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课件.ppt
《完整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课件.ppt(2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四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包头市第八医院心内科包头市第八医院心内科 李妍辰李妍辰学时数:学时数:6 6学时学时目标要求掌握:掌握: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分型及防治措施。2.冠心病的分型、发病机制。3.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4.急性冠脉综合征分型、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变化、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了解:了解:1.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2.急
2、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及预防。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介入治疗、预后及预防。第一节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定义:定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therosclerosis)是)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且最重要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的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冠状动脉粥样硬
3、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1.年龄 男性45岁女性50岁2.高血压3.高血脂4.高血糖5.高体重6.吸烟病因多因素共同作用:遗传为基础多因素共同作用:遗传为基础危险因素(危险因素(risk factorrisk factor):):年龄(男性年龄(男性4545岁女性岁女性5050岁)、性别、血脂异常、高岁)、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吸烟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吸烟次要危险因素:肥胖、活动少、高热量和次要危险因素:肥胖、活动少、高热量和高脂饮食、高脂饮食、CHDCH
4、D家族史、性格急躁;同型半家族史、性格急躁;同型半胱胺酸胱胺酸、胰岛素抵抗、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抵抗、纤维蛋白原发病机制脂肪浸润学说:脂肪浸润学说:LDLLDL和和VLDLVLDL特别是氧化修饰的特别是氧化修饰的LDLLDL,经损伤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裂隙,经损伤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裂隙中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吞噬脂质平滑肌细胞增殖、吞噬脂质泡沫细胞,脂蛋泡沫细胞,脂蛋白又降解而释出各种脂质,刺激纤维组织增生,白又降解而释出各种脂质,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共同构成粥样斑块共同构成粥样斑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粥样斑块实际上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粥样斑块实际上是机化了的血栓,并非真正的粥样
5、斑块是机化了的血栓,并非真正的粥样斑块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各种危险因素损伤内膜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各种危险因素损伤内膜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时先后出现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复合病变3种类型的变化。脂质条纹病变为早期的病变纤维斑块病变为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的病变复合病变是由纤维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
6、壁血栓所形成脂质条纹病变早期病变、局限于内膜早期病变、局限于内膜纤维斑块病变:AS 最具特征性病变纤维帽(外),脂质池(内)复合病变纤维斑块出血、坏死、溃疡、钙化、附壁血栓动脉硬化正常动脉正常动脉钙化钙化纤维化纤维化粥样硬化粥样硬化完全堵塞病变完全堵塞病变病人有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有不稳定心绞痛/心梗症状心梗症状严重狭窄病变严重狭窄病变病人有心绞痛症状病人有心绞痛症状内膜内膜中膜中膜外膜外膜血血栓栓 50%的狭窄病变的狭窄病变病人一般无临床症状病人一般无临床症状早期脂肪沉积早期脂肪沉积于血管内膜于血管内膜正常血管横截面正常血管横截面16泡沫泡沫细胞细胞脂质脂质条纹条纹中间阶中间阶段损伤段损伤 从十
7、几岁开始从十几岁开始从从30岁开始岁开始从从40岁开始岁开始 内皮功能不全内皮功能不全中层平滑肌细胞中层平滑肌细胞( (收缩型收缩型) )纤维帽纤维帽( (平滑肌细胞和基质平滑肌细胞和基质) )脂核外膜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内膜平滑肌细胞内膜平滑肌细胞( (修复型修复型) )外膜18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扩展进入管腔并扩展进入管腔外膜lipid core 脂核血栓外膜正常正常脂肪条纹脂肪条纹纤维斑块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溃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裂隙和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肌梗死 缺血性中缺血性中风风/ /TIATIA 严重的严重的下肢缺血下肢缺血临床无症状临床无症
8、状心血管死亡心血管死亡年龄增长年龄增长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不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ACSACS* *ACS,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肾病缺血性肾病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病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分期和分类1.1.无症状期或称亚临床期无症状期或称亚临床期2.2.缺血期缺血期3.3.坏死期坏死期4.4.纤维化期纤维化期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1.一般表现一般表现2.2.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瘤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
9、2.颅脑动脉粥样硬化颅脑动脉粥样硬化3.3.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4.4.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5.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预防主要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预防主要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1.一般措施一般措施2.2.调节血脂药:降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为主调节血脂药:降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为主3.3.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4.4.扩血管药物扩血管药物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综合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1.1.防发病:即一级预防,控制多种危险因素,预防防发病:即一级预防,控制多种危险因素,预防或减少发病;或减少发病;2.2.防事件:预防防事件:预防
10、AMIAMI和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脑血管事件3.3.防后果:绿色通道以挽救心肌与生命防后果:绿色通道以挽救心肌与生命4.4.防复发:二级预防,防复发:二级预防,ABCDEABCDE预防对策预防对策5.5.防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和脑中风防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和脑中风第二节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定义: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
11、e)病因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成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年龄与性别饮食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体重与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遗传和家族因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紧张缺乏锻炼饮食病毒不能不能改变的改变的v遗传因素遗传因素v性别:男性比女性性别:男性比女性较易患冠心病较易患冠心病v年龄年龄:l 老年人老年人易患易患l 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l 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抵抗冠心病分型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分为5型 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塞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冠心病分型 1
12、.无症状型冠心病(隐匿性冠心病Latent CHD)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有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病理学检查: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冠心病分型 2.心绞痛型冠心病(anginapectorisCHD)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 足所致。病理学检查: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或有 纤维化改变。冠心病分型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myocardial infarction CHD )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冠心病分型 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致。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冠心病分型 5.猝
13、死型冠心病(Sudden death CHD)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所致。 注:上述五种临床类型可以合并出现。冠心病分型 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不同分为两大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猝死慢性冠脉病CAD 稳定型心绞痛(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 缺血性心肌病 隐匿性冠心病左主干左主干左旋支左旋支右冠右冠左前降左前降发病机制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一过性缺血缺氧一过性缺血缺氧持续性缺血缺氧持续性缺血缺氧心肌耗氧决定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心率、心肌收缩力、
14、心室壁张力心肌氧耗=心率收缩压心肌从血中提取65%-75%的氧 氧需求增加时,就只能依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增加心肌供氧心肌供氧量取决于冠状动脉血流量和血液携氧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冠脉循环有很大的血流储备能力,使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的需血保持动态平衡: 剧烈活动时冠脉扩张,血流量可增加67倍冠脉固定狭窄或微血管阻力增加时,冠脉血流量,影响冠状动脉灌注。心肌供氧心肌供氧冠状动脉管腔存在显著的固定狭窄(50%-75%), 安静时尚能代偿安静时尚能代偿 运动、心动过速、情绪激动运动、心动过速、情绪激动 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不平衡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不平衡 ,称为称为“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多引
15、起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多引起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 破裂、糜烂、出血 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管腔狭窄管腔狭窄 心肌氧供减少心肌氧供减少 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 称为“供氧减少性心肌缺血”,引起ACS的主要原因 心肌缺氧是心肌缺氧是 需氧量增加需氧量增加 供氧量减少供氧量减少 共同作用的结果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节第三节 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一、稳定型心绞痛概念是在冠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阵发性胸痛的的临床综合征。二、稳定型心绞痛病因及发病原理心脏负荷增加,冠脉血流减少或冠脉痉挛导致心肌内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心脏自
16、主神经。1.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 其他: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梅毒性主动脉炎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三、稳定型心绞痛特点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样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累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疼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因在数周至数月内无明显变化。心绞痛当有下列情况时出现症状当有下列情况时出现症状四、病理解剖稳定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1、2或3支冠脉管腔直径减少70%的病变者分别各占25%左右,5%-10%有左主干狭窄。其余约15%患者无显著狭窄,提示患者的心肌
17、血供与氧供不足,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冠脉循环的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离解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病理生理患者在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的变化,反映心脏和肺的顺应性降低。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室壁收缩不协调。五、临床表现 症状(symptoms) 1.部位(position)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
18、往是相似的。 疼痛疼痛部位部位五、临床表现2.性质(quality)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绞痛、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 五、临床表现3.诱因(induced factors)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疼痛发于劳累或激动的当时。早晨好发。4.持续时间(duration)一般疼痛出现后3-5min以内逐渐消失(LVEDP,心排血量,Bp。临床表现先兆: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最突出症状:1. 疼痛:程度重、时间长、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无效。2.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发热、心动
19、过速、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3. 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恶心、呕吐、上腹胀痛。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最多见,尤其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最多见,尤其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5. 低血压和休克低血压和休克:在疼痛期间未必是休克。休克约在疼痛期间未必是休克。休克约20%,主主要为心肌广泛坏死要为心肌广泛坏死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6.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32%48%。严重者。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可发生肺水肿。泵衰竭 ( Killip分级 ) 级 无明显心力衰竭 级 有左心衰竭
20、,肺部啰音50肺野 级 有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啰音 级 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学变化Forrester分级类 无肺淤血和周围灌注不足;PCWP和CI正常类 单有肺淤血;PCWP增高( 18mmHg),CI正常 2 .2L (min m 类 单有周围灌注不足;PCWP正常 18mmHg),CI降低 2 .2L (min m 主要与血容量不足或心动过缓有关类 合并有肺淤血和周围灌注不足; PCWP增高( 18mmHg), CI降低 2 .2L (min m 临床表现体征:l心率增快、心脏正常或扩大心率增快、心脏正常或扩大l心尖区心尖区S1S1减弱,出现减弱,出现S3S3、S
21、4S4l10-20%10-20%病人在起病病人在起病2-3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二尖瓣乳头肌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功能失调心尖部粗糙收缩期杂音心尖部粗糙收缩期杂音l血压降低:一般都降低,且可能不再恢复血压降低:一般都降低,且可能不再恢复l其他其他: :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有关的其他体征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有关的其他体征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一、心电图:有进行性改变 1、特征性改变lST段增高呈弓背向上型l宽而深的病理性Q波:面向心肌坏死区导联lT波倒置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二
22、)、动态性改变超急性期:起病后数小时内;无异常/高尖T波急性期: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ST-T成单向曲线;R波降低,出现病理性Q波亚急性期:数日至2周。ST回到基线,T平坦或倒置。陈旧期:数周至数月后。T波对称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三)定位、定范围导联导联前间隔前间隔局限前壁局限前壁前侧壁前侧壁广泛前壁广泛前壁下壁下壁下间壁下间壁下侧壁下侧壁高侧壁高侧壁正后壁正后壁V1V2V3V4V5V6V7V8aVRaVLaVF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二、放射性核素检查三、超声心动图四、实验室
23、检查WBC,ESR增快,CRP增高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肌红蛋白增高 肌钙蛋白T/I167心肌酶学改变心肌酶心肌酶升高时间升高时间高峰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持续时间CK6 hr24 hr3-4 dCK-MB4 hr16-24 hr3-4 dcTnI*3-4hr11-24hr7-10dcTnT*24-48hr10-14dMYO2hr12hr24-48 hLDH8-10 hr2-3 d1-2 wk血清心肌酶及坏死标记物水平的动态变化心肌梗死诊断典型临床表现:缺血性胸痛特征性心电图心肌酶/坏死性标记物的动态变化170新的AMI诊断指南心肌损伤标记物显著增高(CK-MB、TnT / I )且具有下述一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第八 内科 冠心病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