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消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安排。信任很多人会觉得安排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欢迎大家共享。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一、 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主动要求上进,参与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牵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化。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依据中高年级学生
2、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须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化,国情历史和文化教化,地理和环境教化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实力、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实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实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1、珍爱生命,酷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酷爱科学、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2、在生活中
3、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酷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4、酷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敬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5、关爱自然,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培育,初步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6、能够初步相识自我,限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初步驾驭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7、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参加集体生活。8、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
4、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评价。9、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四、详细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的学问。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五、教学进度支配: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5、 第一周 画画我自己 2课时其次周 你是好样的 2课时第三周 我的小伙伴 2课时第四周 奶奶过生日 2课时第五周 夸爸爸赞妈妈 1课时第六周 我是一个好帮手 2课时第七周 请到我们学校来 1课时第八周 老师,敬爱的老师 1课时第九周 学习才智树 2课时第十周 家乡在哪里 1课时第十一周 家乡风景美如画 2课时第十二周 我爱家乡的美食 1课时第十三周 他们是家乡的傲慢 2课时第十四周 复习 1课时第十六周 复习 1课时第十七周 复习 1课时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
6、学问单一的传统模式,注意促进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学问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一、教材分析该教材依据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加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25个主题,本教材以六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教学目标本册教
7、材分为五个单元:从小学创建、从田野到车间、走进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踪迹、我们去环球旅行。“从小学创建”这个单元教化学生感受创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初步相识创建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创建,明白生活中创建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创建欲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擅长视察、勤于思索、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建力。引导学生用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创建中可能遇到的失败,并尝试在失败中吸取教训通过创建活动,让学生体验创建带来的欢乐。“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教化学生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夫的劳动与才智;
8、敬重工人和农夫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相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工业与生活的休戚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感受工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欢乐、华蜜。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服务工农业将更造福人类的道理。“走进信息时代”这个单元教化学生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亲密关系,在学习过程中驾驭肯定的现代通讯学问、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酷爱和憧憬。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了解并遵守网络运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加对各种信息的辨别实力,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得信息,充共享受信息带
9、来的便利和乐趣。培育学生健康主动的生活看法和自我调控实力、节制实力。“人类文明的踪迹”这个单元教化学生 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知道一些闻名的建筑、科技独创、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爱好。“我们去环球旅行”这个单元教化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对世界地理产生深厚的爱好。通过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满意学生求知的愿望,培育学生动手动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力。三、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2、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
10、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爱好。4、充溢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5、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四、教学进度:周 次教 学 内 容备 注1从问题起先2创建的欢乐3让田野告知你4走进车间5插上科技的翅膀6坐在家里看世界7沟通无极限8我的信息生活9绚丽的古代文明10宏大的科学成就11绚丽的文学艺术12文明遗产知多少13地球有多大14飞越太平洋15和非洲挚友共舞16迷人的欧洲风情17世界真奇异18期末总复习19期末考试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3一。指导思想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民族精神和生命教化纲要”的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
11、追求道德教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将儿童的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引导,思索、探究、推断实力的培育及人文社会学问的驾驭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新课程标准为精神,以现有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从儿童的阅历、体验、爱好动身,培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索、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二。基本状况概述我校一至五年级学生约300人,大部分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少部分为本地段生,家庭条件也较差,属于低保收入家庭,因此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均较差,很多孩子的身上有不讲卫生、说粗话脏话甚至打架的陋俗。家长的文明习惯和文明程度也较低。三。任务及目标
12、1、端正学生思想,提高相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化教学质量。3、主动完成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4、教化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教材中的事例及道理来教化学生。5、留意联系四周的环境、人和事,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相识。6、每月定期召开教研组活动,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四。方法和措施1。老师平常加强理论学习,对课程标准进行“温故知新”,刚好将教改精神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做好摘抄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网上学习,刚好了解最新教学动态和信息。2、能按安排备课,按时完成授课任务。仔细学习教材,分析各班学生的状况,依据各课教材的
13、教化要点,结合教学建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3。重视课堂教学,削减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课堂中新生成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课堂练习的指导,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益。4。擅长走进学生当中,关切酷爱每一位学生,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怀疑和感受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相统一。5。定期对学生中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调查,刚好发觉问题,刚好对工作进行整改。同时结合学校大队部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行为进行刚好的督促教化。6。结合教材,加强
14、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中、生活中体验,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培育视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勇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他们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详细支配:二、三月:1。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温故知新2。各年级分析第一、二单元教材四月:1。网上学习如何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2。品社学科的专题探讨,避开课堂模式单一的教学思路。五月:1。各年级分析第三、四单元教材2。拟定三年级品社课校内展示课,课后集体评课,并写好反思。六月:1。网上学习中日两国小学社会课的比较探讨、黄浦德育探讨2。结合新综合素养评价表,以激励的评价机制为主,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品德
15、与社会教学安排4一、学生基本状况我班共有学生59人,男生29人,女生30人,其中傣族学生人,汉族学生人,班上的学生能听从老师的教育,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老师训诲。但部分男生自制力差,以自我为中心,受挫力低,责任心尚未形成,对待学业得过且过。总之,引导本班同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燃眉之急且任重道远。二、教学分析教材采纳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化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教化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育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
16、教化: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酷爱祖国的教化,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二)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部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三)参加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须要为学生供应自己亲自参加、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加,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
17、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详细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相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四)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依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支配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三、教学的详细措施(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
18、、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实力,驾驭必备的基础学问。(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在教学中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要注意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意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四、教学成果应达到的水平从上学期期末的成果来看,本班学生的语文成果有了肯定的进步,本学期力争再上一个台阶,平均分达到镇上的平均分。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5一、教材编写的
19、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上册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苦恼”、“聪慧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支配的课时不等
20、。一般每课建议支配34课时,一册书支配37课时左右,留出肯定课时给学校和老师支配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运用。三、教材的特色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受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肯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建、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人”,隐藏着人的才智与劳作、人的须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
21、”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介绍了袁隆平,不仅提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探讨的经济价值,还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近距离站在少年儿童身边的袁隆平呈现在教材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育的课程任务。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改变,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
22、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详细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自然合理的、自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的“白色垃圾”等。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实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需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化与价值教化结合在一起。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努力使儿童所遭受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到纸张时导入西汉时纸的独创,在讲通信时说到古代的驿站
23、,留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赐予的历史文化学问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四、教学建议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
24、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
25、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改革教学方式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
26、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 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五、教学进度支配周 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29.49.81、我们的合作2、真正的友情39.119.1549.189.2259.259.303、为你兴奋,与你分担
27、610.110.7国庆放假710.810.133、为你兴奋,与你分担4、面对欺压和威逼810.1610.20910.2310.275、我要攀登6、抄袭害了谁1010.3011.31111.611.101211.1311.17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8、擦亮眼睛1311.2011.241411.2712.11512.412.89、逛商场10、衣食的来源1612.1112.151712.1812.221812.2512.29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12、从一滴水说起1912.112.5201.81.12211.151.119复习考查221.221.26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6一、学生状况分析:本年级一个班,
28、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肯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切他人,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溢热忱。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其次单元“我看家乡新改变”,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小学品德与社会教
29、学安排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化,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领实,把爱惜家乡文化遗产教化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领实,将从小关切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育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化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教学目标: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
30、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相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亲密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沟通的亲密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领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
31、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
32、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讨实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留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依据内容须要设计了很多学生干脆参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相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
33、动。同时,教材也留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驾驭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化要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7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
34、础教化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学问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意促进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儿童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其次单元人类的家园,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切和爱惜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难中的自救学问,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加学生自觉主动爱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运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再见,我
35、的小学生活,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二、全册教学要求:1、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切和爱惜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难中的自救学问,理解人与自然和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加学生自觉主动爱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运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育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相识其他文化,主动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
36、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2、以现实生活中的阅历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加和探究中成长。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育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惜环境,爱护地球。四、提高质量措施: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须要。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忱,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4、常常开展与课
37、堂有关的活动。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五、全册教学进度支配表: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1周至第3周其次单元人类的家园第4周至第6周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7周至第12周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8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们每天在进步、其次单元为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第三单元为我们出行真便利、第四单元为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其编排特点如下:(一)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
38、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化,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化、将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领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切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育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的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有利于实现品德教化的无痕性。(二)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相识社会和了解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年级下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相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
39、,工农业生产之间的亲密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沟通的亲密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领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三)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
40、,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下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如第四单元,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和生疏,教材从“吃穿用哪里来”切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饮食,首先把握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到农村去看看”和“到工厂去看看”两个主题活动,让学生相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基本过程。(四)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下
41、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五)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探讨实力二、学生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
42、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三、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学会正确对待挫折,了解自信的含义。、体验通信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乐趣。知道在信息社会中,必需遵守网络文明道德,学会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共享人类共同的信息资源。、了解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学会看懂常见的交通标记,学做文明人。、通过探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产生对从事工业、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感谢和钦佩之情。5、懂得为人要诚恳正直,处事公正,能说真话。6、懂得做事要有责任心,对师长和集体交给的工作能仔细负责地去完成。四、教学措施小学思
43、想品德课是一门教化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意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主动的情感体验参加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驾驭、深化道德相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擅长发觉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奇妙、新奇、好玩,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心情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
44、,初步形成道德相识,而情感是在相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老师要擅长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渲染课堂气氛,产生情感共鸣。小学生擅长直观体验,侧重形象思维、易受感动。我要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学问点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抽象的术语、干巴的数字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画面。让学生在详细认知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敬慕道德榜样行为的情感。()要动情用理,辨析导行。老师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相识水平,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主动激励学生暴露思想,大胆发表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老师要依
45、据实际状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五、教学进度:第一、二周: 第一课第三、四周: 其次课第五、六周: 第三课第七周: 第四课第八周: 第五课第九周: 第六课第十周: 第七课第十一周: 第八课第十二周: 第九课第十三、四周: 第十课第十五、六周: 第十一课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9本学期我担当五、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在教学实施上,必需贯彻标准的这种根本理念,使得学生在自己生活阅历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习得和驾驭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容,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粹的学问学习。(一)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别列出了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和学问三个部分。必需相识到,这样三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儿童个体的发展之中并且互为影响的。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在生活中获得的,生活看法是在生活中形成的,实力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的,而人类迄今为止的全部学问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详细的课程单元中, 要渐渐地习惯于全面地考虑和把握教学目标。无论是什么样的详细内容,也无论采纳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老师都应当事先从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