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一历史必修课教学设计:三省六部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一历史必修课教学设计:三省六部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高一历史必修课教学设计:三省六部制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育他爱好学问的爱好,而且在这种爱好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探讨学问的方法。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举荐高一历史必修课教学设计:三省六部制。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化 1、秦汉的中枢权力机构(秦三公九卿,西汉中朝) 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了解从秦朝起先,皇帝位于全国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之间相互协作,相互牵制,避开了大权旁落局面的出现。从秦朝起先,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制度。、 在这一体系中,始终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冲突,这冲突处理得好,就能使国家安定,百
2、姓安乐,处理不好政局就简单出现动荡。在秦朝以后,中枢权力体系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不断改变。 汉承秦制,西汉时一起先接着沿用三公九卿制度,但到了汉武帝时,为了提高皇帝的,于是起用一些级别比较低的官员作为他身边的办事人员,这些官员干脆对皇帝负责,形成宫内的决策班子,号称中朝,这样就使得以丞相为首的中心政府机构外朝,沦为了执行一般政务的行政机构。(展示图片) 东汉的尚书台取代了三公,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另外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但还没有规定各自详细的权力和职务,因此它还不是正式的中枢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是三省六部制的萌芽阶段。(展示图片) 2、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师:到了
3、隋朝时,三省六部制得以正式确立。 隋朝和秦朝都是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王朝,结果也同样相像,都是二世而亡。但这两个朝代在历所起做的贡献都同样不行磨灭,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都是明证。隋朝的创制是围围着中心集权的统一帝国的重建而绽开的,三省六部制就是一个宏大的创举。唐承隋制,到了唐时,三省六部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展示图片) 内容: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尚书省的左右仆侍都是宰相,他们的办公地点就在政事堂,在政事堂工作的人,除了这些宰相外,还有其他官员也会参与政事堂会议,如参知政事、参知机务等,他们也是宰相。 三省六部的职权及运行程
4、序: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拟旨(这就相当于我国现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甚至将其封还,因此一道诏书的颁发或执行,需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在政事堂上达成协议才成;尚书省就是接受决议的执行机关,其下六部的职能大致与我国现今政治制度中的国务院类似。 (举例)假设唐朝时,黄河出现了水患,皇帝认为有必要兴修水利以绝后患,于是令中书省的官员在政事堂会议上对此进行探讨,确定出来后,通过中书令的审核裁定,送给皇帝画敕,皇帝都同意了,那就可以起先动工了吗?当然不是,还要送到门下省去复审,同意了,这时才能交由尚书
5、省去贯彻实行;假如不同意,那就得退回重拟了。 作用: 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更重要的是,此时皇帝不能_,宰相同样不能_)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开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得到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 3、宋的二府三司和元的一省制 师:经过唐末五代的激烈社会变动,贵族政治彻底崩溃,到了宋朝时,新的的官僚政治体制取而代之。 在唐朝时,相权虽然受到了牵制,但仍旧事无不统,拥有行政、军事和经济权,这样一来,简单动摇或威逼皇帝的地位,因此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时,实行一系列措施来分割相权。(展示图片)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加政事,增设了同书门下
6、这个部门,其长官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这样一来,相权就被分得很散; 在军事权力上,宋太祖一手策划了杯酒释兵权的喜剧,用高官厚禄作为交换条件,让石守信等将领交出兵权;另外,设置了枢密院,剥夺了宰相的军事权。宰相的政事堂和枢密使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财权由三司(度支、盐度、户部)驾驭,三司号称计相,意思是主管财政的宰相。 这样我们就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宋朝时进一步减弱相权,形成了君主_体制。政事堂管政治,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三权分别,互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这就意味着皇权这次在与相权的博弈中,又取得了成功。 师:从课本的材料可以看到元世祖接受了高鸣的建议,在中心实行一省
7、制。(展示结构图)依据材料总结出: 缘由:这跟元朝的统治疆域非常宽阔有关,统治地区一广,自然政务也就繁杂,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国土的管辖,因此缩减三省为一省,保留了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了中书省。 设问:元朝的一省制加强了皇权吗? 生:没有。通过一省制,相权得到加强,皇权和相权的这次博弈中,相权取得了成功。 设问:在中心集权体系中,哪一体制下的宰相权力? 生:元朝 师:影响:到了中后期,相权过重,时常卷入统治内部的斗争,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 设问:不同时期的中心集权体制的改变,说明白什么? 生: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激烈的争夺过程中,皇权渐渐取得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
8、。 师总结:四个时期中心集权制度的改变,其实质是:皇权与相权的争夺; 总的趋势是:皇权逐步加强。 二、选官制度 •西周:世卿世禄 •战国:军功爵 •秦、汉初:沿袭军功授爵的制度 •汉武帝:举荐模式察举、征辟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度 1.西周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过度:同学们听过公务员这个词吗?他们是国家正式的政府官员,现在想在政府担当个一官半职,都要通过公务员考试,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层层筛选,才有可能成为政府里的一员。说不定哪天我们在座的同学也有这样的经验成为我们的公仆。那么古时候的政府官员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9、师:现在我们就从西周起先,回顾官员是如何产生的?(演示图片) 生:就是与宗法制、分封制相应产生的世卿世禄制度,到了礼崩乐坏的时期,宗法分封制渐渐崩溃,世卿世禄制度也渐渐被破坏了。 师:在战国的变法和混战之中,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秦国的商鞅变法中就有一个嘉奖军功的措施(演示图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帝国以后,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军功选任制。但是,立刻夺天下,能立刻治天下吗?很明显,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军人未必是治国的良才,在亮剑里边的李云龙明显就是这么一个人物。秦朝就是吃了这个亏,从军人中选官,甚至发展到剧烈排斥学问分子的地步,发生了历骇人听闻的焚书坑儒事务。 师:西汉初也还是沿用军功授爵的方式,经过文
10、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出现了我国古代的第一个盛世,在选官制度上汉武帝采纳了适应和平年头的选官制度察举、征辟。这是一种举荐模式的选官制度。课本上有说明。大家可以画起来。 师:但是察举简单造成用人权的下移,随着时间的推移,举荐人和被举人简单结成小集团,出现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局面,严峻冲击中心集权统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九品中正制,这样就更简单形成私人势力集团。(演示图片) 2.隋唐的科举制 过渡:隋朝统一以后,为了变更长期以来士族限制地方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废除了根据门第凹凸选用官员的九品中正制,改创科举制,开创了通过文化水平考试选拨人才的制度,后为唐朝所继承和进一步完善。 (1)科举制
11、的产生、完善和发展 师:1)隋文帝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官员;到了隋炀帝时,设立了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贞观年间,以明经和进士为主;开元年间,起先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3)宋朝时,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大大增加了录用名额,为更多读书人进入仕途开拓道路,既进一步扩大了宋朝的政权基础,又使得选官过冗过滥。 4)明清的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严峻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2)科举制的影响: 1.拓宽了政府选拨人才的基础,为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文人进入仕途开拓了道路,是一种相对公允的人才选拨制度,胜利笼络了读书人,有利于巩固统治,对维持
12、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2.科举制具有发掘、培育人才的作用,为官僚队伍提高了素养较高的人才; 因此,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长期旺盛稳定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监察与谏议 (一)监察:针对官僚而言。包括监督和弹劾。 师:为了维护国家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中心政府必需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限制,监察制度就是限制各级官吏的基本制度, 1.监察制度的必要性(这是由于君主专制集权的须要,君主一方面大权独揽,另一方面又必需依靠百官进行限制):一是提高行政效率;二是防范官员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劣行。 2.监察制度的形成过程:源于西周,初步形成于战国,秦汉时期基本定型。 西周在诸侯国设监国,代表周天子监
13、视各诸侯国,三监之乱 战国国君的秘书御史渐渐兼有监察的职能 秦汉三公中的御史大夫 东汉设置御史台,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关;在地方的13分设12名刺史和一名司隶校尉(管理王畿地方)。 (二)谏议:针对皇帝而言。监督皇权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师:谏议制度的历史也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建立和发展汉至宋,元朝搁置到明清败坏变质了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对皇帝的做法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明清时,随着皇权高度加强,对官员的监察达到顶峰,可是对皇帝的谏议机构就已经消逝了。 明朝的监察机构名目众多,在中心设有都察院,充当皇帝的耳目;都察院下设立监察御史,负责各方面官员的监察;另外还有六科给事中六科与六部相对应,对应吏部就叫吏部给事中,兵部就叫兵部给事中,等等。在地方上还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