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课件(精品).ppt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课件(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课件(精品).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为什么开展监测工作?如何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监测?如何报告?存在的问题?工作意义?一.为什么开展监测工作?根据国家药品评价中心报告,2012年我国收到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报告突破18万份,百万人口报告数全国平均达137份。事件伤害程度为死亡的报告占总报告数的0.06%,事件伤害程度为严重伤害的报告占总报告数的12.93%,事件伤害程度为其他的报告占总报告数的87.01%。设计因素设计因素材料因素材料因素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物理化学评价物理化学评价生物学评价生物学评价临床评价临床评价风风 险险我们
2、使用的医疗器械安全吗? 使用环节的影响 患者自身因素 风险可接受风险可接受对批准上市产品的使用风险已经采取控制措施,在现有认知水平下,相对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产品-基于现有认知水平,风险小于获益风风 险险 广泛应用,不可或缺。广泛应用,不可或缺。 医疗器械的发展推进了当今医学的发展。医疗器械的发展推进了当今医学的发展。 具有关方面预测:具有关方面预测: 医疗器械产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医疗器械产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20102010年的全球市场总值将超过年的全球市场总值将超过40004000亿美元。亿美元。医疗器械监管条例上市前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理办法医疗器械医疗器械
3、注册管理办注册管理办法法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临床试验规定定上市后医疗器械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工作指南(试行)(试行)医疗器械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召回管良事件召回管理办法理办法医疗器械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再评价管理办法法(试行)(试行)http:/ 医疗器械本身的风险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临床对医疗器械的广泛应用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二.如何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质量事故质量事故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死亡事件严重伤害事件:是指有
4、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危及生命;(二)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三)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群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同一生产企业、同一品种、同一批号器械,30日内出现严重伤害不良事件的人数超过3人。概念概念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通过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疑不良事件进行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最终对医疗器械采取有效的控制,防止医疗器械严重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和蔓延。 医疗器械再评价: 是指对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实施相应措施的过程上市前上市后上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指
5、导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工作的依据,不作为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和处理医疗器械质量事故的依据。三.如何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遵循可疑即报原则 应当报告涉及其使用的医疗器械所发生的应当报告涉及其使用的医疗器械所发生的 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严重伤害或死亡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不良事件。在向监管部门报告的同时,应当告知相关医疗的不良事件。在向监管部门报告的同时,应当告知相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器械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 对于不能确定是否为严重伤害,但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患者、对于不能确定是否为严重伤害,但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患者、使用者或
6、其他人员伤害的事件,应当进行报告。使用者或其他人员伤害的事件,应当进行报告。 对于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伤害的事件对于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伤害的事件,可自愿进行报告。,可自愿进行报告。 对于医疗事故或者医疗器械质量问题,不属于医疗器械不良对于医疗事故或者医疗器械质量问题,不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应当按照相应的法规要求进行报告或处置事件的报告范围,应当按照相应的法规要求进行报告或处置。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使用的医疗器械有关,
7、需要按可疑医疗器与所使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械不良事件报告。濒临事件原则濒临事件原则 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可疑即报原则可疑即报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报告事
8、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不属于报告范围和医疗器械无关:不使用该器械也会出现的不良事件。单一的使用错误:在说明书、操作指南明示的情况下仍未按照明示使用。要有明确的判定依据,如:要有明确的判定依据,如:检验报告、说明书和操作指南的明示信息。检验报告、说明书和操作指南的明示信息。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的评价意见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的评价意见如果依据不足或在规定时间内来不及取得明确依据:如果依据不足或在规定时间内来不及取得明确依据:可疑即报可疑即报 注注 意意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是一个判定标准,是一个
9、判定标准,而非报告标准。而非报告标准。w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应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可疑即报可疑不良事件质量问题不良事件使用不当患者因素医疗器械 什么是医疗器械?什么是医疗器械? 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四)妊娠控制。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1999年12月18日国务院第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器械 不良 事件 培训 课件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