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消方式的互联微网协同自治运行策略-沈俭荣.pdf
《基于产消方式的互联微网协同自治运行策略-沈俭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产消方式的互联微网协同自治运行策略-沈俭荣.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产消方式的互联微网协同自治运行策略沈俭荣1 ,文云峰1 ,郭创新1 ,马士聪2 ,贺庆2( 1.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27; 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0192)摘要:随着分布式电源在用户端的广泛接入,互联微网间的调度问题将呈现非合作特性,难以直接通过集中优化求解。鉴于此,文中结合电力市场双边交易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产消方式的互联微网协同自治运行策略。该策略充分尊重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通过挖掘电力供需本质以及主动能量管理为配电网的经济优化调度提供依据。针对该策略设计了一种双层优化算法:下层优化问题通过计算微网系统自治状态下的节点边际电价和需求曲线以寻求互联微网协
2、同运行的平衡点;上层优化问题基于原对偶内点法对微网出力及联络线功率进行优化。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互联微网分散协同运行策略的正确性及其用于主动配电网实时优化调度的有效性。关键词:微网(微电网) ;产消方式;分散自治;协同;主动配电网收稿日期: 2015- 04- 19;修回日期: 2015- 10- 19。上网日期: 2016- 03- 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资助项目( 2013CB228206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LZ14E070001) ;国家电网公司基础性前瞻性科技项目( XT71- 14- 003) 。0引言现代配电网的结构日趋复杂,分布式电源( D
3、G)和主动负荷的涌现致使电网能量流的时变性急剧增强 1 。传统的中低压配电网潮流单向流动, DG的可接入性、配电网拓扑的灵活性较差,集中式的协调优化成为一个维数不断升高的非线性优化问题 2 。研究指出,采用“信息集中,决策集中”的集中式调度方法业已不适用于具有非合作特性的互联微网形态 3- 4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与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微网的能量管理和快速控制决策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 5- 7 。将一个主动配电网划为多个微网(分区) ,多个微网分散自治、协同运行即可降低能量供需平衡调控的难度,是大型互联系统优化运行的有效策略和最新研究方向。微网技术通过分散能量管理维持功率的局部优
4、化与平衡,同时保障了各微网个体的利益 8- 9 。微网内部自给自足,具有自治特性。然而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微网不可能独善其身,势必要与主配电网或其他微网结合运行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当微网公共耦合点(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PCC)的节点边际电价( local marginal price, LM P)低于外网价格时,可以向外售电,成为供电方( Producer) ;反之则从外网购电,成为受电方( Consumer) 。因此微网将根据运行工况在供电方和受电方两种角色之间切换。这与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980年提出的产消合一( Prosumer= Producer+ Co
5、nsumer) 10的经济概念不谋而合,即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也参与了生产。由此可将微网视为产消者,微网间的联络线功率将是与实时电价相关的双向潮流。为提高含多微网的配电系统能量管理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国内外学者对互联微网的调度方法作了深入研究。文献 11面向邻近海岛的多微网系统建立了各微网联络线功率控制的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解决离网型多微网系统动态经济调度的方法,但其本质上属于集中式控制方式,并未考虑微网间的非合作特性。文献 4, 12建立了基于交易价格的多微网智能配电网动态博弈模型,但并未厘清微网系统的价格形成机制。文献 13提出了一种基于互动电网的含多微网电力系统调度模式,将微网作为第三方参与
6、市场竞价。但该调度方法将微网购售电价格视为定值,忽视了其随微网出力变化的对应函数关系。文献 14构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系统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能量协调控制架构,但其同级代理不进行信息交互,而直接由上级代理派发激励信号,导致区域电网间的协同性体现不足。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结合电力市场双边交易机制,提出一种基于产消方式的互联微网协同自治运行策略,设计了互联微网双层优化方案,以确定联络线功率流向及大小,通过微网系统的主动能量管理04第40卷第9期 20 1 6年5月1 0日Vol. 40 No. 9 M ay 10, 2016DOI: 10. 7500/ AEPS20150419005http: / /
7、www. aeps- info. com实现配电网的全局优化调度。在下层优化中,通过计算微网自治状态下PCC的LM P,交换价格信息和供需曲线,寻求互联微网协同运行的平衡点;上层优化基于原对偶内点法对微网出力及联络线功率进行优化。最后通过算例及其仿真结果对所提协同自治运行策略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1 协同自治运行框架与流程将每一个微网定义为一个产消者,微网根据电价信号转换自身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角色,再与其他产消者协同调度,将这种调度方式简称为产消方式。产消者的规模从以家庭为单位的能量系统到区域级电网不一而足,每个产消者均设置有一个自治代理( Agent) ,负责调度分区内的分布式发电设备和
8、可控负荷。代理间通过交互少量信息确定联络线功率以达到协同运行目的,通信信息包括微网PCC的LM P以及供需曲线。当微网PCC的LM P与主配电网或其他微网价格相同时,视为供需平衡,即可确定联络线功率。不同于传统配电网“金字塔”状的调度结构,多个微网互联互通、协同自治具有自下而上、扁平化的特性 15 。由于灵活性往往需要分权制的支持,应将决策权下放到愿意承担又能够承担的最低层级。微网的本地化分散决策可以保证配电网系统的灵活调度。将全网的调度问题分为两层求解:下层满足各个微网的自治运行,通过数次协同得到微网联络线功率理想值;上层运用原对偶内点法对微网出力及联络线功率进行优化调度。图1给出了互联微网
9、协同自治运行的两层优化机制。图1协同自治两层优化机制Fig. 1 Two- level optimization mechanism ofautonomous- synergetic operation下层问题求解:首先设置联络线初始功率为0,并行求解各微网PCC初始LM P。通过比较LM P大小,确定各微网供电方/受电方角色。此时忽略联络线阻抗,绘制供需曲线求取联络线功率,将结果叠加后得各微网联络线功率理想值。上层问题优化:运用数值微分求取PCC的LM P对于有功出力的灵敏度因子,将微网出力的可接受波动范围设为约束条件,以联络线网损最小为目标,运用原对偶内点法对微网出力和联络线功率进行优化。
10、在上述协同自治过程中,微网之间的通信信息仅有PCC的LM P和供需曲线,上层问题与下层问题之间的交互信息仅有各微网的理想出力值和优化值,因此通信数据量极小。加之各微网并行自治,问题求解速度能达到实时调度的要求。2下层问题:微网自治运行初值求解下层问题主要求解微网PCC功率的调度参考值(理想值) 。如图2所示,主要涵盖3个步骤: 各微网PCC初始电价的并行计算; 微网供电方/受电方角色确定; 微网供需曲线的绘制及联络线功率求解。 644 ) 0 ? 5 LMP 51 52 5N L 4 644 ) ) * ! ELMP . 5 + + ? 8NY图2联络线功率参考调度值求解流程Fig. 2 Fl
11、ow chart of solving the reference value oftie- line power2. 1 微网PCC初始LM P计算LM P对于求解能量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6 。并行计算各微网PCC的LM P,通过两两比较微网PCC价格高低,即可决定微网供电方/受电方角色。 LM P可以分解为3个部分 17 :市场出清价格、边际网损价格和边际阻塞价格。具体公式如下: = M CP- M CP p loss p i - cong. ( 1)式中: M CP为市场出清价格; p loss/ p i为边际损耗因子; cong.为线路阻塞价格,为简化研究,此处忽略线路阻塞价格。2
12、. 1 . 1 市场出清价格在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下,所有发电机和负荷都有参与报价的权利。采用双边交易机制 18 ,微网内部自给自足,必要时与外网协同运行以平衡14沈俭荣,等基于产消方式的互联微网协同自治运行策略电力供需。其中发电机的有功出力为:p G, i =c G, ib G, i i = 1, 2, , N ( 2)式中: pG, i为第i台发电机的有功出力; c G, i为第i台发电机发出功率p G, i时的出清边际成本; b G, i为第i台发电机的报价率,即发电成本随发电功率的变化率(供应曲线的斜率) ; N为发电机台数。负荷的有功消耗为:p D, j = c 0D, j - c
13、 D, jbD, j j = 1, 2, , M ( 3)式中: p D, j为第j个负荷的有功消耗; c 0D, j为第j个负荷的需求曲线的截距; c D, j为第j个负荷吸收功率p D, j时的出清边际电价; b D, j为第j个负荷的报价率; M为负荷个数。不等式约束:p minG, i p G, i p maxG, i i = 1, 2, , N ( 4)p minD, j p D, j p maxD, j j = 1, 2, , M ( 5)式中: p maxG, i和p minG, i分别为第i台发电机的有功出力上、下限; p maxD, j和p minD, j分别为第j个负荷的有
14、功消耗的上、下限。若发电机或负荷功率到达边界值,则不再参与市场报价,其节点价格按照剩余系统结算价格给定。假设由外网从PCC点输入的功率为p ww,则微网功率平衡方程为 p D, j = p G, i + p ww,在同一微网中,系统平衡后发电机出清边际成本c G, i和负荷的出清边际电价c D, j均等于市场出清价格 M CP: M CP =Mj = 1c 0D, jb D, j - p wwNi= 11b G, i + Mj = 11b D, j( 6)将 M CP回代入式( 2)和式( 3)即可求得发电机和负荷的调度参考值,分别记为p 0G, i和p 0D, j 。此时因为并未考虑微网网损
15、,对发电机的调度值还需调整,而主动负荷的调度值已确定,即p D, j = p 0D, j 。2. 1 . 2分散松弛因子在计算微网潮流时,将发电机设为PV节点,负荷设为PQ节点,而取消了平衡节点的设置。原因有以下两点: 将微网有功功率不平衡量分散到各发电机节点,可以避免对平衡节点功率的依赖 19 ;不同的平衡节点选取方式影响众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利益,有悖于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按发电机的功率初值比分配不平衡功率是确定分散松弛因子的最常规方法,然而若采用这种方式分散功率不平衡量,当发电机达到功率极限时LM P会发生突变,不适用于实际系统。因此分散松弛因子按式( 7)确定,即按发电机的备用容量比确定
16、分散松弛因子,以确保LM P的平滑变动。 i = pmaxG, i - p G, iNi= 1( p maxG, i - p G, i ) i = 1, 2, , N ( 7)式中:分散松弛因子 i的和恒为1。在潮流计算每一次迭代中,将不平衡量分散叠加至各台发电机,如式( 8)所示,更新其调度参考值。p k + 1G, i = p kG, i + ip km i = 1, 2, , N ( 8)式中: k为迭代次数; p m为功率不平衡量。2. 1 . 3边际损耗因子目前网损分摊的方法较多,有平均网损分摊法、潮流跟踪法、合同路径法等。将分散松弛因子应用于节点电价的分解模型中,通过转置雅可比矩阵
17、,得到边际损耗因子的求解矩阵 17 。2. 2绘制供需曲线并求取各微网功率调度参考值若考虑联络线损耗,则仅在协同收益高于损耗成本与协同成本之和时,才发起一次协同。为简化研究,假设价差大于0. 5%时,相邻微网便会进行一次协同过程。而在下层问题的求解中,由于求取的是联络线功率理想值,所以将协同终止的条件设为价差为0。首先,将联络线功率初始化为0,即令p ww = 0,求得各微网PCC初始LM P。如图3所示,假设微网1和微网2相连,初始状态 PCC1 PCC2 ,则确定微网2为供电方,微网1为受电方,即微网1从微网2购买廉价电能。 5164 ) pwwPCC1 PCC2 52图3两微网协同运行F
18、ig. 3 Synergetic operation of two microgrids图4给出了在一个确定时间断面PCC的LM P与微网输入(输出)功率的对应关系,即微网的需求(供给)曲线。其交点坐标为( 1. 940, 0. 545 0) ,即认为微网2向微网1输送1. 940 M W的功率时,两微网系统达到平衡,本次协同结束。在求取交点坐标时,设置收敛条件为| | 10- 5 ,采用二分法对联络线功率相对应的PCC的LM P进行采点计算,比较该联络线功率下两微网PCC的LM P大小,逐步缩小联络线功率的解空间,直至找到供需平衡点。将两微网系统扩展至3个及以上微网,如图5所示。各微网根据价
19、格信号决定联络线功率流向与大小,本质上是在非合作环境下对电力资源进行竞争和优化配置。 PCC电价不相同的两个微网协同242016, 40( 9) 学术研究http: / / www. aeps- info. com运行后,再与其他电价不相等的微网协同直至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整个协同过程中互联微网两两协同,微网代理间两两交互信息。将相关联络线功率叠加即可得到微网的总输入/输出功率(记为微网的注入功率) 。互联微网之间的协同存在两种方式:基于黑板模式的协同方式和随机协同方式。0 1 2 3 40.400.450.500.550.600.650.700.75PCC1PCC2644 ) pww/MWPC
20、C/(5g(MWgh)-1)(1.940 0.545 0)图4两微网PCC的LM P随联络线功率变化走势Fig. 4 LM Ps at PCCs of two microgrids changedwith tie- line powersPCC APCC BPCC CPCC D PCC n 5A 5B 5C 5n 5D图5非合作环境下互联微网协同运行Fig. 5 Synergetic operation of interconnectedmicrogrids in non- cooperative environment2. 2. 1 基于黑板模式的协同方式黑板模式是一种常用的架构模式。不同数
21、据处理逻辑通过在黑板上共享信息,相互影响和协同来完成数据分析处理 20 。在互联微网的协同运行过程中,其控制机制总是选择价差最大的两个微网优先协同。这种协同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减少协同次数以降低系统消耗,但由于每次协同都需要互联微网系统完整的电价信息,不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2. 2. 2随机协同方式随机抽取两个微网进行协同,每次协同结束后更新PCC节点电价和相应联络线的功率值,直至整个系统完全平衡。这种协同方式避免了黑板模式的集中式特性,任意两个微网直接通信、即时协同,适用于微网数目较多的配电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微网协同对象的选择可能不仅仅取决于电价因素,还会对电能质量服务、黑启动
22、服务等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若不考虑上层优化,随机协同方式可以保证微网自由选择供电商的权利,适应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若采取第一种协同方式,联络线功率的解仅有一个,而第二种方式由于其随机性导致系统完全平衡时,联络线功率存在2k - 1n个解。其中n代表微网个数, k代表协同次数。事实上,采用黑板模式求得的各条联络线功率值仅为随机模式的一个特解。定理协同过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或得到何种解,每个微网的注入功率是唯一确定的。证明过程见附录A。3上层问题:联络线功率优化由于下层协同计算问题并未考虑联络线阻抗,求得的各微网的注入功率仅为理想值。实际系统中,需考虑联络线阻抗及其拓扑结构,对微网注入功率
23、进行优化调度,进而得到联络线实际输送功率。其本质上是一个潮流优化问题,可采用原对偶内点法进行求解。原对偶内点法是目前用于求解交流最优潮流问题的主流算法,它结合了牛顿法和对数障碍函数法,具有编程简单、计算量小、速度快等优点。当参与协同的微网数量增加,或电压约束、联络线约束增加时,内点法迭代次数增加较少,使得优化速度能满足联络线功率实时调度的要求。将联络线网损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即F = min ni= 1Vi j iVj ( Gij cos ij + B ij sin ij )( 9)式中: n为参与协同的微网个数; j i表示与节点i相邻的节点; Vi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 Vj为与节点i相邻节点
24、的电压幅值; Gij和B ij分别为节点i和j之间导纳矩阵元素的实部和虚部; ij为节点i和j的电压相位差。等式约束即为潮流方程:P Gi - Vi nj = 1Vj ( Gij cos ij + B ij sin ij ) = 0( 10)QGi - Vi nj = 1Vj ( Gij sin ij - B ij cos ij ) = 0( 11)式中: i = 1, 2, , n; P Gi和QGi分别为第i个微网PCC节点向联络线注入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将所有PCC节点都视为发电机节点,发电机功率为正代表微网通过联络线向外网售电,反之则代34沈俭荣,等基于产消方式的互联微网协同自治运行策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方式 互联微网 协同 自治 运行 策略 沈俭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