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培训课件.ppt
《标准化作业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作业培训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2 2、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3 3、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作用、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作用4 4、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5 5、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作业内容摘要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T 2000.1-2002GB/T 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 1部分部分: :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中对“标准标准”的定义是:的定义是: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
2、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共同效益为目的。1.1 1.1 关于标准的定义关于标准的定义 国家标准GB/T 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化”的定义是: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1.2 1.2 关于标准化的定义关
3、于标准化的定义 所谓标准化作业,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改善创新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1.3 1.3 关于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关于标准化作业的定义 区域标准: 由区域标准化组织(如CEN、CEN-ELEC等)或区域标准组织(如ETSI、EBU等)通过并
4、公开发布的标准。1.4 1.4 标准化常用名词标准化常用名词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 :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国际电工委员会(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所出版的国际标所出版的国际标准题目关键词索引(准题目关键词索引(KWICIndex)中收录的其他国际)中收录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等。组织制定的标准等。1 12 2 1.4 1.4 标准化常用名词标准化常用名词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 4 43
5、 3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 : 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业范围内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织制定的标准。 1.4 1.4 标准化常用名词标准化常用名词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 : 没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没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卫生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部门制定的标准。6 65 5 企业标准企业标准 : 企业生
6、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而需要在企业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准、地方标准的,而需要在企业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事项,由企业制定并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和管理事项,由企业制定并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的标准。发布的标准。 1.4 1.4 标准化常用名词标准化常用名词 产品标准产品标准 : 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以产品必须达到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以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其范围包括:品种、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其范围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藏、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藏、运输等。
7、运输等。8 87 7 方法标准方法标准 : 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对象制定的标准。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对象制定的标准。 1.4 1.4 标准化常用名词标准化常用名词 基础标准基础标准 :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如名词、术语、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如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标识、方法、模数、公差与配合、优先符号、代号、标识、方法、模数、公差与配合、优先数系、基本参数系列、产品系列型谱、产品环境条件、数系、基本参数系列、产品系列型谱、产品
8、环境条件、可靠性要求等。可靠性要求等。10109 9 标准体系标准体系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的联系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的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科学有机整体。1.4 1.4 标准化常用名词标准化常用名词 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表 : 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相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相互关系绘制成的,能够反映标准体系特性的图表。互关系绘制成的,能够反映标准体系特性的图表。1212 标准样品(实物标准)标准样品(实物标准):具有准确的标准值、均匀具有准确的标准值、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特征,经国务院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特征,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
9、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证书和标志的实行标准批准,取得证书和标志的实行标准1111 2.1 按标准制定主体划分的标准种类有: 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2.2 按标准实施约束力划分的标准种类有: 按标准实施的约束力,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规定必须强制执行的标准。推荐性标准是倡导性、指导性、自愿性的标准,企业一旦采用了某推荐性标准,那么该推荐性标准就具有了相应的约束力。 强制性标准代号是GB; 推荐性标准代号是GB/T。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2.
10、3 按标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划分的标准种类有: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2.3.1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指定的标准。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技术规范、规程等文件,以及标准样品实物。技术标准是标准体系的主体,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11个): 基础标准(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通用技术语言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以及公差、配合、精度、互换性、系列化标准等)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产品标准(包括产品的适用范围、产品的品种、规格和结构形式、产品的主要性能、产品的试验、检验方法和验收规则、产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辅
11、助产品标准;原料、材料、燃料、能源标准) 设计标准(设计图形、符号、代号、术语标准;设计标准和专业设计规范;设计文件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设计软件标准)。 工艺标准(包括工艺基础标准、工艺流程、工艺规程 、工序能力标准和工序控制标准) 检验和试验标准(包括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检验、试验、监视和测量设备标准)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信息标识、包装、搬运、储存、安装、交付、维修、服务标准。 设备和工艺装备标准(包括设备和主要备件标准;设备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工艺装备标准) 基础设施和能源标准 医疗卫生和职业健康标准 安全标准(包括通用安全标准;安全工程标准;生产过程
12、安全标准;产品安全标准;安全防护用品标准) 环境标准(包括工作场所环境标准;企业周围环境标准) 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二、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二、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2.3.2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指定的标准。 通常企业中的管理标准种类和数量很多,一般有:管理基础标准、管理方法标准、管理工作标准、生产管理标准、生产过程管理标准。 2.3.3 工作标准是为实现整个工作过程的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工作岗位所制定的标准。 通常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大体上可以分为生产岗位(操作岗位)和管理岗位两大类。工作标准也可分为两类: 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
13、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管理工作标准主要规定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权限,本岗位与组织内部其他岗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本岗位与外部的联系,岗位工作员工的能力和资格要求等。 作业标准作业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规定作业程序和方法。在有的企业里,这类标准常以“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的形式存在。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作业方法,包括岗位环境、位置、设备、工具、生产、加工或装配的对象、工作顺序、操作方法、作业动作,对加工产品或工作结果的检查,以及合格判定准则等。岗位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和作用是告诉人们怎样正确地做好一个岗位上的工作。 操作
14、规程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各专业工种的通用操作程序和方法,如电工操作规程、电焊工操作规程等。操作规程的目的和作用是告诉人们正确地做好一项专业技术操作工作。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2.4 标准体系 2.4.1 标准体系的定义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也可以说标准体系是一系列标准组成的系统 。 2.4.2 标准体系的结构 标准体系内部标准应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逻辑组合, 而不是杂乱无序的堆积。由于标准化对象的复杂性,体系内不同的标准子系统的逻辑结构可能体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层次结构。层次结
15、构是表达标准化对象内部上级与下级、共性与个性等关系的表达形式。它通常反映标准对象的隶属或包含关系。层次较高的标准,较多地反映对象的抽象性和共性;层次较低的标准,较多地反映对象的具体性和个性。 序列结构(过程结构)。是指各标准按照过程的内在联系和顺序关系进行结合的形式,标准化对象的过程结构决定了标准体系的过程形式。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图1 企业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产品标准 原材料标准 零部件标准半成品标准技术标准设备标准 工艺装备标准基础设施标准能源标准设计标准 采购标准 工艺标准 检验标准 包装标准健康标准 安全标准 环境标准 基础标准管理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职业健康安全
1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工作标准企业标准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图2 企业标准体系的序列结构图产品标准(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服务标准搬运和储存标准包装标准信息标识标准安装和交付标准设备和工艺装备标准基础设施标准能源标准设计标准采购标准工艺标准基础标准服务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营销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检验和测试设备标准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2.4.3 标准体系的特征 标准体系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目标性、可分解性、相关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 集合性说
17、明标准体系是由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任何一个孤立标准几乎很难独自发挥效应。 目标性说明体系内各个标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功能形成的, 而非各子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 可分解性说明为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效性,这就要求体系有可分解性,以便对标准进行维护,包括修改、修订、废止等操作。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相关性说明标准体系内各单元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其它有关单元都要作相应地调整和改变。 整体性说明在一个标准体系中,构成标准体系的各标准,并不是独立的要素,标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
18、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环境适应性说明标准体系存在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它必然要受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制约,因此,它必须适应其周围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 2.4.4 标准体系的形成过程 标准体系的形成,大体上有两种途径:即从局部到整体,或者是从整体到局部。 从局部到整体:就大多数情况而言,无论是企业、行业和国家的标准体系,都不是先有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逐步实施,最终形成体系。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急需的标准,再跟据新的需要增加新标准,渐渐形成一个小体系。随着标准化目标的扩展,又会产生新的体系,一直到形成一个完整的标
19、准体系。它实际上是一个由不成系的少数标准,到足够数量标准的累积过程;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也是由标准之间联系不很密切到标准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的调整、完善过程。到这种时候,即使有了一个标准体系,仍不能说说是最终和最好的。 整体到局部:就是首先确立标准化目标,同时,规划、设计实现该目标所需要的全套标准,然后,根据总体设计,制定出全部所需标准,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功能的标准体系。实践证明,这种体系建设方式,对于有限目标和小范围的局部体系是可行的。标准体系的覆盖面越宽,体系的要素越多,要素的更新越频繁,采用这种途径越困难。2 2 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标准种类与标准体系三、标准化的基
20、本原理与作用三、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3.1 统一原理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统一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3.1.1 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 3.1.2 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 3 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3.1.3 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用于一
21、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 3.2 简化原理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3 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简化原理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3.2.1 简化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使之更有效的满足需要; 3.2.2 简化的原则是从全面满足需要出发,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所谓功能效率系指功能满足全面需要的能力; 3.2.3 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处
22、于自然状态的对象进行科学的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练出高效能的能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环节; 3.2.4 简化的实质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练化,其结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胜多。 3 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三、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作用三、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3.3 协调原理就是为了使标准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协调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3.3.1 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标准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 3.3.2 协调对象
23、是系统内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系; 3 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3.3.3 相关因素之间需要建立相互一致关系(连接尺寸),相互适应关系(供需交换条件),相互平衡关系(技术经济招标平衡,有关各方利益矛盾的平衡),为此必须确立条件; 3.3.4 协调的有效方式有:有关各方面的协商一致,多因素的综合效果最优化,多因素矛盾的综合平衡等。 3.4 最优化原理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标准化原理称为最优化原理。 3 3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3.5 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化 作业 培训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