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流理论视角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研究——基于江苏省4市的调查-于水.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多源流理论视角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研究——基于江苏省4市的调查-于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源流理论视角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研究——基于江苏省4市的调查-于水.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0卷 第1期2016年1月Vol.30 No.1Jan.,2016中 国 土 地 科 学China Land Sciencesdoi: 10.11994/zgtdkx.2016.01.010多源流理论视角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研究基于江苏省4市的调查于 水,丁 文(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分析政策制定的内在规律、优化政策制定的运行机制以及预测政策制定的未来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研究结果: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受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问题何以成为焦点议题”的问题源流、“
2、政策连贯性及其法制依据”的政策源流以及“民众意愿、利益主体与政府策略”构成的政治源流三种源流的影响,并经由政策之窗实现交汇,推动农村集中居住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研究结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变迁的策略选择在于以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的政策颁布为时机,明确以“农村集中居住区宅基地确权”为主要内容的核心问题,制定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法为法制依据的政策建议,营造以“项目进村”为确权契机的政治环境,从而推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发展。关键词: 土地管理;宅基地确权政策;议程设置;多源流理论;农村集中居住区;项目进村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
3、158(2016)01-0082-07Research on the Agenda Setting of Confirmation Policy of Homestead Use Ri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ultiple Streams Theory:Based on the Survey of 4 Prefectures in Jangsu ProvinceYU Shui, DING Wen(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
4、95, China)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agenda setting of confirmation policy of homestead use right, to analyze the intrinsic law of policy making, and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al system as well as predict future trends of policy making. The documentation, questionnaire and i
5、nterview analysis are employed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blem stream of “the reason why confirmation of homestead use right can be the focus issues”, policy stream of “policy coherence and its legal basis”, political stream of “public will, interests subjects, government strategy” a
6、nd their polymerization have a huge impact on the agenda setting of confirmation policy of homestead use right so as to 收稿日期: 2015-07-15; 修稿日期: 2015-11-22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基层信访碎片化及其法治化研究”(15AZZ012);中央高校业务经费配套项目(SKPT2015007);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南京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K0201400774)。第一作者: 于水(1966-),男,山东烟台人,副院长,教授
7、,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治理和政策。E-mail: 83于水等:多源流理论视角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研究基于江苏省4市的调查push forward the confirmation of homestead use right of rural centralized residence into the policy agenda. So the paper concludes and recommends that with the opportunity of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deepening rural
8、 reform”, the decision maker should identify core issues of “confirmation of homestead use right of rural centralized residence”, and promulgate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legal basis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property rights law” as well as take advantage of the momentum of “ inducing project into vil
9、lage” to create a polit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firmation policy of homestead use right.Key words: land management; confirmation policy of homestead; agenda setting; multiple streams theory; rural centralized residence; inducing project into village1 引言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一直受到政府与社
10、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宅基地与依托宅基地建造的房屋呈现出“房地合一”的状态,农民住房的交易必然附带着宅基地的流转即“地随房转”,宅基地使用权只能随房屋的转让、抵押而流转,且转让人和受让人必须满足严格的标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法制依据不健全以及现实困境的影响,宅基地使用权权属界限不清晰,易于诱发宅基地纠纷,客观上制约了以宅基地为依托的住宅合法流转。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致了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
11、普遍存在“空心化”以及宅基地“闲置化”现象1,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农村的衰败。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有助于明确权利边界,维护农户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农村要素市场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从而奠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前提基础。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需要坚持“面积法定”和“一户一宅”的标准2,尊重历史与事实,依法依规进行统一的入户调查、地籍测量和四邻指界,确定宅基地的权属界限以制作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审视宅基地生存样态和利用现状,发现农村普遍存在“一户多宅”和宅基地面积超标现象,农户住宅周围自建的菜园、牲口棚等占用了大量土地,甚至存在一些农户为了经济利益私下流转房屋即变相流转宅基地或改变宅基地农业用途的事实,
12、致使宅基地使用主体模糊不清。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过程中,“一户一宅”政策的执行标准难以准确界定,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宅基地边界不清晰、地域性风俗习惯和观念意识影响地籍测查的精确度、房屋附属设施用地的归属等问题常成为制约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重要因素3。再加上缺乏专业的技术和人才,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具体操作程序亦不规范,大量土地档案资料不完整或丢失,增加了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难度。随着宅基地经济价值日渐凸显,其“非均衡化”的分利行动诱发的宅基地纠纷也逐次显现,甚至演化成群体性上访、闹访事件,制约了乡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实践,已成为农村社会焦点和秩序稳定的首要问题4。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宅基地使用权确
13、权的法制依据滞后,确权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奖惩考核机制,农户间、农户与外来企业以及农户与村委会间因利益冲突引发的宅基地纠纷屡见不鲜。因此,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亟需健全宅基地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纠纷调解机构,依法处置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纠纷,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应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组建并培训专业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确权环境氛围,做好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试点及经验推广工作,定期监督和考核确权成效,进而探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后宅基地证书价值的实现途径,即宅基地证书抵押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以此动员民众参与确权的热情。目前,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缺失是导致宅基地闲置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价值无
14、法实现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民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差别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逐渐减弱,其主要顾 中国土地科学 2016年1月 第1期84虑在于宅基地退出后的就业和养老保障问题5。因此,决策者应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及其发展方向,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宅基地退出的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宅基地的调整、置换和复垦6,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财产性收入。综观之,当前学界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研究,主要归结于价值原则、现实困境、治理对策及应用途径等4方面,阐述了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意义、原则、程序和法律基础,并审视实践中的现实困境及生成逻辑,形成了相关
15、政策建议和策略选择。既有研究完善了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理论基础与法理依据,但鲜有学者分析宅地基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政策制定过程依然表现为一种“黑箱”。尝试性构建公开透明的确权政策是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使政策执行者把握政策制定的宏观环境,提高其对政策目标的认知和理解,因而本文试图从多源流理论出发,阐释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2 引入“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政策过程理论。政策科学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最早提出“政策过程”的概念,将政策从议程设置到政策终止分为相互联系又功能各异的7个阶段7。托马斯戴伊(
16、Thomas R.Dye)、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等学者继承并延展了这一政策过程,认为议程设置是决策过程的首要环节,伊斯顿更是视其为政策制定的“开门锁”,透过“开门锁”可使社会问题进入决策程序8。事实上,作为政策制定重要内容的政策议程设置,相对于政策执行和评估来说,其形成既是政策系统的逻辑起点,又是政策循环发展的重要转接点。因此,无论是回溯性的经验分析,还是规范性的政策科学研究,议程设置和政策制定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1972年,詹姆斯马奇(James G.March)等基于对组织行为的观察,提出了组织决策的垃圾桶模型。该模型认为组织的决策行为受到问题、治理方案、参与人员和机会
17、策略4种因素的影响9。1984年,在借鉴垃圾桶模型基础之上,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学家约翰W金登(John WKingdon)通过对卫生和运输领域接近政策层人员的247次访谈和23项实践案例,形成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一书10,系统地提出了多源流理论,其主要内涵包括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界定及缕析。问题源流即指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事件或状况的治理困境,政策源流囊括了各种连贯性政策及其法制依据,政治源流重点阐释民众意愿、利益主体和政府行动策略的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的实施,使得农村普遍形成了从农村村落向城市社区过渡的集中居住区。随着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持续供给,农
18、村集中居住区宅基地权属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何以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而进入政策议程?面对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决策者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模式?设计制定的政策是否可持续?等。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政策制定过程中,在政策实施之后,仍然会持续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问题不仅是政策制定的缘起,也是政策检验的逻辑起点,由这些问题汇聚而成的问题源流成为政策制定需要解决的现实困境,法制依据与政治环境则成为影响政策方向的主要因素,这与多源流理论的逻辑思路形成了天然契合。因此,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脉络尝试性构建分析框架(图1),探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分析政策制定的内在规律、优化政策
19、制定的运行机制以及预测政策制定的未来趋势,为提高宅基地使用权确权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借鉴。3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制定的内在规律及运行逻辑本文所用资料来源于常州、连云港、盐城、宿迁等地的调研。调研所选区域包括苏南和苏北的典型城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能够较好地反映要素差别,便于进行比较分析。访谈对象主要为各地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负责人、基层工作人员以及农村集中居住区农民。85于水等:多源流理论视角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研究基于江苏省4市的调查3.1 问题源流: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问题何以成为焦点议题首先,“户宅不均”和“面积不等”影响确权进度。农村普遍存在“户宅不均”情况11,主要有三
20、种:一是刻意分户造成的农户占用多处宅基地。一些农户家庭为了增加宅基地确权数量和面积,本属一家的夫妻间、父母与子女间刻意分户,并按户口簿分割房产,重新申请宅基地,或是依旧一起居住以增加宅基地确权面积;二是新旧住宅并存造成的宅基地闲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选择交通便利的区域建造新宅,旧宅未拆除而处于闲置状态;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一户多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住宅建造坚持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标准,宅基地申请数量和面积缺乏明确规定,其周边的耕地亦被农户圈建成厨房、杂货房、猪圈、晒谷场等附属设施,致使宅基地面积未受限制,大多不符合当下政府规定标准。SH县拥有68.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源流 理论 视角 宅基地 使用权 确权 政策 议程 设置 研究 基于 江苏省 调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