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语读后感(共10篇).docx
《2022年论语读后感(共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语读后感(共10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论语读后感(共10篇)本文书目论语读后感于丹论语的读后感500字300字小学生读后感:论语读后感中学生读后感1500字:读论语有感初一读后感作文:论语读后感350字关于论语的读后感700字精选论语读后感1500字范文读后感作文:论语读后感600字读后感300字:读论语有感高二读后感:读论语后的心得我第一次读论语是在,那是骄阳似火的盛夏,当时我正在国家会计学院学习新发布的审计准则。在近20天的时间里,白天是48项新审计准则的满堂灌,晚上我挑灯、赤膊、挥汗夜读论语,读得兴致勃勃,如醉如痴。论语并非孔子所著。它是2500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被他的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所成,可以说
2、是孔子学生汇合编纂的课堂笔记。论语的体裁是对话形式,通过一问一答,就事论事地回答问题,很少有长篇大论。千一百零一年来,历史沉淀,广为流传,许多对话成了喜闻乐见的语录。传闻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我数了一下论语中提及的孔子学生,约32人,其中子贡、子路等均被后人封为先哲;据说论语中子贡的名字出现37次,居众弟子之首。论语全书20篇,每篇的章数不等。自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一百零一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而孔子是中华儒家文化的奠基人,论语中宣扬的就是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容涉及政治、教化、文化、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
3、道理等等众多方面。我的古文基础差,读论语就显得吃力,一字一句的抠。好在我读完论语不到两月,在xx年十一黄金周里,央视十套一百零一家讲坛节目,就播出了于丹<论语>心得。我看了电视又买了书,感到得益匪浅。于丹论语的读后感500字论语读后感(2) | 返回书目通过晨会我们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于丹教授说:论语教给我们许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则,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实。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方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知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其实我们今日总在说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许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洁是好坏之分,
4、只是你是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许多事情应当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丢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需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驾驭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困难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于丹教授告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了头,不是你应当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
5、,否则得到的不是很好的下场。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把握分寸做事,是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做到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做不该你做的事情,只要有分寸地把握住自己的过失也就可以了。于丹教授告知大家,要是有人对不起你了,你不要以德埋怨。要以直埋怨,要以你的耿直和公正来对待他,不要让他感到你是可欺的,要让他对你刮目相看,觉得你不是随意可欺的人。以前我们总认为,即使人家对不起你了,你还是对他好。这样许久下去,那个人总觉得你是可欺压的人,于是他便会变本加厉地欺压你,让你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这样许久下去,只能增长了那个人嚣张的气度,反而更加欺压你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人和事情,假如
6、我们一味地迁就,一味地宽恕、宽容,即使他到你的头上来欺压,你还是忍受,还是对欺压你的人尊敬不已,那么就加深了那个人欺压你的程度。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遇到这样不如意的事情,假如我们有一个为人处世的好方法。能有一个教会你做人处世的阅历。对我们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论语就是为我们供应了一个最好的为人初始的好方法。对别人要保持缄默的关爱。孔子说:忠告而善告之,不行责之。当人家不喜爱听的时候,要赶快停下来,好挚友不要做过分的事情,好挚友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远离危急,让我们以快乐对待生活的人.人在不同的一生中,能结交到好挚友是一个人的万幸。.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不公,埋怨处世艰难。与其怨天忧人,
7、不如恭身自省,假如我们真的能够做到,驾驭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许多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她告知我们:先修炼好自己,戒之在斗,不要听信他人对你的鼓动,要结交有平常心的挚友,结交到淡淡的平和的挚友,她就是你最好的挚友。为人处世是有哲学道理的,只要你能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多听,多看,多闻,把人家走过的路,间接地警示自己。那么你的人生路就会走得很好,也会走得很顺畅。假如一个人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一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少苛刻别人,君子不埋怨别人,对自己每天都要检点,那样的人,才会做到慎言之.一个人尊从学问的人,才会让自己成为有学问
8、有教养,有实力,有理想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300字小学生读后感: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3) | 返回书目300字小学生读后感:论语读后感读了论语这篇著作, 我受用不尽,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还密切接触,让我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 的学习精神;他还特别虚心,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嘉奖就万分傲慢,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特别傲慢
9、,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一塌糊涂,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因此,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不能傲慢自大,要做一个虚心有学问的人,并向孔子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备!作文频道编辑为大家整理的300字小学生读后感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仔细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中学生读后感1500字:读论语有感论语读后感(4) | 返回书目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
10、,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的政治主见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听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担心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接受孔子“仁”的政治主见,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
11、沛流离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化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化书。孔子从他的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观点动身,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所以他主见“为政以德”,这反映了当时人的价值的提高和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特征。因此,
12、孔子的道德观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孔子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为了贯彻亲亲和尊尊的原则,孔子提出“正名”的主见,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所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作为“正名”的详细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因此,孔子对于不按自己名分行事的人和事进行指责。如他指责鲁国大夫季氏“
1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行忍也?”(论语八佾)鲁国的三桓在祭祖时,唱起天子祭祀“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雍诗,也受到孔子的指责。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孔子主见“仁”,在论语中有多重涵义。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明显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觉。”孔子主见“仁”,孟子重视“义”,所以,孔子的“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与他的继承人孟子的“杀身成仁”(孟子告子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影响极为深远。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见“因材施教”的教化家。他对子路、冉有的不同教化就可以说明:子路问:“闻斯行诸?”
14、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初一读后感作文:论语读后感350字论语读后感(5) | 返回书目论语子路篇第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盗)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说醇厚话,假如我的亲人做了错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会为其隐瞒包庇的,我信任绝大多数人也是会这么做的,人之常情嘛,不过我还能意识到我这么做是错误的,而且违法,假如没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认栽。可孔子就能够厚颜无耻颠倒黑白地说“
15、直在其中矣”,你要干坏事你就干嘛,你还硬要强词夺理把你干坏事说成是“正义的”,自此之后,就开创了中国人一种很恶劣的传统:即,究竟什么是正义,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地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说明成是“正义”“真理”。关于论语的读后感700字精选论语读后感(6) | 返回书目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知大家的东西,恒久是最简洁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我最观赏的,就是于
16、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洁,欢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自汉武帝罢黜一百零一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变更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化,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情愿尊奉孔子,把他
17、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亲密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我宠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妙。品尝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看法,是一种朴实的,暖和的生活看法,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暖和的,欢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
18、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当着缺一不行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尝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开心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约而同了。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丢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全部人的过失。论语告知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论语 读后感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