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调查报告范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调查报告范文4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犯罪调查报告范文4篇 一、xx学校的概况 厦门市xx学校19101年11月由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校,11019年4月正式开办。工读学校由市教化局主办、市公安局和司法局协办,并派员参与管理工作的一所特别学校。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化方针,把接受工读教化的学生变更成为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驾驭肯定生产劳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合格公民。在校学习期限一般是一至三年,参照原来的文化程度,将73名在校生编为初一、初二各一个班,初三年段两个班,学籍仍保留在原学校,其进入工读学校的经验不记入学籍档案。毕业后由原校发给毕业证书,并一视同仁参与升学考试,在校生按同等初中收费,另收生活等费用450
2、元。工读生毕业后,学校还有一年时间对他跟踪,发生问题,还要帮教。 五年多来,xx学校先后接收工读生373名,从其中145名调查的错误、违法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长期旷课,夜不归宿,严峻违反校规的19名,占13.1%;二是打架斗殴,无理取闹,对抗辱骂老师的31人,占21.38%;三是有偷盗、赌博、抢劫、勒索行为的85人,占58.62%;四是有流氓习气,挑逗女同学,直至犯有两性错误的6人,占4.14%。 几年来,xx学校仔细贯彻立足教化、挽救孩子,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对在校生要求集中食宿,实行半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进校三个月不让回家,切断社会关系。在管理教化中坚持严
3、格管理和耐性劝服教化相结合;在课程支配上,以部编教材为主,正课教化与社会协助教化、适当劳动熬炼相结合;在教化方法上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表扬激励与指责惩诫相结合。全体老师既是传道授业的师长,又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密友。几年来,他们在教化挽救这批后进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果,把这批处于犯罪边缘的后进生中的大多数改造成好学上进,遵纪遵守法律,文明礼貌的好孩子。据已经离校的83名工读生调查,已拿到毕业证书的有34名,占离校总数的40.96%,有44名工读生因表现好,学习进步,被批准返回原校就读,占离校总数的51%。还有2人入团,1人入党参军。原工读生林某某,去年毕业后考入某中等专业学校。当他拿
4、到入学通知书时,激烈地哭了。他说:我是个浪子,我所以有今日,是老师帮助教化的结果。初二年段阮某某的妈妈一再夸工读学校办得好。她说:是xx学校挽救了我的孩子,现在小阮的学习成果不仅是公认的好,还学会了洗衣服,干劳动活。放假一回到家,就帮助家里干这干那。现在她对孩子的前途充溢了信心。 二、在校生犯错违法的根源 从现有在校的73名工读生的年龄来看,大部分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最小年龄仅12岁,最大年龄也才16岁,他们是怎样走上错误违法道路的?从59名犯有各种错误违法行为工读生来看,大部分都可以从他们的家庭和家教中找到缘由,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状况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一是家庭结构不健全。有父
5、无母或有母无父,或父母双亡或父母离异。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在小孩的心理和性格形成上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家长丢失或缺乏监护管教实力。使这些小孩长期无人管束,致使他们为所欲为恶习不断。三是溺爱娇惯型的。使小孩从小养成娇横行为,无心读书,大把花钱,无钱便勒索同学。四是双职工、双劳力型的。家长平常没精力管,听之任之,孩子出了问题又不够冷静,看法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立。 高校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高校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留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削减高校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
6、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高校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一、高校生犯罪特点(一)犯罪类型:高校生犯罪涉及的罪名非常单一,从目前统计状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有意损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高校生男女比例为7:1,男高校生主要涉嫌有意损害罪,女高校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高校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有意损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三)侵害客体:高校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
7、越熟识的人越简单成为被侵害对象,犹如宿舍同学。不相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有意损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四)强制措施:高校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遵守法律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变更强制措施的;(五)处理结果:惩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六)人员成分:在涉案高校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化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状况。(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状况没有出现一例。
8、(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高校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九)犯罪主观有意:这些高校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心情,全部都能照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非常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二、高校生犯罪缘由分析1、高校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化体系来看,重心仍旧在于学历教化,而非素养教化。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养”的状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志向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化的内容,就算是在高校,也仅仅是在高校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化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意分数,而忽视素养教化,遵守法律的概念也就非常淡漠了
9、。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高校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四周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高校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高校生案发后都懊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高校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高校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其次的是成人教化学院。不行否
10、认,某些民办高校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主动的贡献,成人教化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接着进修的人员供应了机会,但二者注意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高校生的成长。3、犯罪高校生心理缘由分析(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高校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高校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新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有意损害罪的高校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
11、全部是高校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高校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四周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怯,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实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假如没有人从旁开导,简单走上歧途。4、诱使高校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诱使高校生犯罪的干脆缘由,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高校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顺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高校生顺手牵羊;有意损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高校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
12、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损害。三、承办人在办理高校生案件中应留意的问题:1、承办人在办理高校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高校生犯罪要实行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高校生,要赐予其适当劝慰,激励其接着学业(或是接着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留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细致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2、承办人员应刚好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高校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高校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无趣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简单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假如我们在办案中忽视了对犯罪高校生身边环境
13、的了解,就不行能做好高校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高校生日常法律基础教化,加大对高校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化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3、承办人特殊应留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高校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来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高校生回来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高校生经验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须要四周的亲人挚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
14、,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高校生的生活信念,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高校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当关注自己经办的高校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激励其改过自新,刚好帮助犯罪高校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4、承办人员应针对高校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刚好调研,找出相像之处,刚好与案发高校联系,以讲座、宣扬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高校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高校生们平常留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镇静,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的未成年
15、人重新犯罪现象比较明显。这里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时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时已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犯罪的状况。由于这类案件日益增加,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特别现象,有关部门应赐予关注。本文从案件特点入手,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环境进行深化分析,并试图提出有效对策加以改善。两年间,我院共受理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案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15.44% 。一、案件特点分析(一) 在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中,以二次犯罪案件居多。其次次受到司法机关惩罚的未成年人占总数的92.5%;第三次受到惩罚的有2人,第五次受到惩罚的有1人。(二) 从重新犯罪的时间间隔上看,时间间隔较短
16、、在缓刑期内犯罪现象明显。缓刑期内重新犯罪的占总数的47.5%。从时间间隔上看,初次与重新犯罪间隔3年以下的占总数的45%;间隔3年至6年的占总数的22.5%;6年至10年的占总数的15%;间隔10年以上的占总数的17.5%。(三) 初次犯罪与重新犯罪的罪名重合度与其犯罪间隔成反比。犯罪间隔3年以下的人中,前后触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为61.1%;犯罪间隔为三年以上的人中,前后触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仅为22.7%。由此可以看出,犯罪间隔时间越短,罪名重合度越高,且罪名多集中在抢劫、盗窃、有意损害等暴力型或财产型犯罪,判处刑罚相对较轻;而犯罪间隔时间较长的犯罪嫌疑人,其再次犯罪所涉及的罪名种类较多
17、,情节也趋于严峻,被判处的刑罚多重于初次犯罪的刑期。(四) 团伙犯罪现象在重新犯罪中不明显。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时相互撑腰、壮胆,所以团伙犯罪现象比较明显;但在重新犯罪时,由于其年龄、身体的增长,多数不须要其他人的帮助,单独实施犯罪行为。(五) 从犯罪动机上看,再次犯罪的动机比较单一。犯罪嫌疑人在初次犯罪时的动机比较多样:有为泄私愤有意伤人的,也有受不良影片影响一时冲动的,有精神空虚寻衅滋事的,还有的是为获得金钱;而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时目标明确,绝大多数是为了获得不义之财。(六) 在校生初次犯罪后绝大多数流向社会,外来务工未成年人原本就缺乏监督约束。在实践中,在校生一旦犯罪,就被打入另类:或是被
18、送往工读学校,或是被开除学籍推向社会(一般学校都有规定,只要受到刑事惩罚就要开除学籍,判处缓刑也不例外)。而不愿接受工读学校严格的管理而拒绝入校的未成年人,事实上等同于流向社会。实质上多数犯罪的在校生没有返校学习的机会,只能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这部分未成年人更简单再次犯罪。而未成年外来京务工人员来京后处于游荡状态,没有相应监督机构,在服刑期满后如无正值工作,许多会再次犯罪,成为惯犯。(七) 暴力型犯罪主体在犯罪前多受过相像暴力侵害。犯罪学生所在学校的周边,往往存在不良社会氛围:如高年级同学或退学同学的拦路滋扰,社会青年的巧取豪夺等,一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尤为严峻。由于学校及相关部门没有有效措
19、施,或是没有长效治理机制,致使一些受害未成年人思想发生改变,不认为这种现象是犯罪,反过来拉帮结派,以暴治暴,从暴力受害人转为加害人。(八) 犯罪主体的家庭教化多存在问题。不论是来自离异家庭还是一般家庭,普遍存在家长对未成年人疏于管理或是只知虚寒问暖、对其精神世界一窍不通的状况。特殊是在未成年人初次犯罪后,家长没有赐予足够的关切和正确的教化引导,没能刚好将未成年人引向正途。二、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深层缘由分析(一) 犯罪未成年人的“二次污染”状况值得忧虑。一些未成年人由于交友不慎或是一时冲动触犯法律,被实行强制措施后或是执行刑罚期间,在牢房内受到同号犯人的教唆、传染,会沾染上许多不良习气,甚至学习
20、到各种犯罪的方法。等到其刑满释放时已经变成“五毒俱全”的社会不稳定人员。这样的关押环境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改造。(二) 令人惊异的是,一些未成年人不以坐牢为耻。“坐牢前受气挨打、坐牢后扬眉吐气”的奇妙现象使部分未成年人沉溺于“扬眉吐气”的欢乐中。一些问题少年和社会青年有欺软怕硬、欺善怕恶的心理,对在校学生颐指气使、连打带骂,对受过刑事惩罚的未成年人则存在惧怕心理,唯唯诺诺。由于未成年人思想单纯,不会体会到受刑事惩罚对自己一生的许久影响,在短期内会认为坐牢反而使自己在“挚友”和欺压过自己的“敌人”人面前有了炫耀的资本,可以召集众多社会青年对以前欺压过自己的人进行报复,而不必担忧遭遇攻击。(三) 部分
21、未成年人不能正确相识“从轻减轻惩罚”的涵义。在其 看来,犯罪被抓也不过是被取保候审再被判处缓刑,不用坐牢也不用受苦。在心理辅导没有跟上的状况下,法律对犯罪未成年人的威慑力大大减弱,使未成年人产生“犯罪也不是什么大事”的思想。(四) 沿袭以前的不良生活习惯和挚友圈子,是重新犯罪的重要诱因。未成年人被判缓刑后或是刑满释放后,多赋闲在家,一时难以重新回来社会,而原来的挚友都找上门来,不良生活习惯接着持续,未成年人的行为就在不构成犯罪与构成犯罪的边缘徘徊,很简单再次触犯法律。(五) 未成年人的犯罪心里矫正工作缺失严峻。在现阶段,单纯法律惩处不能达到教化矫正目的;而学校老师在课余的简洁说教,无法胜利完成
22、心理矫正辅导;假如家庭又没有做到耐性帮助和教化(有的甚至没有家长关切),又将其推向学校和社会,未成年人有一种被抛弃感,继而在不良社会青年的小团体中寻求归属,为其重新犯罪埋下了伏笔。(六) 学校和有关部门对校内周边的治理缺乏实效。在当前的一些学校,老师们在保证教学质量之余,多以“保证学生在校时间平安”为标准进行管理,对学生走出校内后遇到的问题无暇顾及,使得学校四周发生的社会青年滋扰学生现象比较突出。学生轻则被抢走小额金钱,重则被殴打至伤,严峻危害了在校学生的人身平安,并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使一些人形成“暴力至上”的思想,进而发展为“以暴制暴”,从受害人变为加害人。关于齐齐哈尔市青少年
23、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报告摘要:青少年犯罪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对齐齐哈尔市青少年犯罪基本状况的调查为基础,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缘由及预防对策的进行分析,以期探求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和思路。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缘由;对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关切青少年健康成长,主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于从根本上预防和削减犯罪,进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基本状况及案件特点全市0至14岁周岁幼儿、儿童共有684802人,14-28周岁青少年共有1143293人。XX年至XX年,违法犯罪人数分别为2 526人、2 607人、
24、2 809人,其中14岁至18岁青少年为192人、165人、13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6%、6.3%、4.81%,18岁至25岁青少年为417人、537人、57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6.51%、20.6%、20.47%。从犯罪性质看,盗窃、抢劫犯罪最为突出。很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坐享其成,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抢劫犯罪;此外,有意损害犯罪人数众多,聚众斗殴和xx犯罪增长较快,一些青少年仿照电影电视中的不良角色做案手法,呈一时英雄之气,无所顾忌,以致犯下不行饶恕的罪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常
25、常聚集在一起酗酒滋事、依仗人多屡屡作案。有的仿照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拉拢腐蚀社会闲散青少年,成立帮派或团伙。从犯罪年龄段看,渐渐趋向青年化,且犯罪后果严峻。在受到刑事惩罚的青少年当中,18岁以下的人数正在逐年削减。三年来,全市已发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46%、30.73%、20.48%,有的青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人化、成熟化,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后果严峻。从犯罪身份看,无业青年占有相当比例。他们绝大多数人法律意识不强,由于无正值职业,终日游荡社会,把上网、看录像、打台球、玩嬉戏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久而久之,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潜移默化
26、地形成犯罪意识,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缘由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肯定成果,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一)学校教化存在误区一是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应试教化的背景下,部分学校和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果,重视优等生的培育,对于行为规范较差的学生关注较少,甚至实行放任、放弃的看法,导致差生失去了进取心,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导致一些学生的厌学、辍学流落到社会上,形成不良群体。二是学校法制教化效果不佳。 教化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简洁,多实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敏捷的教化形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化内容陈
27、旧,针对性不强,存在一锅煮、一律化现象,好的学生吃不了,差的学生吃不饱,形成了少数人有病,大多数人跟着吃药的局面。有的学校法制教化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只是流于形式,导致法制教化在课程、师资等方面的不到充分的保障,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法制教化课形同虚设。(二)家庭教化存在缺陷一是缺乏必要的家庭管教,有的家长因为种种缘由无法赐予子女足够的关怀,往往只从物质上满意他们的需求,却没有从精神上赐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指导,要么对其过于溺爱、袒护,要么对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心理发展扭曲,形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二是家庭教化方法不当,有的家长奉行简洁粗暴的棍棒教化,不主动去了解孩
28、子的心理动态和需求,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独立人格,以打骂的方式惩处教化子女,而尚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人对这种管教方式非常反感,结果导致家长和子女之间无法沟通情感,并渐渐形成了粗暴、好斗、残忍的性格,将暴力手段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为实施犯罪埋下了诱因。(三)社会环境存在不良影响一是社会不良文化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伴随着改革开放,各种西方腐化的泊来品蜂涌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发生着深刻改变,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推断实力较差的青少年人具有很大腐蚀作用。二是影视文化的不良影响。大量影视片中宣扬的帮会文化,刺激着黑社会的繁衍与扩展,对青少年人的犯罪起着干脆的教唆作用。那种结党营私、拉
29、帮结派的黑风恶浪,给未成年人以极坏的影响。三是校内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虽有校内旁边不得设网吧和营业性消遣场所的规定,但这个规定对于沉迷于其中的青少年来说基本没有约束作用。网吧、动漫城、影吧的部分业主唯利是图,吸引青少年出入其中,以致染上不良习气。(四)防范机制存在薄弱环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间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部门之间刚好沟通、协调、协作不够,有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以致在教化、防范、矫正、打击等环节上,出现脱节、疏漏,给不良风气和不法分子造成可趁之机。经常是一个问题四五个部门管理,由于受人力、条件、执法程序等诸多限制,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不法经营者趁机东躲西
30、藏,使一些明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此外,一些部门在对查处出来的人和事的处理上就事论事,或一罚了之,或教化后一放了之,互不通气,更没有和有关学校、家长、社区通气,把独立办案变成了孤立办案,以致于违法犯罪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三、遏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措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缘由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未成年人自身。因此,削减和预防青少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须要全社会的关注,共同为青少年人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改进教化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1.要树立正确的教化理念。学校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教化方针,在抓好课程教化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青
31、少年思想道德教化,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完善学校考评考核工作指标体系,不能简洁地实行一票推翻,还要考核平常工作,如考核差生转化率、违法犯罪削减状况等,以变更一些学校面对考核压力,实行劝差生转学、退学,瞒报学生违法犯罪状况等方法应付考核的现象。2.要重视学校法制教化。结合青少年的相识实力和身心特点,创新法制教化课形式,既要生动活泼,又要保证法制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通过模拟法庭、参观少管所、学问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驾驭基本法律学问,在体验中增加法制观念。切实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保证法制副校长工作热忱高、业务实力强、授课有保证,并将法制
32、副校长的工作纳入本单位的考核评比项目。3.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相识实力、辨别实力不强,心智不成熟、简单心情化,不能客观理智地对待各种事务和现象,如得不到刚好正确的引导,就可能导致冲突激化或积压成心理疾患。因此,各学校应尽快建立完善心理询问机构,聘请心理询问师,公布心理询问电话,为青少年供应倾诉心声、心情宣泄、心理疏导的场所。(二)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1.要加大对网吧的监管整治力度。公安、工商及文化等管理部门应加强协作,加大执法查处和整治力度,严格落实营业性网吧管理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全面取缔黑网吧。规范网吧业主的经营行为,增加其遵守法律
33、经营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充分发挥网吧终端设备过滤软件和有害信息报警处置网站的效能和作用,刚好有效地将有害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主动构建绿色网上空间。2.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宣扬部门、各传播媒体应增加社会责任感,多为青少年创作和播放主旋律影视作品、内容健康的动漫节目、文明向上的公益广告等,文化部门要大力整治内容涉及封建迷信、黄色商业广告、媒体广告等,杜绝各种视听觉污染。公安、文化、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强化对报刊亭和消遣场所的清理、整治,净化校内周边环境,消退各种精神污染源。3.要重视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依据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建设一批青少年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在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品尝的
34、同时,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区文化,主动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健康活泼、有吸引力的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好社区图书馆,开放社区内相关单位的各种会馆和健身场所,形成社区、乡镇青少年活动阵地。4.要营造良好的家教环境。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请专家授课、阅历沟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走出教化误区,驾驭正确的教化方法。宣扬、教化、妇联、团委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通过法制进万家、文明市民、文明家庭等活动载体,提高家长的法律素养以及学法、遵守法律、用法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社会、家庭氛围,让子女在耳闻目睹中增加遵守法律意识。(三)坚持惩教结合,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对青
35、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要坚持教化为主,惩处为辅、重在预防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预防、教化、惩处三者之间的关系。仔细落实未成年人爱护法的相关规定,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利用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或以青少年为犯罪对象的案件。在处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时,做到区分状况分别对待,对于偶然失足的初犯,做到多给宽容,少给惩罚,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少捕、少判,充分体现教化、感化、挽救的方针。对于性质严峻,屡教不改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也要主动挽救帮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的爱心感化他们,使他们消退与社会对立心情,减轻心理压力,正确相识自己的错误,避开其因入狱而造成交叉感染。政法部门应与社区、学校、单位共同做好跟踪帮教转化工作,加强与帮教组织和个人的沟通,帮助解决失足青少年在思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从而促使他们胜利转化,帮助他们早日回来社会,预防他们重新犯罪。参考文献刘天魁,当前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甘肃教化,XX,(12).侯俊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缘由及对策.学问经济,XX.(10).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