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基于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视角-吴勇民.pdf
《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基于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视角-吴勇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基于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视角-吴勇民.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7卷第3期2016年3月经济与管理研究Research Oi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V0137 No3Mar2016DOI:1013502jcnkiissnl000-7636201603006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基于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视角吴勇民 王倩内容提要: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机制是推动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产业协同演化的Logitstic模型,对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技术与现代金融产业部门的有机耦合和协同发展,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产业层面上的“涌现”,并且二者在协同演化进程中,由于中
2、国金融产业部门在ICT产业技术领域的功能弱化导致二者“能量”交换不均衡的“非对称互惠”效应。因此,合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领域是互联网金融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取向。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技术金融 协同演化中图分类号:F0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36(2016)03004608如同众多传统产业在“互联网+”的洗礼下重新焕发新的活力一样,金融产业也不断接受来自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塑造,经历着深刻的产品创新、模式优化与格局整合,特别是近些年以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为代表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的不断涌现便是这一时代背景的最好注脚
3、,这些被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造成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剧烈冲击,引发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互联网金融作为独立的业态在欧美发达国家并未获得普遍共识,甚至并不存在“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心,但众筹融资和P2P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却发展迅速,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口“1。在中国,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将作为一种独立的业态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川,但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却乱象丛生。总体上说,理论界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落后于实践,甚至可以说直到互联网金融众多模式的迅猛发展对实体金融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时,理论界才重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概括而言,现有的代表性研究文献收稿13期:20150
4、723基金项目:吉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种子基金项目“互联网金融的演化机理、动力机制及规制政策研究”(450060522267);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与金融的协同演化机制和相互融合路径研究”(20160114);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演化机制与提升对策研究”(20160115);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项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风险与应对策略”(2015FRLX07);吉林大学校企合作项目(中国建设银行)“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发展战略的创新与突破”(20151201)作者简介:吴勇民吉林大学
5、管理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长春市,130022;王倩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方数据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m(No。3,2016)I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3期)主要集中于: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n1;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的关系研究一。叫以及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1。1 3|。上述研究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规律进行比较系统的探索。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动态演化特征,现有文献皆未从动态演化的视角考察互联网金融演化的本质与特征,没有揭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演化机
6、理,也没能剖析推动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机制和规律,致使政府出台的引导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措施和政策建议流于表面,缺乏连续性、长期性和前瞻性。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从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视角,对推动互联网金融“涌现”的演化动力进行系统的机理解释,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协同演化的Logistic模型,对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提出促进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理论分析与命题提出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技术与金融的演化路径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比如,电子信息技术的成果最早在银行部门中得到应用与推广,而先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大幅度提高了银行部门的经营绩效。一般而言
7、,金融部门运用的技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流动性的制造和交换技术,比如,实物交易的不便促使人们发明“一般等价物”,贝壳、金银和纸币都是一般等价物的具体形式,而一般等价物的制造需要一定的技术才能实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为制造更具流动性的货币提供了可能,实物币一贝壳币一金属币一纸币一电子币的货币演化史可以印证流动性制造技术的变迁;另一类是流动性传递技术,比如,从早期的“路网金融”到后来出现的“声电金融”,再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流动性传递技术不断实现跃升与变迁。可见,金融与技术的演化进程往往是耦合在一起的,特别是现代金融服务部门对流动性制造技术、交换技术以及传递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二者的耦合更加紧密
8、。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套数据和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资金融通和交易支付等核心金融业务都可以借助虚拟性的数据和信息手段来完成,因此,金融产业部门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更具备天然耦合的土壤。技术(本文特指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下文简称ICT产业技术)与金融的有机耦合与协同发展表现为技术与金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正反馈机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技术与金融产业部门具备天然耦合的土壤,并通过协同演化机制不断相互交换演化的新“能量”,但二者之间的协同演化机制却呈现出复杂的演化特征。一方面,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9、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其演化遵循复杂的非线性路径;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部门需要从金融产业部门汲取演化的“新能量”,才能得以成长,并形成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推动力量,但由于国与国和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结构的高级化程度不同,金融产业部门对技术创新部门的影响也呈现出复杂的区域性特征,特别是在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较低的中国,这种影响力的大小需要依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估算。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两个命题:命题1: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机制是推动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中国ICT产业技术与现代金融产业部门的有机耦合和协同发展,推动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产业层面上的“涌
10、现”。命题2:中国金融产业部门与ICT产业部门在协同演化进程中,存在“能量”交换不均衡的“非对称互惠”效应。二、互联网金融演化动力机制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推动互联网金融“涌现”的技术子系统与金融子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分配,为进47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3期)I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Management(No3,2016)一步探索ICT产业技术与金融产业部门之间的“能量”交换和利益分配机制,本文分别将二者纳入到产业的层面,用产业的演化进程来刻画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机制,并对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产业的演化与自然界
11、中各类生物种群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很相似,产业是由企业“种群”所构成,其演化过程一般会经历萌芽期、成长时期和成熟期三个主要阶段,但企业“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资源、技术、政策和制度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Logistic函数模型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能够描述生态种群演化与成长过程的工具,常被用来研究产业的动态演化规律。鉴于Logistic函数模型的良好性质,本文基于产业协同演化的视角,构建一个关于技术与金融协同演化的Logistic模型,对互联网金融演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一)模型构建根据中国2014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电子信息产业涵盖了通信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
12、行业以及电子元器件工业行业,因此,可以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本文所考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ICT)的产业载体。同样,金融产业是金融发展的产业载体,可以通过考察电子信息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协同发展状况来研究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规律。设金融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种群密度分别为,和2,自然增长率分别为r。和r2,爪。和葩分别为金融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种群在给定的原材料、资本存量、劳动力、技术条件以及市场规模等外在环境资源的制约下所能够承载的最大环境容量。当两个产业各自独立发展时,则金融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种群的动态演化的I_ogistic方程可以表达为:掣-r-1一等】帅川u-1。J “(1)I丁dN
13、2(t)-r21一半】帅),2(f0)=公式(1)中,。表示金融产业初始种群密度;表示电子信息产业的初始种群密度;1一等导和1一等竽分别为金融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阻滞因子,表示二者在自身的演化与发展过程中会对既定资源逐步消耗,而资源是有限的,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当两个种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时,每一个种群的增长率不仅会受到自身演化发展在特定阶段种群数量的影响,也会受到另一个种群数量的影响。基于Logistic方程,考虑金融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相互影响,可以得到金融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两个种群相互作用时的Logistic协同演化模型,即:f华u 1一等蜘:州z)INm)J ”“ (2
14、)l掣=“一半。帅,公式(2)中,d。:和d:。分别为电子信息产业对金融产业种群的协同作用系数和金融产业种群对电子信息产业种群的协同作用系数,通过二者的取值范围就可以判断两种产业之间协同作用的强弱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金融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需要对模型进一步变换,令A。=r。(1+仅。:N,),M1=虬1(1+0t12N,),A2=r2(1+a2lN1),M2=(1+仅2I。N1),则公式可变为:f掣咄一器灿)J (3)l掣咄一黼,48万方数据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3,2016)I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3期)公式(3)
15、与公式(1)相比,A,和A:定义为金融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协同演化时的协同增长率,M,和为金融产业种群和电子信息产业种群的资源环境所能够承载的最大协同环境容量,但由于金融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种群密度l和2随时间不断变化,金融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两个种群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协同增长率A。和A:和最大协同环境容量肘,和M: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种群协同演化的动态特征。(二)模型参数估算的思路与方法由于公式(3)中的参数A和M都不是常数,而是受双方种群演化的相互影响而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估算出A和M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值,需要对公式(3)进一步处理。由于国内学者唐荣强等(2009)4 o提出的
16、分时段叠加变化Logistic模型的处理办法能有效估算出A和肘的值,而被广大学者所采用51,本文也采用这种处理方法。分时段叠加变化Logistic模型处理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产业种群密度演化的时间按年份分成区段,在较小的时间区间长度(在这里假设为一年)内,产业种群密度的演化Logistic曲线被近似看成各区间段Logistic曲线连接而成,然后取相邻两个年度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来代替产业的种群密度。因此,公式(3)可以进一步转换为分时段叠加Logistic协同演化模型,即:f丁ANl(t)叫1t一掣胁+1)l丁ANd(t)叫1,一掣胁+1) (4)根据分时段叠加Logistic协同演化模型,可以分
17、离出金融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最大环境容量M的迭代公式和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公式,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迭代重复计算,当方差不再缩小时,即可获得相应年份的协同自然增长率A+l和A1的值和相应年份的最大环境容量M“和M的值。(三)模型的实证检验本文选用电子信息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增加值代表其种群密度,因为一方面增加值能衡量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价值增值,其大小的改变反映了产业的演化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增加值受到资源、人才等外生因素的影响,不能无限增大,体现了各个产业种群密度的演化特征。基础数据来源于2001-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年鉴。为反映金融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协同演化进程,本文首先讨
18、论二者各自独立发展时的演化,继而讨论二者协同发展时的演化状况。1金融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各自独立发展金融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各自独立发展时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即a。:=0,Ot:=0)。可用公式(1)来描述二者的演化进程,用软件Matlab 2013进行参数辨识,结果见表1,并做出金融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各自独立发展时的动态演化Logistic曲线,见图1和图2。表1 金融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各自独立发展时的自然增长率和最大环境容量金融产业0119 2 77 257电子信息lk 0210 6 37 674从图1可以看出,金融产业独立发展时的模拟曲线不能很好地拟合实际曲线。通过实证测算金融产业的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联网 金融 演化 动力 基于 技术 协同 视角 吴勇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