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中物理复习教案设计有哪些.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初中物理复习教案设计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初中物理复习教案设计有哪些.doc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初中物理复习教案设计有哪些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设计1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密度及物质密度的测定。密度是第六章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与第五章已经学过的比热容概念相类似,也是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密度是学习压强、浮力学问的基础,是重要的基础学问。 完成本节内容须要有质量、体积等学问基础,同时还须要有质量测量和体积测量等试验基础。 本节以学生已有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一阅历引入,通过经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过程,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比值是肯定值和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密度的概念。 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试验,进一步巩固天平和量筒的运用,加深对密
2、度概念的理解,体会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了解生活中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 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加,在试验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客观现象探究其背后隐含的客观事实,相识形成物理概念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合作探究和小组间的共享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学会设计试验方案,测定物质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试验,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的得出过程,相识分析数据、正确处理数据在科学试验中的重要性。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物质质量
3、与体积的关系试验,养成小组合作与沟通共享的团队意识。 (2)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试验,形成仔细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3)通过密度学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介绍,感悟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间的紧密联系。(4)通过阅读王冠之谜,激发学习物理的爱好,领会科学与人文的不凡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资源 1、学生试验器材(每46人一套):体积相同的木块和泡沫海绵;相同规格的铁钉若干;相同体积的小铜块、铁块、铝块若干;托盘天平;量杯;量筒;烧杯和水等。 2、演示试验器材:体积相同的水、食用油、牛奶;烧杯和托盘天同等。 3、自制PPT幻灯片、多媒体教
4、学设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密度、测定物质的密度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实例和探究小试验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同生活认知阅历动身,通过分组试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各小组分析处理试验数据、沟通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密度的概念。通过学生试验测定物质的密度,进一步巩固对密度的理解,了解密度学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密度的概念。方法是:通过体验、演示、探究等递进式的试验,强化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与比热容概念的类比、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辩析,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试验和密度学问的
5、应用,进一步强化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是:通过视察演示试验的现象,发觉并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试验自主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试验过程中经验探讨、小组间沟通、试验数据记录、分析和进一步处理试验数据,得到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反映物质的特性,从而形成密度的概念。 本设计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关注对学习爱好的激发和物理学问与生活、其他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自主试验探究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启发和点拔作用,进而养成探究意识和通过试验获得数据、分析处理试验数据、归纳试验结论的实力。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
6、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活动I 学生活动1 用手掂量体积相同的木块和泡沫海绵,感受它们质量上的差异。 情景I 演示试验 将分别盛有相同体积水、食用油、牛奶的相同规格的烧杯,两两组合放到已调好平衡的托盘天平上,视察现象。 活动II 学生试验1 利用给定的器材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 活动III 小组沟通 小组间共享沟通试验成果,得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活动 应用1 阅读教科书P5页上的常见物质常温下密度表,进一步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情景II 视频 播放鉴别未知矿石的片段,引出如何测定物质密度的主题。 活动 学生试验2 测定物质的密度。
7、 活动 应用2 密度学问的应用。 3、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自主试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通过分小组的试验探究,结合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肯定值的结论。而后小组间对各自的试验结论进行沟通,得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形成密度的概念。 其次环节,学生试验,测定物质密度 通过小组探讨、方案设计,分别测出给定物质的密度。 七、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学生活动:用手掂量体积相同的木块和泡沫海绵,感受它们质量上的差异。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 2.演示试验:将分别盛有相同体积水、食用油、牛奶的相同规格的
8、烧杯,两两组合放到已调好平衡的托盘天平上,视察现象。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质量一般不相同。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 3.密度 (1)学生试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分小组利用给定的器材进行试验,记录体积与质量的数据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结论。 (每小组桌上可以摆放两种以上的物质,以便操作娴熟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对同种物质的探究任务后,可以对不同种物质进行探究。) (2)小组沟通 各小组派代表介绍试验及对数据的处理过程,阐述各自得出的结论。结合各小组探讨对象的不同整合数据,开展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得出不同的物质质量
9、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的结论。 (3)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结合上述过程得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密度=质量/体积,介绍密度的物理量符号,并由定义式导出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而后简洁介绍千克/米3与克/厘米3之间的换算关系。 4.密度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复习比热容概念,将密度与比热容进行类比。 辩析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依据密度=质量/体积,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依据密度=质量/体积,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阅读教科书P46页,了解影响物质密度的因素,进一步加深理解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特性的一个物理量,与自身的质量与体积均无关。 5.同一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
10、同 结合固体、液体和气体各状态分子间隙的不同以及物质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密度的差异。(密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普遍,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可以多介绍一些生活常识,如水在4时密度最大等。) (三) 学问应用 6.巩固练习 (1)运用已学学问完成教科书P6和P7页上的例题1和例题2。 (2)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要求学生利用已有学问叙述其物理意义。 其次课时 (一)引人 1.用黑色颜料涂黑一铁块或小钢块,要求学生推断组成此物体的物质,即给出问题如何鉴定物质,然后播放科学上鉴别未知矿石的视频片段,引出测定物质密度的课题。 (二)新课 2.测定物质的密度 (1)设计
11、试验方案 固体物质密度的测定 结合已有的密度学问,探讨须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须要运用的测量仪器。对于学生设计的试验方案中不完善之处,老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并引导同学补充完善。 由于形态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定须要借助量筒间接测量,所以首先要强化量筒的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明确所谓在量筒内加入适量的水就是指能将待测固体浸没又不应当让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超过量筒的量程。然后,探讨在水中漂移及沉底物体体积测量的方法,最终确定测定固体密度的试验方案。 液体密度的测定 液体密度的测定的关键是要探讨详细的操作细微环节,即是要先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将适量液体倒入量筒登记倒出液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
12、的总质量,两次质量值相减得出倒出液体的质量,将此质量除以液体的体积就是所测液体的密度值。(要具体探讨这一操作之所以能有效减小误差的缘由) (2)学生试验 依据探讨、沟通后的试验方案,分小组分别测定铜块、木块、水的密度。(试验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巡察与指导,刚好发觉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订正) (三) 学问应用 3.巩固练习 (1)通常说的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 比木头大。 (2)利用已有学问完成教科书P8页上例题3. (3)一只玻璃瓶的质量为0.5千克,装满水后质量为1.5千克。若用它来装煤油,则可以装多少千克(已知 煤油 =0.8103千克/米3)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设计2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
13、起电现象。 2.通过试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运用验电器。 3.能用静电学问说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打算 1.打算物品 塑料梳子、碎纸片、塑料直尺、铅笔、报纸、保鲜膜(或便利袋)。 2.家庭试验 拿一张薄纸,放在电视机荧光屏前。分别做开关电视机动作,留意视察薄纸。 写出你的发觉,课上与同学们沟通。 3.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摩擦起电现象 活动1:利用打算的物品进行下列操作,并视察现象。 1. 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觉是 。 2. 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
14、快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 (会、不会)掉下来。 3.阅读课本43页上半部分。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带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参照教材43页图13-4(若橡胶棒较大, 说 明 由于教材中本节的内容较全面而充溢,建议教学时尽可能依据教材。 合作探究 可用塑料圆珠笔壳代替) 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摩擦时可将两根玻璃棒放在一起同时用丝绸摩擦) 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与玻璃棒方法相像) 3.将被丝绸摩擦过
15、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4.阅读并记忆课本44页上部的结论 思索:假如已知一个物体带了电,我们能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检验出带电的性质 活动3.阅读教材44页【信息窗】和45页【加油站】 活动4:完成教材44页沟通与探讨 说 明 对于信息窗 和加油站等部分老师可通过制作动画利用课件演示,以便于学生理解。 其次节 让电灯发光 学习目标 1.知道电路的组成。 2.知道通路、开路和短路。 3.会连接简洁的电路,会画电路图。 课前打算 1.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电路的组成 活动1:利用供应的器材,动手连接使
16、小灯泡发光。(请留意:不要将电池的两端干脆连接在一起!)并思索下面的问题: 1. 视察电路由那些器件组成你知道各器件的作用吗 2.阅读教材第页第段,说一说你连接的电路中的电流时怎样流淌的。 二、通路、开路和短路 活动2:阅读教材第页第段,完成下面的活动: 将活动1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处于 状态;断开开关或取下一根导线后,视察小灯泡 光,此时电路处于 状态;假如发生短路,则 。 说 明 合作探究 三、电路图 活动3: 1、画出下列电路元件的符号。 元件 开关 电池 灯泡 电动机 交叉不相连的导线 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T形连接的导线 符号 2、画出活动1的电路图,。 思索:画电路
17、图时应留意哪些事项。 1、要让学生明白画电路图的方法,可强调元件的位置不要过于受电路连接的影响,知道等效性,知道形变而本质不变。 2、可加强对学生进行画电路图或推断所给电路图正误的练习。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目标 1.知道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2.会连接简洁的串、并联电路。 3.能画出和识别串、并联的电路图。 课前打算 1. 收集信息 视察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了解家庭用电器之间工作时是否相互影响。 教室里的一个开关能限制几盏灯。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串联和并联 活动1:利用供应的器材,连接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 并画出电
18、路图。 对比电路图,你的连接方式跟其他同学的一样吗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说 明 合作探究 活动2: 探讨沟通:小组同学探讨刚才连接电路时遇到的问题,说出你们的体会。 活动3: 1、假如一只开关同时限制两盏电灯的通断,则两盏灯可以采纳(1) 联;(2)若采纳 联则开关须处在 路上。 2、画出电路图,使得电路中有两只开关,每只开关各限制一盏灯的通断而不影响另一盏灯的通断。 3、按上图连接实物,进行试验,并登记你的发觉。 思索:教室里一个开关能限制多盏灯,这些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写或说出你的理由。 说 明 要引导学生总结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激励学生细致视察,多发觉。 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
19、路的电流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单位。 2.相识电流表,会正确运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3、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学时支配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相识电流和怎样运用电流表,其次学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第一学时 课前打算 1.复习回忆:导体中的 向肯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物理学上规定,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路接通时,电流从电源的 流出, 经过导线、用电器等流入电源的 。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电流 活动1:阅读教材第53页电流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电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初中 物理 复习 教案设计 哪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