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新陈代谢与酶.docx
《2022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新陈代谢与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新陈代谢与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新陈代谢与酶 【学习目标】 1.知道酶的发觉过程。2.理解酶的性质(主要是高效性、专一性、酶须要相宜条件的特性)。 3.用试验探究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 【学习障碍】 1.理解障碍(1)如何理解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2)如何理解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 (3)如何理解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2.解题障碍(1)用酶的作用特性去说明和说明一些生物学现象。(2)解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因素的图表题。 (3)解有关的试验设计题。 【学习策略】 1.理解障碍的突破(1)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等观点理解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生命系统既是一个须要维持稳态的系统,又是一个瞬时就会发生一系列合
2、成、分解的运动着的系统,这是一个冲突的统一体。新陈代谢中的各种化学反应是在温度、酸碱度等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些化学反应不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可是又要快速、高效地进行反应,怎样实现生命系统的这种功能?因此就必需有一种结构或物质存在,来行使其功能。这就是生物催化剂酶。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是极其困难的,如人体从外界摄取的养分物质经过改变成为人体自身的组成物质,组成物质又经过氧化分解成为代谢的最终产物而排出体外,这些过程中包含着许很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据估计,人体细胞内发生化学反应的频率约为几百万次/min。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够在平常的温度、压力下快速顺当地完成,完全
3、是依靠酶的催化作用。正因为这样,生物体自我更新的速度是很快的。拿人体来说,体内血液中的红细胞更新的速度通常为200万/s以上,大约60 d左右全部红细胞要更新一半;肝脏和血浆中的蛋白质,大约10 d左右要更新一半;皮肤、肌肉等组织中的蛋白质,大约150 d左右要更新一半。人在一生(按60年计算)中与外界环境交换各种物质的数量,大约水为50000 kg,糖类为10000 kg,脂质为1000 kg,蛋白质为1600 kg。物质交换的总重量大约相当于人体重量的1200倍,而事实上现在人类的寿命已经大大超过60岁了。全部这些困难的代谢活动,只有在酶的参加下才能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快速有序地进行。因此
4、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事实上是由一系列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所组成的反应网络,这就是功能与结构的和谐统一。 (2)用迁移法来帮助理解酶的特性。酶是生物催化剂,因而它既有与一般催化剂相同的性质,也有与一般催化剂不同的特点。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是:第一,酶在催化反应加快进行时,在反应前后酶本身没有数量和性质上的变更,因而很少量的酶就可催化大量的物质发生反应。其次,酶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而不能使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发生。第三,酶只能使反应加快达到平衡,而不能变更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因此,酶既能加快正反应进行,也能加快逆反应进行。酶促反应原委朝哪个方向进行,取决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5、。酶与一般的催化剂相比又有其特点,最突出的是它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生物化学理论的迁移 A.用酶的中间产物学说来理解酶的高效性 酶具有强大的催化实力,酶的催化实力远远超过化学催化剂。例如,碳酸酐酶能够催化下面的反应: 碳酸酐酶是目前已经知道的催化反应速度最快的酶之一。每个碳酸酐酶分子催化CO2水合作用形成相同数量的H2CO3的速度通常为6×105个/s。碳酸酐酶催化上述反应的速度比非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速度快107倍。假如没有这种酶,CO2从组织到血液,然后再通过肺泡呼出体外的过程只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进行,远远不能满意生物体生存的须要。酶具有这样强大的催化实力,可以用酶的中间产物学说来说
6、明:酶在催化某一底物(被酶催化的物质)时,先与底物结合成一种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这种中间产物极为活泼,很简单发生化学反应而变成反应物,并且放出酶。根据中间产物学说,酶促反应(需酶催化的反应)可以写成下式: B.用酶的诱导契合学说来理解酶的专一性: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这就是说,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底物,或一类分子结构相像的底物,促使底物进行肯定的化学反应,产生肯定的反应产物。酶的这种高度的专一性,可以用诱导契合学说来说明:酶对于它所作用的底物有着严格的选择,酶和底物结合时,酶并不是事先就以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形态存在,而是在受到诱导之后才形成互补的形态。这种方式犹如一只手伸进手套之后才诱导手套的形态发
7、生改变一样。底物一旦结合上去,就能诱导酶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形成酶底物络合物,这就是科学家们普遍支持的诱导契合学说(见下图)。 底物的结构和酶的活动中心的结构的这种互补形态,使酶只能与对应的化合物契合,从而排斥了那些形态、大小不适合的化合物,这就是酶作用的专一性。 用来说明酶专一性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的学说还有锁和钥匙学说,见本节教材复习题二图示,在此不再赘述。 (3)用内外因法来理解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影响的机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改变的条件,内因是改变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用此方法可以找出事物改变的根本缘由。酶起催化作用所需条件虽然不象一般催化剂那
8、样苛刻,如要求高温、高压,但它还是须要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外因,主要是温度与pH;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内因是由酶本身的性质蛋白质所确定的。我们主要探讨其外因。温度:酶的催化效率又称酶的活性或活力。酶促反应与一般的化学反应一样,一般说来,环境温度上升,酶的活性随之提高,但不是无止境的。随着温度上升,酶的稳定性也越来越低,表现为酶的活性急速丢失。某种酶在某一温度下能表现出最大的活性,这个温度称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就大多数酶来讲,最适温度在40左右,温度接着上升,酶的活性会显著下降,以致完全丢失催化实力。这是因为酶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加温到7090就会变性沉淀,如鸡蛋清在开
9、水里一煮就凝固成白色固体一样。各种酶能忍受高温的限度不同,绝大多数酶在6070的溶液中即受到很大破坏。酶的活性随温度改变的示意图如下图。 酸碱度(pH):酸碱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种酶在不同的pH下活性不同,如上图。二是各种酶的最适pH不同,过酸或过碱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例如胃蛋白酶在酸性(pH1.5)环境下活性最高,胰蛋白酶在微碱性(pH8)环境下活性最高,大部分酶在中性环境下活性最高。 例1在酶法生产葡萄糖时,pH先调到6,后调到4.5。这是因为最初以一种淀粉酶溶液为原料时,该酶的_,继后以糖化酶接着作用,该酶的_之故。 解析:用内外因法解。各种酶的最适pH
10、不同,据题意,催化淀粉最终水解成葡萄糖最先须要淀粉酶后须要糖化酶, pH先调到6,后调到4.5,可见这分别是两种酶的最适pH。 答案:最适pH为6 最适pH为4.5 2.解题障碍的突破 (1)用系统化和详细化(对号入座)法来解有关酶的特性的问题。 按系统化方法将酶的学问形成学问网络如下图。 详细化(对号入座)是把理论学问用于详细、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详细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用所学学问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说明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详细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学问。 例2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分解酶 C.水解酶 D.蛋白酶 解析:用系统
11、化和详细化(对号入座)法解。题目告知我们这主要是考查酶的功能特性,依据我们已建立的上述学问网络将问题对号入座,很明显题目详细是考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淀粉酶只能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分解酶是具有分解作用的全部酶的总称;水解酶是催化有机物与水作用形成各类分解产物的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等;蛋白酶是只能水解蛋白质的酶。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因此,促使其水解的酶只有蛋白酶。 答案:D 例3新采摘的玉米果穗具有甜味,但放一段时间后甜味便降低,假如采摘后放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保存,甜味会保留较长一段时间,请回答: (1)放一段时间后甜味降低的缘由是_。 (2)沸
12、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保存,甜味可保留较长时间的缘由是_。 (3)通过上述试验可以证明_。 解析:用系统化和详细化(对号入座)法解。玉米的甜味是由某些单糖引起的,放一段时间后甜味便降低,明显是单糖削减的原因;假如采摘后放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保存,甜味会保留较长一段时间,即单糖削减的速度明显减慢,单糖这种改变与温度有关,综合分析,不难看出这是酶的作用。 答案:(1)在酶的作用下,单糖分解或转变成淀粉 (2)高温使酶失活,抑制了单糖的分解或淀粉的合成 (3)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可使酶失活 (2)先用图文转换法,再用层析综合法来解图表类问题。 在解图表类问题时,先进行图文信息转换,再对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中生物 教学 设计 新陈代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