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集合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集合13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集合13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集合13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信任大家都有许多值得共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我整理的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保藏。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在人间词话的开头,王国维如是说,人间词话只有六十四节,每节文字短小,却节节是精辟之语,若不细品细读,便会失其精华,废己时间。你的人生是否匆忙?你又是否通过这些匆忙,奔波,努力成就了一个堪称完备的花样人生?“我终究是活成自己厌烦的样子。”这句被常常用来自嘲,调侃的话又何尝不是一句警告:你胆怯失
2、去这一切,奔忙,着急、焦躁,患得患失。这样的人生,还没有入境。那么,你可能就要问了,这个抽象的境界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古之成大事者,必经验三种境界,静安(王国维的字),借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的心态;借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借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大彻大悟。生活是充溢苦楚的,到处都是坑。哪天你一个不当心,就掉进去了。这坑呢,也是那样的扑朔迷离。假如是小坑,站起来,拍拍灰,如无事般接着前行。但假如是深坑呢?等待你的或许就是万劫不复。但是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你不仅不怕,而且还独上高楼,远眺你内心的目标,然而却无奈于现实,畏惧于路途上的坑
3、坑洼洼,这就是人生第一境界,迷茫却充溢希望。当你打算好一切,起先前往你远眺的地方。你会渐渐发觉,他其实并不近,这个时候就须要你不断的努力,持之以恒。坚持是好的,但是过于执着,就会产生思想上的熬煎,人也会变得憔悴,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说到:年轻人,你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着急时间。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生命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追逐。小时候我们会追一切美妙的东西,星星、蝴蝶、萤火虫。没多久追逐变成了须要用数字衡量的事物,作业、成果,还有考试后总排在你前面的那个同学。时间总是不期而至的约束你,提示你,或者善待你。假如你觉得累,那肯定是你在走上坡路。每个人都有幻想,每个人都想发光。生活,会遇到
4、许多兜兜转转和措不及防的宠爱。但去追求就会发光。这就是人生其次境界,执着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过后,取得成就,众里寻人生之境界千百度。到此,终大彻大悟,原来我的人生,始终处于欢乐之中,只不过是我南辕北辙,寻错了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困惑,平凡的人生,真正能得其欢乐之人又有几许呢?王阳明说过: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我们穷尽一生的探究,才发觉原来欢乐就是心中之贼我们穷尽一生也只是为了追寻它而已。这就是人生第三境界,大彻大悟的开怀。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正处于人生的追寻阶段。写不完的试卷,上不完的补习班,我们努力的收割着一切,最终都希望他可以变甜。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坎坷不
5、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华蜜。你有多努力,才会有多华蜜。少年,去追,就会发光!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他关于词的理论,语言往往短小精辟。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也”;读之,好像也如入境界,在渐渐细品中由“独上高楼”而至“人憔悴”,最终达到“蓦然回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阅读中有了点滴收获与观堂先生一起读词,词之差别与境界豁然开朗。一、有境界与无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真情最为动人。没有真实情感的给予,再华丽的辞藻也显得肤浅虚伪,再精致的构思也显得空洞无味。境界,原来全在一个“情”字上。写词如此,
6、写诗、散文、小说,不都是如此吗?文学如此,做事、为人,不都是如此吗?真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秉着一颗真心,才能打动别人的真心。二、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志向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然而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志向故也。”中国文学自古就有现实主义的诗经与浪漫主义的离骚。诗经虽然写实,却不觉得其晦涩或味同嚼蜡;离骚虽然想象,也不觉得其怪诞而不行理喻。我们不行能将真正宏大的作品完全归于哪一派它们在主体上属于某一派,然而在另一方面,另一种风格的补充又使其具有自然之美,而不是僵死在某一个框架里。诚如王观堂先生所言,一个诗人往往既是志向家又是写实家,因为他活于物质的
7、世界中,必定心存实物;而只有当他人保存着不竭的想像之泉,他才能驾驭文字的灵性。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美丽,一宏壮也。”有我和无我之境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是为写诗的心态和情感所确定。无我之境如佛家,置身事外,写景得以淡然悠远;而有我之境便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歌者,随心吟咏之中使得情景交融,人与景交相呼应。四、境界之大小“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优劣。”同样,“写什么”往往确定了境界的大小。然而并非写大场面、颂大事业就是境界高人一筹。婉约派们写来写去也总是伤春悲秋,相思高楼,照旧是有着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之类的词之大家。小境界更能写出点点滴
8、滴的离愁别绪,百转愁肠。五、赤子之心与阅世“客观之诗人,不行不多阅世。则材料愈丰富,愈改变,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客观之诗人必需多阅世,这是必定的;而主观之诗人无需阅世,只需保留着赤子之心吗?阅世当然是必不行少的,我想观堂先生是认为“阅世少”造就了这些浪漫主义的诗人我以为不然。屈原阅尽世间污浊和不平,性情不是仍旧真到了极点吗?李太白仕途不顺,云游天下,阅世少了吗?李后主身负亡国之痛,从词中当然可窥见其赤子之心,然阅世也许也是并不少的。阅世是对这个世界的深层理解,是情感和心灵的体验和碰撞。真正的诗人绝不会回避直面生活的现实,赤子之心也
9、不会在阅世中渐渐消逝。六、词品与人品观堂先生花了大量的笔墨点评各家之词,如欧阳修、秦少游、李后主、冯正中他分析各家特点,具言特长。然而对于张玉田、吴梦窗之辈,又语言犀利,甚至曾有“白石尚有骨,玉田则一乞人耳。”此言指责其词砌字而浅薄,意竭于模拟;评价白朴,既有秋夜梧桐雨的“元曲冠冕”,亦有天籁词粗浅到“不足为稼轩奴隶”。观堂先生的评价抓住要害,可谓解颐。又提到周济、刘熙载的观点:“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行”、“周旨荡而史意贪”,原来词品连于人品,此二者不行分。人间词话,我仍是没有读完的。或许,直到某一天我得以熟识观堂先生提到的每一词家,我才可能有一些真正的领悟。人间词话读书笔记3王静安
10、的人间词话问世以来,始终喜闻乐见,他的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文学评论者多奉为圭臬。“境界”一词的提出,盖欲取代严羽的“爱好”,王士祯的“神韵”,王静安并自负此为“探其本”的发觉。人间词话卷上云:然沧浪所谓“爱好”,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其实,这里的意境一词,照旧是沧浪所谓的爱好,阮亭所谓的神韵,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而王氏的境界说,以为词之有无境界的关键,便是自然,也就是真。前人有言:论词者之所谓自然,盖有二义。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锤炼之自然
11、,他举敕勒歌和易水歌为例来说明自然是“变徵换羽于立谈间”,是出口成章,挥笔成文的;这和刘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所标举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等说法较为近似,这是一类;另如彭孙遹、王鹏运、况周颐等所主见的自然,而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自然。前者主吟咏情性,不待雕饰,故特殊注意天才;后者因主“自然从追琢中来,”所以除了天才,他们还重视学识,甚至于认为学识可以弥补天才之不足。而王静安的境界说,可确定是属于前者,是重视天才,主创建而不主因袭的,即“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人间词话卷上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12、,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实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照此一说,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义之一,并为达到“真”的必备条件。则王静安以为纳兰词的好处,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样,都是阅历浅而有赤子之心的人。所谓赤子之心,其含义原委如何?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并没有明确的界说,但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图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轮也,第一运动也,神圣之自尊也。”如是,王氏所谓的“赤子之心,”好像是一种纯依智力不受意志左右,纯依主观不受客观影响,纯依直观不杂概念的心理状态;但就艺术而言,唯有天才具备此种心态。具备此种纯真无染的赤子之心,则诗人词人,就能“以自然之眼观物
13、,”以直观去领受这个世界,做到妙手造文,能使纷沓之情思,以极自然之表现,望之不啻真实之暴露,而修辞的自然,也就成为天经地义,不待追琢锤炼了。其实,以上的“自然”一论,在王静安的境界说中,是就写作技巧而言,是说表现要恰到好处,不行过于雕琢;而所谓真,是就作品内容而言,是要感情真挚,不行虚浮。谈到这里,就要说一说境界的内容。人间词话卷上云: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据此,我们晓得所谓境界是统意与境二者而言的,境界也就是情趣和意象。情趣是属于情感的,而意象是属于景物的,因此境界有造境与写境之分。人间词话又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1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可见,据王静安的看法,境界又有大小之分。但我们细读全书,可以发觉这和他所说的造境、写境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深相关联。盖据康德说,美丽乃无我之境所表现的形式,往往确定而有限;而壮丽乃有我之境因只存于我们的思想之中,不见于实际自然界,因此达于无穷。所以无我之境界较小,而有我之境者境界较大。以上就王静安的观点,将境界说的要点,作了一个概括的说明,现在谈谈笔者个人看法,参考各家说法,评论其得失。先说境界说的好处,前人曾推许王静安为“文学革命的先驱者”,此话并无过誉之处,王氏确可当之无愧
15、。其一,与旧有词话相比,王氏没有摘句之弊,其论词又能以哲学、美学观点来分析申论,不落俗套;其二,晚晴词风多主南宋且竞相效仿,因袭陈故者甚繁,而开创新意者少,故王静安转变风气,实在可说是独具慧眼,虽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处,却亦能切中时弊,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开一先河;其三,王静安主真实,重自然,此乃千古文学不易之定理,而王静安除此之外,尚且要求在真实之余,能够表现人生,美化人生。他的词话所以叫做人间词话,都可以晓得他是有意描写人生的,这点和历代那些评论诗词的人,就其对人生的体验而言,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再说人间词话的一些缺点。盖人间词话乃王氏早年之作,因此我们实在不必以此来责怪他。不过,就人间词话论人间词
16、话,我暂且归纳了下列几个缺点:其一,体例为臻完善,编排秩序也没有系统,因而论点错杂间出,没有统一感,这唯恐与他采纳札记笔记方式的评论有关;其二,有些理论说得不透彻,简单令人发生误会,如“隔与不隔”的问题,如“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问题等;其三,太过于自信主观。譬如他太注意先天的才力而忽视了后天的人力,这是颇为值得商榷的;其四,论词太偏重文章而忽视声律。词由乐府诗演化而来,原来是合律可歌的,张炎谓其先父瑞鹤仙词的“粉蝶儿扑定花心不去,闲了寻香两翅,”所以要将“扑”改为“守”;惜花香词的“琐窗深”所以要将“深”改为“幽”,又改为“明”,就是为了要合律的原因。在讲究声律的词人来看,词的音律效果是要重
17、于文字效果的,这点王静安好像没有留意,因而不能对某些词人譬如南宋的吴梦窗、王碧山、姜白石、张玉田诸家,予以适当的评价。人间词话读书笔记4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其次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多年前读到这段话,才知道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参与完4月份最密集的跑马后,最终静下来完整的阅读这本书。最先读的是附录中王国维年表,生于光绪三年(1877),卒于民国十七年(1927),于飘摇动荡的半个世纪走完了他汹涌澎湃中西合璧的一生。人间词话是对词的评
18、论,每则大多寥寥数语,却是句句精辟,评论特殊是指责毫不留情,足见作者的功底、志气和赤子之心。开篇几则以“境界”为统揽,“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造境,有写境,此志向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志向故也。”“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美丽一宏壮也。”这些内容,我感觉很有哲理
19、,却又似懂非懂,尤其对境界究竟是什么不知其然,只有一点点浅薄的理解。境界有大小,但并不能因此而分出优劣。就像诗词与跑步,一静一动,各人喜好难分高下,感受也没法比较,不见得文采好、成果好的人肯定会比其他人的境界高、欢乐多。怎样让境界开阔一点,我觉得有几个方向可以尝试。酷爱。无论是爱好使然,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假如有条件,肯定先选择自己喜爱的,假如没有机会必需得做,与其向外埋怨环境,不如向内自我调整。为什么长期跑步的人成天起早贪黑劳其筋骨而又乐此不疲呢,我想大多数人是源于自己对跑步的酷爱或者跑步带给自己的良好体验,而不是因为别人要求你去跑。专注。我们很大的苦痛是来源于纠结。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压力,愈加
20、显现的内卷,使人总是期盼完备的安排和结果。面对须要做的确定,小到晚饭吃什么、新买的家电挑哪个,大到择业、成家即便做出选择,一起先也可能患得患失,想象着要是选另一个会不会比这个好。其实纠结主要发生在选择前,一旦选定,反而能心平气和。专注于选定的目标,心无旁骛尽自己的全力将它做好的过程并不是最煎熬的,这样日积月累的经营,就能向高一点的境界进发。悦纳。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气渺如尘埃,因此改变无时无处不在。只要已经尽力,无论结果怎样,坦然接受就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谁都不希望伤病,但假如发生了,把它作为身体对自己的提示,小伤病总比大的强,比起突发的意外,大伤病也还不是最惨的。人生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
21、沿途的风景。但同时,风险无处不在,既不盲目冒进心存侥幸,也不因噎废食裹足不前,敬畏前提下的挑战是应有的看法。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恒久保持初心,不断奔跑。人间词话读书笔记5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者,不行不经验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其次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记得当时中语文老师对我们讲起这三种境界的时候,我们都是似懂非懂,懵懵懂懂。对于境界一词也不是很了解,尽管那时已经读背了不少的诗词。直到后来,读了王
22、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之后,才意识到原来诗词之中有着丰富的情感,深远的意境。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现代的闻名学者,王国维一生在考据、哲学、文学评论等多方面成就俱佳。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是王国维文学指责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间词话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探讨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夏承焘词论十评),它突破清代词坛浙派、常州派的门户之见,独创一派。这人是
23、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阅历,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样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志向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建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详细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志向,虽写实象,亦志向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志向构成,胜利之诗必定是志向与写实的亲密结合。王国维先生在书中对于境界的阐
24、释有: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纵观古今诗词,能够流传千古的名片名句,哪一句不是有独特的境界呢?我们先来探讨有我之境界,有我之谓在境界之中有作者,重点在于以我观物。即从自我感情动身,借助自己所观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诗人借助眼前之花,表达出自己的哀痛之情。一般而言,花是一种美妙的食物,但是正是这样漂亮的东西也会触动诗人的难过之处,可谓乐景衬哀情。这就说明是从自我本身的情感动身的,不管是
25、多么美妙的事物,都能引起诗人的伤感。因为有我,此之谓有我之境界!那么无我之境界又是怎么样的呢?无我之境界主要强调以物观物,强调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将主观意识客观化。如陶潜诗曰:“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轻松、淡雅的田园风光图。通过这样一句诗,通过这样对自然客观景物的描写,我们感觉到作者对自然田园的憧憬之情,表现出一种隐居田园山水间的悠闲、闲适之情,可谓意境深远,令人心憧憬之。正是因为诗人描绘了一种意境,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是王国维先生所言之无我之境界。那么如何才能写出“境界”二字呢?一就是创作要有真情实感,讲求一个“真”字。在这里,先要讲明的一点便是“境非独
26、谓景物也”。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人之情感更是境界。不论是写景或是抒情,能写出真情实感,做到情景交融,使人身临其境才算是做到了“真”。然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池塘一角、西风大漠与雾失楼台怎能同日而语?许多传世之作都是作者随兴所至,即挥毫泼墨抒其所见所感,无所拘束,经常命为“无题”或者干脆从诗中抽出二字。然则若给定了题目,依旧抒其真情,但总在潜意识里受到题目的局限,所求境界亦仿佛裁剪过后,并不完整。这或许就是王国维所说的“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吧。其二,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词要做到“不隔”,也就是用词平实易懂。“欧阳公阑干十二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与,行色若愁人。
27、语语在眼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已。”不难看出,前者如画一般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身临其境,但无晦涩之词语;而后者,如不知道“谢家池上”指的是春草一说,就会不知所云。王国维认为“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白,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个人理解就是作词能做到不讽刺不赞美,不用典仿古,不用替代字,完全都是出自于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所想,才称得上是纯粹的创作。正如“桂华流瓦”不如“月流瓦”的意境好,倘如用词自然、易懂,感情真实,何必非有替代字呢?“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以免会让人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其三,诗人词人要做到“虽志向家,亦写实家”。王国维认
28、为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一个诗人可以凭空虚构,确定都是立足于现实世界的。诗人虽然是很志向化的,但是他们的志向化从某一个侧面也会显现出社会的现实,即志向源于现实。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有造境,有写景,此志向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志向故也。”事实上,从表面可能很简单辨别出诗人是志向化的还是在写实。但是细细品尝,再志向化的境界也是在抒发一种真实的感情或者从真实发生的事情所升华的一种境界。写境的同时在抒发自己的理想,造境的同时亦是在反映现实。然而,仅此也是不足的。王国维认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
29、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正是他对前文所提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进一步阐述吗。有我之境界就是“入乎其内”,无我之境界不就是“出乎其外”吗?总而言之,我认为要写出境界,就在于一个“真”字,感情要真,景物要真,只有这样,读者才会有所共鸣,才不至于不知所云。然而,我最喜爱的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所言关于三种人生境界的阐述: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其次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第一境的落脚点应当是在“独”和“望尽天
30、际路”。是指一个人在孤独中寻求自己的幻想,这就表明人生应当有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也可理解为独自地打算追求志向,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其次境界则是当自己的目标确定之后,付出全力为其打拼而不懊悔。第三境就是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发觉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人生就是如此,因此我经常引用这句话来比方人生。人间词话读书笔记6“境界”一词,是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状况。人间词话中说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可见,“境界”在评定艺术作品好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王国维存在于中国最为黑暗动乱的时代。列强入侵,清政府的统治地位奄奄一息,人们的思想观念经验着猛烈动荡,承受着肉体和精
31、神上的苦痛。1902年,王国维因病回国,他说,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自是始决计从事于哲学的探讨。但在哲学上出现的冲突令他的学术留意力转移到文学上来,于是人间词话由此诞生。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把境界的产生分为”造境“和”写境“。这二者的本质区分即是”志向“和”现实“的区分,但却很难辨别:写实家营造出来的环境中总会不行避开地注入自己的感情色调,因而造出的境和志向中的境颇有相像之处,志向在现实中隐现;而志向家所虚构出的意境也并不是超脱自然法则的,境界中所存在的事物肯定取材于自然,体现着万物更迭的规律和日月光年的变换。文艺超群的作家擅长运用精炼的汉字创建出作品的境界。王国维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
32、中的“闹”一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一字都使得的极其奇妙。二字一用,境界就出来了。我们在创作时,也应当努力做到“字字珠玑”,讲求用精简精确的字句营造氛围。只是造出境界还不够,还要造出高格的境界。书中说到,“境界不以大小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境界虽小,却柔软满意,丝毫不输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广袤;宝帘闲挂小银钩的清爽脱俗同样不亚于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宏大。关键是要看营造出的境界给人带来的感受。好的境界使读者身临其境,将作者的感情精确地传达给读者,使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当我们在营造意境时,应当思索自己的描写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感受,想方设法地让读者体会到“身在其中”。那么,
33、该如何写出高格的境界呢?王国维在书中提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思是说,境界中不应当只有景物,还应当折射内心,想要有境界,须得融情于景。写春风的温柔微和,蜻蜓的轻快剔透,草木的萋萋,冬雪的零落,还要加上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意境才不显得空洞,有了人气。人间词话中又把境界分为两种,“有我”和“无我”: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美丽,一宏壮也。要写出细致美丽的境界,应当“于静中得”。内心安静下来,看到的世界便会不一样,写出的文字便会洋溢着清爽淡雅的味道。要写出雄伟壮大的境界,应当“于由动
34、之静时得之”。周遭热闹而独善其身,于烟火尘埃中觅得一隅清净之地,此时的心境当然更加气概恢弘。由此可知,我们要写出高格的境界,应当留意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反映心理;营造意境时多角度来写,依据须要选择“有我”或“无我”的境界,抓住关键呈现景物和内心的关联。境界成就高格。境界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朝朝夕夕的坚持。王国维说读书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其次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推而广之,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也不过这三重境界。读人间词话所收获的,不仅是创作的技艺,还有人生的哲理。
35、纸上的境界成就的是作品的高格,而人生的境界成就的是我们的高格。人间词话读书笔记7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绚烂夺目的奇葩。喜爱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宠爱精致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在细雨纷纷的暮春,最满意的莫过于手捧书卷,憩于窗棂之旁,沏一壶香茗,享受极致的幽雅。好茶美景,名书在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细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带着清爽的心情,让蛰伏的心灵重新焕发活力。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出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
36、气象?若无欧阳修深厚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也,读罢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开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受细腻,凄婉动人,
37、妙在情真、意切。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两情若是许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境之妙在于 “顿彻”,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无宇宙间的大才智而不行得。或许唯“灵性”二字可当之。凡含此境之作必为神品。“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也。造境之种类有三,造境之法却只有一个“真”字。“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
38、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欲成大事者,必需下定决心在自己的路是始终走下去,乘风破浪,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是的,胜利的灵感是一个不速之客,它恒久在不经意间光顾,如电光乍现。然而将这句话细细品呷,仿佛又能读出一种超脱胜利的喜悦,透着一丝才智的禅意。忘不了李后主之词那以血书成的文字。在他的笔下,词不再是风月笔墨,而是生命与亡国之恨的长吟。“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的词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无论顺境逆境,他都保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国破家亡,从君主沦为阶下囚的命运不但没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发纯粹,而他的苦痛也
39、愈发深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份深切的亡国之痛,或许深深触痛作为前清遗老的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内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鸣。作为前清遗民,眼看国运日下,世道苍凉,王国维先生却只能是徒有心焦,或许他也曾感慨过“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或许他也想褪下长袍马褂,换上盔甲,一如东坡笔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卫国。在昆明湖畔,王国维先生纵身一跃,带着一腔的热血以及满怀的无奈与愤懑,在年轻有为之际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或许那人心动荡的民国乱世,无从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才是那颗赤子之心安眠的归宿。我轻抚书册,昔人已去,然而这由几十条短句组成的著作,仿佛珠玉之声
40、,在每个爱词者耳畔轻奏。一败涂地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8书籍简介:摘抄: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2.自然中之物,相互关系,相互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志向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志向家亦写实家也。3.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其次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
41、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指责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事实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很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依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翻阅人间词话,不难发觉王国维读了许多书,写了很多书的评论,也因此人间词话被誉为文学
42、指责著作,但是我揣测,人间词话只是王国维先生的读书笔记而已。他读一本书,摘抄语句,发表自己的感想,一起先或许他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记录着记录着,由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就成了一本评论著作。由于我的文学功底的缺失,对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则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记得最牢的是书中最出名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际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其次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段话由三首诗中的三个句子组成,所表达的本意与王国维想表达的意思相
43、去甚远,但是经王先生一组合,表达了他认为的境界,却也相当合理,可见王国维先生文学创新的实力很高。而其中所传达的,对我们也有不行否认的现实意义。在我看来,第一境,就是说立志,或者说清晰明白自己要怎么走。,就是说你得知道你现在研习的这门功课,到了后面究竟能学成什么样,你得怎样学到那样的程度,对自己攀登的这一条路有着清楚的了解。其次境,就是积累。积累自己的学问,积累格律音韵的发展历史和各个时期的理论,积累诗才和典故,积累讲故事的窍门桥段和阅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辈子都在这一境晃荡,修炼到其次境巅峰的人就可被称作大师矣。第三境,就是顿悟。在一瞬间明白自己这门功课的本质,将自己所积累的一切学问融会贯穿,从
44、今再不被束缚,为所欲为,自由挥洒,即孔子言:“随心而不逾矩”是也。所谓的不被束缚,不是说可以乱来,而是说彻底梳理建立完自己的理论体系后,一切逾距的行为根本不会在身上出现。那些不对的东西自然会觉得丑陋,而绝不会出现。书中这样说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的确,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并不仅仅是呈现出的词那样简洁。能够写出这样的词,除了有运用文字的功力,还有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襟。想要达到如此成就的人,若只是去效仿他们作出的词,而没有去积累学问拓展视野的话,那果真是东施效颦,不能达到目的。问题也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倘如我们脚踏实地的来完成自己
45、的学习过程,其对我们的回报我信任不仅仅完成的喜悦。更多的可能是成就感!书中说“词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忠实”有忠厚醇厚、忠诚恳在之意。对人事的忠诚看法,这始终是我们强调的。忠于他人,不瞒骗,不欺诈,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是大家从小就了解的。然而,对草木这些没有人事互动的自然景物,要本着如此的忠实看法,的确还没有太重视。听过许多人的写作过程,大家都比较习惯于借景抒情。或许,当大家增加对万物自然本色的重视,坚持敬重自然的情境,以本色为上,再加以自己情感的文字,两者相融,肯定会有更多令人赞扬的作品出现。一草一木的原有本色,有不一样的光彩。同时,忠
46、实于自然,也要忠实于人事,忠诚得对待他人,这是始终不能撇下的做人准则,对人对物对文,“忠实”二字不行抛。如今走入高校,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告诫我们要懂得为人处世,这不是教我们处心积虑,而是让我们明白人与人交往有必需坚持的准则和不能碰触的原则。所以如今读完人间词话,看到王国维先生对词话的评判,就自然联系到了人事这一面。其实对诗词的要求,何不就是对诗人词人的要求呢?诗人词人对作品的看法,又怎不能体现出他们对万事处理的心态呢?对万事的处理又怎会不包含对人事的处理呢?也就是顺着这条思路,我便有了这些感想。或许我的读书感想并不是大部分读者的感受,但“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心中会
47、与作者产生不同的“共鸣”,而我的反应就是这些文字。写诗作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为人处世也不是一门浅显的学科。我认为,在我们的创作过程和学习过程里,也就掺杂着对人事的看法和体悟。学好学校里的课程,不仅可以增长学识,加深内涵,宽广胸襟,也可以将我们塑造成一个个“有情有义”“有人情味”的人。对一个社会人而言,这是多么基本的标准,然而如今这样的人已非常宝贵。我们是小文人,更是社会人。人间词话读书笔记9人间词话宛如月下纷扬的落花,华美绝伦却又悲喜交集。卫琪人间词话是一部被人们奉为古典文学指责里程碑式的作品。初读人间词话就让我沉醉于那精简却又华美的语句中,王国维不仅将其深厚的美学功底尽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独运。人间词话以小段形式呈现,甚至是只言片语,但其间不断流露出作者犀利见解的睿智。那些诗文的巨匠所创建的千古绝句与王国维的深刻见解穿过历史合二为一。那宛如天成时而震撼人心的诗句加之王国维的唯美语句使人间词话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安静了那些在喧嚣尘世中躁动的心灵。让那些被光明与黑暗熬煎的力倦神疲的人们找到了一处歇脚之地。想要全面的了解人间词话就必需了解作者王国维。王国维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一位令人可敬却又令人无奈的学士。又是我觉得他和我是如此的亲近,有时又是如此的疏远。王国维作为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结束的强音,自然是才高八斗,古文功夫炉火纯青的。卫琪有言王国维是“一个只认死理脑筋不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