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歌曲的对比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外艺术歌曲的对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艺术歌曲的对比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外艺术歌曲的对比分析 摘要:作曲家运用自身灵感和对幽深诗歌的共鸣精炼出音乐世界,演奏家领悟这一结晶并在演奏过程中表现出艺术性,这是德奥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演奏家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对诗歌进行深刻理解的必要性使得演奏家在通晓语言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坚定的研究意志和足以通晓异文化的气度。理解用理论难以说明的从日常无意识的思考,哲学,习惯中生出的“文化”和“传统”,这种精神直接关系到演奏表现。中国艺术歌曲是以当时的艺术家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憧憬和尊敬为基础,再和祖国文化正面碰撞后的创作结晶。笔者作为外国人在数年间持续演奏中国艺术歌曲,越发被其魅力所吸引。在此以对于德奥艺术歌曲及受其影响的中
2、国艺术歌曲两者文化侧面的所思所考为起点,论述对艺术歌曲的演奏理解。 关键词:德奥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歌曲解释;文化 一、德奥艺术歌曲和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背景 18世纪中叶欧洲文学界正处于歌德和席勒发起的“SturmundDrang(狂飙突进)”运动。这个运动由古典主义过渡向浪漫主义,是德国启蒙运动高潮阶段,主张“感性优于理性”。自此社会上贵族和宫廷权威逐渐减弱,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向普通市民等新兴阶级过渡,文化上重视易懂的朴素直接的情感表达。与之同时,民谣兴起。赫尔德(JohannGottfriedvonHerder1744-1803)所作民谣集,阿尔尼姆(AchimvonArnim1781-
3、1831)同弗朗兹•布伦塔诺(ClemensBrentano1778-1831)合撰的少年魔法号角被后世多位作曲家采纳为利德所歌之诗。民谣中的诗意之所以给人以切身感受,是因为其对市民生活朴素易懂的细致情感描写。这也是众多浪漫主义作曲家将民谣作为歌词题材的原因。莫扎特(1756-1791)幼年在欧洲巡演时常常接触当时的先锋音乐,成为了通晓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的国际音乐家。当时被认可为大音乐家的标准是作为歌剧作曲家取得成功。莫扎特一边盯着宫廷地位,一边慢慢在维也纳扎下根,成功上演了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等数目众多的歌剧。人生末期创作了一流杰作魔笛,一首德语应词歌的帕帕基诺咏叹调einM
4、ädchenoderWeibchen(如果有个爱人多好)是民谣风德奥艺术歌曲的开山曲目之一。另外莫扎特也创作过利德曲目,1785年从歌德作品偶然选出并作曲的紫罗兰标志着德奥艺术歌曲的诞生。1据说莫扎特是从作者不详的诗集中选出他留意过的作品。且本诗在当时已被多位音乐家用来作曲,是知名度很高的的诗歌题材。不过相对于其他略显单调的应词歌,莫扎特将本诗展开并增添音乐变化,兼顾戏剧性进行了贯穿式作曲。这种风格称得上对即将来临的浪漫主义时代的预见性作品。由紫罗兰的日常到爱恋,死亡为止的故事结合音乐的展开,这是一首将戏剧冲突凝缩在仅仅65个小节中的杰作。其后的舒伯特成就了德奥艺术歌曲的飞跃性发展,
5、使其确立为一个曲风流派。再后来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理查•斯图拉斯等人将德奥艺术歌曲发扬光大已是众所周知。再论中国艺术歌曲,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知识分子们对西方思想文化兼收并蓄。这场改革运动中,中西方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文学领域陆续诞生优秀的诗作。十九世纪初的萧友梅,赵元任,青主等有才干的知识分子,音乐教育家,音乐家们于欧洲苦学后回国并用所学指导后辈。这些音乐家们作品的共同点是和德奥艺术歌曲一样将文学和音乐紧密联系起来,偏爱将钢琴伴奏和声乐一体化。这点也表现在之后的黄自,贺绿汀,刘雪庵等人的作曲中,不难想象这也大大影响了他们欧美留
6、学的研究。20世纪20到3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黄金期,作品风格越发细腻缜密,成为此曲风流派的一座高峰。 二、利德中的自然描写 1.水中国艺术歌曲中的“雨”和德奥艺术歌曲中的“小溪”。水与人类相伴而生。无论是天降之雨还是流过脚边的河川。水动态的自然现象,很容易用来比喻人类生活和时空。同时人类的情感波动与水的情态相符。黄自的思春曲中,雨水自前奏静静落下。这初春冷雨给人以随风潜入夜的感觉,雨的伤感流淌在左手旋律中。钢琴师需要十足的想象力才能将这里的“雨”弹好。小雨应当是宁静的背景,让雨更有悄然降下之感。而黄自的赋登楼中同样是雨却有不同意趣。听者不一定能从开头处想象到降雨。“问春无语,窗卷西山雨”(询
7、问春天得不到回答,我把帘子卷起来眺望西面的山川)这里晚春暖雾一样的雨是温暖而有情致的。钢琴师左手的三和弦应当要体现这种绵绵之柔。手腕保持柔软,第三拍F-A-D和弦的轻重起伏错落给人以身体微斜的感觉,雾雨的变化随之浮现。(谱例2-1)右手三和弦想要奏出从高处眺望的山峦及自然之广大。左手十分轻快的高音和雨水的温暖音色宛如用三和弦给丘陵画一张素描。钢琴师首先应在前奏中明确两曲中雨水的温度差别。全盘理解并插入诗和歌声,从而表达这两曲开头的惊人反差效果。德奥艺术歌曲中钢琴演奏者的责任首先在于在于用前奏引导听众和声乐奏者,其次与声乐奏者合为一体。另一方面,西方音乐中对于水的表现以“小溪”题材占压倒性多数。
8、小溪的流动时间流逝和人生变幻等比喻非常的多。代表浪漫主义的词语wandern(流浪)和潺潺小溪一同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结下了不解之缘。美丽的磨坊女的第2曲Wohin?(去哪儿?)讲述与小溪共旅的年轻人的心。同曲集的第18曲TrockeneBlumen(干枯的花朵)中间部分的音乐描绘了潺潺的小溪和流转的时光,同时也显露出人心的变化。此处钢琴从E小调变为E大调,浮现天堂般的和声感觉。左手以强度p(弱)绘出小溪路径,右手将柔和的和弦音色弥漫在小溪周围,诗和情感的高潮部分“DerMaiistkommen,DerWinteristaus(寒冬已去,五月来到。)”加强了左右和声,以F(强)奏出感人赞美诗之感
9、。再佐以诗歌,干枯的花朵们一瞬间如同少女般因追忆年轻人而复苏,钢琴伴奏营造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演奏空间。(谱例2-2)谱例2-2美丽的磨坊女/第18首TrockeneBlumen“干枯的花朵”再来探究舒伯特的另一首应词歌水上吟D774。本曲以三节诗歌为骨干。小船(Kahn)和自己的心(Seele)一同在河面滑行。钢琴以连音将徒在粼粼波光中漂浮的船(心)的欢喜融为一体,两个十六分音符连续行进,偶有cresc.(渐强)和dim.(渐弱)如同波纹荡漾。降A小调以微妙的和弦转为平行调降C大调,“ach,aufderFreudesanftschimmerndenWellen(乘着波平似明镜的河流)”浮现出来
10、。重复时力度处理为p(弱),全部景色如光似影。最后的“TanzetdasAbendrotrundumdenKahn(霞光伴小舟)”中降A小调转为降A大调。舒伯特就这样用大小调的转换和音的力度处理奏出夕照光影、水波、愉悦的心以及心中暗藏的阴影。第二节比较了东西两侧树木的景色,第三节将明日(morgen)、昨日(gestern)、今日(heute)的时间流逝和浪漫主义关键词Flgel(翼)组合起来,如此,时空和水流就连动起来。同时,河面上的Kahn(小舟,時空的比喻)消失在光中,暗示了对死亡的憧憬。舒伯特用光影、大小调、强弱音表现出Seele(精神)的欢乐中潜藏的悲伤。此乃西方思想中以水为背景对“
11、生死”和“阴阳”的表现。2.夜浪漫气息和黑暗。黎英海的枫桥夜泊始于一个空灵的纯5度钢琴单音。进而奏响钢琴低音#C1-#G1,这个音程效果将夜晚的宁静,黑暗,甚至时空都表现出来。仅仅一个单音就将整个会场裹入暗夜之中。实际上这种一音成佛的表达也出现在舒曼的歌曲中。即声乐套曲Op.39-5中的“Mondnacht(月夜)”。左手第一音为B1,接着右手奏响c3,横跨超过四个八度的两个音营造出一个气韵游走的空间,这种黑夜的感觉又须微妙细腻。弹完高音c3后即流淌开来的悠长旋律,如同heimlich(神秘地)月光文绣着夜的静谧。(谱例2-3)谱例2-3SchumannLiederkreisOp.39-5Mo
12、ndnacht接下来的五小节由右手B单音开始的连续音阶为B、#C的跨2度,A、#C的跨3度,缓缓扩大的音程象征着无意间倾洒开来的月光。左手的E-B(H)-E低音线维持了愉悦愉快静夜的感觉。B在德语中标记为H,其音型为EHE。Ehe在德语中意为“夫妇”,诗中的天地交合意味着爱。对于文学敏感的舒曼频频将其融入音乐,这个比喻“夫妇”的音也很符合他的表达方式。整体上用三和弦和七个和弦的增减及cresc.(渐强),dim.(渐弱)编排出静夜月光的浓淡,与诗的(歌的)感情起伏同步化。后半部的Luft(空气)、Flgel(翅膀)、Seele(灵魂)三个词实际上是相同的倾向,象征着自由的精神。与之一体的精神(
13、Seele)点缀着夜的寂静,展翅飞翔(Flgel)归还故乡(Heimat),或说是回到精神家园这种幻想中的思想和情景实际上反映了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枫桥夜泊中表达夜晚黑暗的是贯彻始终的低音#C#G和右手不绝于耳的古筝之声。清楚刻画了亚洲之夜深沉的黑暗和宁静。增加F(强)和p(弱)的阴影来强调“夜半钟声到客船”,对船只游动的远近感和感情高涨的想象也无可指摘。接着夜晚钟声和船只都在后奏中遁入黑暗。此处的伴奏从头到尾是高昂琴声和低沉钟声的对比。运用以高音和通奏低音的钟声来营造音响效果,这种简约却非常东方的夜景描绘方法和诗完全一体化。如果没有十足的对钢琴音色的想象力,是无法表达如此名诗和歌曲中所蕴含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艺术歌曲 对比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