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设计分析.docx
《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设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设计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设计分析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对于教育的追求不断地转变。传统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行为很难支持新型教育模式的实践。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多功能教学空间作为国内少有的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案例,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结合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了关于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的开放的空间形式、互动的交往行为以及复合化的功能设计三点教育空间设计原则的简要观点。 关键词: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环境行为学;空间设计;新型教育模式 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作为新型校园,其多功能教学空间是国内“校园室内开放空间”的一个案例。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的教育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新型素
2、质教育,使其在现当代以及未来社会中可以多元化与个性化地全面发展,提升综合能力。在教学空间设计上,它打破封闭的教室单元结构,构建出开放的学习区域,使学生能够以多种方式在此学习,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也产生了全新的变化。本文将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多功能教学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设计研究提供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的相关理论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对于“室内开放空间”的相关条件包括连续开放、开放地面层以及无障碍设计等1。“开放空间”具有公共性,强调空间之间界限的打破与重构、空间结构的流畅性与开阔性。对于“中学校园室内开
3、放空间”的表述,可以理解为具有教学属性、打破封闭空间进行贯通的空间类型。本文所述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是基于案例与用户体验提出的空间类型,它是指教学楼内部具有功能性的公共开放空间,利用门厅、走廊、过厅以及非常规空间等室内空间结构,打破原有空间规律,通过空间开放贯通实现教学活动、师生交往、信息传播等行为的空间设计,是基于一定教育理念衍生而出、辅助其实践的室内校园空间。环境与行为的关系是环境行为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点,也是空间设计实践中必要的设计基础,而“环境行为”的关系理论,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研究,已形成了几种较为成型的理论模型,即唤醒理论、环境负荷理论以及生态学理论2,同时环境直觉与空间认
4、知也在环境行为学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将环境行为学中的部分理论知识引入到中学校园室内开放空间研究中,可以将空间设计理念上升为环境行为学的理论诠释。 二、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多功能教学空间调研 (一)学校建筑设计基本情况。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路8号,建筑面积26622平方米,学生数量约1600人。改造后的校园主要由教学中心、艺术中心、食堂、男女生宿舍五栋建筑组成。其中,多功能教学空间位于学习中心的教学楼,它是一个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6层长方形建筑。本文所研究的多功能教学空间位于学习中心的五楼,该楼层的主要区域包括开放教学区、休闲讨论区、教室、阅览室、综合活动区,
5、是一个集学习、讨论、活动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室内开放空间。(二)使用群体。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多功能教学空间作为中学校园教学空间,其使用者以学生和教师为主。学校采取“1+3新学制”,学生层次从初三到高三,共4个年级。这所学校取消了中考应试,因此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个人兴趣的探索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的大部分课程选择了20人以内的小班制模式和采取AB分治的教学模式(A部采用选课制与导师制,B部采用传统学校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交流、实验的机会。(三)知觉认知。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的师生希望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尝试除了应试教育以外的其他学习机会。在知觉认知中,学生愿意接受新型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所带来
6、的挑战,这是学校建立的基础,也是其多功能教学空间可以有效被利用的支点。而在主体交往的认知中,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的师生更愿意以朋友的关系共处,这样没有等级、平等互爱的社会知觉,给予多功能教学空间的沟通讨论、自主学习的教学行为以主观认知。(四)行为活动。师生主体的行为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行为、教师工作行为以及师生交流行为是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内主体的主要行为活动。学生作为学校最重要的群体,其学习行为随着教学空间的设计而不断改变。学生在多功能教学空间内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在不同区域中均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学习,这是传统学校以“教室”为单元的教学环境很难实现的。师生可共同使用教学区
7、域。教师在教学空间内开放办公,进行备课、教学等工作,打破我国传统的师生等级,做到放松与平等。开放空间给予使用主体的最大感受是交流的无障碍化。开放空间将割裂的学生与教师两个群体用物理环境的方式交融起来,教师可以体验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可以观察教师课堂外的行为。师生可在学校的多功能教学空间内交流与共享,像朋友一样沟通与相处。(五)实体要素。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多功能教学空间在环境行为学中介于中观尺度与微观尺度之间,既包括类似邻里单元的班级单元,也包含了师生的个人行为空间。它是由空间设计中结构、色彩、布局等一些实体要素共同支撑而建立的中学校园室内空间(图1)。1.空间结构。我国大部分普通中学都是由封闭
8、的教室、走廊和生活空间所组成的教学区域,学生在此空间均以“班级”为载体,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几乎都在自己的教室进行,和教师的交流大多仅限于课堂。课堂的教学形式也是大班制的讲学方式,属于传统意义上适合于应试教育的空间设计。多功能教学空间包括储藏间、开放教学区、休闲讨论区、教室、阅览室以及综合活动室。这些学习区域并没有明显的墙体界限,整体呈现功能复杂的开放空间设计,如几间教室由少数拼接桌椅构成,部分教室采用玻璃墙体,在视觉上打破了空间阻碍。学生学习活动区域覆盖整层教学空间,学生在任何地方均可学习、讨论,这样的开放设计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机会。高度开阔的结构设计下的空间环境,可以间接刺激学生,
9、渐进性唤醒学生愉悦的感受,学生在环境刺激中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行自发性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身处开放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进入有利于恢复心理健康的环境中,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消除疲劳感。2.环境色彩。色彩作为空间设计的另一大要素,其生命力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空间带来的贯通与活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空间大多选择白色墙体、木色桌椅和深色的黑板和讲台,总体给主体以规矩严肃之感。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习多功能教学空间总体采用绿色的色彩环境,穿插白色的教学陈设、原木色的墙体,给人以青春的现代校园感觉(图2)。白色的模块化课桌在使用中增添俏皮,部分教室的墙体由透明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校园 室内 开放 空间 设计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