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传递、市场势力与研发投入——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史恩义.pdf
《汇率传递、市场势力与研发投入——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史恩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率传递、市场势力与研发投入——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史恩义.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史恩义:汇率传递、市场势力与研发投入汇率传递、市场势力与研发投入 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史恩义(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太原 )内容提要:汇率变动对国内产品价格、进出口产品价格具有传递效应,贸易厂商根据其平均价格加成能力、对进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等市场势力大小调整其研发投入的强度和结构;同时,金融结构的变迁也影响着研发投入结构的调整。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市场势力增强对不同地区研发投入有不同效应,但市场势力与实际有效汇率共同作用均有显著效应;实际汇率通过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对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研发结构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下更多关注的是应用研究
2、和试验发展,而对具有长期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较为忽视;金融结构的变迁有助于提高研发投入,东部地区表现出这一显著特征。因此,我国应合理运用汇率政策,积极培育企业市场势力,优化配置研发结构,加快发展金融市场。关键词:汇率传递;市场势力;研发投入;研发结构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史恩义(),男,山西襄汾人,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金融经济。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双边融资与国际产能合作:机制、效用和条件”,项目编号:。研发投入的强度和结构是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3、因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调整通过改变国内商品以及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而产生传递效应,贸易厂商根据其平均价格加成能力、对进出口商品的依赖程度等市场势力的强弱等来决定其研发投入强度和结构,而研发投入结构的不同要求与之匹配的金融结构。中国改革开放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经过多次调整,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势力不断增强。那么,在实际汇率不同的传递效应和各省市的市场势力不断调整的背景下,对我国研发投入的强度和结构有何影响?对各区域有何异质效应?另外,金融结构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和水平,那么,金融结构变迁对研发投入强度和结构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创新
4、驱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从而探寻中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文献综述汇率传递是指汇率变动导致贸易品以销售地货币计价的价格变动。早期的研究如马歇尔 勒纳条件认为汇率传递是完全的。然而,现实是汇率传递并非对称的。对此, ()和()提出依市定价( , )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汇率传递下厂商在不同市场的定价行为; ()、 等()同样从需求的角度认为厂商的不同市场份额导致汇率传递下不同的定价策略。 ()、 ()、 ()等从供给的视角分析,他们认为由于存在沉没成本,面对一时性的汇率冲击,厂商不会对当地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进行调整,即存在时滞效应; ()认为,由于存在价格调整成本,对于短
5、期汇率变动,厂商通过调整利润空间来吸收汇率变动,对于长期汇率变动,垄断厂商通过调整供给来对汇率变动做出反应。另外,许多学者从市场结构的视角对汇率传递效应进行了分析。 ()的古诺() 万方数据 年第期竞争模型表明,厂商不同的竞争形式(尤其是进口品在本国市场供给中的份额)会对其面临汇率冲击时的价格调整行为产生影响。 ()的竞争模型则说明,本国市场的垄断性越强,外国市场的竞争性越强,则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率就越高。 ()对的模型进行扩展,研究发现,汇率传递与进口商品的替代弹性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边际成本和外国厂商的市场份额负相关。 ()研究发现,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面对汇率冲击时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不存在融
6、资约束企业的两倍。 等()发现当实际汇率贬值时,企业会增加其加成和生产者价格,而且增加的幅度随着产品生产率的提高而扩大,反映了企业异质性是企业对汇率冲击做出相关反应的主要因素。 等()认为,大型出口商同时也是大型进口商,考虑可变加成和进口中间品,拥有高进口份额和高市场份额的企业具有较小的汇率传递效应。针对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刘啟仁()认为,汇率波动频率对出口价格存在显著非对称传递性,只有当汇率持续升值或贬值累积超过 个月才会导致显著的汇率传递。项后军和许磊()的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大部分行业的出口商品价格有长期影响,企业只能在长期内调整价格加成
7、,以压缩自身利润的方式吸收汇率变动。胡冬梅和潘世明()指出,市场分割和不完全竞争等导致商品价格具有粘性,商品本身的市场特性是汇率冲击不同效应的原因。杜运苏()的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的传递弹性在不同产品间有较大差别,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其汇率传递弹性大,即转嫁人民币升值的能力较强。无论是从需求视角、供给视角还是市场结构,不同的市场份额、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厂商的价格调整成本、市场竞争程度等都会影响汇率传递效应。上述研究都表明,汇率传递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厂商的市场垄断势力,面对汇率冲击,厂商短期压缩利润必然导致其长期内调整生产行为,而生产行为的调整更多是进行研发投入,以保证自
8、身垄断利润或不被替代,这对我们研究汇率传递、市场势力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拓展和深化的研究空间:一是现有研究主要涉及汇率传递与企业市场定价能力关系(市场势力),鲜有将金融结构变迁背景与汇率传递、市场势力、研发投入三者纳入一个框架进行分析。二是现有研究一般从中国整体宏观视角或企业微观视角分析。实际上,中国各省市物价水平差异很大,主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国也不同,从而在同一货币下面临不同的实际汇率和市场势力,对研发投入的强度和结构的影响也不同。三是研发投入又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这三种研发投入各有侧重且对金融结构又有不同的匹配要求。鉴于此,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三
9、个方面:一是构建数理模型将汇率传递、市场势力与研发投入三者纳入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进一步扩展到金融结构变迁下的研发投入的研究;二是测算各省市实际有效汇率和金融结构变迁,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结构变迁下实际汇率、市场势力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三是从研发投入的强度和结构两方面衡量研发投入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选取工具变量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结论的正确性。二、理论模型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借鉴毛日昇()的思路,拓展到金融结构变迁条件下汇率传递、市场势力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一)贸易厂商生产行为设一国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产出) 包括三部分:国内需求 、国际市场(出口)需求和对国外最终产品(进口)的需求 ,即 (
10、) 。对一个代表性贸易厂商,其利润函数为: , , , , , (, ) (, ) (, ) ( )( ) () : 其中, 、 、 分别为最终产品国内销售价格、出口销售价格、进口最终产品国内销售价格; 、 、 则分别为相应市场销售产品的数量; 为研发投入; ( )( )为生产经营中所需中间品投入。约束条件中,设国内产出的生产要素投入包括研发投入() 、劳动投入() ,中间品进口() ; 为本国劳动力投入比例, 为进口品投入比例。显然,当 时,中间品全部来自国内; 时,中万方数据史恩义:汇率传递、市场势力与研发投入间品全部进口; 时,中间品部分来自国内,部分来自国外。 表示实际汇率(间接标价法
11、,即汇率上升,本币升值)。 、 、 分别表示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中间品进口投入对产出的贡献率。基于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和欧拉定理,得到贸易厂商最优研发投入水平函数为: ( )( ) ( ) () ( ) () ( ) ()其中, 、 、 分别表示研发投入价格、劳动报酬和进口中间品价格; 、 、 分别表示国内市场、出口市场和最终产品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表示出口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为最终产品进口占全部产出的比重。(二)汇率变动、市场势力对研发投入的传递效应将式()对汇率求导可得研发投入对汇率变动的弹性: ( ), ( ), ( )(, ) ( ) ()( ,) ( )( ,) ()其中
12、, , 、 , 、 , 、 , 分别表示国内市场价格、出口市场价格、最终产品进口价格和中间品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弹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可得:( ) ( ) ( ) ()令 ( ) ; ; ; 。即 ( )表示厂商在国内市场、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的价格弹性大小,反映了厂商在不同市场的势力强弱。将式()代入式()得: , (, , ) ( )( ,) ( ,)( ) ()其中, 、 为常数。由式()我们可以得到,研发投入对汇率变动的弹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市场势力强弱。一是贸易厂商面对汇率冲击时的平均价格加成能力强弱() ;二是贸易厂商对出口的依赖程度() ;三是国内市场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 。
13、()汇率的传递效应。一是汇率变动对国内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 ) ;二是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 ) ;三是汇率变动对进口最终产品的价格传递效应(, ) ;四是汇率变动对进口中间品价格的传递效应(, ) 。()国内外要素投入比例。产品产出中国内劳动要素的投入比例()大小以及相应的中间品进口在总产出中的比例大小( ) 。(三)金融结构变迁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汇率变动除了对国内产品价格产生传递效应外,还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已有研究表明,汇率与利率、股票价格、债券价格等都存在互动关系,即汇率传递与一国金融资产价格有关。因此,式()中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 可以进一步分解为:, , , (
14、)其中, , 表示国内实物产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 , 表示国内金融资产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另外,一般而言,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有两种: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研发过程和研发创新市场化都需要金融支持。理论和实证均表明,金融结构影响技术进步( , )。设研发创新项目风险为 ,项目成功概率为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标准为 。则,当 时发生银行信贷,而当 时发生金融市场融资。一般而言,自主创新项目更多依靠原创性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其面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更大,成功的概率也较低,但成功后的收益也更高,因此,需要在金融市场融资;而模仿创新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示范效应而具有明确的未来发展
15、愿景,因此 万方数据 年第期具有较低的风险,需要在金融机构融资。则式()可改写为:, , , , , ()将式()代入式(),得: , , (, , ) ( )( ,) ( ,)( )。即研发投入对汇率变动的弹性大小还取决于创新程度和创新成功概率 (即研发投入结构),这与一国或地区的金融结构具有直接关系。由于(, , ) 、 ( ), 、 , 均为很小的数值,可以忽略不计,则上式简化为: , , ( ) ()由式()我们可以得到: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包括实际有效汇率、厂商市场势力、一国或地区开放度以及研发结构、金融结构等。三、模型设定与指标说明(一)计量模型构建由式()我们可以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16、, , , (, , ) (, , ) (, , ) , , ()其中,下标代表各省市, 代表各年份; 为各省市面临的实际有效汇率,用来衡量各省市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为当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 表示出口依赖程度;表示进口依赖程度; 为控制变量; 为随机扰动项。考虑到实际汇率的滞后性以及市场势力、进出口依赖程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以及滞后效应,在模型中引入实际汇率滞后一期与市场势力、进出口依赖程度的交互项。(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利用个省市(由于西藏相关数据缺失较多而没有包括在内)的面板数据来考察实际汇率、市场势力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所涉及的数据时间跨度
17、为年。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黑龙江、吉林;西部地区包括:陕西、重庆、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数据来自中宏统计数据库、 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局网站、中国海关、外汇管理局网站等。被解释变量研发投入() 。本文采用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作为研发投入的指标。这是因为,一方面,研发投入主要表现为企业基于的技术产品创新。根据统计, 经费支出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汇率 传递 市场 势力 研发 投入 基于 我国 省际 面板 数据 分析 恩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