓶颈;而对于成熟学科特别是优势学科,个体在组织中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个性差异引发的问题逐渐减少,加之在争取资源投入方面更具有优势,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意味着权力控制在学术权
16、威之间、学术层与管理层之间占据主体。从组织结构看,不同群体对大学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各种利益诉求通过正式程序最终转化为大学治理结构,政策形成并付诸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冲突和紧张暂时解决,然而随着实施过程的推进,不断出现信息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聚,新一轮冲突又会产生和发展。3冲突的管理方式。从冲突的结果上说,一方面,冲突可能是积极的,有助于刺激组织的创造性,暴露组织存在的缺陷,为组织创新、改进和变革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冲突也可能会激化矛盾、打击士气、制造分裂,加速组织瘫痪或职能失效。因此,冲突的管理在于采取行动或引入的因素有效化解消极冲突或引导积极冲突。从化解角度,组织行为学认为,个体或组织冲突源
17、于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沟通是化解冲突的基本方法。因此,一般常见的方式主要有象征性的安抚、举行座谈会、组成特别委员会、听取公众意见、主动进行咨询等,绝大多数冲突都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得到化解。另外,早期冲突管理将合作作为一种策略,通过强调过程干预,用回避、和解、调解或权力介入等方式解决冲突。现代冲突管理理论更强调过程与结构结合起来以应对冲突管理,通过调整组织结构从根本上控制或解决冲突。从引导角度,通过倡导革新型组织文化、扩大差别与利害比较、构建多样化的组织结构、恰当使用信息诱导、引入多元竞争、强调群体间界限等方7万方数据江苏高教2017年第12期法1妇来发展积极性冲突。值得注意的是,积极的冲突是基于工
18、作解决方案的脑力激荡和对工作质量的更高层次追求,而不是出于情绪对立的恶意干扰。因此,与千方百计最大限度化解有害冲突不同,引导冲突最重要的不是引导的方式方法,而是对所产生的良性冲突应有一定的水平控制,保证组织内大团队意识不受到影响。四、MIT建设的冲突管理MIT历经154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冷战、学潮、金融次贷危机等而进行了多次变革,一直强调对教育为社会服务职能的深化、对知识价值的信奉、对学术自由精神的捍卫、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对师资发展的重视以及对学院与外界良好关系的积极构建1引,这些不仅奠定了MIT基本精神的内涵,更将一次次内外冲突与危机成功转化为发展的机遇与动力,成就了学院的飞
19、跃。1联盟与合作,解决资源难题。在美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有很多种,比如:联邦政府和州以及地方政府的资助,来自校友、各私人基金会的捐赠收益,收取的学杂费以及企业界的委托研究经费,学校资产的增值等。作为私立大学的MIT为了获得更多的办学经费保障学院的正常运转,一直努力建立并加强与政府之间的联盟关系以及与工业界的合作关系。MIT与联邦政府建立的联盟关系源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MIT为美国战争需求承担起与战争相关的大量科研工作,据统计共接受了400多个战时合同,161个是直接与军方签署,与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签订了89项合同,获得科研经费11,700万美元L1副;在5年入战时间,学院根据战时合同的规定
20、花的钱,相当于过去80年的正常办学开支u 4I。这不仅帮助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在二战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得MIT获得其他学校无法比及的联邦科研合作合同和经费赞助,使得MIT在美国民众中的声誉提高,学校社会地位得以大大提升,促使MIT快速发展。在一战后的一段时间,MIT为了解决学院因联邦政府撤资而面临的财政危机,制定了“技术计划”,开始寻求公司捐赠等新的资源渠道,从而开启了与工商业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新模式。二战后的1948年,MIT建立了工业合作项目,开创8了全美国第一个将大学与工商业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项目,源源不断地从工商业界获得财物和其他方面的支持。这种合作关系一直被延续,
21、推动了MIT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MIT还建立“产品开发创新中心”和“技术许可转让办公室”等,及时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新技术,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学院经济收入。2分权与平衡,群力共同治理。理论上,为了组织的共同利益而集体参与决策的共同掌权模式一度被看作是大学组织决策的最佳模式,然而现实的共同决策执行程度取决于大学组织的历史以及教师群体社会化的程度。经过154年的发展,MIT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部管理体制,注重各群体的分权与平衡,减少因权力造成的各种冲突。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由来自教育界、工业界、科学界、工程界、公共服务界和其他专业领域的75位卓越领导以及学院的前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 大学 建设 中的 冲突 管理 基于 mit 案例 葛少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