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docx
《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时间在消逝,从不停留,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绽开新的旅程,是时候写一份具体的安排了。信任大家又在为写安排犯愁了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凑向我们共同成的和弦、其次单元为我在民族大家庭里、第三单元为不屈不饶的的中国人、第四单元为日益富强的中国人。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意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主动的情
2、感体验参加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驾驭、深化道德相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奇妙、新奇、好玩,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心情不断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相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相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细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学问上的接受与情
3、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相识化为详细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非常重要。我会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索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推断实力。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许多学问,还能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视察自然、相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实力,使自己成为有志向、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现在已进入小学阶段最终一年,学生的思品课学习即将结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三、教学目标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形
4、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情,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和善等等;培育感恩情怀。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育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育民族骄傲感和奋勉有为的责任心。四、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民族,酷爱祖国”这一教化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分,注意呈现历史细微环节,让历史的中国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
5、,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踪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盛的敬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傲慢,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将来的旺盛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五、教学措施1、力求突破学问单一的传统模式,注意促进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学问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2。依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化的针对性、实效性。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探讨,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化。培育学生明辨是非的实力。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
6、学生的内心世界。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化目标,就力求尽可能供应学生参加、亲身体验的机会。六、课时支配第一、二周:第一课第三周:其次课第四周:第三课第五周:第四课第六周:第五课第七周:第六课第八周:第七课第九、十周:第八课第十一周:第九课第十二周:第十课第十三周:第十一课第十四周:第十二课第十五周:第十三课第十六周:第十四课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2一、学情分析五(1)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0人。高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
7、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力求突破学问单一的传统模式,注意促进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学问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三、教材的主要特征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化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当加强相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育,要为学生呈现出详细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学问,给学
8、生留有肯定的空间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并要留意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1、道德教化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育回来生活。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3、选取有教化意义的教化内容,引导学生生活。4、追求情感、看法、行为习惯、学问技能培育的内在统一。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提倡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四、教学目标本册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五、教学措施1、提高四个意识:目标意识,主
9、体意识,情感意识,诊断意识2、做到四个敬重:敬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敬重学生的选择;敬重学生的人格;敬重学生的特性。3、实现四个转变:由过去的灌输向主动地引导转变;由问题的主考官向主动启发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挚友转变;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4、体现四个互动:师生信息互动;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现实的互动;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3一、学生基本状况分析:三年级共有四个班,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主动要求上进,参与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100%,但也有
10、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牵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化。二、教材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课程依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须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化,国情
11、历史和文化教化,地理和环境教化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实力、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实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实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三、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指
12、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化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化内容,从自我劳动体
13、验动身,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敬重,最终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惜上。四、详细措施: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化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的自主性。3.细心打算,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化活动,寓教化于活动之中。五、课时支配:每周二课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4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学问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意促进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
14、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儿童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其次单元人类的家园,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切和爱惜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难中的自救学问,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加学生自觉主动爱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运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
15、健康欢乐地成长。二、全册教学要求:1、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切和爱惜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难中的自救学问,理解人与自然和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加学生自觉主动爱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运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育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相识其他文化,主动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发
16、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2、以现实生活中的阅历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加和探究中成长。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育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惜环境,爱护地球。四、提高质量措施: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须要。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忱,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4、常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五、全册教学进度支配表:第一单元你我同
17、行第1周至第3周其次单元人类的家园第4周至第6周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7周至第12周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5一、学生状况分析:中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次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
18、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这个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化,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领实,把爱惜家乡文化遗产教化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化、将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领实,将
19、文明通信,从小关切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育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化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预期教学目标: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相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亲密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沟通的亲密
20、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领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
21、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如其次单元“生产与生活”,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和生疏,教材从“吃穿用哪里来”切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饮食,首先把握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图片 “到农村去看看”和“到工厂去看看” ,让学生感受到亲临其境,让学生相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基本过程。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
22、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讨实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留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依据内容须要设计了很多学生干脆参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相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留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
23、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教材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教材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驾驭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化要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6一 、学生状况分析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起先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品德 社会 教学计划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