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docx
《人工智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智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工智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摘要:人工智能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生态变革,基于教育“适应论”视角,技术变迁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动态发展过程。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然样态是智慧高职。要基于智慧教育理念,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的人才供需动态平衡。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等职业教育;被动适应;主动适应;智慧高职 事物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都有历史性与社会性,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联形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逻辑起点的基础与源泉,1使得每当
2、技术变革时,高等职业教育最先做出回应。当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然样态是在适应传统工业社会的基础上人为设计形成的,与生俱来存在适应性问题,加之,工业革命经历了早期18世纪的工业1.0制造工厂时代、20世纪的工业2.0大量生产时代,21世纪初的工业3.0数字及网络时代,来到工业4.0的虚拟融合系统的时代,2也就是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极大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社会各领域融合,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也在发生巨变。但是,不可否认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从未改变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但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涵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在智能时代,基于对教育“适
3、应论”的探讨,构建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框架,进一步梳理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探究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存在,如何发展的问题,意义重大。 一、基于教育“适应论”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框架 现阶段,进入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代表的智能时代,探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关系的探讨,必然会涉及一个概念:适应,这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的,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框架需要在明确教育“适应论”内涵的基础之上。(一)教育“适应论”。最早提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相关论述是潘懋元教授。11010年,潘懋元教授第一次提出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教育
4、外部关系规律和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并将教育外部规律简述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将“适应”解释为“制约”和“服务”。3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这种表述被广泛接受,教育属于人类社会活动,受人的一般倾向性及活动对象特征的影响,人的一般倾向性和活动对象特征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是社会规律的基础。因此,教育作为社会活动,受物质条件和人的一般倾向性制约,教育实践必须适应社会发展。4也即,教育发展以“被动适应论”为主导,即高等职业教育被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呈现出极大的滞后性,可见,仅以“被动适应论”为导向培养人才,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
5、的需求,加之,随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的深入,只谈教育“被动适应论”也开始失去其理论上的立足点,教育“主动适应论”诞生。鲁洁教授提出“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必然具有超越的特征”;“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使人接受适应已有的,而在于为改造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5因此,这一时期“适应论”有了新的内涵,教育适应观从“被动适应论”转变为“主动适应论”。基于此,从生态学的完整意义上来分析,“适应论”包含三种时态。一是对过去时态的适应,是对过去存在的一种复制,是一种维持性适应。二是对现在时态的适应,是针对目前环境对自身的一种调整和修正,是一种动态性适应,这种调整和修正是局部的,不涉及结
6、构性变革,这两种适应都是被动性适应。三是对将来时态的适应,是通过自身结构性变革,通过创新、改造对未来变迁的一种准备和应对,是一种前瞻性适应,6是主动性适应。这三种适应主动形成一体,共同构成教育“适应论。一方面,教育适应论强调适应性,教育发展是以已有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基础和前提的适应,也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教育适应论强调教育进行改变、创造。人的能动性、实践性,加之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程度加深,推动教育结构性变革,适应表现为教育革新和创造。其中,革新是指不断地更新与调适;创造是指主动地去适应。因此,当代教育的“适应理论”有两种:一种是被动的适应,另一种是主动的适应。(
7、二)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基于生态学观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不断融合互动,共同发展。因此,教育的被动适应与主动适应都是不可拆分的动态连续体,这是理解教育之“适应论”的理论基点。7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有教育性和职业性。一方面,生态学强调整体性,也就是生物和环境的整体关联和协同进化,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8教育的“被动适应性”揭示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初始理由,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环境才能存在,“适应”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它规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使命,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然状态。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
8、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现实技术发展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生态协同观决定了当社会变革时,教育也需要革新。教育的“主动适应性”揭示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存在基础上的未来通途和方向,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反过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预示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然价值,揭示着高等职业教育潜在的可能。同时,当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性变革。总之,生态学视角下的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是一种被动适应关系,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生存原则,高等职
9、业教育要以适应现阶段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与技术又是一种改造和创新的关系,也就是主动适应关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其主体是人,具有历史性、实践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通过预测未来技术发展,培养人才,从而促进技术升级转型。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与技术的融合,超越技术的限制,实现自身的转型,最终落脚到人才培养上,促进个体发展。因此,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技术变迁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梳理 根据教育“适应论”,适应过程是一个不可拆分的动态连续体,可以对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梳理。按照技术形态,人类
10、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9现阶段处于信息社会。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依据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不同,将工业社会划分为工业社会初期、工业社会中期及工业社会后期,进入工业社会后期的标志是第三产业极大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走向技术密集型产业。10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工业社会产生的,由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技术变迁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经历了由被动适应转向主动适应的发展新阶段(图1),即人工智能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全新阶段。(一)工业社会:从被动适应走向主动适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在工厂内部产生的,是一种内生性发
11、展模式;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外部经济社会发展力量的推动下,人为设计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外生性发展模式。与生俱来存在适应性的问题。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之初是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在我国工业社会初、中期,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一化三改”发展而来,高等职业教育被动适应技术革新。工业社会初期,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第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中期,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时期需要大量进行重复劳动的工人。因此,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注重数量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一味地被动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重复进行专业设置,忽视个体发展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更多地倾向于被动
12、适应,注重高等职业教育工具价值,表现为“只见技术不见人”。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自主发展机制缺乏,阻碍技术革新和个体发展,同时,也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社会后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及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技术变迁与高度职业教育的关系进入动态性适应阶段。第三产业高速增长,进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2022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示范校的建设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11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技术升级转型,
13、这里的主动适应是指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自身局部改造,适应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开始关注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并未发生结构性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完善,人们渐渐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被动地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专业设置,这严重地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技术转型升级。同时,也不利于个体全面发展。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为立足点,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还要不断进行改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个体全面发展。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滞后性及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等一系列原因,高等职业教育尚不能满足技术转型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二)信息社会:高等职业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智能 高等职业教育 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