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实践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实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实践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实践分析 摘要:为应对城市新区“小街区、高密度、紧凑型”发展需要,以重庆市悦来生态城交通规划为实例,突出“以人为本、协调推进、落地实施”的规划设计理念,针对山地城市特点,提出了规划目标、规划策略和系统规划,并重点对步道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停车系统和精细化的交通工程设计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小街区;山地城市;交通规划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于11017年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重新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城市理论和城市组织结构,明确了“人的生活”将代替功能主义时代的“汽车”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种主要的城市理论,即美国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和欧洲的紧凑型城市理论,从而影响了城
2、市居住区的分布以及居住区本身的形态发展。两种城市理论下的规划思想均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城市和住区模式上形成共识,包括:提倡功能与形态的混合、采用小街区密路网模式、重视街道、提倡公交导向等。在这一时期,“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逐渐成为住区建设的主要方式1。在我国,超大街区几乎成为当前城市开发的唯一模式。该模式以大尺度主干路组成的路网为基础,试图利用更为宽阔的道路提高行车效率,但损害的是行人的安全性和自行车的通达性。这种模式使人们减少了对公交或步行出行的选择,导致沿街活力减少、公共交通可达性降低,同时也成为大城市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等交通病的来源。 1悦来生态城简介 悦来生态城地处重庆市两江
3、新区,北接会展城,西邻嘉陵江,距离江北机场12km。生态城占地面积3.4km2,场内地势多变,山地特征明显,如图1所示。生态城南部和东部是城市的交通性骨架道路,北部为重庆市中环快速环线。地铁6号线在场地周边设有3个站点。生态城的空间格局是在陡坡和复杂地形下确定的,以轨道站点构建1个城市核心片区,以生态廊道划分3个生态居住区,并以溪谷形成完整的生态廊道5,如图2所示。 2规划目标 悦来生态城的土地开发形式以“小街区、密路网”为基本特征,具有创新性。机动化交通路网密度达到8.32km/km2。交通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是研究在复杂地形环境条件下,城市交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合理控制出行距离、合理引导
4、出行结构、发展友好型交通环境等层面,提出适合悦来生态城交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方式和推进手段。悦来生态城交通发展的目标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解读:(1)服务模式目标。解决生态城交通发展方向问题,强调步行及公交出行方式的绝对主导地位,严格控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比例。(2)服务标准目标。突破传统的“以车为本”的单一供需式服务标准,向全方式、多元化出行服务提升,制定了包括平均步行时间、平均公交出行时间、交通宁静化率等指标,指导后续市政项目设计方案的形成。(3)设施供给目标。提出了包括路网密度指标、交叉口间距指标、步行道密度指标、步行到站时间指标、分区停车供给率指标、干道交叉口智能管控指标等,形
5、成一套可量化评价的设施供给框架体系。 3规划策略 规划策略要明确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明确目标对象的交通需求,引导合理的、可持续的出行方式;二是探索山地城市小街区规制下交通规划及设施落地问题。悦来生态城交通规划提出了四大规划策略。3.1分区规划。分区规划的目的在于根据场地条件、功能定位差异,确定不同分区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原则和基本思路。由于生态城整体规模较小,进行分区规划有利于落实规划理念,保障规划实施。按照生态城土地性质及山地空间形态,将生态城划分为两大功能区,即核心商务区和居住区。根据地理空间不同,又可将居住区划分为3个片区,根据不同分区的交通需求提出“快达慢享”总体策略,如图3所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地 城市交通 规划 实践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