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摘要】会计准则变革不仅带来了会计信息的优化,还使得会计理念发生了转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方式。基于会计理念变革视角,研究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发现,会计目标、计量属性、收益确认等会计理念的变革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加面向资本市场、经营理念更为关注资本保值增值、经营活动更为注重全面价值管理,进而促使企业经营方式从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 【关键词】会计理念变革;经营方式;商品经营;资本经营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切实解决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优化会计信息质量,并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不断对我国企业会计准
2、则进行修订与完善。会计报告不仅能够为企业外部的投资者提供信息反馈和决策支撑,还可以为企业内部的目标设定、理念传递和活动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引导。企业经营方式作为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的集合体,与会计报告密切相关,必然会受到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企业作为宏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微观基础,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转变。然而,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少关注对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实践中,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充分利用会计这一价值管理工具而导致经营失败1。因此,基于会计视角来解读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会计理念变革为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3、2。鉴于此,本文基于会计理念变革视角,研究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以期拓展会计准则变革的经济后果研究,优化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二、会计准则变革影响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理论基础 企业经营方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方法和形式,主要包括产品经营、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等。无论哪种经营方式,均由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所组成。会计准则变革会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产生影响,进而引导企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经济后果理论、价值创造理论、契约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为分析会计准则变革对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来说:从广义角度来看,无论是会计准则
4、变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还是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都属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范畴,经济后果理论为后文的具体分析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之所以涉及价值创造理论,是因为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归结为一点就是会计准则变革如何促进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会计准则变革对契约关系的影响是会计准则变革对经营理念转变影响的具象呈现,因此契约理论必不可少;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活动转变的影响可抽象为制度之于行为的影响,因此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必然成为本文的理论基础。1.经济后果理论。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会计界逐渐意识到以往对会计准则制定并不感兴趣的个人或者团体开始积极介入准则的制定,并对其展开争论,“经济后
5、果”一词开始出现以用来描述这种新的争论。Zeff3进一步诠释了经济后果的内涵,认为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经济决策产生的影响。从实践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制定者和公司的管理者通常认为,在会计报表中出现的数字,特别是净利润和净收益,可能会影响广大投资者的行为,并可能因此对相关利益主体产生影响。从会计理论角度来看,以往会计政策的制定均假设会计的影响是中立的,或者说即使不中立,会计也不需要对公众的影响负责任。而经济后果理论的提出动摇了这一会计假设,其认为会计准则的变革会对利益相关者产生差异化的影响,这意味着会计理论的革新也使得会计准则变革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
6、。经济后果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会计准则变革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即对财务报表数据的影响;会计准则变革所带来的间接影响,即基于财务数据的变化对契约、监管等的影响。以会计数据的契约有用性为例,一方面财务报表变化所带来的某些财务比率的恶化会激活贷款协议中的惩罚性条款,另一方面当期收益的变化也会影响建立在净收益基础上的管理人员的薪酬契约。可见,经济后果理论为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2.价值创造理论。价值创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如何促进企业进行价值创造成为企业持续关注的问题。张先治4认为,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在于资本增值。资本增值最
7、大化与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要想实现以上两个目标,就必须提供关于资本增值情况的精确信息。若企业无法呈递资本增值信息,那么股东会因无法获知其所投入资本的收益情况而拒绝出资,企业的价值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准确计量资本增值就成了研究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资本增值的准确计算离不开会计,会计数据为资本增值的计量提供了可能。在不考虑投资资本变动、物价变动及利润分配的情况下,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计量与利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期末资本=期初资本+会计利润;资本变动值=期末资本-期初资本=会计利润。当会计利润为零时,有:资本保全=期末资本-期初资本=0。当会计利润大于零,
8、经济利润为零时,有:资本保值=期末资本-期初资本(1+正常利润率)=0。当经济利润大于零时,有:资本保值=期末资本-期初资本(1+正常利润率)>0。由上式可以看出,资本保值增值额与会计利润密不可分,也必然与会计报告密切相关。从经营目标角度来看,经营方式是从投入到产出的价值运动,而会计则是从微观企业层面计量投入与产出进而确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工具。可见,从本质上来看会计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其为经营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5,6。因此,作为指导和规范会计工作的会计准则的变革必然会对企业经营目标产生影响。3.契约理论。契约理论主要研究在特定交易环境下不同契约方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契约理
9、论主要包括委托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三大模块,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但不可相互取代。无论是委托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还是交易成本理论,均与会计准则密切相关。因此,会计准则变革也必然对契约结构产生影响。从委托理论来看,契约的订立能够帮助委托人确保受托人完成委托受托责任。而契约常常基于会计数字来确定,这些契约的设立既可能在单个公司层面,也可能在多个公司层面。单个公司层面的契约包括基于绩效的管理层薪酬计划(用以弱化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问题)以及债务契约(用以缓解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问题)7,8;集体或者多重契约包括基于会计收益的股利分配限制(用以减轻大小股东之间的问题)以及基于财务报表
10、的税收收益(用以减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问题)9。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而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企业各种契约的订立与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界定契约关系,以便认定和解除受托经济责任。因此,会计准则变革必然引起企业契约的变化。Holthausen、Leftwich8则是基于契约角度来界定会计准则变革的经济后果,其指出用来计算会计数据的会计准则的变化能够影响契约各方以及决策制定者之间的财富分布。从不完全契约理论来看,大多数契约是不完全的,由于不可预见性和不可证实性的存在,事前的契约设计也就无法达到最优,必须通过事后的治理来减少有限理性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知识的有限性、人的有限理性和环境的不
11、确定性,会计准则也具有不完全契约的属性,主要体现在准则疏漏、笼统、政策不确定等方面。会计准则是不完全的契约,其未对任何可预知的环境下所要遵从的规则和程序在每个细节上都进行详细的说明,而是遗留了许多空间,需要未来在具体事件中进行判断和决定。因此,会计准则变革实质上是对会计准则这一不完全契约的优化和补充。一方面,通过对现有准则的优化来压缩盈余管理空间,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颁布新的准则来指导和规范新环境下产生的实践活动,进而提升会计准则的完备性。从交易成本理论来看,“科斯定理”指出,在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刘峰10指出,会计准则是一种有
12、助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作为会计行为的规范与制度,会计准则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的。一方面,通过规范各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与报告,以协调与报告主体具有利害关系的有关各方的利益,进而保护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利益产权;另一方面,通过规范报告主体之外有关各方的信息要求,如信息的内容、传递方式等,以保护利益关系人的信息获取产权。Coase11强调,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要善于利用会计数据,因为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需要计算资源的使用成本,以此来比较相关收益。在有计划的社会中,公司内部的成本并不直接来自市场的经营,而是源于公司内部的会计系统,这样的内部系统代替了市场中的价格机制,因而成本计量的准确界定取决于会计系统的效率
13、,会计将成为观察和引导公司行为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可见,会计准则变革能够缓解企业内外部委托问题,优化和完备不完全契约,降低交易成本。经营理念是经营目标的价值侧面,股东会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内化于薪酬契约中,通过薪酬契约的设定来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而引导管理者的经营决策与行为12。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常常基于会计数字来确定,会计准则变革所带来的会计数字的变化会影响契约结果8,而契约结果的变化又会带来经营理念的转变2。因此,会计准则在契约中的作用为分析会计准则变革对经营理念转变的影响奠定了基础。4.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20世纪70年代,制度因素被纳入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从而推动了制度变迁理论的快速发展
14、。格雷夫、郑江淮13认为,制度是由相互联系但又互不相同的各个要素(尤其是规则、信念和规范)构成的复合体,这些制度要素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并为其提供认知、协调、规范、信息等方面的微观基础。可见,相关学者将制度的定义与行为联系在了一起。简单来说,制度可视为行为的引导系统。那么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自然也会引导企业的行为。所谓制度变迁,就是新制度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有学者指出,制度变迁源于人们对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出现的偏差,当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将完成制度变迁,制度会趋于稳定。还有学者认为,制度变迁是优势策略胜出所导致的博弈规则的变化,环境变化带来了新的获利机会,成员需要调整策略以获得最
15、大利益,通过反复博弈,形成一个新的纳什均衡。可见,制度变迁可以协调个体或组织之间的行为冲突,以实现个体成员之间或者组织之间的协调发展。具体来看:制度变迁导致行为范畴发生变化。其基于两个层面来约束行为人:一是制度规定了行为人的行为范围,超过范围便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和约束;二是制度规定了行为人的行为方式,若运用制度规定以外的行为方式,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制度变迁使得行为结构发生变化。制度变迁会带来机会集的变化,这意味着利益的重新配置,从而引导经济人改变行为结构或模式以适应新的制度环境14。制度变迁会引导行为变化,会计准则作为制度范畴的一员,其变革也势必引导企业行为的变化。首先,会计准则变革改变了企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准则 变革 企业 经营 影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