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地方高校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突破口。通过以天水师范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提出专业学习-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从课程体系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地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概念是由总理在2022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并在此后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频频对该词进行阐释。近十几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更是得益于该行业对产品创新的高度依赖,电子商务行业表现出极强的创
2、新创业特征。在党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时代新需求下,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强力助推创新创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方高校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平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3+1”人才培养模式。“3”指学生在前三年在校期间主要通过课堂教
3、学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完成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创新创业训练模块的学习,“1”强调学生在学校第四年通过校外合作企业提供的岗位平台进行实岗实训,或由实习教师带队在合作企业完成集中实训的方式完成系统化的学习,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求。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且重点表现为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电子商务突出在创意、创新之中谋求新的变化,迫切需要高校将电子商务的创业实践引进到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12022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
4、进一步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2鉴于此,电子商务专业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更要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应用型人才。 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专业特色。电子商务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兴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等众多学科专业,其理论和实践都处于不断摸索发展阶段。在现有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中已逐渐出现了重计算机技术和重营销等不同倾向,并衍生出了跨境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网络营销
5、等不同专业方向。但我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强调学生对电子商务应用技能的掌握,虽开设有众多计算机课程和经济管理类的课程,但课程设计缺乏重心、内容重叠较多,专业优势并未突显,培养方向也不明确。(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缺乏引导。1.创新创业定位模糊。天水师范学院在2022年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成为甘肃省首批向应用技术类转型发展的试点院校,以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强调校内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天水师范学院创业园对部分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
6、;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实岗实训,积累专业实践经验。但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创业模式雷同,主要集中在网络销售方面,普遍存在后续发展乏力问题。2.缺乏创新创业课程。目前关于创新创业实训相关的课程数量仅有两门,课程学时不到40学时,所开设的课程通常是在大三下半学期开设,由于存在时滞性且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渴求,也很难在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中给予有力支撑,制约了学生的创业模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是电子商务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电子商务教学中就不仅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有具有一定的创新
7、能力。3我校电子商务方面的教师多数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教,部分教师还是从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转型而来,虽然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应有的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和互联网创业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表现为以理论指导为主,主要依附于课本知识的讲授,缺乏现实创新创业案例的获取途径,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效果欠佳。(三)与地方经济缺乏相互促进。高校所培养人才的主要输出地是企业。我校在实施“3+1”模式后,所选择的合作企业多以电子商务发展经验较为成熟的东部地区企业为主,学生一般在这些企业实习后也多数会选择留在东部地区,这一现象造就了培养的专业人才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对甘肃省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带动不足。 三、地
8、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突显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完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地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和市场专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二)完善课程体系设计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的行业态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应侧重综合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性教学内容的引入,将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习过程,在坚实专业基础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专业学习阶段结合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实验、社会调
9、查、参观见习等具体实践内容,了解创新创业相关的主要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学结合阶段,一方面与地方合作企业合作进行岗位认知学习,强化专业岗位的知识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强调以职业为导向,通过各类技能竞赛、创业竞赛、专业实训、项目实践等,使学生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在工学交替阶段,可以通过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定岗实习教学和通过校外创新创业孵化园与地方企业之间共建模拟创新创业平台,进行创业课程实训和创业项目实践,鼓励和扶持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开展创业。通过专业学习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阶段性学习,逐渐完善从进校起的“创新创业教学”到结合校内校外实践平台的“创新创业技能实践”,最终达到能
10、团队“创新创业实战”的良性循环。(三)搭建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平台是支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必备条件,实践平台的建设要满足教学实训、生产实训和校外实训的层次性教学需求。平台的教学实训重点通过打造优质网络课程、总结实际生产教学案例、引入跨境电子商务岗位课程模块、进出口业务流程综合实训等满足教学要求。生产实训功能的发挥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协同共建,主要进行企业项目对接、创业项目孵化、引入投资资金、课程认证、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内容的合作开发。校外实训不但要进一步拓展实训基地的数量,更要进一步深化和本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企业间的合作渠道,在课程开发、成果转化、机制创新
11、、合作管理等方面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四)构建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在考虑实践性、应用性、全面性的基础上,以创新创业能力为观测点,做到过程评价和结果考核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课程模块与项目实践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重新构建更为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五)强化高校与地方企业的深度合作。地方性高校的发展定位是建成为与地方发展要求相适应、能体现特色水平的高等院校,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探索实践如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充分做好市场调研,不断加强和当地企业的沟通合作,不断引进企业高管、金牌网商,带动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做到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更符合地区经济发展要求。面对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创新创业为立足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优化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平台,重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改进,以期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