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对运用哲学和解释学结合.docx
《伽达默尔对运用哲学和解释学结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伽达默尔对运用哲学和解释学结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伽达默尔对运用哲学和解释学结合 伽达默尔以哲学解释学创始人的身份闻名于世,真理与方法是其代表作,也是其公认的哲学贡献所在。不过伽达默尔的研究兴趣并不局限于解释学,他自称解释学和希腊哲学是他工作的两个重点,而在希腊哲学研究中他最关注是实践哲学方面。伽达默尔曾宣称自己只写过三本书: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1931)、真理与方法(1960)、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善的理念(11015)。可见他把这三本书作为自己思想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除真理与方法外,另外两本书都是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的著作。在真理与方法发表后,由于和哈贝马斯等人论战,他的兴趣逐渐转向了社会和现实问题,同时也结合着他
2、长期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心得,在晚年出版了科学时代的理性、赞美理论等著作和文章,阐发了自己的实践哲学。一般对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的研究集中在后期发表的这些作品。不可否认这些作品是他实践哲学的最成熟的表达。然而从伽达默尔整体思想发展来看,对实践问题的思考其实一直贯穿了他的学术生涯。在真理与方法发表之前,他的作品就已多以古典政治学为研究内容。研究伽达默尔早期思想的舒立文(RobertRSullivan)甚至认为伽达默尔早年就是个政治哲学家。可以说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比他的解释学成型更早。在他那里不仅解释学影响了实践哲学,实践哲学也影响了解释学,实践哲学和解释学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种互动的、相互启发的
3、关系。他如何将解释学和实践哲学融合起来,最终发展出解释学的实践哲学则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 一、早期实践哲学研究 在伽达默尔早期的柏拉图研究中,他关注的就是伦理和政治问题。这一时期发表的短著柏拉图和诗人(1934)和柏拉图的教育国家(1942)都是对柏拉图国家学说的研究。伽达默尔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实际上是为了表达对现实的批判而提出的一种教育城邦的理想,柏拉图重视哲学对话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教育意义,以及辩证法在培养公民正义的政治态度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是理想城邦实现的条件。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的主旨也与伦理学相关,“我不是主张柏拉图的伦理学是辩证的,相反,我询问柏拉图的辩证法是否以及以什么方式是伦理学
4、。”伽达默尔认为柏拉图所描述的辩证法是真理产生的方式,这不是对对象的严格演绎或系统推论,而是在来回的交谈中保持着开放,并被事情本身所引导。他认为通过交谈实现共同理解奠定了实践合理性的基础,受实事本身引导的自由开放的对话是达到德性的手段也是德性的表现,同时他批判了诡辩的堕落的话语形式。伽达默尔在这里其实已经提出了一种话语伦理学。 伽达默尔早期的柏拉图研究实际上是以亚里士多德为参照的,并根据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形式和术语来解释柏拉图。他承认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实际上是一本未明说的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书”,其出发点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快乐的论述。伽达默尔认为亚里士多德对
5、快乐的分析要与柏拉图的斐莱布篇联系起来才能澄清。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柏拉图的辩证法,第二部分就是运用现象学描述的方法对斐莱布篇进行解读。斐莱布篇是柏拉图晚期的一篇重要对话,它探讨的中心问题是:在人的生命中快乐还是思想是善的?这篇对话的结论认为善是快乐和思想的混合,但思想更接近于整体(善)的原因。对话表明实践的善是具体的善而非抽象的善,对话还涉及善的等级和尺度、善的一多关系、极端之间的中道观念等等。早期柏拉图的对话将德性等同于知识,认为善就是智慧,是独立自足的,与快乐相对立。后期这篇对话表明柏拉图的观点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不仅认为快乐是善的一部分,而且强调处境的复杂性和具
6、体性,因此削弱了柏拉图早期把知识等同于德性的倾向。伽达默尔对斐莱布篇的分析已经预示了后来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主题的接受。 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伽达默尔主要关注辩证法和实践哲学,并力图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这一时期“解释学”主题还没有显露出来,但无疑辩证法和实践哲学的观点对他后来的解释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解释学的许多观点这时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对于辩证法的探讨就涉及如何达到对事情的理解和相互理解。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的英译者认为伽达默尔之所以选择斐莱布篇作为主题,就是因为这篇对话包含着柏拉图后期对辩证法本性的最清楚的讨论,因此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表达伽达默尔自己关于“对话和理解的实行方式”的现象
7、学,这也是对真理在对话中发生的方式的说明。同时伽达默尔考察了希腊的科学概念是如何源于柏拉图的辩证法的,他认识到真理不能建立在现代笛卡儿的工具主义的方法论之上,真正的方法不是与事物相疏远化的,而是合乎事物本身的。这与真理与方法中的反科学主义精神一脉相承。伽达默尔这一时期的柏拉图研究也影响到了他后期的实践哲学。柏拉图认为认识最高的善要通过辩证法,它不同于各门技艺的专业知识,也不同于作为科学典范的数学知识。这表明善的知识区别于技艺和科学,它是最高的知识,其他的知识都应该以它为目的。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对话中还揭示了那些拥有专门知识的人其实对于真正值得认识的东西即善是无知的。这启发了伽达默尔把科学技
8、术知识从属于善的实践知识,并且反对专家政治。他还认为柏拉图笔下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典城邦的政治生活体现了一种非操纵的、自由对话的共同体理想,因而主张发展以自由交谈为核心的交往理性,反对权力和技术操纵的社会政治形式,这一观念延续到他的晚期,可以说构成了他实践哲学的核心。同时对菲莱布篇的研究使他注意到实践的善不是抽象知识而是由具体情况所决定,这一思想在他的晚期同绕着“实践智慧”做了更充分的研究。 实践智慧是伽达默尔接受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核心概念。虽然他很早就受到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阐释的影响,但遗憾的是他早期直接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并不多,主要集中在1930年的长篇论文实践知识,其中对实践智慧概念做
9、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这篇论文在伽达默尔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他称这篇文章是“我思想形成时期的第一篇文章我在那篇文章里联系尼各马可伦理学第6卷解释了Phronesis(实践智慧)的本质,我这样做是由于海德格尔的影响。在真理与方法中这个问题又取得了中心地位。”实践智慧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意指实践活动中的理智德性,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实践理性。伽达默尔经常用实践知识表示实践智慧所具有的知识。实践智慧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具体处境的觉察,做出实践上正确的决定。因此实践知识是针对具体情况的,必须把握情况的无限多的变化。在实践知识一文中伽达默尔关注的是实践智慧和技艺区别。实践智慧具有的实践知识不像技艺知识那样是可教可学
10、的先有的知识,它对于应用的具体处境没有一种知识的距离,而是一种在应用中才真正存在的知识。因此实践智慧与人的具体存在密不可分。实践知识根据变化的情况总是常新的,在实践知识中没有技艺知识所具有的支配理想,而是要求人在当下的考虑中自己选择和决断。此外伽达默尔也表明实践智慧具有伦理生活的基础,以生命经验为前提。实践智慧的实行是以自我估量的方式获得对可行的东西的洞察,这既不同于理论的知识,也不同于一般的意见。伽达默尔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今天已很清楚,在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善的理念的批判以及亚里士多德关于实践知识的概念中,海德格尔发现了什么,又是什么东西这样强烈地吸引了他。描绘了一种知识的模式,这种知识的模
11、式再也不能以任何方式建立在科学意义上的最终对象化了的可能性基础之上了。换言之,它们描述了具体的存在环境中的知识。”可以说在海德格尔的影响下,实践智慧所展示的不同于科学和技术的知识模式一开始就成为伽达默尔关注的焦点,这为他后来对科学主义和技术文明的枇判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实践知识不同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总是和具体处境相关,实践知识的这种特点和理解性知识相似,这对于发展解释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解释学的应用问题 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中期发展解释学理论的主要成果。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把解释学的应用问题作为解释学的基本问题,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特别是实践智慧所具有的道德知识模式对于澄清应
12、用问题很有帮助传统解释学将解释学过程分为理解和解释,在理解出现麻烦和阻碍时就需要解释(比如遇到疑难字句或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所以解释是在偶然情况下出现的。到了浪漫派解释学如施莱尔马赫那里,理解被认为具有普遍性,哪里有理解哪里就需要解释。理解从不是直接的,而是总要通过解释进行,理解和解释不可分。应用是随后出现的,在解释学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伽达默尔则强调理解、解释、应用的三统一。在他看来应用要素在解释学实践中早就存在了,比如在法学解释和圣经解释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文本的意义适用于正在对之讲述的具体情境。要把文本应用于当前情况就要根据当前情况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文本的意义。所以对于法律和圣经不是以
13、历史的方式理解,而是要考虑现在的要求,它们被应用于现在是解释的本质部分。伽达默尔把应用因素扩展到整个解释学领域,理解活动不是为了进行客观认识,而是为了与历史流传物进行沟通,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所以必然包含着应用因素。同一个流传物总是以不同方式被理解,这是基于解释者本身的历史性解释者具有历史所规定的前见和处境,人的理解和解释总是相关于具体的历史处境发生,历史流传物总是要应用于解释者,即使应用不是解释者有意识的目的。 在伽达默尔看来,虽然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涉及解释学的应用问题,但是他对实践智慧具有的道德知识的分析展示了如何将普遍东西应用于个别具体情况,这正合乎解释学的应用模式。道德知识的这种应用特点是
14、通过与技艺知识的比较得以澄清的。在知识类型上,道德知识和技艺知识是相近的,它们都是实际知识,并都力图去规定和指导行动,即具有应用要求。应用对于它们都不是外在的,相反它们内在地指向应用,它们本身就是被应用的知识。不过在它们两者那里“应用”又有很大的不同。应用技艺知识所获得的经验有助于制作的成功,甚至一个没有学过手艺但具有丰富经验的制作者比学习手艺的人在实践效果上更好。而对于道德知识来说,要做出正确的道德决定,经验从不可能是充分的。在技艺知识和每次成功之间具有不确定的关系,道德知识则不能满足于这种不确定关系,而是要做出正确的道德决定,道德意识要求完满性,但这种完满性不同于技艺的完满性,因为人不能像
15、支配工作材料那样支配自身,不能象技艺生产某种东西一样生产自身,在这里道德知识明显地不同于技艺知识。 我们可以学习某种技艺也能忘记这种技艺,但我们并不学习道德知识也不能忘记道德知识。因为我们不是站在道德知识的对立面,从而能够吸收它或不吸收它,就像能够选择或不选择一种技艺一样。我们不是自为地占有道德知识,随后应用于具体情况。相反,“我们其实总是已经处于那种应当行动的人的情况中并且因此也总是必须已经具有和能够应用道德知识。”道德知识就是人关于他应当成为什么以及什么是正当和不正当的观念,它们表达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德性范畴中,如勇敢、节制、诚实、慷慨等等。在伽达默尔看来,这些理想观念不是可学的知识,不是
16、能够认识后再加以应用的固定标准,它们只具有图式的有效性,总是要具体化于行为者的具体处境中。也就是说它们的现实性就在于应用,它们不能独立于需要正当行动的处境而被规定,相反手艺人想要制作的东西的“观念”是被完全规定的,而且是被对这个东西的使用所规定。也就是说制作者对于制作的对象具有计划,并且有执行规则,由此引导他的活动。 道德知识关系到整个正确的生活,而不是任何单纯的个别目的。它要求自我估量(Mitsich-zurategehen),是行为者与自身商讨的完成。道德知识依赖于自我估量表明它不具有可学知识的先在性,因为并不能预先规定整个正当的生活所指向的东西。这和技艺不同。技艺只服务于个别的目的,不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伽达默尔 运用 哲学 解释学 结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