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诗词三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诗词三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古诗词三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很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古诗的类型有许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三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共享。古诗词三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喜闻乐见、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酷爱。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念之时,全部的乡情仕意。是一首喜闻乐见的写景抒情的思乡诗。盛唐绝句
2、,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微环节,特别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
3、时,积累古诗词,增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酷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尝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路点睛思路一: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思路二:按依次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
4、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沟通来理解诗意,通过探讨和老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务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泊船瓜洲)学习提纲1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2正确、流畅地朗读泊船瓜洲这首诗,留意间、数、重、还的正确读音。3泊船瓜
5、洲的意思是()。4间的意思是();数重山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5绿的意思是();还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6诗集中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称为诗眼。默读诗句,勾出诗眼,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7探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又可以换成哪些词,与原句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一、古典音乐创设古诗情境,背诵怀乡古诗词。二、明确古诗学习方法:解诗眼解词理句连意体情。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正音:间、数、重、还。四、自读自学学习提纲345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五、导读导悟重点、难点、疑点及诗眼,体会思
6、想感情。1质疑问难,解决难点、疑点。2抓住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联系全诗想象意境,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之情。六、探讨绿又的精确、生动,领悟作者用景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练习提纲1背诵、默写古诗。2合志向象,把泊舟瓜洲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3积累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说说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情感。七、改写古诗,积累古诗古诗词三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学习目标1.相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课前打算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
7、导入,激发爱好1.“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妙、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不由自主思念家乡,今日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沟通资料,了解诗人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指名读诗,全班读,留意读准字音。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3.四人小组探讨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观赏诗中哪一句。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
8、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爱?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朝气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4.同桌互读,练说。5.指数名学生说。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画出不同的画面。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画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望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细致视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化的理解。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
9、生赛读。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莫非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品评诗句,升华情感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沉醉其间了吗?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家乡的缘由。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迫地想回家乡呢?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7.感情朗读。回来整体,深化体验1.漂
10、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2.练习背诵。其次课时回顾内容,谈话入题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初读古诗,整体感受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觉了什么?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品读诗句,领悟感情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2.指名答。3.“洛阳城里见秋风,
11、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7.小组内沟通: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8.引读“意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10.感情朗读。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12.小组内探讨沟通,各抒己见。13.全班沟通,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入情入境,深情朗诵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肯
12、定要想象画面,要专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找寻规律,识记生字精选阅读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的学问点1独坐敬亭山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安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旁边)。被称为“诗仙”。主要作品有蜀道难梦游天姥(m)吟留别将(qin)进酒古风李太白集等。相关背景: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味道,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加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明珠暗投,尝尽世态炎凉而产生的孤独与孤独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
13、劝慰的生活写照。主要内容: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愿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特别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剧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很多多有志向、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遇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特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视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好像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沟通。“
14、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傲慢与满意。2望洞庭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哲学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主要作品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浪淘沙等。相关背景: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间年去来洞庭湖,据文献牢靠的约有六次。说的是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所见的美景,作者观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刚好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抓住了最漂亮的湖光山色。主要内容: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
15、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当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假如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调的融合了。其次句用镜子的比方表现夜晚湖面的安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间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调,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方,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方的生动,读来饶好玩味。3忆江南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人,后迁居下邽。在文学上主动提倡新乐府运动,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6、他的诗风格平易清爽,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苦痛生活为题材。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相关背景:白居易曾经担当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当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当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活灵活现。主要内容: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憧憬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
17、”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调,给人以光芒耀眼的剧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衬托,充分显示了作者擅长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古诗词三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18、、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二、初读诗文,呈现画面1.今日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在学生朗读中,留意正音。蓑读su,遮读zh,不要读成平舌音。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爱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3.老师参加学生的探讨。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19、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然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闲情逸致地看那慢慢升起的明月。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安逸,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特别满意。(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淘气、疲乏)(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2.学习其次首诗。(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0、?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非常惊奇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张、使风描绘出两个调皮、可爱、天真的孩子。(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淘气,感受那悠然的画面。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爱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2.背诵古诗。六、拓展延长,想象画卷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好玩短文。2.默写牧童。其次课时一、揭题,初知美1.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2.释题:(1)介绍作者辛弃疾
21、。(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乡村)二、初读,走近美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登记来,不懂的做记号。5.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怎么办呢?请同学们通过你喜爱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探讨,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三、品读,感受美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留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
22、意、再说句意。)(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殊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春游的美妙感受。)学生朗读。(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也许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闲聊说话。)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华蜜、美妙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密切地闲聊,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华蜜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面的内容。(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23、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四周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华蜜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沉醉了。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观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溢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四、再读全词,回味美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尝。)2.作者间或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接着品尝醉字。)3.那对白发夫妻沉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沉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你呢?4.配乐朗读或背诵。五、课外拓展,延长美1.背诵这首词。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美丽的短文。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