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主义 自主性价值诉求的媒介超越——基于自媒体内容生产的视角-马嘉.pdf
《反智主义 自主性价值诉求的媒介超越——基于自媒体内容生产的视角-马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智主义 自主性价值诉求的媒介超越——基于自媒体内容生产的视角-马嘉.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年月 学术交流 , 总第期第期 新闻传播学研究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马嘉(),女,河北大城人,教授,博士,从事新闻理论研究。“反智主义”自主性价值诉求的媒介超越 基于自媒体内容生产的视角马嘉(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宁波)摘要自媒体时代,媒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反智主义者的终极追求是与精英群体享有同等的知识权利,能够自主地选择与生产知识,这在自媒体时代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新意见领袖拥有了平等的自主参与内容生产的权利。经验性知识的原创生产、私人化知识获取的自主选择、个性化解读方式的意义突破,成为这个时代反智主义自主性诉求的新表征。对反智主义“怀疑或鄙视”知识及其制造者的价值观评断,往往出现在
2、主智者语境中,应该看到当下在对反智主义的“怀疑或鄙视”中同样有理性思考的存在。关键词反智主义;自媒体;自主性;内容生产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反智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和倾向,不论是让“反智主义”这一政治术语家喻户晓的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 ),还是国内学术界的主流评述者,对于“反智主义”的评断基本上是负面的。当反智主义以一种循环波动的方式前进到自媒体时代,享受到媒介技术进步给予其自主性价值诉求的支撑,反智的主体及其对待知识的态度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反智主义自主性诉求在当下的满足情况,客观地评判反智主义在自媒体时代的转向。一、反智主义及其自主性诉求反
3、智主义,又被称为反知识主义,是一种反对理性与智性价值的批判性取向。反智主义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是有害而无益的,并怀疑或鄙视知识的生产者 知识分子,否定他们对知识的固化阐释,寻求知识阐述的平等权利。霍夫斯塔特认为,反智主义是对理性生活和那些被认为是其代表的人民的一种方案与怀疑,是一种一贯贬低这种生活价值的倾向,他还提出了反智主义的三种类型:一是宗教反智主义;二是民粹化的反精英主义,公众对贵族阶层的政治家、富商、学家等不信任,甚至公开嘲弄与反抗其言行;三是盲目的工具主义,认为除了能带来即时利益的知识外,其他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文化学者余英时认为,反智主义的“态度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痕迹可寻,并不限
4、于政治的领域”,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历史时期反智主义的诉求不尽相同。以我国为例,我国的反智以老子道德经里面唯政治的“愚民”为起点,如“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与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相比,法家的反智倾向尤甚,韩非子就曾说“民智之不可用,犹万方数据婴儿之心也”,鄙视“民智”如婴孩般不可理喻,认为只要统治者拥有智慧就足以了,“圣君知物之要,故其治民有至要”。而五四时期,我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们反对的恰是封建社会留存下来的这些所谓正统的,实则迂腐、落后的知识体系,揭翥了民主与科学的政治价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现实激发了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读书无用论”思潮,但是与之相伴的是世纪年
5、代迎来的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阶段,大学报考人数从年的万激增到年的万。 “读书无用论”被“知识改变命运”的进城、就业等进身之阶所遮蔽,在读书的功利性引导下读大学变得很有用。进入世纪,读大学的现实功用性锐减,但是年的大学报考人数仍有万,大学录取率也不断上扬,说明崇尚知识仍旧是当时社会的主流。然而,年以来放弃高考的人数不断增加,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反智主义价值观借助媒体广泛扩散产生的长尾影响,构成这一时期“读书无用论”迅猛抬头的三个主要诱因。从上述分析中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不平等导致了反智这种普遍的社会情绪和态度,可以说它来自社会普罗大众对一小部分精英意图掌控
6、社会话语权的反抗。对此,反智主义者的观点是,公共决策应该建立在最广泛的参与之上,而未必是最专业的知识之上,知识可以为人们的参与提供参照,却不能代替参与本身,所以要取消知识分子制度化的知识特权。能够享有自主选择和发言的权利是反智主义者的主要诉求。所谓“自主”就是能够独立做出决定,按自己意愿行事,而不被别人所替代。具有自由表达意志和自主选择传播、接受信息的权利是作为独立个人的本质表征。独立的个体“应当是具有自立(能力)、自主(意志)、自律(素质)和自由(状态)性质的个人,即普遍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因为自身的知识匮乏而被替代、被压抑,进而没有主体性的人。二、自媒体时代反智主义的自主性诉求大众媒
7、介一直是反智主义者渴望拥有的平台,因为他们鄙视的知识分子即社会精英,常常借助大众媒介传播精英文化,掌控着社会话语权,大众媒介成为代表知识分子的“意见领袖”。因此,大众媒介成为反智主义者的必争之地,是他们争取的权利象征。这一场争夺战是以大众媒介精英化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是社会精英的舞台和权利。然而,现如今的媒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化媒体以充分、个性、多元的形象消弭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界线,享受舞台和权利的不再只是少数精英,社会底层的新“意见领袖”群体应运而生,并且充分拥有了自媒体领域的话语权。自媒体的传播方式简单易学,以无门槛自由发布信息、自制内容个性化表达等全民自主的狂欢模
8、式,彰显出普通百姓作为自主发布信息的个体权利。为此,有学者以“自愿”“自主”为关键词来界定自媒体:“自愿、主动在视频、个人空间或互动网站上提供及时新闻报道,并借助公共信息化平台和媒介进行编辑、制作,以达到自主传播新闻信息目的的个体传播主体。”自媒体时代,作为个体的人正在获得一种自主性的觉醒。这种自主性觉醒根源于被压抑许久的表达欲望终于找到一个任性宣泄的突破口。传统媒体时代少数精英掌控的发言权、知识权,经由自媒体转移到了每一个普通人的手上。依照启蒙主义者的理解,“自主”就是个体从外在权威的压迫之下解放出来,自媒体的拥有者摆脱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治威权,凭借传统媒体无法给予的交互性、私
9、密性、广泛性、及时性和平民化的话语平台使个体的自主性存在得以释放。反智主义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与精英群体享有同等的知识权利,能够自主地选择与生产知识,这在自媒体时代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反智主义反权威、反替代的主张通过自媒体平台的自主发声权利得到相对满足。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自由发声。新意见领袖成为反智的新生力量,反权威声势陡增。 反智主义反对精英主义者对知识的固化阐释,自媒体给予每一个受众个性化解读并传播的可能,多元视角解读知识,生发出许多新的创意,以此呼应反智主义寻求平等权利的本质。 反智主义反对知识生产的高门槛,与精英群体享有平等的对出版
10、自由权利的诉求,在自媒体时代得到充分实现。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知识生产者,自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丰富了知识传播活动。 反智主义者认为能够产生即时的“于我有用”效能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这一观点在自媒体实用类、情感类知识泛滥的特点万方数据中得到肯定,并延伸出新的“读书无用论”。 反智主义者以娱乐的方式颠覆现有文化和既定知识体系,并与后现代思潮中的解构主义勾连,使娱乐化表述在自媒体时代得以登峰造极。自媒体时代,反智主义对知识即时利益的追求没有改变,以娱乐颠覆精英知识的方式也没有改变,但是他们对自主性的诉求却被放大,并与反智言论交织一起,充斥于现实生活当中。 “我们必须承认,主智主义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11、,中国学术界对反智主义的质疑与批判从来就没有停止。”然而,如余英时所说,“理性”与“容忍”是科学与民主的基本前提,当下不乏对反智文化“理性”的质疑与批判,只是还缺少以“容忍”的态度审视反智文化的自主意识及其对知识生产的积极意义。三、自媒体内容生产中的自主性超越自媒体平台加速了反智话语内容的再生产和反智主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自传播、自出版、微出版、趣缘传播等传播方式触发了反智主义者新的自主意识。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反智主义相比,自媒体时代的反智倾向中所包含的自主性诉求更加明显,并以知识生产的经验性、解读方式的个性化、获取方式的私人化特点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一)经验性知识的原创生产知识以经验
12、为基础,源于认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理论描述的间接知识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知识,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自媒体时代,知识成为媒介内容生产的产品,反智者不再一味反对知识,因为他们拥有了生产知识的权利,实现了知识生产的自主性选择,原创性自制知识、经验性知识遍布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博文、跟帖、评论以及晒图、点赞都属于原创的经验性知识,将实践经验的“现身说法”功能发挥到极致。微内容、自出版甚至网络问答平台“知乎”这样的“湿式出版”也都以个人经验为主要生产内容,并以其平易、通俗、随意的特点反映了反智主义内容生产的非理性特点。知识从人类的实践经验中积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智主义自主性价值诉求的媒介超越基于自媒体内容生产的视角-马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