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是否有着良性互动关系对该地区现代化发展与民生福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陕西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产业与社会三个层面对高校、企业与政府提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产业结构;产教融合 一、引言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一直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前导因素。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创新型人才、高尖端的科技成果与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我国经济产业不断迈向智能
2、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与此同时,逐渐成熟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经济产业结构也向着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升级与转型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为建设基础设施,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现代化强国创造了一片肥沃土壤。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良性互动、互联互通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举措。然而,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前夕,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基础和政治等因素,我国地区间的教育资源与经济结构都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分析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并
3、据此提出协调两者的具体建议十分具有现实意义。陕西省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失调的产业结构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两者共同协调发展的建议,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找到新方向。 二、陕西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产业结构的优化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并给予其积极影响,两者在时展进程中相互交融。(一)经济发展落后,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陕西经济、高等教育均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陕西省经济总量排名居全国中后位,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教
4、育经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陕西的高等教育已逐步拉大了与北京、江苏等地的差距,教育大省的地位开始动摇。(二)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制约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虽然都向着优化的方向演进,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作为陕西国民经济主导的第二产业以煤炭、矿石等自然资源的重化工为主,在对劳动力就业的贡献上仍然较小,2022年陕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6.3%;就业吸纳潜力最大的第三产业却面临着发展水平停滞的现状,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仍然占总就业人数较高比重,2022年陕西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38.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流
5、动滞后。这表明,陕西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陕西的产业结构不相符合,人才供给与产业的发展、行业的需求不相匹配。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制约着陕西经济的发展。(三)高校专业设置缺乏区域特色。陕西高校云集,高校数量居全国前列,但院校设置重复,教育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陕西是一个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的地区,但陕西高校的专业设置更多的是历史的延续,并未体现出本地的特色和需要,形成了重理工、轻管理、轻文法商的模式,导致高等教育无法为陕西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人才资源的支持和服务。(四)产教未形成良性互动。高等教育除了培养人才外,还有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功能。科学研究与服务社
6、会这两项功能结合起来就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为经济发展做贡献。陕西虽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研成果数量较多,仅有少数院校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校企业合作模式,大多数高校或是没有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创新,或是有科研能力而无意识,或是科研成果偏冷门无法应用于国民生产活动,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应用效果弱,导致陕西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同步。 三、促进陕西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的建议 (一)调整教育结构与扩大经费投入。教育层面上,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应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保证与陕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相适应,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加强对重点高校、重点学科
7、的建设与投入,另一方面调整本专科与研究生教育结构,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方向转变;对于政府而言,在引导正确教育方向的同时积极拓宽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鼓励社会团体、社会资本投资办学,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等以此缓解教育支出不足等问题。(二)促进产业升级与提供政策便利。产业层面上,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与科技人力资源,一方面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产业结构地区战略性调整,摒弃落后的高耗能低效益产业,发展新能源、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新兴技术产业,逐步实现产业信息化、现代化与国际化,另一方面要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建立高校与企业的战略联盟,实现教育实践化与新型人才储备化的高校企业双赢局面;对于政府
8、而言,制定出台高新产业鼓励政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为本省新兴产业提供制度福利,同时推动省内创新创业,防止人才的浪费与流失。(三)推动产学融合与共面“一带一路”。社会层面上,陕西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起点,应大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这对于高校、产业与政府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对于高校而言,深化国际教育合作,突出抓好机构平台建设、创新人文交流机制、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留学生培养规模等工作;同时深化科研领域合作,推动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与国外创新机构合作设立创新合作平台,开展跨国联合研发和技术转移,积极参与实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和承担国家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9、。对于产业而言,加强战略对接与产业衔接合作,发挥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轻纺建材、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向西加强与中亚、欧洲等国家的陆路连接,通过合作设立国际产业合作聚集区,巩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战略支点地位;向北以蒙俄为重点,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建设能源大通道;向南加强与成渝、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的联络协作,推动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交流往来,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全面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对于政府而言,推动陕西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在时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助力教育与产业双向互动关系的实现;同时积极吸引沿线国家来陕交流学习,并向世界推出富有陕西特色的教育发展与产业优化模式,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保障民生福祉,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市场空间,培育综合竞争力,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