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对策.docx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对策 摘要:上海要更加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性作用,以“人民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为重要价值评判标准,以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强化内容创新、优化配送机制,做实镇级公共文化配送枢纽功能,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大礼堂”,最终把文化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进“农民心头”。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
2、文明新气象”的总体要求,我们聚焦上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赴宝山、松江、青浦、金山等区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基本摸清了上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效果显著 上海一直非常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年专门出台公共文化向郊区配送实施意见。随着各级政府投入不断加大,上海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三级配送网络不断完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乡村文化氛围日益活跃,尤其是通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乡风文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一是村民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比较满意。随着各镇、各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室)、书屋等标准化建设到位,村民的文化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调查显
3、示,的村民对文化活动室表示满意,近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去文化活动室,其中的人每天去活动室喝茶、聊天、看演出等。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明显增加。年后,各镇、各村可在文化服务清单上,根据本村、本镇一百零一姓需求直接下单购买服务。这一机制有效地把上海全市文化资源有序导入农村,一些镇村的优秀文化演出几乎完全依赖于“清单购买”,的农村受访者对此表示满意,的村民认为未来文化活动需求会越来越多地被满足。一些村民甚至异常兴奋地表示,“以往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戏曲演员,现在竟然能当面看到了”。三是培育涌现一批活跃的民间文化团队。在整体文化氛围的浸润下,在各镇村的积极扶持和培育下,上海乡村草根文化正在兴起,已涌现出一批
4、“品牌”团队,或是跳广场舞,或是表演地方戏曲,或是演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区域性文艺骨干力量,更激发带动了整个农村的文化活力。例如,金泽镇村民表演的传统地区戏剧“打连湘”,每逢重大节庆,都会走村串镇,出现在十里八乡社戏、庙会的舞台上,已经积累了一大批“粉丝”。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仍存三大问题 在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村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还有待提升,的被访村民闲暇时最常做的事情是看电视,最常做的事是搓麻将。总体来看,当前上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供给内容、供给机制、供给对象等方面,还须进一步优化。(一)供给内容尚难以充分满足村民需求。在文化形式多样化、内容来源多元化
5、的大趋势下,相对简单、初级的文化产品已不能满足上海村民的文化需求;他们与中心城区市民一样,热切期盼着优秀、丰富的文化产品。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仍然稀缺。村民们对“高水平演出”的期盼,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中心城区市民不同,上海农村地区的“高水平演出”主要靠“配送”,在当前文化配送清单中,高规格、高水准的活动总体上数量偏少,每个村民能够欣赏到的机会实在太少。某村党支部书记反映,观看了演出阵容全部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千手观音”后,乡亲们都说太震撼了,几十分钟的演出,他们回来念叨了个多月。部分活动不符合农村特点、农民需求。农村文化有其内生特点,由于村民文化程度相对不高,老年人比重高,普遍偏好“锣鼓喧天、
6、色彩明亮”的文艺形式,而现有的配送清单中,此类演出的内容占比相对不高。某镇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表示,一般配送的个活动中,演出类的只有个左右,其他都是展览、讲座。这些静态展览和需要一定知识储备的讲座,配送到农村后村民参与度并不高,部分活动甚至“反响平平、乏人问津”,要靠发放小礼品才能凑够人头数。同样,农家书屋也由于只有“静静展示的书报,缺乏有趣的读书活动”,利用率普遍偏低。能够“进村入户”的好节目不多。配送清单中,一些优秀节目对于场地要求比较高、演出规模比较大,往往只能在区里演出,最多到部分设施较好的镇里演出。这样一来,广大村民能够直接欣赏到高水平演出的机会就更少。调查显示,超过的村民期待在家门口
7、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很多村民甚至表示,“舞台太大,演员样子都看不清”,就想着能“离得近一点,看得更清楚一点,听得更清晰一点”。(二)供给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现在上海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三级文化配送网络,覆盖到了农村地区,但是在实际配送过程中,部分体制机制还没有达到最优化,导致农村地区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市级文化配送向农村地区供给倾斜力度不够。当前,市级层面提供给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同一张清单,两者要“公平”竞争所有节目。但是,上海居委会与村委会的比例大致为,即村民获得服务的概率其实相对较小。一位镇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反映,“每次下单要靠抢,下手慢了就没有了。”考虑到村民获
8、得市场提供低价文化产品的可能性更低,这样的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实际上进一步拉开了城乡文化供给差距。财政配套政策忽略了农村特点,难以支撑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村地区位置偏远,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人群总量和比重相对较低,缺乏文化人才已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瓶颈。一是“文化人才”下乡难。上海在文化配送中,给予文化活动授课老师的标准是全市统一的每次元,而到农村地区要舟车劳顿,一天只能去一个村,费时费力,所以一般老师不愿意到农村地区授课。“同样是一节课拿块钱,到黄浦区上课一天可以赶两场,到青浦来要花上一整天,没有人愿意来”。二是本地“文化人才”发挥作用难。对于乡村地区的公务员、教师以及相应事业单位中有一定文艺专长的
9、人员,很多地方明文规定在基层授课、组织活动不能拿报酬,从而导致这样一支现成的文化队伍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供给数量的配置还有待优化。在三级文化配送体系中,主要是以镇为基准进行文化资源的配置,每个镇能得到相同数量的订单。但是,在实际调研中,部分基层干部反映,这一机制并未考虑到镇的规模大小和位置:一是镇辖村的数量不一,有的镇有多个村,有的镇只有十几个甚至更少的村,配送活动总量都一样,村多的镇,每个村每年只能轮到次活动。二是镇的区位不同,有些镇和村紧邻城区周边,其实已经是城市化区域,能够就近获得更多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而有的镇和村处于远郊区,村民大多只能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三)供给对象未实现全覆盖。调研
10、发现,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两类对象为主:即以老年人为主和以户籍人口为主,对其余人群的文化需求考虑较少。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不足,不仅导致部分群体未能享受到基本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公共文化引导人、教育人的功能,弱化了公共文化推动基层治理、引领乡村振兴的功能。演出时间和内容选择上,工作和就学人群难以有效参与。一是多数文化活动选择在工作日,周末和晚上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群体,只能以老年人为主。二是这一情况又进一步影响、强化了公共文化活动的内容选择倾向,即大多以受老年人欢迎的滑稽戏、沪剧、地方戏为主。调查显示,老年人参与过公共文化活动的比重非常高,有些村几乎参与,而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公共 文化 服务 现状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