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潜在风险研究.docx
《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潜在风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潜在风险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潜在风险研究 一、引言 自202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在场外期权试点基础上首创“保险+期货”模式以来,“保险+期货”模式已经连续四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为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以及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试点,力图提供更高保障层次的农业保险品种,并推动“保险+期货”模式与其他工具融合发展,更好地进行农村经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的牲畜风险保护保险(LRP)是一种发展较为完善的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但由于国情不同,无法直接照搬LRP。与发展较为完善的LRP相比,我国的农
2、产品“保险+期货”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运用亚式期权模型对其定价。李亚茹等(2022)设计了一款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期货”产品,运用亚式期权模型测算了不同保障水平下的保费差异,并提出保险公司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风险自留。随着对“保险+期货”模式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加深,更多学者意识到了其发展的潜力。由于农民收入得到了保障,在“保险+期货”模式中引入银行信贷,可以缓解农业贷款难问题(蔡胜勋和秦敏花,2022);也可以将订单农业与“保险+期货”模式融合发展(孙字典和夏振洲,2022),推动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升级。另有从精准扶贫的视角出发,对“保险+期货”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唐金成和
3、曹斯蔚,2022)。为更好地实现金融服务三农,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振兴乡村经济的目标,本文在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尝试将银行信贷、粮食银行、订单农业、互联网、天气衍生品和巨灾债券等六种工具与“保险+期货”模式相结合,构建一个横跨多领域的综合性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并就该体系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应对风险的相关措施。 二、构建农业金融支持体系的理论支撑 (一)解决农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增加信用和抵押手段。导致农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户缺少必要的抵押担保手段和足够的信用。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严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制度,而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仅有土地经营承包权和农机两项具有较高价值的资产。但是根据现
4、行法律规定,土地经营承包权不得用于抵押,这使得农场与合作社失去了价值最大的一项抵押资产。因此,寻找新的有效抵押物成为了破解农业融资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文尝试提出如下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农业收入保险单。由于农业收入保险可以起到稳定农户未来收入的作用,不但提升农户信用水平,还可以成为合格的贷款抵押物;二是为收获的农产品提供粮库储存服务,进而提供标准化仓单和仓单质押服务。(二)农业收入保险与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当前,我国正在试点的农业收入保险是一种综合考虑了产量和价格两个因素的农业保险产品,实质上可以拆分为产量保险和价格保险两部分,分别对应农业风险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产量保险用于管理
5、自然风险,价格保险用于管理市场风险。因此,保险公司为农户提供收入保险,可以完整地转移农户面临的农业风险,稳定农户收入,增加农户信用并为其提供合格的信贷抵押物。但由于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保性很弱,因而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的有效转移和分散,才能使保险公司有动力推广收入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创新,“保险+期货”模式可以将农户面临的农业价格风险转移至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三)保险的必要性。部分研究曾提出,期货服务农业可以采取跳过保险,由农民合作社或较大规模的农户直接参与期货交易;或由将风险从农户转
6、移到农业加工企业,然后由农业加工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等方式。但是本文基于构建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视角,认为引入保险的必要性在于:从转移农业风险的角度看,只有收入保险才能完整的转移农户面临的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无论是农户、合作社还是农业加工企业直接参与期货交易,均只能转移价格风险,而无法转移产量风险,这也不利于增信和贷款抵押。因此,收入保险对于构建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缓解农业贷款难是必要的。从隔断期货市场风险的角度看,保险公司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参与期货市场受到严格监管;而农户、合作社、农业加工企业直接参与期货交易,有可能以套期保值为名进行投机交易,从而将期货市场的风险反向传导至农业生产领域。一旦发生巨额亏
7、损甚至爆仓,可能会使涉及到的农户直接返贫。因此,保险的存在有利于实施风险隔断,防止风险的反向传导。此外,相较于期货,保险还具有更容易为广大农户接受和不需要进行复杂期货期权知识培训等优点。而且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其现有的农业保险销售渠道,发挥其基层服务网点多、与农户联系更紧密等特点,具有更高的实践操作价值。 三、对“保险+期货”扩展模式的介绍与评述 (一)“保险+期货+银行”模式。这一模式当前有两种类型:一是银行直接利用收入保险单、标准仓单和农用机械等作为抵押品进行授信、放贷;二是继续引入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服务,将上述抵押品作为融资担保的凭证,然后通过担保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保险+期货”模式部分
8、或全部地转移了农户面临的农业风险,稳定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农户信用并可以将其作为合格的抵押物用于融资,解决了农业信贷中最为关键的抵押品缺乏问题。但是仅针对保单发放农业贷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将这一模式与后续章节的其他模式相结合以发放更多的农业贷款,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缓解农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手段。(二)“保险+期货+粮食银行”模式。“粮食银行”,是指一种通过提供免费储存服务,解决农民储存粮食难题的现代化粮库服务。与商业银行模式类似,“粮食银行”吸收农民的余粮作为“储蓄”并向其发放“存折”,“储户”可凭此随时提取和折现,并可以兑换其他生活和生产物资。在这一模式中“粮食银行”的优势在于:一是可以依靠
9、其自身信誉,为其出具的标准仓单背书使之成为合格的抵押品,帮助农户获得银行信贷;二是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及其潜在风险研究基于对“保险+期货”模式的扩展依靠其仓储能力调节市场供给,减少新粮上市时对价格产生的冲击,增加农民收入;第三,仓储企业可以依据相应农产品期货的交割标准制定仓储标准,并通过制定仓储标准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反过来增强“保险+期货”模式的适用性;第四,依靠其专业的粮食储存与加工能力,大大减少储粮损失,增加农业总收入;第五,如果依托供销社等机构开展“粮食银行”服务,农民凭“存折”可以到供销社兑换等值的粮油、种子等生活和生产物资,大大增加了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这一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
10、粮食银行”本身尚不成熟,其资质、实力与专业服务能力的增强,经营规模的扩大,均依赖于银行信贷的支持。因此,未来如何加强与银行的合作,获得银行授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对这一模式的重大考验。(三)“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模式。订单农业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农户通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签订收购订单,并按照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在“保险+期货”模式中引入订单农业的优势在于,可以应对农业生产中的供需不匹配和农产品品质问题。农业加工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信息决定下一期生产规模,依据期货的交割标准制定农产品订单收购标准,以此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在履约有保证的情况下,农户和企业也可以
11、将订单和保单作为质押品,向银行申请贷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履约率低。其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参与方难以承担价格风险(孙字典和夏振洲,2022)。由于单纯靠订单并不能将价格风险有效转移到农户和农业加工企业之外,导致如果订单交易中的任何一方承受过多的价格风险和潜在损失时,都将拒绝履行合同。当前的“保险+期货”模式只转移了农户面临的价格风险,为了避免农业加工企业因承担过多价格风险而违约,应该鼓励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转移风险。但是,考虑到农企可能以套期保值的名义进行投机,更好的方法是同样由保险公司为其提供一份价格保险,然后保险公司再将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中。这一过程也可以视为面向农企的“保险+期货”
12、模式。(四)“保险+期货+互联网”模式。由于当前农业保险和互联网企业的服务都较为初级,该模式作用十分有限,其主要用途仅仅是为农户提供期货市场每日价格数据和前一日可获理赔额,帮助农户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只有当农业保险发展比较完善时,这一模式才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一个比较完善的农业保险产品而言,存在多档保障水平供参保农户选择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相关精算结果,即使2%的保障水平差异,也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保费差异(李亚茹等,2022)。因此,互联网平台有助于农户了解不同保障水平和市场环境下的保险理赔净收益,并依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保费负担能力选择最优保障水平。互联网和金融科技未来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缓解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金融 支持 体系 潜在 风险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