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0课件.ppt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0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0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导 读 1. 1.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请问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的结论。请问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论呢?论呢?2.2.人类至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是为什人类至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是为什么可以知道地球已经存在了么可以知道地球已经存在了4646亿年之久?亿年之久?3.3.(脑筋急转弯)(脑筋急转弯)四个人在屋子里打麻将,四个人在屋子里打麻将,突然警察来了,把他们都带走了。请问,这突然警察来了,把他们都带走了。请问,这是为什么?是为什么?答
2、案:因为被打的那个人的名字叫着“麻将”。第一节 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一、什么是思维 (一)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小结:间接间接和概括概括;思维活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
3、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二、思维的分类二、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1.直观行动思维 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如艺术
4、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三、思维的品质三、思维的品质1.1.思维的广度思维的广度 指思维的广阔性,指要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处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2.2.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 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指外在的条件发生变化,主体采取灵活的方式,以适应变化的环境。3.3.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 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的本质,对事物是否剖析的彻底。4.4.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 指不借助于现成的答案和别人的帮助。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独立性并非的人易受他人暗示。5.5.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6.6.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
5、逻辑性 【自我分析】一个人第一天上山,第二天下山,走的速度不均匀,但时间(早上6点到晚上6点)、路程完全相同。试证明:在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中,他必定有一个时间,正好经过同一个地方。 试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反思你的思维能力的各个品质的发展状况。四、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知过程已经齐全;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一、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1.1.儿童的思维在儿童的思维在2 2岁左右
6、岁左右发生;发生;2.22.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1.1.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出现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最初的语词概括。三、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概括。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概括。2.2.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3.3.第三阶
7、段:语词的概括。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 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一、思维方式的变化直观行动思维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1.1.直观行动思维(直观行动思维(0-30-3岁)岁)3 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不能离开直观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不能离开直观
8、的事物;的事物; 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离开了行动关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离开了行动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 23 3岁岁儿童身上表现最突出。儿童身上表现最突出。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直观行动思维举例案例案例1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种动作就停止了,
9、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现。案例案例2 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么。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在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具体形象思维举例2 23 35 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际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
10、进行分上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如2 2个苹果加上个苹果加上3 3个苹果,或者个苹果,或者2 2个手指加上个手指加上3 3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5 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结果的。结果的。2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具体性和形象性性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复
11、杂问题的时候,具体形象往往产生干扰作用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的,是高级的思维形式高级的思维形式。 严格说来,学前期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严格说来,学前期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萌芽。抽象逻辑思维举例1.1.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2.2.科学工作者进行各种科研工作。科学工作者进行各种科研工作。3.3.判断、推理。判断、推理。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
12、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接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的。的变化相联系的。1 1. .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感知和动作感知和动作; 2 2. .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表象表象; 3.3.抽象逻辑思维的工具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工具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语词所代表的概念。二、思维工具的变化(二)学前儿童思维工具变化的三个阶段(二)学前儿童思维工具变化的三个阶段1.1.幼儿初期幼儿初期,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思维活动主
13、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是行动的总结;2.2.幼儿中期幼儿中期,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动作不分离;3.3.幼儿晚期幼儿晚期,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案例分析
14、】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如果教师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一般采取什么方式?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科学概念的掌握往往需要用语言理解的方式进行。但学前儿童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很难用这种方式获得概念。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概括、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
15、期开始向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根据抽象水平,将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 【研究结论】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出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比如,“树”是基本概念,“植物”是上级概念,“松树”、“柳树”是下级概念。儿童先掌握的是“树”,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的上、下级概念。 (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案例分析】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
16、的,让小朋友看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如何看待幼儿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数概念的掌握是以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各种对象中抽出,并和相应的数字建立联系为标志的。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1)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3岁左右)(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3)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57岁) (二)学
17、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是肯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判断主要通过推理。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判断、推理进行。在幼儿期,判断能力已有初步的发展。 【案例分析】一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跑得快”。他说:“我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得很慢。”如何看待这一幼儿的判断?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是一种感知形式的判断。而间接判断则需要一定的推理,因为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 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他们进
18、行判断时,常受知觉线索的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动了。”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
19、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
20、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3判断根据客观化 【案例分析】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怕它冷;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在上面。”如何看待孩子的类似判断?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4判断论据明确化 【案例分析】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要刷牙吗?”幼儿说:“因为是妈妈说的。”如何看待这类现象?从判断论据看,幼儿起先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以后逐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幼儿初期儿童虽然能够作出判断,但是,他们没有或不能
21、说出判断的根据,或以他人的根据为根据,如:“妈妈说的。”“老师说的。”,他们甚至于并未意识到判断的论点应该有论据。随着幼儿的发展,他们开始设法寻找论据,但最初的论据往往是游戏性的或猜测性的。幼儿晚期,儿童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据,努力使自己的判断有合理的根据,对判断的论据日益明确,说明思维的自觉性、意识性和逻辑性开始发展。 (三)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 直接推理比较简单,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个结论。 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又可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22、 学前儿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抽象概括性差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幼儿概括能力发展的特点1年龄小的幼儿看到红积木、黄木球、火柴棍漂浮在水上,不会概括出木头做的东西会浮的结论,而只会说:“红的”、“小的”东西浮在水上。 2问一幼儿:“一切果实里都有种子,萝卜里面没有种子,所以萝卜(怎么样?)”,有的儿童立即回答说:“萝卜是根”,“萝卜是长在地上的” 学前儿童的推理往往建立在直接感知或经验所提供的前提上,其结论也往往与直接感知和经验的事物相联系。年龄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2逻辑性差 学前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往往不会推理。
23、对幼儿说:“别哭了,再哭就不带你找妈妈了”,他会哭得更厉害,因为他不会推出“不哭就带你去找妈妈”的结论。3自觉性差 答案完全不受两个前提之间,甚至一个前提本身的内在联系所制约。 (四)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研究结论】在教幼儿学习文学作品时,有无插图,效果很不一样。假定没有插图儿童理解水平为1,有插图后,34.5岁幼儿的理解水平为2.12;4.59.5岁为1.23。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
24、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 【案例分析】从以下两个案例中分析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1在给小班儿童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后,问孩子们:“孔融为什么让梨?”不少儿童回答:“因为他小,吃不完大的。” 2上课时,小班一个小朋友歪歪斜斜地坐着,老师批评说:“你们看,坐的姿势多好!”他们一说完,其他小朋友都学着他的样子坐起来。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案例分析】有位妈妈给儿子出了道加法题:“爸爸打碎了3个杯子,小宝打碎了2个杯子,一共打碎了几个杯子?” 孩子听后哭了,他说他没有打碎杯子。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典型现象】孩子看电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思维 发展 10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