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与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数据检验-张渊.pdf





《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与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数据检验-张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与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数据检验-张渊.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年第1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8 No1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801021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与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数据检验张渊,张同建,陈彪(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摘要:隐性知识是研发型团队的主体性知识资本,知识转化是研发型团队的主导性知识行为。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和组织创造力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强化激励在组织创造力培育目标上的微观促进机理,发现对隐性知识
2、转化的优势促进路径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强化激励的深化和拓展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表明:正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内E949存在促进作用,负强化激励仅对知识外显化存在促进作用;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和内隐化对组织创造力的成长存在促进作用。关键词:研发型团队;强化激励;隐性知识;知识转化;组织创造力中图分类号:F2724;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8)()1014108Correlation Study among Reinforcement Incentives,Internal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andorganization
3、al Creativity:Based on Data Certific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 ofHigh-tech Enterpris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Zhang Yuan,Zhang TonNian,Chen Biao(School ofManagement,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13,China)Abstract:Internal knowledge is the subjectiviW of knowledge capital of the researc
4、h and development team,and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is a dominant knowledge behavior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Based on sampledata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Yangtze River and by means of structural equationmodel,study on correlation among reinforcement incentiv
5、es,internal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alcreativity can reveal micro promoting mechanism of reinforcement incentive in the target of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cultivation,and find the advantage promotion paths and deficiencies of internal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which mayprovide realis
6、tic theories to deepen and expand reinforcement incentivesStudies show that positive reinforcementincentives have promoting effect on knowledge 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and intemahzationNegative reinforcementincentives only has promoting effect on knowledge externalizationKnowledge socializatio
7、n,externalization,andintemahzation have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Key word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reinforcement incentives;internal knowledge;knowledge transformation;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1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技术创新的滞后是阻碍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瓶颈,而研发型团队组织创造力的滞后是造成技术创新滞后的根源,因为一个国家的
8、技术创新水平是由研发型团队的总体创造性合成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研发型团队而言,组织创造力是知识转化的结果,尤其是隐眭知识转化的结果,对隐性知识转化的促进就是对组织创造力的促进。长期以来,束缚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认为研发人员是高度自主的群体,因而对研发人员的激励都从内部的心理和精神空间来寻找。然而,近年来,在西方研发团队的激励研究中,外部性的激励因素日渐受到关注,并逐步应用于研发人员激励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值得中国研发团队的借鉴。斯金纳jl。3研究提出的强化激励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激励,在激励理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20世纪30年代,斯金纳9提出了强化理论,认为收稿日期:201
9、70316,修回日期:2017042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平偏好下知识型团队知识资本开发机制研究” (15YJA790023)万方数据142 张渊等: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与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数据检验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环境所决定的,即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人的行为,强调人的行为是对以往的行为后果进行学习的结果:如果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就可能重复这一行为,称之为正强化;如果人的行为没有得到认可,就可能终止这一行为的发生,称之为负强化。强化理论为分析控制行为的因素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不过,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内部情感、态度、期望对人的行为所产
10、生的影响”J 9-12。在这里,强化(reinforcement)是斯金纳从生物学家巴普洛夫理论中借用来的一个概念,但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条件刺激物发生刺激后无条件的刺激反应,而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刺激行为之后出现的、可以促进该行为重复发生的事件心1 88-94。斯金纳的思想可以被概括为环境决定行为论,其核心内容是:人的所有行为都由环境所决定,人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环境产生行为时的副产品,不能用于解释行为,同时,也不能用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对行为原因的科学解释I 3。斯金纳J8弘98所提出的自然科学方法具体包括如下7个方面:(1)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事物的因果行为观察;(2)在受到
11、人为控制的领域中进行观察;(3)临床观察也能提供广泛的有关材料;(4)在严密的控制条件下进行行为观察时需要使用较多的实验方法;(5)在实验室内进行人的行为研究可以提供更为有用的材料;(6)在人类水平之下的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也是有应用价值的;(7)对于实验结果只需要作客观描述,而不需要提出任何假设性的解释。基于研发团队组织创造力培养的目标,强化激励对知识转化的激励主要体现于隐性知识,因为隐性知识是知识型团队知识资本的核心内容。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5j曾说:“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竞争优势的主导性来源,甚至可能是惟一的来源”。然而,在知识资本总体中,显性知识仅是“冰山之
12、一角”,隐性知识才是知识资本的主体。1958年,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61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提到了隐性知识,并在其1966年出版的隐|生知识一书中对隐性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波兰尼在考察知识对信仰依赖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这样的事实,即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由此波兰尼1认为人类拥有的知识可分为两类,通常我们所指的,以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出来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而在行动中所拥有的、但无法表述的知识是另一种类型,且是一种重要的类型。波兰尼后来将前一类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将后一类知识称为隐性知识。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知识转化是关键性的一个环节。1995年,日本学者
13、Nonaka等1根据日本企业的实践调查提出了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将知识转化分解为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组合化和知识内隐化4种形式,旨在通过促进知识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好地说明了知识创造的动态螺旋过程,奠定了知识管理研究的一个里程碑。野中郁次郎一再强调,知识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创造力形成的过程。近年来,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探讨研发型团队激励问题的研究已出现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为知识经济时代研发型团队激励研究的深化开启了门窗。王端旭9 o分析了研发型团队激励机制涉及的情景,从权变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组织、团队和个体3个层面的情景因素对研发团队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构建了研发团队激励机制设
14、计的情景分析模型,认为研发团队激励机制设计的个体影响因素包括能力、成就需要和价值观等。方婷婷等叫探讨了研发型团队的激励问题,认为一般性的激励机制不适应于研发团队,传统激励可能导致研发团队激励不足或过度激励的问题,提出影响研发团队激励的因素主要有组织结构、企业战略、团队类型和规模、个人的价值观和需求。李卫东等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研发团队知识共享意愿的激励问题,发现内在激励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意愿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类型对这种激励关系存在着显著的调解作用,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内在激励中的助人所得乐趣。胡新平等21研究了公平偏好下研发型团队知识共享的激励问题,发现公平偏好可以促进具有自豪偏好的员工为本
15、职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却不利于知识共享,且公平偏好可以促进具有同情偏好的研发人员为知识共享作出更多的努力,从而可以提高团队的协同效应。罗正英等川研究了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过程中高管团队的人力资本激励问题,发现团队成员中具有技术性背景的成员比例与研发投入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认为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可以为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可见,现有的研究主要从内部激励的视角探析了研发型团队组织创造力的形成路径,也注重在知识管理框架中寻找目标,却忽略了研发人员激励的外部性,未能从强化激励的视角进行探索和检验,没有将强化型激励理论提升到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同样的高度。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高度
16、发达的区域之一,研发型团队的成长具有代表性,可以为其他地区研发型团队的创造力培育引领万方数据张渊等: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与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数据检验 143方向;同时,高新技术行业是研发型团队较为密集的行业,其研发型团队的研究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行业研发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对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和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研究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2研究模型的构建21理论脉络阐释在强化理论体系中,正激励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和组织目标相一致时,可以使用各种奖励方法或方式来鼓励、促进、刺激这种行为,以推进组织的发展;负激励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背离于组织目标
17、时,可以使用各种惩处的方法或方式来减缓、抑制、消除这种行为,以减少组织发展的阻力4|。正激励的作用是广泛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需要,但是,由于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的影响,正激励在许多场合无法发挥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负激励可能具有更为显著和持久的效应,不仅可以使企业充满活力,也可以使员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5I。在Ikujiro6。的SECI模型中,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而知识组合化是显性知识的转化。当一类隐性知识转变为另一类隐性知识时,就发生了知识社会化,关键转化方法包括观察、模仿和实践等;当一类隐性知识转变为另一类显性知识时,就发生了知识外显化,关键转化方法包括类比
18、、隐喻、概念和模型等。知识内隐化,是指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也是将显性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过程,关键转化方法是知识主体的学习、模仿和反刍。组织创造力起源于创造力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特别适合于对研发型团队竞争力的描述。20世纪90年代末期,Woodman等刊将创造力从个体层面引人到组织层面,认为组织创造力是由创造性环境、创造主体、创造过程及创造结果所整合成的组织能力。西刘新梅等8认为,组织创造力是指,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一个组织所产生的一系列有价值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案,以及组织所形成的与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新过程、新方法等相关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基于研发型团队组织
19、创造力的培育目标,从斯金纳【4_“肛2激励的视角来看,强化激励对隐性知识转化的激励在微观路径上就是正强化激励和负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组合化的激励,同时,隐性知识转化对组织创造力的促进在微观路径上也就是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和知识内隐化对组织创造力的促进,这些微观促进路径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促进网络,不断推进研发型团队组织创造力的成长。22研究假设的提出221正强化激励对隐陛知识转化的促进效应解析正强化激励对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化存在着现实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发型团队可以对个人的研发成就给予适度的物质、荣誉或职务升迁奖励,以不断促进个人隐性知识向个人隐性知识的转化。研发人员的成就
20、是个人长期思考的结果,是知识社会化的集中体现。研发人员的独处能力对于研发的成功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研发人员通过反刍、模拟、组合等方式,不断修炼自己的悟性9|。其次,研发型团队可以对研发人员的利他行为、公开报告、技能传递给予适度的物质、荣誉和职务升迁奖励,以不断促进个人隐性知识向个人隐性知识或团队隐性知识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其他研发人员可以理解优秀研发人员的思路,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也可以积累团队的集体智慧。研发人员的知识外显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自愿性的过程,无法依靠组织规则和制度来驱动,只能依赖于激励文化的熏陶。最后,研发型团队可以对研发人员的能力和业绩进步给予适度的物质、荣誉或职
21、务升迁奖励,以不断促进团队的显性知识转化为研发人员个人的隐性知识。研发人员要不断汲取外部的显性知识,经过思考、领悟和模仿,将之转化为自己的隐陛知识,这是内在技能修炼的一个重要过程,其中,研发团队中以组织知识存在的大量显性知识是研发人员优先转化的对象。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刖a:正强化激励对研发型团队知识社会化存在显著的激励作用。Hlb:正强化激励对研发型团队知识外显化存在显著的激励作用。Hie:正强化激励对研发型团队知识内隐化存在显著的激励作用。222负强化激励对隐性知识转化的促进效应解析负强化激励对研发型团队隐性知识转化存在着现实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发型团队可以对研发人员盼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化 激励 隐性 知识 转化 组织 创造力 相关性 基于 长三角 高新技术 企业 研发 团队 数据 检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0426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